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怎樣的去處呢?這里并不遠,卻喻示著遙遠;這里是簡樸的農村,卻發散著文化的氣息。</p><p class="ql-block">清明節后的第一天,縣文聯的一次采風活動就安排在清明小長假期間,松解了有人因“單位有事走不開”的束縛,也正好是春意融融的迎春季,大家興致勃勃,一程向南又偏東南的行進路線讓人振奮。</p><p class="ql-block">按照安排第一站先去楊塔村觀覽遼代磚塔,早就有人盼著要去一趟了,這次讓他們如愿以償。然后下一站的那個去處,余主席帶著幾分神秘地說,我們去去馬家皂村,大家熟悉的大作家,我們的老鄉,我們的文友閻雪君就在他的老家馬家皂村等我們。大家一聽先是愕然,然后一陣熱烈的掌聲。</p> <p class="ql-block">從楊塔村出來,中巴車繼續南下。</p><p class="ql-block">這是一條通往馬家皂的路。這條路曾經走了多少年,這條路本是回家的路,走在這條路上,心情是放飛的。而如今,如鄉試,如問計,又如孩童不解地仰望著娘的眼神,為什么?娘欲言又止,娘也回答不來的那么多因為所以之后,就變成了他鄉。</p><p class="ql-block">幸好,還有那么多的親情在,這片土地依舊熾熱。當馬家皂村的村口再現眼前時,連這中巴車也文縐縐地斯文起來,果然,路邊是既熟悉又親和的馬家皂中學。</p><p class="ql-block">這所中學,曾經是陽高名望不低的一所學校,與最早的陽高一中、陽高許堡中學、大白登中學齊名。從這里走出的學子們都很爭氣,他們遍及全國各地各領域,這從娘的笑臉可以看的出,她是滿意的。你看看,僅河北省陽原縣就有不少的學生過來就讀。不少的人過陽高這邊上學,也毫不猶豫地參加了陽高的工作,在這邊成家立業。</p> <p class="ql-block">汽車轉過彎在馬家皂村南停下,眼前大景一下把大家給震住了。此處飄來墨香。一處青磚綠瓦的莊園展現在眼前,宏觀典雅,闊綽大氣,讓人唏噓。尤其熟悉馬家皂卻是第一次過來觀覽這處景觀的人,真有想象不到的驚訝。有人稱馬家皂的“喬家大院”,有人說馬家皂“大觀園”,還有人說是馬家皂書畫院,如此景觀,眾人說什么都沒錯,這樣那樣、這般那般的人文景致,這里似乎都涵蓋了。</p><p class="ql-block">據了解,這處建筑占地有40畝,大約四個足球場大。古典莊嚴的大門坐北朝南,兩邊有旁門,頂部疊加的二層椽緣廊閣,顯現出特質的豪放達觀。一木牌匾上刻著“農耕文化博覽園”。</p> <p class="ql-block">農耕文化,好大的氣派。</p><p class="ql-block">在中國,這是從未間斷的一種文化,一種具有獨特文化和獨到特征的文化,是中國勞動人民幾千年生產生活智慧的結晶,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到秦漢時期,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進入了繁榮時期。“沃野千里,谷稼殷積,牛馬街尾,群羊塞道”。以"男耕女織” “耕讀傳家”為代表的農耕文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農耕生活,就是中國儒家文化的理想與追求。農耕文化,是世界上存在最為廣泛的文化集成。也最接地氣,其中包括人際交往理念以及語言,戲劇,民歌和各類祭祀等鄉土文化。</p><p class="ql-block">農耕文化中的許多理念,在今天人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中仍具有現實意義。在傳承民族文化、保護獨特景觀、推動鄉村旅游和促進鄉土文化發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在保持和傳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傳統特色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站在門亭前,還未邁過門檻就已讓人產生萬千思緒,釋放無限信息。“農耕文化博覽園”,這里能夠代表農耕文化嗎?仰望天空,凝視遠山,這牌子,也未必是一定要代表農耕文化,但一定是追隨這一深厚的農耕文明,農耕文化的。細細一想,這里或許就有這個資格,山西北部過去就是漢民族與游牧民族的結合地,而這里的地域文化一直是豐富多元的,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我們對這些文化的重視不夠,長期地堆積箱底不去展示罷了。應該提醒一下,該擺出來曬曬太陽,以不被蟲蛀、發霉,斷編殘簡也該勵精圖治了,讓那些輝煌的文字再現光茫。今天,叫人欣慰的是,這些臆想已經變為了行動,這處莊園的出現就是例證。