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1960年父母結婚紀念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母是長沙林校的同學,自由戀愛,于1960年畢業,一起分配到湘西州林業局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久,父親考上北京林業大學,他們在湘西州林業局舉辦了簡樸的婚禮。父親上大學四年,因路途遙遠,經濟拮據,寒暑假勤工儉學,難得回家一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親參加州委工作隊,被抽調到鳳凰工作。新婚燕爾的父母飽嘗異地之苦,后來的人生命運讓他們怎么也預料不到這場異地戀整整談了12年!生活的磨礪需要怎樣的堅持堅守!幾百封鴻雁傳書訴說著他們思念的煎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親是學林的,常年奔波在大山里。鳳凰縣是湘西苗族同胞聚集地,母親下鄉的臘爾山、麻沖是純苗區,年輕的母親語言不通,住在苗族同胞家里,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正值三年困難時期,糠粑野菜也不夠裹腹,年輕的母親常常餓得無法入睡,雙腿水腫,摁下去一個個深坑,實在挨不住就吃“觀音土”,據說是一種可以裹腹的泥土,吃了排便非常痛苦。臘爾山海拔高,寒冬凜冽,衣衫單薄的人們實行篝火御寒,母親雙腿的毛細血管受了損傷,留下大片深赫色的烤火斑,伴隨終身,從此愛美的母親再也沒有穿過裙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此惡劣的生存條件,母親于1962年生育了我的哥哥。而更為悲痛的是,聰慧可愛,特別乖巧惹人愛憐的哥哥,卻于1967年不幸生病夭折,他的離去撕碎了母親年輕的心。</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4年,父親大學畢業分配到省水利廳,母親因“右派女兒”的身份,一直未能調至長沙夫妻團聚。隨后文化大革命,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母親因工作出色,特能吃苦,會寫材料,調到縣革委會知青辦(四個面向辦)工作,開會、帶隊下鄉、寫材料、刻鋼板……可謂忙在“風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工作、生活的雙重壓力,母親年紀輕輕就落下了肝炎、神經衰弱等疾病,人生跌到底谷,嘗透了生活的苦澀。記得母親曾經創作一幅作品,陰云密布的天空下,一位年輕的婦女,站在河流中央的斷橋上,一個特寫的背影,充滿著迷惘的眺望……母親說,這畫的是她自己,這時期的她感到生活太艱難,太苦澀,似乎看不到希望,她甚至想到死亡……每念及此刻的母親,我總禁不住潸然淚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1972年父親調離長沙紀念照</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直到1972年,因為責任,因為母親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太需要父親,父親主動要求調至鳳凰縣工作,我們一家才得以團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至今我仍記得父親調回湘西時的情景,母親帶著我和妹妹到長沙接父親,專門去照相館拍了一張合影,以紀念全家即將團聚的喜悅,也紀念父親或許離開省城,再也回不去的憂傷。父親微薄的工資要養育孩子,要資助鄉下的親人,支付來回探親的車費,還有鴻雁傳書的郵資,可謂一貧如洗,沒有一件像樣的家什和行頭。父親用一擔籮筐,一頭擔著我,一頭擔著妹妹,已有身孕的母親背著簡單的衣物、書籍。父母行色匆匆,父親的一擔籮筐,一雙兒女,要走很遠的路,那時湘江上沒有橋,要到五一輪渡碼頭乘船,再到河西汽車站乘車。夜很深、很靜,我坐在籮筐里仰望星空皓月,月亮很大、很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每與父親回憶這個片段,父親的眼里還噙著淚光。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怎么也難以置信,一個在省直機關工作,血氣方剛的年輕知識分子,生活會是如此的艱辛。</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9年,外公被平反 ,母親迎來了她人生的春天。1980年, 我們舉家遷回長沙。</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1980年團聚于長沙</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蝸居在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生活雖清貧,但充滿著親情歡聚的快樂。母親特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新生活,她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淋漓盡致地展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特別愛衛生,總是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水泥地面拖得干干凈凈,進家門一定要換鞋,沙發上永遠鋪著整潔而繁瑣的沙發墊,讓人不忍心下坐,衛生間毛巾臉盆永遠各就各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特別愛美,總是把三個孩子打扮得干凈漂亮,把家里布置得整潔雅致,在窗臺上種著永遠追隨陽光的太陽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特別愛逛街,一有時間就想去長沙最繁華的黃興路、中山路溜上半天,哪怕不買東西,也要享受都市的花團錦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特別愛書,那時工資極其微薄,但買書訂報卻從不吝嗇。家里堆放著各種書籍,隨手可拿可看,惹得我閨蜜很是羨慕,常到我家蹭書?!