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達土耳其</p><p class="ql-block">今年(2024)三月二十日晚九點,有生以來第二次乘土耳其航空公司的航班,從芝加哥起飛,11 小時后直抵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開始土耳其文化之旅。13 天的行程訪問了</p><p class="ql-block">1. 伊斯坦布爾</p><p class="ql-block">2. 特洛伊遺址</p><p class="ql-block">3. 帕伽馬(Pergamum)古城</p><p class="ql-block">4. 以弗所(Ephesus)</p><p class="ql-block">5. 棉花堡(Pamukkale)暨希拉波利斯(Hierapolis)古城</p><p class="ql-block">6. 波斯詩人魯米圣地(孔亞 Konya)</p><p class="ql-block">7. 地下城-奧斯克納克(Ozkonak Underground City)</p><p class="ql-block">8. 巖石教堂群 - 格雷梅(Goreme)</p><p class="ql-block">9. 蘑菇谷 暨熱氣球 - 卡帕多奇亞 Cappadocia </p><p class="ql-block">10.首都安卡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前臨上轎扎耳朵眼兒,維基上粗讀土耳其歷史,充其量霧里看花。沿途乘大巴逾千公里,眼見、耳聞逾幾千年的歷史,導游介紹時從不敢怠慢。遂時有感慨以文字記下,并學寫三首七律,三首五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首訪伊斯坦布爾印象:</p><p class="ql-block">舊皇宮-地下水宮-圣索菲婭大教堂-藍色清真寺-大巴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奧斯曼帝國 1299 年橫空出世,發跡于今天土耳其西北部的一個不大的部落。不到 150 年的時間,就用大炮轟開東羅馬(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城墻,結束了有一千五百年歷史的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有600多年的歷史,鼎盛時代曾橫跨歐亞非,不可一世。1912 年一戰后作為戰敗國,領土被協約國瓜分。經過兩年的獨立戰爭,土耳其共和國在其心臟地區脫穎而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爾有新舊皇宮兩座。舊皇宮坐落海角,易守難攻。一套四進院落,直到皇帝的住所,逐漸森嚴。現已成為國家博物館,陳列著包含馬背民族初起時的舊物,滄桑一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直到今天,圣索菲亞大教堂始終是國家命運的寫照。4年前,現政府推翻1930年代將索菲亞清真寺改為國家博物館的決定,復原其清真寺的地位,曾引起國內外大嘩。可謂“欲行欲遠的基督教,欲行欲近的穆斯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據導游介紹,土耳其直到一戰獨立后,在國父凱莫爾的倡導下,家庭才有了姓氏相傳的概念。為表彰國父對土耳其步入現代國家開創式的貢獻,國家賦予他姓氏“阿塔圖爾特“(意為國父),后人萬世不得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可惜已當政 20 余年的現任總統在開歷史倒車,重拾政教合一的老伎。他似乎從未公開直抒他的胸懷,但察其言,觀其行,則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首:七律 (新韻,平起仄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燎原星火燃微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地裂山崩陷洛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海角苑深深幾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泉宮水靜靜年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天圣廟朱顏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絢色巴扎萬種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空祭鄧公不世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江山易改可堪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圖:近處是索菲亞大教堂。遠處是藍色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下圖:伊斯坦堡爾特有的建筑特色:窗戶只能打開半扇,目的是伊斯蘭婦女在窗前眺望時,她們的臉部會被遮住,外人不得而見。難怪土耳其不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產地!</p> <p class="ql-block">下圖:伊斯坦布爾的地下水城是其地標式的建筑之一,建于拜占庭(東羅馬)時期。后來繼續為奧斯曼帝國舊皇宮供水。上百根刻意雕飾的巨大石柱,撐起龐大的地下蓄水池結構,據說可以儲存十萬噸水。