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謀埜齋,是八十多年前曾外祖父劉铏為避日寇難,在新化錫礦山依山而建的一座公館。媽媽和舅舅的童年,即在此度過。</p> <p class="ql-block"> 每當憶及往事,媽媽總會談起在謀埜齋的歲月。她晚年寫的隨筆集《晨昏漫筆》,對謀埜齋亦有詳細記載。探尋謀埜齋似乎成了媽媽心中的夢。</p> <p class="ql-block">筆耕不輟的95歲母親岳寧茀女士</p> <p class="ql-block"> 為了圓媽媽的夢,2008年,我和弟弟李偉在二姨夫喻力精心地籌劃安排下,與二姨夫婦、大舅劉實光,踏上了尋找謀埜齋的回鄉之路。當地礦務局派專人陪同我們參觀了礦史展覽,尋訪了開源公司舊址和飛水巖,但幾經探詢,竟無人知道謀埜齋的下落,難道她已經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了?</p> <p class="ql-block"> 2008年尚能看到的老街</p> <p class="ql-block"> 弟弟李偉與舅舅、二姨在枯水期的飛水巖上。</p> <p class="ql-block"> 尋找謀埜齋,成了我古稀之年的一個夙愿。</p> <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22日,經過周密計劃,我們夫婦與小妹夫婦、表弟岳菡以及表舅劉牧之一家、六姨劉六如,再次踏上尋找謀埜齋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車離長沙,一路坦途,進入冷水江,開始爬坡。山路崎嶇,經過一段顛簸艱險的山路,遠遠的看到了錫礦山巍峨的身姿。</p> <p class="ql-block"> 長沙赴新化途中</p> <p class="ql-block"> 遠眺錫礦山</p> <p class="ql-block"> 錫礦山并不產錫。嘉靖年間,村民在山上發現了一種銀灰色的閃亮石頭,誤認是錫,故將此山命名為“錫礦山”。光緒23年,湖南巡撫陳寶箴命其下屬采回樣品化驗,方知此礦石乃銻礦,而非錫。但錫礦山名稱,則將錯就錯沿用至今。錫礦山銻礦儲量豐富,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有“世界銻都”美稱。上世紀三十年代,我的曾外祖父劉铏與段楚賢合股開辦開源公司,成為錫礦山當時最大的礦業公司。</p> <p class="ql-block"> 車行近錫礦山不久,羊牯嶺碉堡奇幻般出現在我們視界。碉堡建于1932年。當年鄉間礦霸覬覦銻帶來的豐厚利潤,多次企圖奪礦。劉铏動用在湘軍的關系,派李覺第十九師一個連的兵力護礦,段楚賢為了便于護礦,于當年在羊牯嶺建立此碉堡。現碉堡成為錫礦山地標建筑,為湖南省重點保護文物。看到羊牯嶺碉堡,我們知道日思夜想的飛水巖和謀埜齋離我們不遠了。</p> <p class="ql-block"> 銻都文化的踐行者劉震先生、粟芳老師以及深諳錫礦山歷史的金牌解說員顏先生,在礦區迎接我們。在他們的帶領下,我們驅車進入不對外開放的礦區。一分鐘后,飛水巖瀑布如同無數條璀璨的銀鏈交織成美不勝收的圖畫迎接我們。</p> <p class="ql-block"> 我的右側是粟芳老師,背對我們的是顏進先生</p> <p class="ql-block"> 我與神交已久的劉震先生</p> <p class="ql-block"> 瀑布是從高高的錫礦山巖石上噴薄而出的一道泉水,由于落差極大,形成了壯麗的景觀。飛濺水簾倒掛在青山峭壁之間妖嬈多姿,飛水巖因此而得名。媽媽舅舅當年在這里嬉耍,奔跑,縱情享受鄉野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一行與劉牧之舅舅一家、六姨媽合影于飛水巖。</p> <p class="ql-block"> 我與菡弟、小妹</p> <p class="ql-block"> 飛水巖下,有母親筆下的老礦洞。現標有老礦遺址的洞口依然不斷地駛出長長的礦車,運載著品相甚好的晶瑩銻礦。隆隆駛過的礦車,不經意間把過去與現在悄悄地連接在一起。在這里,似乎能夠聽到前輩與后人穿越時空地對話。</p> <p class="ql-block"> 看到飛水巖和老礦洞,參照媽媽的記述,此地應該就屬于當年開源公司的礦區了。果不其然,導游引我們到一巖壁下,指著一個界碑介紹,這就是開源公司與寶和祥公司的界碑。你們看到的這一側就屬于原來的開源公司。我知道開源公司的公司舊址和媽媽筆下的謀埜齋就要到了。</p> <p class="ql-block"> 界碑上開源公司字跡清晰可見</p> <p class="ql-block"> 復上車,前行幾分鐘,便到達16年前我與小偉來過的開源公司舊址。