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相較于人文景觀、建筑景觀,我還是喜歡自然景觀,尤其是依山傍海奇峰絕壁這樣的天然奇景,那更為之向往!</p><p class="ql-block">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被譽為世界最美海濱公路,似一條纏繞在維多利亞州南海岸線上的絲帶,也纏繞著無數旅行者的夢想,令讓來澳洲旅游的每個人都心馳神往,而自駕大洋路則是欣賞自然風光的最佳方式,車輪拉近了與美景的距離,十二使徒巖、峽谷、迷人的海岸風景,頃刻間展現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駕車奔馳在大洋路上,一幀幀風格迥異的景觀組合隨車移動,沿途牧場、海灣、森林、山地、斷崖……美景成串、奇觀迭出。</p> <p class="ql-block">吉朗(Geelong)是大洋路的入口,自駕大洋路的第一站從這里開始。墨爾本出發,經環澳高速M1到吉朗進入大洋路。</p> <p class="ql-block">吉郞的海邊,路的盡頭,陡然向下藍色入眼眸。</p> <p class="ql-block">吉朗海濱(Geelong Waterfront)風情</p> <p class="ql-block">停車吉朗,補充能量,觀賞一下海邊的木偶。</p><p class="ql-block">彩繪木偶是這里的標志,隨處可見似路人。感受初秋的溫度,夏季余溫未了。</p> <p class="ql-block">過了吉朗,道路逐漸轉向了海岸線,壯美的南太平洋就展現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前面的海角就是艾爾斯河口,遠眺分裂角(Split Point Lighthouse)燈塔。</p><p class="ql-block">在那個我們從未謀過面的以前,它一定經歷了千錘百煉,才換來如今的屹立不倒,它擁有著人類心心念念所追求的長生不老,卻也不得不承受著人類最不愿面對的百年孤獨。</p> <p class="ql-block">總是對燈塔情有獨鐘。它為守候而生,為守望而存。你遠行時,它在,你歸途時,它還在,耐得住這個世界上最寂寞的夜晚,只是為了替你照亮前行的路,這就是燈塔能帶給你的所有浪漫。</p> <p class="ql-block">你知道嗎,小紅帽不僅存在于格林童話中,還會出現在分裂角的燈塔(Split Point Lighthouse)上。大老遠就捕捉到了遠處的那一點"紅",一路狂奔,直至道路的盡頭,那就是燈塔所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分裂角燈塔是大洋路初段較為出名的景點。由于塔頂外觀是紅色的,所以叫它小紅帽燈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一次海邊旅行,只要有燈塔,藍天白云下就是打卡拍照的絕佳地點。大洋路沿途有好幾個燈塔,這個燈塔是最易抵達的一座。</span></p><p class="ql-block">建于1871年燈塔,大大改善了這一帶海上航行的安全性。燈塔剛建的時候是用的煤油燈,1919年換成自動閃爍的燈。</p> <p class="ql-block">在觀景臺上拍了幾張打卡照后,走出觀景臺,朝著停車場相反的方向走去,沒想到竟然找了一個絕佳位置,可以同時拍到"小紅帽"和鷹巖(Eagle Rock)。</p> <p class="ql-block">艾爾斯河口的海岸風光</p> <p class="ql-block">大洋路沿線基本都是來去匆匆的景點,要說這里是否值得多停留一陣,我想是值得的,一個人靜靜的放空,這里很適合。</p> <p class="ql-block">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大洋路上自駕,那么大洋路究竟什么樣?泰迪觀景臺(Teddy's Lookout)告訴你了答案!</p><p class="ql-block">泰迪觀景臺(Teddy's Lookout)幾乎是大洋路上唯一一處可以俯瞰海邊公路的地方,看那浩瀚無垠大海邊,蜿蜒在山腰的一條公路,這是大洋路最美的標準照。