都t樓夢》《雷雨》《家》《安娜卡列尼娜》《青春之歌》《第二次握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許多中外名著,都是我上初中時閱讀的。《大眾電影》《新體育》《家庭》《小說月報》《詩刊》《兒童文學》等雜志,我每期必讀,連中縫里的字也不會放過,奧黛麗·赫本、秀蘭·鄧波爾、保爾·柯察金、簡愛、林道靜、郎平、張海迪等漸漸走進了我的心靈……母親熏陶了我對文學的熱愛,為我筑起了一座精神的家園,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親執著熱愛生活,喜歡美好浪漫,與外公的傳承有關。我的外公早年接受新式教育,對琴棋書畫都很擅長。母親1941年出生,啟蒙很早。至今母親仍記得,她家住芷江舞水河畔的下菜園,遠眺巍峨的明山。河對面是芷江機場,她每天能看到陳納德將軍率領的飛虎隊如何起降。家里有個大庭院,種著桂花、楊梅、銀杏樹,每個季節有不一樣的風景,母親是這個庭院里最驕傲的小公主。那時,家里常有坐小轎車來的客人,還有金發碧眼的外籍朋友。外公當場幾筆圈出雋永的梅花圖,令人贊嘆。外公的英語特別好,他時常一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手拽著厚厚的英文書,在書房踱著方步大聲地朗讀,瀟灑而沉醉的樣子,母親現在描述起來還充滿感慨和崇拜。解放后,外公回到鳳凰,擔任書家塘務本鄉小學校長,是這所學校最輝煌的時期。外公給所有年級上課,他教語、數、外、物、化、生、史、地等所有的課程。黃昏時分,母親和她的堂姐在操場上帶領同學們做廣播體操、扭秧歌,周邊群眾被吸引,自發參與進來,有時多達二、三百人,熱鬧非凡。晚上,外婆教掃盲班的父老鄉親認字。新生活充滿了欣欣向榮的喜悅,書家塘的老人至今還記得楊校長辦學堂的熱鬧場景。外公外表謙和,內心堅強,面對困境永不言棄。特殊而豐富的人生閱歷,讓他有著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共同特質,對祖國和同胞充滿真摯的感情,對生活充滿執著的熱愛,追求精神生活,崇尚真善美,喜歡憧憬美好的事物……這一切,母親深受感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她的精神引領家庭的氛圍。即使生活再艱苦,母親也會想著法子把平淡艱苦的生活過得有一束光亮。遇上重要日子,母親讓我們穿戴漂亮去照相館拍照留念,在那貧瘠荒蕪的年代,也讓我們的成長過程留有彌足珍貴的紀念,以致于今天的我仍然喜歡拍攝紀念照,保有生活的儀式感。有朋自遠方來,母親必帶他們去游烈士公園,因為80年代的長沙只有烈士公園、動物園、岳麓山可供游玩。每到周末,我們或去烈士公園劃船,或去動物園逗趣小猴,或去天心閣品茶賞月,或去岳麓山登高望遠,或去新華書店買書蹭書,或去楊裕興面館吃面……她似乎有著無窮盡的精力和各種奇思妙想,就是用來“折騰”爸爸和我們仨的。因為經濟實在拮據,經常為節省搭公交車的幾分錢,我們不得不走很遠的路,也會生氣抗議,母親卻樂此不疲。長大后我才懂得,這種“苦中求樂”的生活方式,在80年代初期的中國是多么“小資前衛”,又是多么“奢侈時尚”!表面上看,是家庭安穩團聚后對于多年動蕩不安生活的補償,實則是作為知識分子的父母,骨子里對生活的激情和熱愛,是靈魂深處對芬芳美好的呼應,是深藏于心中對詩和遠方的向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親心性很高,對工作更是如此。她歷任廳辦秘書科長.水建處副處長,是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積極分子”。她多次被省政府辦公廳評為優秀秘書工作者,被譽為“女秀才”“筆桿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退休后,她返聘參與編纂水利志《湖南水利50年》,更是一頭扎進老年大學研習繪畫,把她對祖國欣欣向榮的贊美,對坎坷人生苦盡甘來的歌頌,對兒女深深的情感,繪入了她的作品里。憑著喜好、天賦和十幾年如一日地刻苦練習,她在國畫領域小有成就,很多作品參賽獲獎,被愛好者收藏。母親70歲時在家鄉鳳凰成功地舉辦了“楊谷聲書畫作品還鄉展”,實現了她藝術人生的夢想,一時引起轟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母親在家鄉舉辦個人畫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母親在桃陽苑舉辦個人畫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母親贈送給兒女的長卷</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80多歲的母親,歷經歲月滄桑愈發從容優雅,散發著氣定神閑的韻味,她活成了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可謂人生逆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2020年父母結婚60年紀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后 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父母的青春歲月,革命理想高于天。作為新中國的建設者,父母的人生充滿了悲歡離合的艱辛,更充滿了青春奮斗的豪邁。他們見證了新中國誕生、發展、走向復興的歷史過程,特別值得珍惜和回味。母親當屬這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她一輩子在坎坷中與命運抗爭,仍保有著對生活的熱忱,執著追求真善美,最終“逆襲人生”。母親是我最敬佩的人生典范。</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酉阳|
工布江达县|
平顺县|
平阳县|
永和县|
海口市|
句容市|
西峡县|
渭南市|
孟村|
方山县|
松原市|
东山县|
枣阳市|
辰溪县|
马山县|
桂平市|
恩施市|
平顶山市|
绥阳县|
宁安市|
温州市|
高淳县|
孙吴县|
长岭县|
新竹县|
洛南县|
板桥市|
若尔盖县|
合山市|
贵溪市|
上虞市|
深州市|
荃湾区|
禄丰县|
石嘴山市|
额敏县|
修文县|
临颍县|
库伦旗|
宕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