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馬飲洋河春水肥,雞鳴山驛曉霞飛。漢皇宣府余歌管,遼后花園滿翠微。紅草溝邊朝會獵,鴛鴦濼上暮開圍。愁來不飲燕姬酒,清淚將同露濕衣?!边@首出自明代屈大均的七律《題雞鳴驛》,描寫的就是當(dāng)今被稱作為世界郵驛博物館的雞鳴驛及周邊的布部環(huán)境與悠久的人文歷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雞鳴驛古城,位于河北省懷來縣雞鳴驛鄉(xiāng)雞鳴驛村,它是目前國內(nèi)保存最好、規(guī)模最大、最富有特色的郵驛古建筑群,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shù)、科學(xué)價值,被稱為郵政考古、機要考古的一座“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驛傳制度是我國古代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始于春秋戰(zhàn)國,到秦漢就很完備。用馬傳送稱“驛”,用車傳送稱“傳”。是在政府掌管下,利用固有道路或開辟專門要道并設(shè)置館舍、驛站、人員、車馬,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規(guī)定。</p> <p class="ql-block"> 驛站在中國歷史上曾起著重要作用,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生命線,古代時傳遞消息和發(fā)放公文都用快馬,因馬的體力和奔跑的距離都很有限,要完成數(shù)百公里的傳遞就不得不中途換馬,所以就在沿途建立許多馬站。</p><p class="ql-block"> 后來這種馬站又演變成接待過往官員、商人的臨時驛站,同時完成傳遞信息和郵件的作用。除此之外,驛站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在靠近邊疆的驛站,會建有高墻和烽燧(烽火臺),防御敵人入侵,還要負責(zé)傳遞邊關(guān)軍情,作為邊關(guān)防御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驛站的驛卒除了往來傳遞文書情報,還要擔(dān)當(dāng)驛站守衛(wèi)的職責(zé),因為驛卒擅長騎術(shù),所以還會兼任斥候,(“斥候”釋義:舊時軍隊稱偵察。也指擔(dān)任偵察任務(wù)的士兵。)外出刺探情報。</p> <p class="ql-block"> 雞鳴驛,因背靠雞鳴山而得名。雞鳴山,《水經(jīng)注》里說,趙襄子殺代王于夏屋而并其土,襄子迎其姊于代。其姊代之夫人,至此曰,代已亡矣,吾將歸乎,遂磨笄于山而自殺。代人憐之,為立祠焉,因名其地為磨笄山,每夜有野雞鳴于祠屋上,故亦謂之雞鳴山。《明·一統(tǒng)志》里則說,唐太宗北伐至山聞雞鳴,因名雞鳴山。</p> <p class="ql-block"> 雞鳴驛始建于元代,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入西城的大道上開辟驛路,設(shè)置“站赤”,即驛站。到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雞鳴驛擴建。</p><p class="ql-block"> 明代后期,朝廷和瓦剌各部進行[茶馬互市]之后,關(guān)內(nèi)外的商貿(mào)往來進一步促進了當(dāng)?shù)匕l(fā)展,雞鳴驛便在此時成為進京的第一大驛站,號稱[極沖]。 </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年間,設(shè)驛臣主管驛站事務(wù)。</p> <p class="ql-block"> 雞鳴驛在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建土垣,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磚修城池,全城周長2330米,墻高12米,城墻表層是磚砌的,里層是夯土。墻體底寬8-11米,上寬3-5米,高11米,城墻四周均勻分布著4個角臺。</p> <p class="ql-block"><i>東門</i></p> <p class="ql-block"> 雞鳴驛設(shè)東西兩門,建有城樓,城外有煙墩。城門上方筑兩層越樓,此城中部建玉皇閣樓,城四角分筑角樓(現(xiàn)四個角樓均不存在)。東西“馬道”為驛馬進出通道,城南的“南官道”即是當(dāng)年驛卒傳令干道。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將城墻重新修理,并在城東筑護城壩一道。</p> <p class="ql-block"> 城內(nèi)的五條道路縱橫交錯,將城區(qū)分成大小不等的十二個區(qū)域。城內(nèi)建筑分布有序,驛署區(qū)在城中心,西北區(qū)有馬號,東北區(qū)為驛倉,城南的傍城有驛道東西向通過。城內(nèi)還有古代遺留的商店和民居。 </p> <p class="ql-block"> 可以想像,當(dāng)時每日馬鈴聲聲,飛塵滾滾,身穿郵服、腰掛“火印木牌”的驛卒,乘騎傳遞,風(fēng)風(fēng)火火,晝夜不停,何等熱鬧。