</p> <p class="ql-block">也許我們這代人看不出它的厚重,那么我們的后輩子孫定會給它下一個非常準確的定義,一個與馬家皂有關的文化定義。這個定義決不是孤立的,一個猶為重要的環節就在這東南方向。左邊是二百萬年前的河北省陽原縣舊石器時期的“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右邊是山西省陽高縣十萬年前的“許家窯人遺址”,馬家皂就在這中間。</p><p class="ql-block">一處被兩大古文明裹挾的地方,定是超越了凡俗,超越了時空。人們似乎早已理解其中寓意,在這里,應該做一做與這遠古文化銜接的事了,眼前的這處莊園,就是一處藐遠的遠古與現代之間建起的一處驛站。給那些奔走于探索古今路上的尋路人以心底的踏實,困了,累了,迷茫了,被一些找不到注釋的議題困惑住了,可以在這里歇息一下,可以在這里討論釋懷。來這里歇息的人多了,討論的文字成書成冊。年代久了,窗戶框上的塵土厚了,莊園琉璃色澤退去了,后人便會以一處文化的、地標性的建筑而敬仰,他們會為此而感到欣慰和驕傲的。</p><p class="ql-block">走進莊園,這園中的主人是誰,聽說是村里的一位知名企業家,還不太熟悉。大家只熟悉閻雪君,這里有他的工作室,他的根在這里,他是馬家皂村人,他代表主人接待了大家。</p><p class="ql-block">閻雪君手機捂在耳朵上,伸出手招呼著大家,嘴不停,手不停,腿不停,話也不停,招呼著眼前的文友姐妹們,還不誤安撫著遠方的朋友。</p><p class="ql-block">在這里,大家可以放松心緒,隨意拍照,人們在小橋上,在園林風景處,聞水聲,望亭閣,看那廊、橋,雕梁畫棟,人潮涌動,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走進正面的正屋大廳,休息室,會客廳,那些典籍、古瓷、古玩,紅木幾柜,黑檀木家具使人目不暇接,情景之下,頓生敬畏。這確是一處宜情養性的好地方,徐下陳榻,今古合一,不攀虛名。</p> <p class="ql-block">接著觀覽了閻雪君工作室,又是另一種風格氣派,莊嚴文雅而平和,擁擠緊湊而流暢,文氣十足,寶墨清香十足。那里有他幾十年耕耘的文學作品,《原上草》《桃花紅杏花白》《今年村里唱大戲》《面對面還想你》《天是爹來地是娘》……還有許多名家名著等經史著作,滿滿當當,其中還有不少發了黃的舊報紙舊書刊。除了這些,還有包括閻雪君恩師武舉先生等當地名家作品,今天一同來的作家們董曉瓊,高建英過來時就帶著他們的書,一片虔誠,擺上了書架,還有陽高本土文學雜志《杏苑》。這里收藏了近萬冊書報。</p><p class="ql-block">閻雪君多次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臺灣大學、國家衛健委等有關院校單位作材料匯總寫作和文學創作講座。而這次與家鄉人一起,說得很少,笑得燦爛,說僅是幾句解釋,笑卻是由衷的,用他常說的一個詞語,叫腳踏實地,家鄉這片土地永遠是他文學創作的源泉,他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p> <p class="ql-block">回歸到本土,回歸到初衷,此時閻雪君正站在他人生初始的原點上,他興致滿滿地與大家合影拍照留念。他把自己拉回到之前,他是一名普通的鄉員,一位普通的文友。論文學他為翹楚,論親情他是兄弟,他與大家站在這個原點上,本身就是一種勵志,鼓舞人向上向前。</p><p class="ql-block">這個原點,此時此刻,正在舉證著最現實的現實版例證。</p><p class="ql-block">閻雪君是1968年生人,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馬家皂鄉馬家皂村人。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作協主席,國家一級作家。從18歲起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已發表和出版長篇小說《原上草》《今年村里唱大戲》《桃花紅杏花白》《面對面還想你》《性命攸關》《天是爹來地是娘》6部,中、短篇小說50多篇,長篇報告文學60多篇,戲曲劇本5部等。主編《中國金融文學》雜志、《中國金融作家獲獎作品選》。在中央、省部級報刊發表作品430多萬字,同時先后撰寫各種新聞、通訊、調查研究、報告文學200多萬字,作品多次在全國獲得大獎。</p><p class="ql-block">一個成功的人,定是個謙虛好學的人。拼搏向前,永不止步,志在峰巔,路在腳下。兩年前閻雪君把他的微信名改成了“閻雪君好好學習”。