<p class="ql-block">我這個熱愛旅游的人還從未去過美國,因為三年疫情,還有工作及外出的排期不合適,一直拖到我的十年美國簽證已過了六年,今年才終于完成了赴美旅游。當初找旅游公司時他們都不愿接單,認為我給的半個月時間太短,要求要么單美東,要么單美西。但我因為假期不允許,想第一次去就先從東到西橫掃一下吧,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的先有個初步印象。于是一改從前報攝影團的習慣,跟了個半個月的赴美旅游團出發了。</p> <p class="ql-block">美國是北美洲第二大國家,北與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領土包括美國本土、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群島。總面積937萬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4.30 啟程,第一天 :香港-舊金山轉機-華盛頓。</p><p class="ql-block">輾轉經過近28個小時的旅程,于美國當日的晚九點到達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p><p class="ql-block">感覺舊金山的機場和首都的杜勒斯機場都不如國內的很多機場氣派。</p> <p class="ql-block">5.1赴美第二天</p><p class="ql-block">第一站 白宮,白宮是美國總統的官邸和辦公室。始建于1792年10月13日,美國國家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白宮對面的拉斐特公園。</p> <p class="ql-block">一群學生愉快的走來</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 美國國會大廈,別稱國會山莊,位于國家廣場東端國會山的頂部,是美國聯邦政府的立法機構—美國國會辦公的所在地。站在大草坪上看去,國會山莊巨柱環立,中間部分是由白砂石和大理石建成的皇冠形圓頂式大樓,氣勢宏偉。</p><p class="ql-block">國會山莊雖然位于華盛頓偏東的位置,但卻常被看作華盛頓特區的中心,華府建筑物地址的東西南北,都以國會山莊作為基準。華府作出重要決定的電視報道多以國會山莊作背景,讓這里成了美國政府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 韓戰紀念園:由一個美國軍人群塑園、一排標注有美軍在此次戰爭中受傷、陣亡、被俘人數的紀念碑和一座紀念墻所組成。</p><p class="ql-block">這座韓戰紀念碑區是在1996年建成的,總統克林頓親臨剪彩。據說全部建造資金都來自民間捐款——許多捐款人是親身參加了韓戰的老兵們。</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組19個美國軍人的雕塑群,這些美軍作戰巡邏場景的雕塑散開在一片長滿青草的開闊地上。</p> 雕塑前有敬獻的花圈。 <p class="ql-block">走道邊的碑石上刻著作為聯合國軍參加韓戰的15個國家的國名。</p> 水池邊碑石上刻有一串數字,陣亡:美國54246人,聯合國628833人;受傷:美國103284人,聯合國1064453人;失蹤:美國8177人,聯合國470267人;被俘:美國7140人,聯合國92970人,這里所謂聯合國主要是韓國的軍人。 <p class="ql-block">這座墻的盡頭,是整個紀念園的點睛之筆,上書“FREEDOM IS NOT FREE”,譯為“自由是要付出代價的”,中文直譯就是“自由不是免費的”。</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 遠眺華盛頓紀念碑(方尖碑),華盛頓紀念碑為紀念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而建造。石碑東面是國會大廈,西部是林肯紀念堂,北面是白宮,南面是杰佛遜紀念館。美國政府于1899年宣布:“華盛頓特區任何建筑物的高度都不可以超過華盛頓紀念碑”。</p> 華盛頓紀念碑與林肯紀念館之間是二戰紀念碑和倒影池(反思池),倒影池的南側是韓戰紀念碑,北側是越戰紀念碑。 <p class="ql-block">這些站著的軍人可不是雕塑。