</p> <p class="ql-block">下圖:地下水城(2)</p> <p class="ql-block">下圖:地下水城(3)</p> <p class="ql-block">下圖:大巴扎:熙熙攘攘的大巴扎則是蕓蕓眾生獲取吃穿用度的寶地,管它羅馬人,阿拉伯人還是奧斯曼人,也無論春夏與秋冬,永遠接著地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特洛伊遺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歷史上的特洛伊古城濱臨當時的愛琴海岸。幾千年后的今天,海岸退去,古城遺址距海邊幾十公里,早已完全失去港口和貿易中轉的優勢。歷史上那一場與木馬里藏著勇士有關的著名戰爭是否發生在這里,雖然仍有爭議,但基本上已為主流學者認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能看到的是特洛伊歷經幾千年滄海桑田變遷的痕跡。不經意的路人看到的可能只是成層但有雜亂無章的亂石堆。但生活于 19 世紀的德國商人兼業余考古學家 Heinrich Schliemann 慧眼識珠,竟然根據偉大的希臘詩人荷馬的詩句,判定這是特洛伊古戰場的舊地!導游解讀了他的發現:游客會“被”看到已開發的遺址一共有九層,代表九個先后時期的人類在此生活定居。因為地震和遷移,前期人群離開后,后期人類又進駐這里,在前人的遺址上繼續開發屬于自己的生活,由此形成了特洛伊特有的地層階段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絕 (新韻,仄起仄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滄海桑田湮木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十層之下有人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殘墻野草強說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還笑蜀堆弄琵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蜀堆:三星堆</p><p class="ql-block">琵琶: 開發三星堆,學者欲說還休,“猶抱琵琶半遮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洛伊遺址(1)</p> <p class="ql-block">特洛伊遺址(2)</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羅馬時代的遺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去埃及,約旦乃至希臘一樣,到處可見并被土耳其導游不無自豪地解說的遺跡竟大多是東羅馬即拜占庭時期留下的。除了皇宮,一路上絕少見到奧斯曼帝國的蹤跡。可見歷時1500年之久的羅馬帝國對世界歷史的影響之大!也佐證一個令人悲觀的歷史現象:蠻族常常取代更為開化的民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匯集在帕伽馬(Pergamum),以弗所(Ephesus),西利波利斯(Hiersapolis)看到的古羅馬時期的莊嚴的神廟、百姓坦誠相見的浴場、悲劇老家的劇場、碩大的圖書館,乃至整齊劃一的廁所,林林總總,幾乎看到眼睛疲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起小時候在中學西門外的圓明園遺址(俗稱“西洋樓”),北京頤和園的大戲臺,陜西驪山的華清池,秦始皇焚書,。。。反差之大,腦海里不由得浮出一番比較,不由成七言八句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三首:七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曾奇殘苑西樓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萬里歸來是尋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旦妖嬈愉五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悲歌清越慟八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驪山水軟鴛鴦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羅馬池溫百姓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萬卷一朝灰燼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可憐二世愧先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圖:帕伽馬的斷柱</p> <p class="ql-block">下圖:帕伽馬遺跡全景</p> <p class="ql-block">下圖:秦時明月漢時“貓”??</p> <p class="ql-block">下圖:碑中的形象據說是耐克鞋logo的啟迪</p> <p class="ql-block">下圖:圖書館。和秦帝國背道而馳,羅馬帝國到處建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下圖:這是在歐洲、亞洲各地看到的第N個羅馬時期的劇場了。</p> <p class="ql-block">下圖:棉花堡</p> <p class="ql-block">下圖:地下城</p> <p class="ql-block">下圖:窯洞教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橄欖樹</p><p class="ql-block">土耳其是居西班牙,希臘和意大利之后排位世界第四的橄欖種植大國,對土耳其的經濟貢獻巨大。