</p> <p class="ql-block">有別于海邊觀景臺,它是在山上修建的一個亭子,從山頂往下看,風景如畫,心曠神怡,寬闊的大海伸向無邊無際的天的盡頭。山下是一條小溪流的入海口,沖積出一個平靜的小港灣,海水淺顯,好多人當地人專門開著車來到這里,游泳玩耍,甚至還在海中遛狗。</p> <p class="ql-block">大洋路是雙向單車道,路面狀況還不錯,但是彎度很大,因此開車一定要注意車速,而且在彎道實線的時候絕對不能超速和超車,否則是很危險的。</p> <p class="ql-block">離開燈塔,前往泰迪觀景臺(Teddy's lookout)。</p><p class="ql-block">從山上往山下開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坡道有點陡。觀景點就在小路的盡頭,下車觀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這里俯視南太平洋的壯麗、俯視大洋路在海岸線盤旋的身影。</span></p> <p class="ql-block">進入安吉西(Angelsea)后,公路開始緊貼著海岸,一直到阿波羅灣(Apollo Bay),這也是大洋路前半段的精華所在。橙色的懸崖和藍色的大海碰撞出了最強烈的色差,無垠的是海天相接那一整片碧色,燦爛的是在太陽折射下海水泛起的點點碎銀,一幅幅旖旎而壯觀的畫卷不斷在眼前閃現。</p> <p class="ql-block">車子繼續前行,在天堂海灘(Fairhaven beach)有大洋路的門廊標識,觀賞大洋路標志性建筑的紀念拱門(Memorial Arch)。</p> <p class="ql-block">大洋路彎道多,當地人車速快,路邊不可隨意停車,好在每隔幾公里有風景的地方都設有觀景臺或船型停車區,只是有的停車區觀景視角不好,更好視角需要從停車區步行一段距離。</p> <p class="ql-block">大洋路之行還有個心愿就是能看到考拉和袋鼠。</p> <p class="ql-block">肯尼特河邊漫步,尋找一下考拉的身影。時間關系,我們只做了短暫的停留,沒再進入到樹林里面。</p><p class="ql-block">大洋路上每個景點附近都有免費的停車場。</p> <p class="ql-block">離開肯尼特河已是下午5點半了,往阿波羅灣(Apollo Bay)還有二十多公里的路程。</p> <p class="ql-block">去往阿波羅灣(Apollo Bay)這段路,是一段山路,也是大洋路最貼近大海的一段,最風光最美的一段。</p><p class="ql-block">道路蜿蜒曲折,順著海灣和山勢,經常有近180度的大拐彎。</p> <p class="ql-block">馬里納觀景臺(Marriner's Lookout),俯瞰阿波羅灣(Apollo Bay)的絕佳位置。</p><p class="ql-block">阿波羅灣呈彎月形,背倚奧特維山脈,是墨爾本居民周末野營的熱門地。</p> <p class="ql-block">車子順著盤山道向上駛入停車點,這里距離觀景點還有10分鐘的行程,要繼續向上至觀景點。</p><p class="ql-block">下車后看到去往觀景點的門是鎖著的,以為是到了下班的時間了,準備折返時看到有人下山從這里出來,急忙上前詢問,原來那個鏈條鎖是帶上的,你只要把門打開然后再關上把鏈條再帶上。</p><p class="ql-block">繼續爬山至觀景臺。</p> <p class="ql-block">大洋路海岸線波瀾壯闊,各種奇峰絕壁奇景,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非人力可為,沿途還散落著一些海岸城鎮和漁村,真是不缺人間煙火。</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大洋路還在繼續向西,目的地就是阿波羅灣。</p> <p class="ql-block">宿阿波羅灣(Apollo Bay)汽車旅館。</p> <p class="ql-block">超市補給</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大洋路就向西北方向延伸進入了內陸。