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走過慈化寺老街,觸摸一座古鎮老街的歷史厚度。 慈化寺老街如今是怎樣的光景,殘破的墻壁、坍塌的房屋,仍然能夠清晰可見當年的繁華。</p> <p class="ql-block">慈化寺老街確實有些古老...</p><p class="ql-block"> 老街在清朝時,屬沙溪總,民國時屬當陽縣第一區,新中國成立后,屬慈化鎮,享受著同當陽城關、河溶、淯溪一道合稱“當陽四鎮”的殊譽。2004年,撤社并村,慈化鎮與壩陵街道辦事處合并。曾經的政府機構、單位等先后搬遷,至此,一個自唐代以來就承擔著政治、文化、商貿中心重任的行政區劃,就此畫上了句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據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的《當陽縣志》記載,“慈化寺為唐代黃龍禪師所建”。民間傳說,黃龍禪師講經弘法,曾到過玉泉寺,寺內方丈弘景(公元634—712)以冷水沖泡仙人掌茶相待,黃龍禪師舉杯細品,連夸“好茶好茶”。詢問此水的來歷,弘景說:此乃香泉之水也。便帶領黃龍禪師來到沮漳三角洲上的香泉之地。黃龍禪師見此處兩步之距間,有三眼清澈的泉水噴涌而出,水質香馨可口,果然一片天生地造的佛土靈地。于是便在此結茅為廬,修建了一座古剎。</p> <p class="ql-block"> 古剎初建時,因香泉之故取名“香泉寺”。另《當陽縣志》還記載,“明代初,稱化寺”。原來,瘋和尚濟公曾在此“化寺”小住幾日。一天寺外忽來一位身著紅裝的女香客,手提裝著香紙火燭的竹籃,徑向山門走來。正在門口清掃的濟公,手舉掃帚,左攔右擋,不準女香客入內。寺內方丈聞訊,立即喝令濟公“休得無禮”。</p> <p class="ql-block"> 便禮請女香客入內。哪知這女香客所到之處,便“嗖嗖”火起。霎時間,整座“化寺”就很快“化”為灰燼,唯剩廟后的膳房完好無損。眾僧人走進膳房,從柴草堆里拖出正酣然大睡的濟公,只見他赤身裸體,一絲不掛。令眾人怒笑不得。濟公卻說:這紅裝女香客非凡人,乃火王菩薩也。她見廟內沒有供奉她的金身,便心生報復。剛才如不是貧僧這般作法,這膳房也會蕩然無存。</p> <p class="ql-block"> 他用破扇指著山門前燒剩的兩根石柱,只見石柱上鐫刻著一副楹聯,分別是“慈航普渡”,“化身成佛”。兩根石柱經煙熏火燎,一片漆黑,唯獨柱頂的“慈”和“化”二字清晰可見。濟公笑道:要得安寧,何不將“化寺”之名改掉稱為“慈化寺”呢?從此,這座古剎又多了一個名字叫慈化寺。</p> <p class="ql-block"> 在以后的數百年間,人們口口相傳,約定俗成,給“香泉寺”和“慈化寺”兩個名稱進行了分工。稱寺廟仍叫“香泉寺”,而將寺廟前的這條老街,稱著“慈化寺”,因此慈化寺是一個佛教意味很濃的小集鎮。明代夷陵大詩人雷思沛在他的《游慈化寺》中寫道:“一入臨沮境,風煙似黛環。村村皆佛土,處處是仙山。暮雨隨舟至,春云逐鳥還。漫游成野性,濁灑笑酡顏。”寫出了慈化寺佛土勝地的繁榮。</p> <p class="ql-block"> 慈化寺老街很小,小得連“街”都不敢妄稱。鄉下人至今仍不肯改變稱上當陽城叫“趕街”,有事往慈化寺老街叫“趕場”。舊時即使“趕場”也不會天天趕,而是陰歷逢雙日為市。雙日“趕場”,叫“趕熱場”,單日老街休市,你非要去“趕”的話,那只能叫“趕冷場”了。不過,自從改革開放以后,這個傳統習慣已經打破,天天可以去趕場。唯有“生豬交易”至今還堅持,要想買豬或是賣豬,必須掐指細算,等到陰歷雙日了,才能去趕場交易。</p> <p class="ql-block"> 據縣志記載,“慈化寺左環溪水,右帶沮河”,確實是一塊風水寶地,漢代王粲登當陽“仲宣樓”,所詠“倚曲沮之長洲”,誰敢說不就是指的這里?現代高科技為我們提供了慈化寺的衛星地圖。透過這立體的大沙盤,我們更能領略沮水邊老街的神秘風韻。沮河自當陽城區向南傾瀉而來,在尹家大堤金鑼灘側身往西,直逼煙墩包,待流經窯灣后,急轉向南經鴨子口飛身東去,老街的人就在沮水的三面呵護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老街,東、西、南三面各有“新場河”、“高家洲”、“金沙灘”3個船碼頭。一眼望去,風帆點點,檣桅林立,遠安、南漳、保康運來的茶葉、蠶絲、藥材、水果、木材在此起坡;漢口、沙市、荊州的洋布、洋油、洋糖在此卸貨,再加上香泉寺的信仰魔力,被善男信女們視此地為佛土第一站。湖北“下五府”的善男信女們成群結隊,千里迢迢,身披黃包袱,舉著“萬名傘”,點燃三炷香,走下碼頭,經往香泉寺敬香拜佛,便開始“禁嘴”,然后三步一叩,五步一拜地“上神路”,去往玉泉寺、鳴鳳山以至于更遠的武當山朝山還愿。你說這樣的老街當年能不富裕嗎?</p> <p class="ql-block">編輯:龍老大 </p><p class="ql-block">攝影:龍老大</p><p class="ql-block">文章來源于網絡。</p><p class="ql-block">謝謝各位親朋的閱讀。</p><p class="ql-block"> 二0二四年五月十三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波县|
焉耆|
江都市|
兰西县|
新兴县|
永善县|
那坡县|
于田县|
滨海县|
来凤县|
加查县|
纳雍县|
罗源县|
泸州市|
乳源|
万年县|
河西区|
宽城|
南宁市|
咸宁市|
青州市|
两当县|
花垣县|
富宁县|
南乐县|
山西省|
湖南省|
德江县|
黄平县|
吐鲁番市|
苏尼特左旗|
湘西|
察雅县|
苍梧县|
修文县|
安西县|
论坛|
行唐县|
奉新县|
鄂尔多斯市|
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