沿路到處可以看到郁郁蔥蔥的橄欖樹,橫看成行,豎看成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據導游介紹,橄欖樹豐收一年和休養生息一年,嚴格遵循大、小年的規律,可謂“樹亦有道”。橄欖可以吃,也是享有健康盛譽的橄欖油的原料。橄欖油煉制過程精巧,味道和產量與所采用的煉制方法有關。在大巴扎,可以看到上百種不同顏色和大小的橄欖,立即能感覺到橄欖在土耳其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一路上大巴車里橄欖樹和橄欖揮之不去,因成第四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七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錯落成軍循歲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群山萬壑化青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拼將性命汁須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水退舟安養一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聊起橄欖,也順便說說我們的導游。導游50歲上下,非常干練。土耳其人口中 99%是穆斯林,但他偏偏是個基督教徒。沒有問他當年土耳其和希臘交換人口時,家里為何沒有遷居希臘。他從業二十多年,對土耳其“了如指掌”。沿途談笑風生,十分敬業。講解中偶有涉及宗教甚至政治話題,雖然能感覺他并非口無遮攔,對某些現實也明顯流露不滿,但他堅稱土耳其是民主國家,言論自由,他沒有任何擔心。比如提到橄欖,他說舊約圣經上講的諾亞在洪水消退后從方舟中派出一只鴿子去尋找干燥的地面。 鴿子回來時,嘴里叼著一根橄欖枝,標志著洪水的結束和地球上生命的復興。他說橄欖是上帝給土耳其的禮物。不要忘了,這是一個 99%的國民都是穆斯林的國度!</p><p class="ql-block">下圖:隨處可見的橄欖樹。不知今年是大年還是小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卡帕多奇亞 Cappadocia 蘑菇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看,這是土耳其最享譽世界的地貌,沒有之一。該地貌形成的機理可以開一門地質學課但基本的道理不難解釋:因為各個地層沉積的原因和年代不同,其硬度和抵抗分化的能力也不同。千萬年風吹雨打之后,軟質巖石流失的多,硬質巖石流失少,天公又“刻意造化“,就形成了很多給人類發揮想象的奇形怪狀,有的令人驚嘆不已,有的令人無法忍俊。請欣賞照片。 溫馨提示:不要聯想(哈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五首 七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輕放輕拿仙子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蝶撲針落太行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公不與錦衣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淑女遮顏夫子瞠!</p><p class="ql-block">(錦衣=錦衣衛)</p> <p class="ql-block">下圖:誰擺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下圖:不敢看,只敢偷笑????</p> <p class="ql-block">下圖:這個“奇葩”也讓人遐想,或說瞎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卡帕多奇亞熱氣球</p><p class="ql-block">卡帕多奇亞的熱氣球是享譽全球的旅游項目。每天凌晨,如果天氣許可,近百個五顏六色的熱氣球騰空而起,在初升的太陽陽光里,場面極為壯觀。下圖;啟動前的氣球??</p> <p class="ql-block">下圖:五顏六色的熱氣球,比翼齊飛</p> <p class="ql-block">六. 再訪伊斯坦布爾</p><p class="ql-block">周游 11 天后,大巴又把我們拉回伊斯坦布爾,從這里取路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爾有亞洲區和歐洲區。博斯普魯斯海峽把歐亞大陸分開,乘坐郵輪可以觀賞兩岸兩洲風光(圖一至三)。小知識:土耳其號稱地跨歐亞兩洲不錯,但其歐洲部分只占 3%。亞洲部分絕的優勢,占 97%。伊斯坦布爾有新、老兩個奧斯曼帝國的皇宮。老皇宮的主人們大概是馬背上的一代,吃穿用度奢飾,但“土里土氣“??。新皇宮的主人們是富二代,有錢就任性,把皇宮布置得幾與凡爾賽宮和溫莎堡比艷!提醒后來驢友們:新皇宮必去打卡不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皇宮濱臨海峽,妥妥的高端海景房。宮內華麗堂皇,用度無所不用其極。最令人矚目應屬隨處可見且碩大無比的水晶吊燈和雍容華貴的彩釉瓷瓶。宮內禁止照相,這里的幾張照片借自網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議論兩句土耳其的國父。受到全國人民衷心熱愛的土耳其國父凱莫爾,先是領導土耳其打贏獨立戰爭,建國后力推“全盤西化(引博物館介紹原文)“,實行政教分離,國家建設,文化改革,包括實行新文字,男女平等,家庭第一次在土耳其歷史上使用姓氏,等等。今天土耳其是唯一的穆斯林國家,經濟實力進入世界前二十強,國父奠基功莫大焉。只是他揮師“進城“以后,出入皇宮,在皇宮里專門為他修了一部唯一的電梯,最后死在被他一手推翻的奧特曼帝國最后六位皇帝駕崩的皇床上,遺體上蓋著國旗(圖六)!