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家父自五三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更是兢兢業業全身心撲入新農村建設中,面對建國初期一窮二白的實際情況,不等不靠努力帶領班子成員創新求變,在福村為民改變山鄉面貌上可謂全身心投入。</p><p class="ql-block"> 從起初的村民結對互助組開始,初級社,高級社,到帶領村民辦起全鄉第一個農牧林生產合作社;之后又根據我村地理優勢和山區特點,辦起了一系列的富民興村事業,為鄉村建設社員收入可謂嘔心瀝血,一直到文革開始,為村集體財產積累了財富,奠定了一定的經濟基礎;這期間除擔任村支部書記外,兼任鄉黨委會委員,縣黨代會代表,縣人大委員會代表一直到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開始。</p><p class="ql-block"> 從擔任村支部書記以來,努力帶領村委班子成員,充分發揮班子的團結協作力,大力宣傳集體主義的優越性,在很短時期內就辦起全鄉第一個農牧林生產合作社,多次受到縣鄉各級政府領導表彰與好評。領導全村鄉親(利用山區自然條件,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和多種經營,至六六年全村十一個小隊及嶺底小隊,畜牧業已發展為十二大群兩千多只羊,二百多口大牲畜),有效擴大了集體財產,也為集體耕種收割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面對全村民眾生老病死缺醫少藥問題,及日常生產生活難的事實,又多方尋聘能工巧匠專業技術人才(鐵匠劉福堂,木匠劉忠爾,文化先生趙四福進出落戶,將醫術精湛張老煥老中醫請進村)給他們配備勤勞肯學徒弟,多范圍為他們創造生活條件,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多為村民服務,也使村民受益匪淺,有效促進了我村的經濟建設,改善了人們生存環境。在逐步提高村民生活基礎上,家父又帶領廣大社員群眾,合并地塊,平整土地,挖溝修渠,引水灌溉;利用通天河水的自然落差在村東建起了第一座水噠磨,實現了糧食米面加工半自動化;而后又在村南建起了第二座水利軋花(水噠磨)加工場,極大的方便了我村及周邊民眾的日常生活,同時也降低了勞動強度,使人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p><p class="ql-block"> 我村在建國初期,灘地及山坡地域面積廣闊,生存吃糧不愁,但更多的是光禿禿山坡,荒山聯連,野草荊棘遍地,也極少有成材綠樹,即便有幾棵也是冠以地名所留,什么杏兒溝,桑樹屲,楊樹墳,黑棗兒溝口,雞冠山大柳樹,柏樹墳而遺留下的幾處樹木;而大多半地名是因地貌,地畝數起名,如東溝、北溝、遠地溝、三岔洼、虎洞坡,二畝條,四畝捻子,五畝拐,九畝地等等。因此在國家提出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號召下,我村更是走在了全鄉村前頭,第一個成立荒山綠化隊的,并根據山區管理要點,合理調配荒山資源,使全村60%以上荒山得到有效治理(從北溝口小窯以西至墩臺坡與曲陽縣南鎮村地界,村后大嶺以北都劃為封山育林、荒山綠化坡地);剩余部分東溝及東溝嶺后乃至九棱子溝,雞冠子山大梁以內所有山坡地域均為牲畜放牧區。有效解決了封山育林,荒山綠化和畜牧養殖矛盾問題。</p><p class="ql-block"> 從五六年至文革開始短短十來年間,山村地貌發生了截然不同變化。過去光禿禿荒山披上了綠裝,從來沒吃過的山果送進了嘴里,從來沒見過果木也長在了地里,酸溜溜變成了大紅棗,捧在手里甜在心中,是黨政府的決策,也更是家父老一輩人的功勞。起初為全村選拔護林員也是力排眾議,最終選出這幾名老黨員,看重的是他們責任心強敢于負責,不怕得罪人的老骨干(例如:老干部苑東海、老英雄、老倔頭苑力田,我祖父苑全德...