2023年,閻雪君入選山西文學紀念館各具風采的客居作家名錄,作家介紹和作品簡介端置其中,與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敬澤、閻晶明等名家上下同框,成為陽高縣唯一入列的作家。</p><p class="ql-block">好好學習,堅持不懈,文學成就格局,文學讓你走上巔峰。2006年,閻雪君在海南博鰲論壇會議上,他跟比爾蓋茨見面,并且相互贈送了各自的書籍,閻雪君贈送的是自己的長篇小說《桃花紅杏花白》,比爾蓋茨贈送的是自己的《比爾蓋茨傳》。只不過比爾蓋茨的傳記是請美國一個作家替他撰寫的,閻雪君笑著對比爾蓋茨說:這,是我自己寫的。</p> <p class="ql-block">閻雪君作為名人,在陽高縣大泉山展覽館被收錄“陽高英才榜”中,這是陽高的驕傲。馬家皂再次劃歸天鎮縣后,又是天鎮的一大財富。2021年4月20日,在天鎮縣李二口長城景區,專門成立了“閻雪君工作室”,2023年12月25日,在陽高縣守口堡長城文化旅游區成立了閻雪君文學創作工作室。至此,長城內外又多了一道靚麗的風景,一處勵志的坐標。</p><p class="ql-block">從閻雪君工作室出來,人們發自內心的心靈感悟,在心里樹起了榜樣,閻雪君就是個標桿。這里,這個好去處,實至名歸。</p> <p class="ql-block">小橋的臺階,大概是最好的留影地,這伙人忘記了別的也忘不了留個集體的合影,快門之下,一份好心情留在每個人的心間。</p><p class="ql-block">出了莊園,再去領略這門這墻這街境,分外多了幾分親切,大家早已忘記了屬地。</p><p class="ql-block">站遠了看,再看看馬家皂村,過來的趟數少了,拉家常的話語變成了問候。街巷依舊,鄉音依舊,我們的眼神,老鄉們的眼神,互視一下,微微點頭一笑,我們相距并不遠。</p><p class="ql-block">馬家皂村是閻雪君的故鄉,一直是鄉級行政機關所在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期是馬家皂公社,1961年劃規天鎮縣,1971年再次劃規陽高縣。據2018年統計數,全鄉面積約為80平方公里,人口約14000余人。馬家皂村子大,民風好,過去干部們說,當公社書記能去馬家皂就是你的福氣,那地方省心,可見,這就倒出了這個地方和諧和睦的地域文化和人文情懷。</p><p class="ql-block">一處好去處,是因為一個人,因為一處境,因為氣味相投。</p><p class="ql-block">一處好山好水,定是人杰地靈。以安家皂村為代表的馬家皂鄉就有王家、祁家、馬家、睢家等政要鄉賢。以閻雪君為代表的文化圈內,有武舉、何育峰、高建英、張向云、母益民、張滿玲等這些人。特別是縣文聯余躍海主席,也是馬家皂鄉中學畢業,培養造就成為文學藝術領頭人,直至成為中國作協會員,與閻雪君一道,成為全縣加入中國作協的第二人,以激勵眾多作家的文學創作熱情。</p><p class="ql-block">一處好去處,慰藉心靈,留下印記。在返回的路上,大家激情未減,望著車窗后面那片土地,有意思的是這片土地和一個人開了個不小的玩笑,讓一個心氣特高的中學生差點沒畢了業。但最后還是讓他畢業于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這段曲折的奮進履歷,閻雪君在各個不同的講座場合中屢屢提起。</p> <p class="ql-block">作者與閻雪君合影</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馬潤,山西陽高人,縣人社局退休職工。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大同市作家協會會員,大同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參加《陽高革命老區志》的編寫工作,曾被聘陽高縣委黨史(地方志)研究室參加《陽高縣志》《中國共產黨陽高縣歷史》《陽高年鑒》的編寫工作。在《杏苑》《塞北文苑》《大同晚報》《大同日報》《小品文選刊》等發表文學作品。</p><p class="ql-block">電話13835233101</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湖市|
芦溪县|
道孚县|
横峰县|
绥化市|
灯塔市|
信宜市|
策勒县|
林西县|
景东|
达尔|
乐东|
扶绥县|
广德县|
咸阳市|
喀什市|
镇巴县|
贺兰县|
湘潭县|
博爱县|
江山市|
枣庄市|
天气|
阿克|
珲春市|
富源县|
尼木县|
子长县|
安塞县|
来安县|
衡阳县|
西丰县|
永福县|
盖州市|
长沙市|
怀来县|
岳普湖县|
阿克陶县|
民权县|
平泉县|
兰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