同行一位朋友參觀過新皇宮后小聲說,國父早年高屋建瓴,立國功高。如果沒有他,土耳其人民至今可能還在“黑暗中摸索”。死后備極哀榮,實至名歸。但其英年早逝,亦不見得不是土耳其的福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贊一下土耳其的市內交通:便宜,方便,一張有軌電車(Tram)票,無論遠近,50 美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六首 七律 (新韻,仄起仄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馬背英雄難稱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既成氣候艷盧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阿房壯麗聽波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勤政森嚴是帝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剔透水晶天永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臨風彩釉誰家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千秋業立家國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早殞龍床后世福?</p><p class="ql-block">誰家姝: “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有一字出律</p><p class="ql-block">下圖:土耳其國父凱莫爾</p> <p class="ql-block">下圖:國父紀念館的換崗儀式</p> <p class="ql-block">下圖:虔誠的百姓到今天仍來朝拜</p> <p class="ql-block">下圖:新皇宮外景:妥妥的高端大氣海景房!</p> <p class="ql-block">下圖:堂皇富麗的水晶吊燈 (新皇宮內不準攝影。以下三張來自互聯網)。</p> <p class="ql-block">下圖:漂亮嫵媚的瓷瓶,婷婷玉立。</p> <p class="ql-block">下圖:國父壽終的床。據我參觀此房間時的記憶,他之前有六位奧斯曼帝國皇帝死在這張床上。此說有待證實。</p> <p class="ql-block">下圖:土耳其人(1)</p> <p class="ql-block">下圖:土耳其人(2)</p> <p class="ql-block">下圖:土耳其人(3)</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結束前再寫一點“篇花兒“, 記錄此游的樂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華人團。</p><p class="ql-block"> 最近幾年都是參團Gate 1 旅游。這次土耳其之行也不例外,是第四次了。Gate 1的旅途、參觀安排適合我這個年齡,行程有張有弛,不緊不慢,服務應屬周到,旅館也一般四星以上。大家如果無暇或懶得自己做路書,Gate 1 是個不錯的選擇。</p><p class="ql-block">Gate 1 第一天到達后,都會按程序安排一個驢友見面會。晚上7點開始。我們去的早,落座后看到驢友們一個一個進來。不久,開始驚奇:怎么都是亞洲面孔?最后,四十個人的團,來自美國的華人占了37位!原來,報名此行的共有70來人。旅行社大概根據姓氏,但不知什么原因,把華人們都安排在一輛大巴里。一開始,大家不理解,還有點小不滿。后來發現,這是個不錯的安排。你想啊,一車近四十人,十幾天,上上下下,低頭不見抬頭見,不免磕頭碰腦的,找不著位子的,忘帶東西的,和旁邊人說個笑話的,聊聊旅游感受的,都講漢語,多方便啊!所以到了告別那一天,大家都交口稱贊Gate 1的“善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校友</p><p class="ql-block">車上車下聊天多了,就有奇遇。居然碰到一位四十二年前一起讀研但當時并不認識的同學。他是無研一的,我是水研一的。自報家門時,說起這種班級的代稱,倍兒親切!如果我沒記錯,李同學與我同年同月生,但小我幾天。所以忝為學兄。</p><p class="ql-block">還有一對來自DC的臺灣夫婦,新竹清華大學八十年代畢業的校友。雖然校區異地,畢竟同源。他們小我幾歲,自然認同是學弟學妹啦!見車上有人咳嗽,學妹送給我一個新竹清華版的口罩,紫色校色。倍兒親切!</p><p class="ql-block">一趟土耳其之旅,當了兩回師兄。運氣不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飛鴿牌自行車</p><p class="ql-block">在土耳其的科尼亞市不期遇到一位四十多年未見的老朋友:國產飛鴿牌雙梁加重自行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可是當年的“寶馬“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源市|
郁南县|
芦山县|
巨鹿县|
罗江县|
涞水县|
丹东市|
黔南|
台江县|
黄梅县|
海晏县|
金塔县|
铜陵市|
曲水县|
蓬安县|
凭祥市|
忻城县|
两当县|
镇安县|
木里|
台北市|
石台县|
宿州市|
南昌县|
长葛市|
禹州市|
深泽县|
哈巴河县|
西和县|
濮阳市|
利津县|
江都市|
怀安县|
棋牌|
独山县|
正宁县|
金华市|
明星|
永靖县|
梅河口市|
岑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