</p> <p class="ql-block">翌日清晨出發,沒看到日出,云層很厚,去奧特威國家森林公園(Otway National Park)觀賞熱帶雨林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道路蜿蜒深幽,一路開過去,兩邊的樹木越來越茂密,一些樹頂上光禿禿的,身處森林之中,這天然氧吧讓你身心感到輕松,靜下心來,享受著大自然的美好。</p><p class="ql-block">公園內有徒步線路。</p> <p class="ql-block">這里孢子類植物特別巨大,巨型蕨類一棵打開都能蓋住一個人。</p> <p class="ql-block">也許我們來的早了些,仔細尋覓沒有看到考拉。</p> <p class="ql-block">活動的主要區域架設在森林深處,有了空中架設的走道,游覽變得十分容易,讓我們體驗了一回深入叢林,卻不帶走一點塵土。</p> <p class="ql-block">繼續前行,就是著名的吉布森臺階(Gibson Steps)和十二使徒巖(the 12 Apostles),兩者相距900多米。</p> <p class="ql-block">旅拍絕對是靠天吃飯的,天氣好景色就更漂亮,人的心情也更好,拍出來的照片也會很養眼。反之就遜色很多。</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天氣陰沉,不像昨天那樣陽光藍天白云,大洋路的天氣就是這樣陰晴相伴。</p> <p class="ql-block">吉布森臺階(Gibson Steps),一條掛于懸崖絕壁上的神奇之路。順臺階下到海灘上,可以近距離感受海中巖石的巨大,近距離觀賞這幅大自然的原創作品。</p> <p class="ql-block">吉布森臺階是在海邊懸崖上人工開鑿出來的臺階,下面是非常空曠的海邊沙灘。</p><p class="ql-block">吉布森臺階所在的那面巖石,大概有四五十米高,整面巖石在薄霧中相當壯觀。</p> <p class="ql-block">沿著86級之字形的石階一路向下,身后的懸崖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站在沙灘上看著遠處的海面無限蔓延,最終和天空融為一體。也許世界的盡頭真的可以吞噬一切,但一定不包括追求自由的白日夢想和勇氣。</p> <p class="ql-block">這里風很大,真的很大,直往領口里鉆,而景觀伴著風浪的確顯得更加氣勢磅礴。</p> <p class="ql-block">如果要用一處景觀來彰顯大洋路海岸線的壯美,也許我會選十二使徒巖(Twelve Apostles)。據說,它們原本與海岸連為一體, 只是經年累月的海浪拍打、沖擊、侵蝕而與之逐漸剝離,形成了這一座座由大自然精心打造的絕世"雕像"。</p> <p class="ql-block">座落在坎貝爾港國家公園內的十二門徒巖,是整個大洋路風景的精華,也是最著名的景點,作為大洋路自駕的高潮和終點是名至實歸的。</p> <p class="ql-block">穿過大洋路下的地下通道,來到觀景臺看十二門徒時,又是另外一番感覺。那些巖石就在眼前,真的很巨大,每塊都大約有4、50米那么高。</p> <p class="ql-block">沿著觀景臺的木棧道來來回回,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看這些巖石。</p> <p class="ql-block">十二使徒巖,在高處欣賞海中石柱的地方。這些巖柱由大陸崩塌形成,隨著時間的推移,原來的十二使徒巖到現在只剩下七個了,其余的都消失在大海的浪濤里。在十二使徒巖停車場還可搭乘直升飛機,從空中俯瞰這片海域和蜿蜒的海岸線。</p> <p class="ql-block">無論哪一天,哪一個時刻來到這里,都會被它獨特的魅力所折服,也許這才是真正的風景,不需要靠任何外力的加持。</p> <p class="ql-block">實際上突出在南太平洋海面上的12塊砂巖石,經過千年的海浪和海風的洗禮,被大自然鬼斧神工地雕鑿成酷似人面,而且表情迥異的12塊巖石,看似悲哀,恰似溫柔,巧奪天工。石灰石、沙巖和化石經海水風化而逐漸形成這12個斷壁巖石,矗立在湛藍的海洋中的獨立礁石,形態各異。目前依然能見的只有8,9塊了,其他的都倒塌了,我所見證的這一幕便成為了歷史。