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行香子·初夏什川行</p><p class="ql-block"> 金帶鑲邊,一席川平。天心在,地膽精英。梨園萬畝,六百年成。二十余代,愛梨后,敬皇情。</p><p class="ql-block"> 梨花老去,濃綠穿鶯。小梨豆,偶露崢嶸。農家院落,其樂盈盈。月上梢頭,燕歸處,正嚶嚶。</p> <p class="ql-block">摯友小唐的老家在什川上車村。他們在老宅基地上蓋了一個小院,邀請我們去住。</p><p class="ql-block"> 什川在地理位置上是中國的中心,素有天心地膽之稱。梨樹栽培有上千年歷史。此地有魏、唐、陶、彭等姓氏。據說魏家占什川人口的83%。魏家祖先在六百年前移居此地,以忠厚勤勞傳家。歷經21代,栽種梨樹無數,形成萬畝梨園。</p> <p class="ql-block">五月十一日,天氣晴朗。我們從蘭州帶了餃餡。去什川后,鄰居們又送了他們開發的蔥苔、九頭水蘿卜、黃瓜等新鮮菜。吃了兩頓豐盛的農家飯。中午水餃,晚上揪面片。加上蔥苔炒鹵肉、涼拌水蘿卜、黃瓜。吃得好不滿服(蘭州話,滿服,滿足、舒坦之意)。</p><p class="ql-block"> 晚飯時,小燕子回來了,在檐下的鐵絲上啾啾叫著。它眼睛盯著我們,一點兒也不怕人。在燕子的眼里,我們是客人。</p><p class="ql-block"> 來到什川,我對這塊寶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p> <p class="ql-block">大河向東流。可是,黃河卻在過了蘭州后,曲曲折折,一路向北。</p> <p class="ql-block">到了皋蘭地界,又向西北走。在什川拐彎,形成一塊河谷盆地。</p> <p class="ql-block">這兒四周環山,地勢平坦,水量豐富,氣候濕潤。素有塞上小江南之稱。</p> <p class="ql-block">什川有著悠久的歷史。為了這片土地,先民們辛勤勞作,開辟萬畝梨園。為了開疆擴土、保衛國家,蒙恬、霍去病等將士們在此地撒下一腔熱血,留芳百世。</p><p class="ql-block"> 這是百度的介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到什川,第一件大事就是去魏園。原因是我可愛的唐媽就是魏家人。</p><p class="ql-block"> 魏園,其實就是魏家祠堂。建這個祠堂時,時年八十多歲高齡的唐媽還趕回來參加了祭祖儀式,并捐款1000元。1000元在當時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了。</p> <p class="ql-block">魏園位于長坡村沙坡坪。這是唐媽的娘家。</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〇年秋,我大學畢業,被分配到甘肅農業水泵廠。和小唐住一個宿舍。從此,我這個外地人在蘭州有了家。這個三生日兩歲就沒有了娘的孩子,在蘭州也有了母愛。從此,小唐的姊妹中,多了一個大姐。小一輩的孩子嘴里多了一個“大大姨”。</p><p class="ql-block"> 我在星期天經常去唐媽家住。睡火炕,吃長面、包子、散飯。唐爸唐媽變著花樣給我們做著吃。</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晚上,我和小唐都睡下了,唐爸把我們叫醒。他新宰了自己養的羊,連夜煮熟。他拿了兩大塊羊肉和一小碟鹽,讓我們趁熱吃。那是我第一次蘸鹽吃羊肉。后來在蘭州吃過很多次手抓羊肉,都沒有那晚上唐爸做的香。</p> <p class="ql-block">唐爸唐媽都是厚道人。他們孝敬父母長輩。唐媽經常把母親接到蘭州住。因此,我有幸和奶奶一起住在小屋的土炕上。奶奶穿著青灰色的斜襟上衣。衣服里面有個小口袋,藏著不知道是誰送給她的糖果。看到我來,她會掏出來給我吃。奶奶裹著小腳,盤腿坐著。和人說話的時候,臉上總是掛著慈祥的微笑。我不會盤腿,只好坐在迭起的被子上,聽奶奶講那過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奶奶出身南方的官宦人家。很小就隨做官的父親和哥哥來到蘭州。第一任爺爺是戍邊武將。經常顧不上回家。但每次回來,都不忘給奶奶帶些銀元,讓奶奶收好,以備急需。</p><p class="ql-block"> 奶奶生第一個女兒時,遇到改朝換代。父親和哥哥來找她,想帶她回南方。但奶奶舍不得丈夫和女兒。決定留在蘭州。誰知這竟是她與家人的永別。