</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 越戰紀念碑廣場</p> <p class="ql-block">越戰紀念碑位于林肯紀念堂的左前方,是由林徽因的侄女林櫻所設計。它坐落在小樹林中的一個斜坡下方,由兩道黑色花崗巖紀念墻組合而成,兩道墻相交組成了V字形。不同于一般紀念碑通常是向上矗立,這座紀念碑所處的位置比地平面略低,如同被埋葬于地底下。按照林自己的話說,活人和死人將在陽光普照的世界和黑暗寂靜的世界之間再次會面。走近紀念碑,在被打磨的熠熠生輝的黑色墻上,可以看到按照陣亡日期為順序,鐫刻著58226名在越南戰爭中陣亡或失蹤軍人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這座越戰紀念碑1981年公開競圖,當時的委員會選擇了年僅21歲,還在耶魯大學就讀的華裔設計師Maya Lin(林櫻)的作品。這座紀念碑的設計在當年引起軒然大波,有不少人認為這座紀念碑的所在地完全不見美國國旗,不談戰爭,再加上位于地平面之下的設計,仿佛代表的是美國越戰敗戰的恥辱。為此主事者妥協的結果就是在這座紀念碑旁又建了一座有具體形象的三個士兵的銅像。</p> 韓戰、越戰紀念碑與廣場上著名的標志性景點比起來不怎么顯眼,但卻牽動了許多游客的心,特別是中國人,因為這兩個紀念碑的戰爭背景都跟中國有關。 <p class="ql-block">第六站 林肯紀念堂,為紀念美國第十六屆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而建。林肯是黑奴解放的功勛,他任總統期間,美國爆發南北戰爭,林肯堅決反對國家分裂,戰爭結束不久,林肯這個與人民爭取自由,人人平等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傳奇式人物卻在1865年4月14日被刺身亡。紀念堂于1914年動工,完成于1922年。</p> <p class="ql-block">林肯紀念堂是仿古希臘巴特農神廟式的古典建筑,36根古樸的白色大理石圓柱支撐著莊嚴肅穆的紀念堂。大廳沒有門,喻義永遠向世人開放。5美元上的圖案就是林肯紀念堂。</p> <p class="ql-block">第七站 杰弗遜紀念堂</p><p class="ql-block">這座紀念堂是為紀念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杰弗遜而建造,1938年在羅斯福總統主持下開工,1943年4月13日是杰弗遜誕生200周年,杰弗遜紀念堂落成并向公眾開放。紀念堂是按杰弗遜喜愛的羅馬神殿式圓頂建筑風格設計,整座紀念堂典雅沉靜,由8根大石柱支撐的門廊山墻上有一組莊嚴的大理石浮雕,那是美國獨立前夕杰弗遜等5人起草《獨立宣言》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杰弗遜(1743-1826)美國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教育家,第三任美國總統。他是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776年與約翰·亞當斯和本杰明·富蘭克林等起草了美國《獨立宣言》。是美國民主黨奠基人。他在任期間從法國手中購買路易斯安那州,使美國領土近乎增加了一倍。被普遍視為美國歷史上最杰出的總統之一,同華盛頓、林肯和羅斯福齊名。</p><p class="ql-block">大廳中央聳立著高近6米的杰弗遜總統立身銅像。身后的石壁上,鐫刻著杰弗遜生前的話:"我已經在上帝圣壇前發過誓,永遠反對籠罩著人類心靈的任何形式的暴政。"</p> <p class="ql-block">2美元正面人像是杰弗遜總統的肖像,背面主景舊票為杰斐遜住宅獲得薩羅,新票改為獨立宣言簽字儀式的場面。</p> 杰弗遜紀念堂外面可遠眺華盛頓紀念碑。 <p class="ql-block">一上午不到三小時就轉完了華盛頓DC的核心景點,三個地標國會大廈、林肯紀念堂、華盛頓紀念碑及白宮都沒進去參觀,匆匆結束華盛頓特區游覽往費城趕去。</p> <p class="ql-block">【費城】費城是美國最老、最具歷史意義的城市之一,1790-1800年,在華盛頓建市前曾是美國的首都,在十八世紀中葉,這里是起草與簽署獨立宣言、美國憲法草案的地方,第一次和第二次大陸會議均是在此召開。如今費城已經被華盛頓的盛名和紐約的繁華淹沒,但可以說美國誕生于費城,美國精神也誕生于費城。