下車后,一行人激動地隨劉震先生和導游拾級而上。在媽媽筆下的老街和開源公司臺階的交叉口,我情不自禁地向大家訴說著媽媽講起的過去故事。</p> <p class="ql-block"> 沿石階而上左轉,便是開源公司舊址。舊址空坪有一棟殘破二層小樓。據媽媽舅舅回憶,過去開源公司的二層小樓前,有一空坪。坪中設一籃球架,可供孩子和學生們打籃球。據說這個樓的二層,是段楚賢、劉铏等議事的地方,一樓則有鴉片煙室。閑暇時,段楚賢會在樓下吸鴉片。現在破敗凋敝的二層小樓,是否即舊址,暫不得考,但經我與劉震先生反復確認,此處是開源公司舊址無誤。現在看到水泥鋪就的大坪,可能就是當年的籃球場。劉先生的父親曾在北區錫礦山派出所工作,他的姑媽也常年居于此,他的指認毋庸置疑。</p> <p class="ql-block"> 通向開源公司舊址的百年臺階。</p> <p class="ql-block"> 石階盡頭破敗不堪的房子,是開源公司老房子。左轉即開源公司大坪。</p> <p class="ql-block"> 在開源公司的大坪前</p> <p class="ql-block"> 開源公司舊房子,據說很快就要拆掉。我們此行也許不可復制了。</p> <p class="ql-block"> 臨行前,做旅行攻略,曾反復與媽媽、二舅確認,開源公司與謀埜齋的位置關系。結合我兩度來此地的經歷,以及不同陪同人員的訴說(上次陪同人員為礦務局有關人員),此地確為開源公司。依據這個參照物,沿大坪左側石臺階,循山路舊跡,應可達謀埜齋舊址。</p> <p class="ql-block"> 此圖和下圖是大坪通向民房處</p> <p class="ql-block"> 穿過這排房子,可達謀埜齋石階下。</p> <p class="ql-block"> 從大坪左側,穿過一排年久失修的民房,媽媽和舅舅口中的謀埜齋門前斜著的幾十級臺階果然映入眼簾。拾級而上,站在謀埜齋舊址的第一進大門臺階遺址,看到現存的建筑物都是解放以后重新翻蓋的。老屋已隨歲月了無痕跡。經劉先生指點,舉目四望,散落在山間的謀埜齋遺址石臺階和依山而建的墻基卻清晰可見。</p> <p class="ql-block"> 青苔舊石滄桑史,如夢往事凝眸間。循舊路上行,曠野梯田,遺跡再現。雖謀埜齋當年恢宏不再,往事卻不如煙散去,幽情繾綣,歷歷在目,令人百感交集。</p> <p class="ql-block">通向謀埜齋的近百年石階。石階順山勢而建,因此是斜的。</p> <p class="ql-block"> 在劉震先生指引下,拾級而上。</p> <p class="ql-block"> 媽媽筆下“謀埜齋大門是斜的”,可能因臺階是斜的,造成視覺差異。</p> <p class="ql-block"> 站在謀埜齋舊址石階上,遠眺羊牯嶺碉樓</p> <p class="ql-block"> 我手指處及下圖,是謀埜齋舊址殘留的當年房子基礎遺跡</p> <p class="ql-block"> 在舊址翻建的民居旁,遇一老鄰居,她確認此處就是八十多年前的謀埜齋舊址。聞知,不勝驚喜。據此,位置關系、舊址遺跡、知情者口述,三者相互印證,謀埜齋舊址終于找到了。</p> <p class="ql-block"> 著粉色衣服的女士在謀埜齋舊址居住多年</p> <p class="ql-block"> 謀埜齋舊址石階上現在的第一排房子</p> <p class="ql-block"> 盡管謀埜齋原屋不再,但舊地探幽,既圓了媽媽的夢,也解開了我心中的謎團。伏身揀拾舊址的石塊,帶回北京。也許它上面印刻著媽媽舅舅們當年的足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見錫礦山!再見謀埜齋,盡管你已不復存在,但當思鄉時,我們或許會在夢中相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李 2024年5月 記于北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谟县|
平武县|
屯门区|
凌海市|
乡宁县|
铜山县|
巴南区|
贞丰县|
易门县|
时尚|
商丘市|
翼城县|
高碑店市|
无棣县|
平乐县|
越西县|
左贡县|
大厂|
玉田县|
石楼县|
称多县|
海城市|
朝阳市|
长治市|
浦东新区|
南城县|
霍邱县|
海城市|
昌江|
昌宁县|
淮南市|
宁都县|
舒兰市|
安宁市|
樟树市|
东平县|
东乌珠穆沁旗|
化隆|
信宜市|
濮阳县|
翁牛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