</p> <p class="ql-block"><i>慈禧留居舊址</i></p> <p class="ql-block">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后,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連夜“西狩”(出逃),途經(jīng)雞鳴驛,便在城中賀家大院內(nèi)留宿一夜,院內(nèi)全部都是雕龍畫鳳的磚瓦房,二進院的山墻上還留有刻磚“鴻禧接?!彼膫€楷書大字,作為慈禧太后在此居住的紀念。</p> <p class="ql-block"> 慈禧留居舊址的院子在一個非常狹窄的巷子里,最窄處不足一米。我就想,慈禧當(dāng)時是怎么進去的?應(yīng)該不是坐轎子,而是一步一步走進去的。</p> <p class="ql-block"><i>指揮署</i></p><p class="ql-block"> 指揮署位于頭道街北側(cè),清康熙三十五年前為全城最高軍事指揮長官駐扎之地,負責(zé)郵驛、守城之責(zé),共有五進院落。</p> <p class="ql-block"> 郵驛事業(yè)的發(fā)展,給雞鳴驛的各項建設(shè)都帶來了契機,經(jīng)濟、文化繁榮,商賈云集,廟宇輝煌,公館宏偉。每年農(nóng)歷四月十三至十九的雞鳴山廟會和臘月十六、二十一、二十六三個集日,更是滿街攤販,大唱廟戲,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直至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汰驛站,開辦郵政”,雞鳴驛這座古驛站才完成了它的歷史重任。</p> <p class="ql-block"> 在沒有電腦、手機的年代,人們都是靠書信聯(lián)絡(luò)。當(dāng)時,郵局是個非常重要的部門。發(fā)展到后來,郵局不只傳遞書信,也代運包裹?,F(xiàn)在,我們的郵局依然在傳遞信件和包裹,不過,大家更偏愛選擇速度快、效率高的手機。</p><p class="ql-block"> 為了此次行程更有意義,我特地在雞鳴驛的郵局購買了明信片,并加蓋上紀念戳。</p> <p class="ql-block"><i> 參觀中國郵驛展覽館</i></p> <p class="ql-block"><i>李自成與驛站</i></p> <p class="ql-block"> 順便提一筆,參觀驛站過程中,我忽然想起來曾經(jīng)身為驛卒的李自成。明朝末年,崇禎帝為了節(jié)約開支,下令裁撤驛站,十多萬驛卒瞬間失業(yè),他們的工作改由民夫承擔(dān),這次措施每年為朝廷節(jié)省了幾十萬兩銀子,但一方面增加了民戶的負擔(dān),另一方面又給社會增加大量失業(yè)人口,不安定因素陡增,完全是得不償失。在被裁撤的驛卒中就有李自成,因為失去賴以生存的職業(yè),李自成加入了高迎祥的農(nóng)民軍,多年后他成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p> <p class="ql-block"> 雞鳴驛是北京通往張家口的交通要道和軍事要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入選世界百個瀕危文化遺址。今天,無論從旅游還是從文物角度上看,雞鳴驛這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城仍不失當(dāng)年風(fēng)采,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p> <p class="ql-block"> 斑駁的城墻,任幾百年風(fēng)雨沖刷,追憶著曾經(jīng)的繁榮,古老的驛道似乎在訴說著悠悠往事。</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郭雁平 網(wǎng)名 九龍灣</p><p class="ql-block">美篇號 48471377</p><p class="ql-block">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p><p class="ql-block">美篇認證 旅行領(lǐng)域優(yōu)質(zhì)作者</p><p class="ql-block">愛好:攝影 旅行 歷史 長城探查</p><p class="ql-block">內(nèi)蒙古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 </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長城科普學(xué)會副秘書長</p><p class="ql-block">多年來以古城遺址、萬里長城為選題行走于荒野古堡、長城沿線,拍攝了大量作品。作品多見于各地報刊雜志、媒體平臺,曾多次參加省市級攝影展并獲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县|
岢岚县|
封丘县|
大冶市|
德安县|
鲜城|
恩施市|
呼和浩特市|
崇明县|
渭南市|
赤水市|
治县。|
太白县|
东乌珠穆沁旗|
乐亭县|
新郑市|
阿合奇县|
盐源县|
广西|
凤城市|
南城县|
黑水县|
滦南县|
丰宁|
新民市|
乌拉特中旗|
泌阳县|
垫江县|
安宁市|
乐业县|
瓮安县|
靖远县|
榆林市|
卓尼县|
澎湖县|
澜沧|
阿尔山市|
翁牛特旗|
通化县|
道真|
霍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