費城在美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先到【雷丁市場】去吃午餐,在這里看到五花八門的地道的費城美食。</p> 看到奧巴馬曾光臨過這里的相片。 <p class="ql-block">費城自由鐘是美國費城國家獨立歷史公園里的一件歷史紀念物,它是費城的象征,是美國獨立的象征。它曾參與了美國早期歷史上許多最重要的事件:1776年7月4日為第一次宣讀獨立宣言而鳴響。自由鐘是到費城的必到景點, 進入參觀前需要進行安檢。</p> <p class="ql-block">鐘的歷史:1751年賓州州議會以100英鎊的價格從英國訂購了一口鐘,1752年大鐘抵達費城在第一次試敲時就破裂了。1753年重新鑄造,1835年幾個小孩敲鐘慶祝華盛頓生日時,自由鐘出現一英尺長的裂痕;1846年又是在慶祝華盛頓生日時被敲了幾個小時結果出現了最著名的鋸齒狀裂痕。這個裂痕無法再被修復從此自由鐘就很少再被使用了。該鐘原放置在獨立宮建筑的鐘樓上,后因鐘體開裂,被陳列于獨立宮對面玻璃房子的紀念館中。 走近自由鐘可以明顯的看到鐘體上的裂縫,鐘面上刻著《圣經》上的名言:向世界所有的人們宣告自由。</p><p class="ql-block">就是這樣一口破鐘卻是美國精神的象征之一。作為國家象征它在美國的知名度僅次于自由女神。</p> <div><div>獨立宮是美國著名歷史紀念建筑,1774年9月和1775年5月在此召開第一次和第二次美洲大陸會議。1776年7月2日,13個英屬美洲殖民地代表組成的大陸會議在此舉行,7月4日通過了由杰克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布北美殖民地脫離英國,建立“自由獨立的合眾國”。<br>獨立宮是美國獨立的象征,可以稱之為美國的誕生地。這是一座兩層舊式紅磚樓房,乳白色的門窗,乳白色的尖塔,正屋和塔之間鑲嵌著一座大時鐘,塔頂就是當年懸掛自由鐘的地方。就是在這座樸實無華的樓房里,誕生了《獨立宣言》和憲法。這里還曾是美國獨立戰爭的指揮中心,故被命名為"獨立宮"。<br></div></div> <p class="ql-block">100美元背面建筑是費城獨立宮。</p><p class="ql-block">正面是本杰明·富蘭克林,他參與了美國憲法的起草,修改了《獨立宣言》,是唯一出現在美元上的沒當過總統的名人。他葬于費城,而且一生的大部分活動也在費城,所以費城以富蘭克林為傲。100美元的正反面設計都與費城有關,足見費城這座城市在美國歷史上的地位。</p> 第二個城市費城之旅也結束了,出發往紐約方向,住宿新澤西。 <p class="ql-block">5.2 第三天</p><p class="ql-block">【紐約】是美國最大城市及最大港,也是世界第一大經濟中心,被人們譽為世界之都。</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搭乘自由女神游船,沿哈德遜河近觀沿岸高樓大廈及自由女神像。</p> 自由女神像為1876年美國獨立建國一百周年時,由法國所贈與的紀念禮物,而所在的自由島也因此而出名,自由女神身穿古羅馬戰袍,頭戴皇冠,頭冠上的七道光代表七大洲,右手高舉火炬,左手則抱著美國獨立宣言,在女神的戰袍下,腳踝上遺留著已被掙脫的鎖鏈,代表著自由以及民主,堪稱是美國最著名的地標之一。 <p class="ql-block">曼哈頓是紐約的市中心,也是紐約市中央商務區所在地。曼哈頓是美國紐約市5個行政區之中人口最稠密的一個,也是最小的一個行政區。整個曼哈頓聳立著超過5500棟高樓,其中35棟超過了2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天大樓集中區。紐約最重要的商業、金融、保險機構均分布在這里,匯集了世界500強中絕大部分公司的總部,也是聯合國總部的所在地。曼哈頓的房地產市場也是全世界最昂貴之一。世界金融中心-華爾街分布在曼哈頓下城,而紐約的大企業、商業中心分布于曼哈頓中城。</p> <p class="ql-block">泰坦尼克號燈塔紀念碑</p> 第二站:911紀念廣場,世貿中心遺址和新建的世貿中心交通樞紐地鐵站,世貿中心一號大樓。 <p class="ql-block">位于紐約曼哈頓下城的紐約世貿中心交通樞紐地鐵站,坐落于曾經的世貿雙塔東側。它的外形是純白色,模仿一只和平鴿,代表著希望與和平,被建造在 911 襲擊中倒塌的世貿中心舊址之上,也有浴火重生的寓意。這個紐約世貿中心交通樞紐耗資40億美元,在9.11恐怖襲擊近15年后于2016年3月3日開放。 