</p> <p class="ql-block">離十二使徒巖不遠,是洛克阿德峽谷和刀鋒巖(Loch Arc Gorge & Razorback)。</p> <p class="ql-block">洛克阿德峽谷(Loch Ard Gorge),緊鄰十二門徒巖,是由高聳的懸崖峭壁形成的壯觀的U字型峽谷,這兒還修建了和吉布森臺階類似的臺階,可以下到海灣的沙灘邊,也叫(Loch Ard Gorge)的海灣。</p> <p class="ql-block">停車場在公路的右側,停好車后從這里的通道到達對岸的觀景臺。</p> <p class="ql-block">港灣的海水平靜,是因為入口很狹窄,大浪無法卷到沙灘上來。這里也是大洋路的精華所在,空中有直升機在盤旋。</p> <p class="ql-block">臺階盡頭,也就是在停車場的下方,是一個溶洞般的凹陷,上面有石筍石柱垂下,大洋路的地貌真是豐富多彩啊!</p> <p class="ql-block">來自南極的季風在這里卷起驚濤巨浪,拍打著這片石灰巖的岸礁,展現著大自然永不停歇的力量,海邊的懸崖,不斷經受著海浪的沖擊,塑造出鬼斧神工的海岸線。在這里,大海就是自然界的米開朗基羅,它最得意的作品,除了十二使徒,還有洛克阿德峽谷(Loch Ard Gorge)。</p> <p class="ql-block">千萬年時光里,海水和海風每天成千上萬次侵蝕著巖石,發出陣陣嘶吼,像末日狂歡般攝人心魄,難道真的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深埋海底,可以吞噬整個世界。</p> <p class="ql-block">殉難者灣</p><p class="ql-block">大海的力量永遠不能小覷,遠比我們想象的危險,關于這一點,殉難者灣(Bay of Martyrs)可以證明。傳說這一帶的海域遍布礁石,葬身于此的船只不計其數。遠處的群島灣(Bay of Islands),猶如一塊塊墓碑,悼念著這些死去的亡魂。</p> <p class="ql-block">剃刀背 </p> <p class="ql-block">離倫敦橋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海邊巖洞(The Grotto),這是天然形成的。巖洞內,一泓碧水平靜如鏡,而洞外則是驚濤駭浪。也許人終其一生都在找一個避風港來阻擋外界所有的風吹雨打。遺憾的是去往這里的階梯以危險之說給封了,只能居高臨下的看看了。</p> <p class="ql-block">倫敦斷橋(London Bridge)</p><p class="ql-block">沒想到歌里唱的是實話"倫敦大橋垮下來,我也不離開"。真如SHE歌里唱的那樣。</p><p class="ql-block">這座倫敦橋(London Bridge)抵不過海水的日夜沖刷,真的垮了。據說當時正好有一對情侶站在橋頭,被困了3個小時才得以獲救,突然很好奇這段經歷過生死的愛情最終有沒有走到最后。</p> <p class="ql-block">因為這里是大洋路由海邊轉向內陸的分界線,我們似乎格外留戀,我會永遠記住這幅景象,記住這條不斷會帶來驚喜的公路,也想對那些曾無限向往大洋路的人們說,這里真的是你想象中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結束了大洋路之旅,不如意的地方就是整個行程沒有發現考拉和袋鼠的行蹤,遺憾!!!</p><p class="ql-block">不過,在這里沒見到,在考拉園和考拉和袋鼠近距離接觸彌補了遺憾??</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铅山县|
兴安盟|
满洲里市|
岗巴县|
眉山市|
五常市|
抚顺县|
水富县|
木兰县|
巨野县|
石柱|
泸定县|
肇东市|
平乐县|
秦皇岛市|
崇阳县|
恭城|
泗洪县|
沅陵县|
紫云|
于都县|
宁明县|
霸州市|
海宁市|
靖宇县|
建阳市|
衡东县|
建水县|
丰台区|
卢湾区|
滨海县|
武平县|
汾西县|
江西省|
长治市|
平定县|
青河县|
潮安县|
浦县|
明光市|
无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