兵荒馬亂,遙遙千里,她的娘家人從此再無音訊。幾次托人尋找無果。</p> <p class="ql-block">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她生了二女兒后,第一任爺爺在戰場殉職了。因為沒有兒子,族人在一個黑夜,把她賣給了魏家。她沒有了原來的家,連同爺爺給她準備應急的銀元,都被族人搶走。</p> <p class="ql-block">所幸魏家人對她和女兒不錯。她在魏家又生了兩個女兒。唐媽在四姐妹中排行老三。唐媽長大后,嫁給上車村的唐家。</p><p class="ql-block">上車村離沙坡坪不遠。其他三個女兒也嫁在什川本地。女兒們都很孝順,經常來家看望或接她和爺爺去住。晚年的奶奶還是很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一天晚上,我和她在土炕上拉家常。她指著墻上的一個壁洞說:“爺爺在里面坐著。他來接我了。”</p><p class="ql-block"> 當地的風俗是人死在外邊不能進祖墳。唐媽姊妹們商量,送奶奶回了沙坡坪。</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前,我還沒有成家。在小唐的邀請下,我們坐馬車去什川。在沙坡坪老屋見了奶奶。那是我和奶奶的最后一面。</p><p class="ql-block"> 此地此刻,特別想念奶奶。這次時間短,下次再來,一定去墓前拜祭。</p> <p class="ql-block">魏園是一個四方形的院子。坐東朝西,面對萬畝梨園。</p> <p class="ql-block">園門氣勢恢宏。</p> <p class="ql-block">大門的后邊高懸“厚德載物”牌匾。</p> <p class="ql-block">園內主殿是十恩堂。</p> <p class="ql-block">十恩堂內供奉著三位爺爺(當地人的稱呼)。中間是始祖魏貴。他于明洪武二十六年移居什川,距今已有600多年。他有三個兒子。這里供奉的是魏坤魏乾兩個。另外一個兒子送給了金家。當地因此有“魏金不通婚”的說法。因為金家也是魏家的血脈。</p><p class="ql-block"> 魏坤魏乾各有五個兒子,開枝散葉,家族興旺。現在已經到了二十一代。人口達十多萬。遍布甘肅、青海、寧夏等地。在什川,魏氏是第一大家族,人口占什川總人數的83%左右。</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時,恰逢一行外地族人來此祭祖。</p> <p class="ql-block">北殿是什川古梨園人文生態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北殿墻上掛著始祖的像,詳細介紹魏家的遷徙過程和建成萬畝梨園的豐功偉績。</p> <p class="ql-block">南殿是隴佑民俗館和書畫藝術館。</p> <p class="ql-block">四面建筑布局緊湊,匠心獨運。</p> <p class="ql-block">勾心斗角,雕梁畫棟,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離開魏園,我們去了小峽水電站。別小看這個水電站,它是萬畝梨園的水源地。過去,人們用水車、水泵從黃河取水。有了這個水壩,現在的黃河水可以自流到鎮上。</p> <p class="ql-block">水電站的西邊是一座鐵橋。它的建設改變了過去什川人只能憑吊橋出入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這是什川鎮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前,我來過什川。灰蒙蒙的街道,土蒼蒼的民居。時值秋天,土坯房平平的頂上曬滿梨干。四十年后再見,完全不認識了。</p> <p class="ql-block">到處是生態園、農家樂。</p> <p class="ql-block">各種名目吸引著八方來客。</p><p class="ql-block">清源山莊。</p> <p class="ql-block">璟晨莊園。</p> <p class="ql-block">陶家園。</p> <p class="ql-block">當地政府對主街道進行統一規劃建設。</p> <p class="ql-block">這是上車村黨群服務中心。</p> <p class="ql-block">從這個中興門再往里走,不多遠就到唐家小園了。</p> <p class="ql-block">街道兩邊,設置了許多雕塑和壁畫。