交通樞紐建筑名為Oculus,代替9.11中襲擊中被摧毀的地鐵站。</p> 紐約政府最初只是計劃在911倒塌的世貿大樓遺址上重建世貿中心地下的捷運道路客運鐵路站,而今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卻是一座集購物中心、轉乘站和人行步道網絡于一體的綜合體。Oculus整個建筑由白色鋼管和玻璃打造而成。白天,陽光透過鋼管之間的玻璃照射進來,令車站內光線充足,直到位于街道以下60英尺深的捷運站臺。 <p class="ql-block">在車站的中央抬頭望去,由白色鋼結構構建的羽翼,在光影的襯托下,仿佛化身巨大的“眼睛”。因此Oculus還有很多別名:飛鳥車站,天使之翼,眼睛......</p> <p class="ql-block">仰面躺在地板上才能拍出這個效果。</p> <p class="ql-block">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坐落于九一一襲擊事件中倒塌的原世界貿易中心雙子塔北側,是一座集辦公與觀光為一體的超高層建筑,高度541.3米,1776英尺,為獨立宣言發布年份。地上82層,地下4層。占地面積241540平方米。在世貿雙子塔被9·11恐怖襲擊摧毀的13年之后正式開放。</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貿中心遇襲,觸目驚心的一幕成為21世紀初讓人無法忘懷的鏡頭。我還記得當天晚上八點多我從第一架飛機撞向世貿大樓北樓后就一直跟著鳳凰衛視全程觀看,看到又有第二架飛機撞上南樓時最初不敢相信,以為是換角度重播,又馬上感覺不對,之前的那座樓還在冒煙。后來看到遮天蔽日的煙塵覆蓋了街區,人們滿身厚厚的灰塵和碎屑驚慌奔跑,還有人在摩天大樓上跳下,兩座高樓在熊熊大火和濃煙中轟然倒塌,一切都陷入毀滅和混亂之中,感覺就像世界大戰即將來臨,當晚徹夜未眠。</p> <p class="ql-block">原來矗立著世貿大廈兩座高樓的地方,現在已經被兩個巨大的水池所替代。在水池邊緣平面基座上,刻著3000多“911”遇難者的姓名,其中也包括“911”恐怖襲擊中在五角大樓和美聯航第93號客機的遇難者。兩個水池四周,水流奔騰不息,象征著生命的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br></p> 世貿遺址南邊的一條小街道上是紐約消防局其中的一個辦公地點,當時世貿中心北樓被飛機撞擊之后,他們幾分鐘就趕到現場救援,在那場消防戰役中,有343名消防官兵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如今街道旁的樓墻上有一組約二十米長的銅浮雕,紀念911事件中英勇救援的紐約消防員。浮雕上有兩句話表達著人們的懷念,"DEDICATED TO THOSE WHO FELL AND TO THOSE WHO CARRY ON(獻給那些已經犧牲和仍然堅持的人)","MAY WE NEVER FORGET(我們永不忘懷)"。 浮雕上有的消防員在指揮,有的在拿著龍頭噴水,有的在連接著水箱,有的在清理著瓦礫。 第三站:華爾街和金融區 <p class="ql-block">在曼哈頓下城有一條不同尋常的狹街,熙熙攘攘的路人只是街道的表象,而在這里涌動的巨量資本才是這條街道存在的真正意義,它就是華爾街,處于曼哈頓金融區的中心地帶,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第一個常駐地。一條能夠撼動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街區!</p> <p class="ql-block">在華爾街高聳的現代建筑中有一座建于1697年的三一教堂,它是一座哥特復興風格的教堂,外表玫瑰色砂巖的尖塔外觀與周圍方方正正的鋼筋水泥建筑形成鮮明的對比。</p><p class="ql-block">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建于1696年,創建者是時任英王威廉三世。那個時候美國還沒有建國,是荷蘭國王威廉三世授予了三一教堂的勛章,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中紐約大火焚毀了教堂。現在的教堂建立于1846年,尖頂高86米,直到1890年都是紐約最高的建筑,號稱紐約的教堂之母。