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推廣普通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使用規范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同江市第二小學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知識宣傳</p> <p class="ql-block">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字的國家,有56個民族,共有80種以上語言,約30種文字。</p><p class="ql-block"> 2000年10月3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規范漢字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p> 方針政策 <p class="ql-block"> 貫徹、執行國家關于語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進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繼續推動文字改革工作,使語言文字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更好地發揮作用。</p> 基本政策 <p class="ql-block"> 自覺做普通話的使用者、示范者和宣傳者。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都要正確使用普通話,讓普通話成為我們的生活用語,形成良好的語言交際環境,為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盡一份力量。</p> 一般政策 <p class="ql-block"> 國家保障公民的語言權利,為公民學習、使用語言文字提供條件;國家保障少數民族語文的使用與發展;重視并保護弱勢語言和弱勢群體的語言;加強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國家推廣普通話不是為了消滅方言,方言在一定領域和特定地區將長期存在;國家重視提升國民語文素質;國家重視語言資源保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span></p> <p class="ql-block"> 第十九條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span></p> <p class="ql-block">《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于2000年10月31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 總則</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p><p class="ql-block">第三章 管理和監督</p><p class="ql-block">第四章 附則</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總則</p><p class="ql-block">第一條 為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及其健康發展,使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社會生活中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根據憲法,制定本法。</p><p class="ql-block">第二條 本法所稱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p><p class="ql-block">第三條 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p><p class="ql-block">第四條 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國家為公民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供條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推廣普通話和推行規范漢字。第五條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應當有利于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利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p><p class="ql-block">第六條 國家頒布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準,管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社會應用,支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豐富和發展。</p><p class="ql-block">第七條 國家獎勵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p><p class="ql-block">第八條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使用依據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p><p class="ql-block">第九條 國家機關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公務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p><p class="ql-block">第十條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p><p class="ql-block">第十一條 漢語文出版物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準。漢語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國語言文字的,應當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釋。第十二條 廣播電臺、電視臺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需要使用外國語言為播音用語的,須經國務院廣播電視部門批準。</p><p class="ql-block">第十三條 公共服務行業以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服務用字。因公共服務需要,招牌、廣告、告示、標志牌等使用外國文字并同時使用中文的,應當使用規范漢字。提倡公共服務行業以普通話為服務用語。第十四條 下列情形,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p><p class="ql-block">(一)廣播、電影、電視用語用字;</p><p class="ql-block">(二)公共場所的設施用字;</p><p class="ql-block">(三)招牌、廣告用字;</p><p class="ql-block">(四)企業事業組織名稱;</p><p class="ql-block">(五)在境內銷售的商品的包裝、說明。</p><p class="ql-block">第十五條 信息處理和信息技術產品中使用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當符合國家的規范和標準。</p><p class="ql-block">第十六條 本章有關規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p><p class="ql-block">(一)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執行公務時確需使用的;</p><p class="ql-block">(二)經國務院廣播電視部門或省級廣播電視部門批準的播音用語;</p><p class="ql-block">(三)戲曲、影視等藝術形式中需要使用的;</p><p class="ql-block">(四)出版、教學、研究中確需使用的。</p><p class="ql-block">第十七條 本章有關規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異體字:</p><p class="ql-block">(一)文物古跡;</p><p class="ql-block">(二)姓氏中的異體字;</p><p class="ql-block">(三)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p><p class="ql-block">(四)題詞和招牌的手書字;</p><p class="ql-block">(五)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p><p class="ql-block">(六)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的特殊情況。</p><p class="ql-block">第十八條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并用于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第十九條 凡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崗位,其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說普通話的能力。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和影視話劇演員、教師、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普通話水平,應當分別達到國家規定的等級標準;對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普通話等級標準的,分別情況進行培訓。第二十條 對外漢語教學應當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p><p class="ql-block">第三章 管理和監督</p><p class="ql-block">第二十一條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由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負責規劃指導、管理監督。國務院有關部門管理本系統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第二十二條 地方語言文字工作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管理和監督本行政區域內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p><p class="ql-block">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企業名稱、商品名稱以及廣告的用語用字進行管理和監督。</p><p class="ql-block">第二十四條 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頒布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p><p class="ql-block">第二十五條 外國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和科學技術術語譯成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由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組織審定。</p><p class="ql-block">第二十六條 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不按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準使用語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評和建議。本法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人員用語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的,有關單位應當對直接責任人員進行批評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關單位作出處理。城市公共場所的設施和招牌、廣告用字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法規定,干涉他人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p><p class="ql-block">第四 章附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二十八條 本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span></p> <p class="ql-block"> 第十二條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基本教育教學語言文字,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進行教育教學。</p><p class="ql-block"> 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從實際出發,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本民族或者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實施雙語教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span></p> <p class="ql-block"> 第六條 學校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可以用少數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教學。</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韶山市|
贵德县|
利津县|
黎川县|
水城县|
台中市|
云阳县|
同德县|
渭南市|
通城县|
来凤县|
辽宁省|
桑日县|
昌江|
巴里|
富阳市|
曲沃县|
景谷|
蚌埠市|
平江县|
瑞安市|
五河县|
青海省|
丰原市|
淮北市|
故城县|
怀宁县|
新乡县|
神木县|
马边|
手游|
鹰潭市|
团风县|
高台县|
肇州县|
云和县|
新巴尔虎左旗|
始兴县|
泾阳县|
牟定县|
合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