等人)組成的護林隊員執法看護山林草木,同期積極培育適合本地樹種果苗、大力栽培果木;他們一年四季堅守崗位,春季植樹嫁接,夏季修剪林木,秋冬季備種挖魚鱗坑等工作(后來在嫁接棗樹期間又選出二十多人青年骨干去外村選剪棗碼)在春秋之時還號召全村民兵利用組織活動挖魚鱗坑,挑水種栽椿樹和松柏苗木;據家父在世時不完全的統計記錄,當時在洪山坡種植的松樹籽,出土成苗二十多公分高的已近萬棵;在虎洞坡,滿坡頂大小蝎臺,以及南甘坡、小岸上栽種松柏樹苗十多萬棵;栽種刺槐、桑樹、及榆樹、椿樹四萬多棵;沿北溝小井,石崗坡至村中自來水管道覆蓋處、南甘坡栽種花椒、核桃、黑棗,遠地溝東坡,山杏、一萬多株,所有地段用的樹苗(除洋槐樹苗)都是咱村老一輩護林員自己種植培育的,那可是老一輩用心血澆灌出來的呀!(那時卻沒有政府部門一分錢的補助之說)在今天看來真是不可想象。</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在因地制宜嫁接棗樹上,將封山區域,村后大嶺以北,豹窩,泉灣上,小葉溝,大北統,跑馬梁,遠地溝,虎洞坡,全北溝地域;以及村南甘坡地界間,不影響耕地的酸溜樹撥子通過修剪培育,采取根部插扦封土、枝條嫁接成棗樹,那真是一絲不茍,勞心費神細致活;還有當時從各隊抽出的那些年輕護林員,更是辛苦勞累,他們自帶干糧,爬山涉水,遠走幾十里的北部山區,記得有在剪子呦、南北宋家莊、郎家莊、賢表等村剪棗碼,他們常常被劃破衣衫刺傷肉,汗水血水凝聚一起,爬上那帶刺老棗樹剪下一支枝棗碼,又拖著疲憊身軀徒步返回,為本村嫁接出一棵棵棗樹而付出巨大奉獻和心血;據統計記載嫁接成活已達三四十萬多棵,文革初期都已開花掛果,青脆的大棗紅紫著圈,誘人的食欲解口饞;記得文革初期成熟后還分于各隊每家,相信大家不會忘記吧。</p><p class="ql-block"> 可最讓家父痛心難忘的事,是那村南30多畝各隊菜地間,栽種得900多棵蘋果掛果實驗后,又在村西水塔(大地里)、成子王、柏樹墳,石橋溝以東所有能揚水澆到的地塊、還有村南干坡部分揚水澆到地塊都栽上了(國光、富士、紅星)總計約6000多棵蘋果樹。那可是用大隊燒灰積累財富買的樹苗,是各隊抽到大隊專業人員打眼放炮,破石燒灰,又經村民挑筐裝船,船工冒著生命危險運至西大洋大壩換來錢買的樹苗呀,在文革中短短幾年被連根拔毀,真的是傷透了老人的心;從五六年封山育林至文革初期,可以說荒山變了樣,山坡地貌披上綠裝,樹木成林果木成行,紅棗遍地,果品飄香;從西部曲陽靈山一帶趕集廟時都能一目了然我村的綠化成果。從起初光禿禿山坡邉地溝梁沒幾棵古樹的山村,短短的十來年后,已躍成為唐縣政府山林果木綠化標桿村。更成為新中國誕生后我村最顯著的標志,可惜在文革中被愚昧領導者的漠視,刁民無情的偷盜砍伐,幾年間蕩然無存,真的是痛心呀,家父及老一輩的心血就這樣無情的付諸東流,追憶往昔村貌,痛斥愚昧,真的是可恨!可嘆!又可悲。(續四)</p> <p class="ql-block">酸棗樹,是嫁接棗樹的樹種。</p> <p class="ql-block">站在村北虎洞坡俯視村子鳥瞰圖</p> <p class="ql-block">休閑曬太陽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東溝地貌</p> <p class="ql-block">村北跑馬梁雕塑。</p> <p class="ql-block">村北沿環村路遛彎的鄉友。</p> <p class="ql-block">八十歲多歲老鄰居和同年鄉友在閑談。</p> <p class="ql-block">村南通天河畔天然老烏龜化石。</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丰县|
昭平县|
合阳县|
玉溪市|
临沭县|
沙河市|
普兰县|
即墨市|
托克逊县|
无为县|
武义县|
日喀则市|
麻栗坡县|
磴口县|
芦山县|
湾仔区|
佳木斯市|
保德县|
新沂市|
安阳县|
开平市|
神木县|
白河县|
峨眉山市|
金昌市|
定安县|
开远市|
易门县|
武汉市|
冷水江市|
龙口市|
扬中市|
太湖县|
伊宁市|
巨鹿县|
澳门|
林州市|
石狮市|
太仓市|
瑞丽市|
克什克腾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