</p> <p class="ql-block">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位于百老匯大街18號,在華爾街的拐角南側。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立于1792年,是美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證券交易所,現有上市企業3000余家,所上市公司總市值、IPO數量及市值位居全球第一,交易量為全球第二。</p> <p class="ql-block">紐約“無畏女孩”銅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對面。這座銅像最初于2017年國際婦女節前作為臨時展品被放置在紐約華爾街銅牛對面,由于深受紐約市民的喜愛,最終落戶現在的“新家”。</p> <p class="ql-block">華爾街銅牛是美國華爾街的標志,是一座3.4米高,4.8米長,重3.2噸的銅牛塑像。位于華爾街斜交的百老匯大街上。華爾街銅牛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征,喻義著只要銅牛在,股市就能永保“牛”市。</p> <p class="ql-block">游客在牛頭牛尾兩頭排起長隊,有摸頭的,有摸屁股的,還有摸睪丸的。大概是希望能帶來好運。</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紐約新網紅打卡地Vessel,位于哈德遜城市廣場,形狀酷似“大菠蘿”“大松果”或“大蜂窩”。</p><p class="ql-block">2019年3月,它在紐約哈德遜河畔正式落成,是21世紀紐約的全新地標。</p> <p class="ql-block">正如名字“Vessel”所示,大松果就好像一組流動在紐約城的“血管”。</p><p class="ql-block">該建筑是新型公共景觀項目,呈圓形環繞,由154個相互連接的樓梯組成,共16層、擁有近2500個單獨的臺階,垂直高度近一英里,為游客提供了寬廣的視野。</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聯合國總部</p><p class="ql-block">聯合國總部大樓,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塊“國際領土”。位于紐約市曼哈頓區東側,始建于1947年,1949年10月24日奠基,1952年落成。大樓是由包括梁啟超之子建筑家梁思成在內的世界10位建筑師共同討論設計的。</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 洛克菲勒廣場</p><p class="ql-block">洛克菲勒廣場是20世紀最偉大的都市計劃之一,除了傲人的高度以外,這座由19棟建筑圍塑出來的活動區域,對于公共空間的運用也開啟了城市規劃的新風貌,完整的商場與辦公大樓讓中城繼華爾街之后,成為紐約第二個市中心。而位于下層廣場上那座橫躺的金黃色神祇─希臘英雄普羅米休斯雕塑,是洛克菲勒中心的著名標志。</p> <p class="ql-block">洛克菲勒中心下沉式廣場四周的萬國旗也是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洛克菲勒中心是一個由19棟商業大樓組成的建筑群,各大樓底層是相通的。中心總占地22英畝,東西向矗立,從48街到51街,占了三個街區,南北向,從第五大道到第七大道,占了三個縱向街區。這個建筑群是由洛克菲勒家族投資興建的。在1987年被美國政府定為“國家歷史地標”,這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擁有的建筑群,也是標志著裝飾藝術風格建筑的地標物。</p> <p class="ql-block">第七站 【第五大道】是世界知名的流行地標之一。道路兩旁聚集著高級精品名店、這里的建筑物都是紐約曼哈頓的精華,每一個店家或大樓都以旗艦店的方式呈現,具有指標性的效應。曼哈頓街道大抵以數字來命名,南北走向稱大道,東西走向稱街,街又以第五大道為分界點再分東街、西街。</p> <div>第五大道上引人注目的圣帕特里克大教堂<br></div> 圣帕特里克大教堂是古樸典雅的哥特式建筑,據說是紐約最大的教堂,也是當年梵帝岡大主教到美國講經布道的地方。紐約是國際級大都會,在五光十色、繁華絢爛、充滿時尚、品味奢華的高樓叢中,竟然隱藏著天主教在美國的厚重歷史。 