</p><p class="ql-block">牛車。</p> <p class="ql-block">全家自行車出行。</p> <p class="ql-block">給老人洗腳捶背,百善孝為先。</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磨豆腐吧?</p> <p class="ql-block">萬畝梨園,現在多數已經分給各戶。</p><p class="ql-block">這是彭家老梨園。</p> <p class="ql-block">吃過午飯,看天氣太熱,我們下午三點才出門。去看唐家的梨園。</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都是大樹、古樹。</p> <p class="ql-block">古樹樹齡在300年以上。</p> <p class="ql-block">就像老人拄拐杖一樣,當地人用木桿或磚垛幫助它們不倒。</p><p class="ql-block">這棵樹的造型真美!它彎腰躬背,兩手張開,撫摸著樹根長出的側枝。幾百年來,它究竟經歷了什么,才長成這樣一副老壽星的模樣?梨樹默默無語,我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它們枝干遒勁、枝繁葉茂。</p> <p class="ql-block">蒼老而不失生氣。</p> <p class="ql-block">老齡卻不失生育能力。</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濃密的樹葉間尋找小梨豆。最后還是當地的一位親戚首先找到,她高興地指給我們看。在蘭天的襯托下,枝頭上一簇三只小梨豆在微風中搖搖擺擺,晶瑩可愛。您找到了嗎?</p> <p class="ql-block">這株梨樹旁邊還有一架水車。過去吱吱呀呀,立下汗馬功勞。現在成為擺設了。</p> <p class="ql-block">梨樹下到處是空地。</p> <p class="ql-block">親戚告訴我們,現在許多農民都不種地了。年輕人外出打工或者辦農家樂。種地辛苦又不賺錢。只有少數老人還種種菜,自己吃,或就近售賣補貼家用。</p> <p class="ql-block">這塊地是唐家的一位二哥的。他們住城里兒女家,基本不回來。他看到小唐的二弟喜歡,就讓給他種了。還分給他五棵梨樹。</p> <p class="ql-block">二弟在這里種了玉米、豆子、蘿卜、韭菜等。撒種才一個月,小苗剛出齊,已經讓人浮想聯翩了。</p> <p class="ql-block">樹下還有不少荒地。</p> <p class="ql-block">荒地長滿蒲公英和苦苦菜。</p><p class="ql-block">小唐給我找來小鏟子,大家動手,挖的挖,采得采,一會兒就收了兩大包野菜。我高興極了,這是今天意外的收獲。</p> <p class="ql-block">回到唐家小園,大家幫助摘野菜,每個人的手指頭都讓野菜汁染成了黑色。粘糊糊的,洗也洗不掉。好在晚飯有人做,不用我動手。</p> <p class="ql-block">吃完晚飯,又有親戚來。離開什川時已經晚上八點了。</p> <p class="ql-block">小唐說晚上什川的燈光秀更好看。下次來多住幾天,再看看夜晚的什川。</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吊橋上出來,離開什川鎮。</p> <p class="ql-block">車剛上高速路,天色就暗了下來。幸虧妹夫司機技術高超、經驗豐富,把我們安全送到了蘭州。</p><p class="ql-block"> 過橋后回頭再望,什川已經淹沒在茫茫暮靄中。只有幾處華燈在一閃一閃地和我們告別。</p><p class="ql-block"> 再見了,什川!</p><p class="ql-block"> 我們還會再來的。</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充县|
秦安县|
邓州市|
古丈县|
本溪|
普安县|
河北省|
铜山县|
沅江市|
宜州市|
布拖县|
会泽县|
尼木县|
正安县|
凯里市|
天门市|
天等县|
衡东县|
锦州市|
榆社县|
巩留县|
天气|
昭平县|
扶绥县|
临沂市|
柞水县|
饶平县|
定远县|
峨山|
无棣县|
化德县|
吴旗县|
方城县|
清水县|
蚌埠市|
旬阳县|
新建县|
同德县|
吉水县|
林周县|
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