教堂可自由進入,里面典雅肅穆。 <p class="ql-block">第八站也是最后一站 時代廣場</p><p class="ql-block">時代廣場位于曼哈頓市的心臟地帶,是紐約市的一個標志性景點,位于曼哈頓中心的第44至第47街之間。紐約時代廣場是璀璨奪目的百老匯劇院的中心點、全世界其中一個最繁忙的行人過路處以及世界娛樂產業的中心點。故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和"世界的中心點"。這個繁華的廣場以其閃耀的霓虹燈和高層建筑而享譽世界。</p> <p class="ql-block">時代廣場位于百老匯劇院區,百老匯大道為紐約市重要的南北向道路,附近聚集了近四十家百老匯歌舞秀劇院,是美國戲劇和音樂劇的重要發源地,因此成為了戲劇及音樂劇的代名詞。加上多間大型電影院和娛樂及購物中心,每天都吸引逾萬人前來欣賞。</p> <p class="ql-block">廣場上有各種類型的表演。剛一到那就迎面走來了兩個裸胸畫著彩繪的女郎。導游說疫情前就見過她們在這了,感覺已經變老了。</p> <p class="ql-block">曼哈頓鏡頭集錦</p> <p class="ql-block">5.3 第四天 水牛城</p><p class="ql-block">布法羅(Buffalo),又稱水牛城。因為Buffalo本是水牛的意思,盡管這里只有水,沒有水牛。布法羅在尼亞加拉河南口,西與加拿大伊利堡隔尼亞加拉河相望。是紐約州的第二大城市。水牛城就一個景點——尼亞加拉大瀑布。</p> <p class="ql-block">尼亞加拉大瀑布是世界三大跨國瀑布之一,位于加拿大和美國邊界,它由3部分組成,從大到小分別是:馬蹄瀑布、美國瀑布和新娘面紗瀑布。瀑布源頭為尼亞加拉河,主瀑布馬蹄瀑布在加拿大境內,那邊是最佳觀賞地,我半年多前在加拿大一側觀賞過,如今又在美國一側乘坐霧中少女號近距離接觸,都說美國一側不如加拿大那邊好看,我覺得經我一拍也同樣震撼。</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霧中少女號船邊,身后就是橫跨尼亞加拉河連接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國紐約州的彩虹橋,一端屬于加拿大,一端屬美國。</p> <p class="ql-block">身后是尼亞加拉第二大的美國瀑布。</p> <p class="ql-block">天上飄著雨,河岸上可看到對面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加拿大</span>尼亞加拉瀑布城的摩天塔及其外部的玻璃電梯。那個塔是尼亞加拉的制高點,去年十月我們曾坐電梯登上過,在那里俯瞰加拿大和美國的尼亞加拉大瀑布。</p> <p class="ql-block">住宿 水牛城</p> <p class="ql-block">游覽美東主要是觀人文和歷史,美西是看自然景觀。在美東三天(5月1日至3日)我們在華盛頓、費城、紐約、尼亞加拉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每個著名景點停留15-30分鐘(只有船游時加上排隊時間增加到1小時),我們自嘲像參加了美國游“趕死隊”。通過以前薄弱的歷史基礎知識及導游的快速講解,算是把美國的一些歷史及特色與三天來走過的景點聯系了起來。來前許多人提醒的美國很亂也沒來得及體會到,新聞天天報道的美國大學反以挺巴示威,警察抓人沒見到;槍擊、搶劫、偷盜也沒碰到,倒是有時會在街上聞到空氣中飄來的大麻臭味,嗯,他們這吸食大麻是合法的(娛樂目的使用大麻已在美國23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獲得批準)。次日就乘飛機離開美東了,下集再寫美西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徽省|
公主岭市|
阳新县|
镇平县|
宁德市|
大埔县|
两当县|
武定县|
巴彦淖尔市|
杨浦区|
上林县|
青田县|
莱芜市|
张家川|
台东县|
林周县|
封丘县|
富阳市|
双桥区|
盈江县|
凤阳县|
大悟县|
大新县|
五寨县|
长垣县|
长沙市|
无为县|
安塞县|
时尚|
永福县|
本溪市|
克什克腾旗|
聊城市|
丰台区|
石棉县|
唐河县|
河北省|
隆昌县|
太仓市|
仁寿县|
临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