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州府,徐霞客聽說零陵往南二十五里有個名勝叫澹巖,想去一游。預計明天早晨可以到達,但船夫為了趕路,不肯停舟。徐霞客轉念一想,陸路近而水路遠,不如讓他前去,我游過澹巖,從陸路追上去,還是來得及的。船夫聽了,才點頭同意。<div>三月十四日晚,客船停在瀟水一處叫“廟下”的地方。五更時,聽到下雨聲,天亮時更雷雨大作。尚在病中的徐霞客不為風雨所阻,吃過早飯,竭力支撐著病體登岸,與船夫約定在雙牌縣城會面。</div> <p class="ql-block">《徐霞客游記》載:“巖背(地名)東北臨江,從其南二里西向入山,山石忽怒涌作攫人狀(形容山勢猙獰)。已而望見兩峰前突,中有云廬高敞,而西峰聳石尤異,知勝在矣。及登之,而官舍半頹(官府建的房屋一半破舊倒塌)。先是望見西峰之陽,洞門高張,至是路從其側而出,其上更見石崖攢舞,環玦東向,其下則中空成巖,容數百人,下平上穹,明奧幽爽,無逼仄昏暗之狀病。其北洞底亦有垂石環轉,覆楞分內外者,巨石磊砢界道,石上多宋、元人題鐫。黃山谷最愛此巖,謂此中第一,非以其幽而不閉,爽而不露耶?巖穿腋竅而上,有門上透叢石之間,東瞰官舍后回谷,頓若仙凡分界。巖西南又辟一門,逾門而出其右,石壁穹然,有僧寮(僧人住處)倚之,西眺山下平疇,另成一景,桑麻其中。”雖然時間緊湊,但徐霞客卻看得非常仔細。</p> 2012年,我們在海南度過了一個嚴冬。2013年3月上旬與小舅子夫婦二人一起駕車回常州,沿途順便游覽一些景點。18日下午到達澹巖。然而,到了導航目的地,卻看到是一座工廠。停下車來詢問:“澹巖在工廠里嗎?”門衛說:“澹巖在廠區里面,這里是軍事重地,外人免進。”我抬頭看了一下工廠的牌子“湖南省建華機械廠“,轉念一想,過去“三線”建設的兵工廠,如今沒那么神秘了吧!便再問:”我們是沿著徐霞客足跡來游覽澹巖的,能否通融一下?”門衛說:“旅游這一塊歸老干部管,你們去找老干部局,讓他們派一個人陪同你們進去參觀。”再問老干部局在哪里?門衛說:“在里面的生活區,進去第二幢樓,他們在二樓辦公。”于是,我們駕車到了生活區,一下車,就看到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同志。問:“老干部局是這幢樓嗎?”老同志問:“你們有什么事?”我說:“我們想游覽澹巖。”老同志說:“下午局里沒有人,我陪你們去吧。”說著,上樓去拿了一支手電筒。剛好旁邊有個小商店,我們也買了一支。老同志姓陸,已經退休四五年了。我讓他坐上汽車,很快就到了廠門衛。門衛讓他填寫表格,寫上我們的身份證號碼。然后,帶著我們步行前去游覽。大道兩邊是成排的車間,房子都很舊了,門窗關著,也不知里面生產什么東西。不一會,到了隧道洞口,洞外立有兩塊石碑,一塊碑上刻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澹巖》,另一塊碑上刻的是《澹巖簡介》。 這是進入巖洞的隧道,隧道口的光線較亮,進到里面就看不見了。老陸走在前面,打著手電筒,我們也打起手電筒,還是看不清什么,只能高一腳低一腳的跟著他向洞里走。 到了有光線進來的地方,看到巖洞非常高敞,洞內用黃磚砌筑成車間,就是沒有屋頂,已不在生產了。在暗無天日的巖洞中生產軍工產品,如今想來有點匪夷所思。<div>上世紀80年代逐步解封的“三線建設”,對于今天的年輕人來說,仍舊是一個陌生的名詞。1963年國際局勢日趨緊張,中國面臨強大的美國和蘇聯的軍事威脅,許多跡象表明,大戰隨時可能爆發。在這樣的形勢之下,1964年中央決定三線建設,十三個省市和地區成為戰略大后方,也就是三線地區。1966年,湖南省建華機械廠,軍工代號“9624廠”,按照“靠山、分散、隱蔽”的方針在零陵縣富家橋鎮澹巖及周圍區域內興建起來。他們因陋就簡,將天然洞穴變成了適合生產軍工產品的車間。工人們修整了地面,搭建起了車間,安裝了所需的機器設備。然而,也因為車間的建設,導致巖洞內許多文物碑刻遭到破壞。宋代至清代,澹巖共有古代石刻200余方,至今僅存35塊。<br></div> 在巨大的洞穴中用手電照明,簡直是用螢火蟲看書,根本無法看清巖壁上刻的文字。 老陸憑著他對洞內石刻的了解,一邊走,一邊介紹,我們跟在后面,既在注意腳下,又要觀看巖壁上的石刻,只能是稀里糊涂看一點。這塊石刻,看上去有文字,但照下來卻看不清文字。 最近,澹巖古洞已經對外開放了。這是從網上下載的圖片,雖然刻字填了紅漆,照片上還是看不清文字。 這也是從網上下載的圖片,文字雖然看得清,但不明白“回中”二字的意思。讀了黃庭堅的詩,也可能是詩中“回中明潔坐十客“中的“回中”。那是說,那個區域干干凈凈,清清爽爽,可以坐十位游客。 這是從網上下載的“澹巖秋月”照片,巨大的洞口,月光照進洞中,如同白晝,古人見了這種景色,便有流連忘返感覺。<div>關于澹巖之名,康熙三十三年版《永州府志》載:“宋令王淮記云:巖,去城二十五里許,有一門壁立萬丈,東南角有一石竅,昔有澹姓者家焉,遂名澹巖。舊經云:有周正實者,秦始皇時人,隱居于此,凡一切未來之事皆能先知,始皇三召不起,復尸解焉”。由此可見,澹巖之名有兩種說法,一與澹姓有關,因其居家于此,故稱澹巖;二與澹泊有關,因秦朝周正實三次被秦始皇征召,不愿出仕,而甘愿澹泊于巖中。于是,澹巖有澹泊名利之意。<br></div><div>澹巖洞內分亮、黑二巖。亮巖洞口刻“澹巖”二字,進口處有踏步、舂米坑及半月形臺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午夜時分,皎潔的月光穿過巖頂石洞射入巖內的一汪水潭,反照于巖壁之上,形成天上一月,水中一月,洞壁一月的奇景,這一景便是永州八景之一的“澹巖秋月”;黑巖則是貫穿澹山山體西北的長約數百米的洞穴。洞內地面平坦,上部為穹窿頂,內有石龜、石田、石臼等天然造型,巖洞里冬暖夏涼。<br></div><div>真正讓澹巖名聲遠播的是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到此一游,他揮毫寫下《題澹山巖二首》,其一:</div><div>去城二十五里近,天與隔盡俗子塵。</div><div>春蛙秋蠅不到耳,夏涼冬暖總宜人。</div><div>巖中清磬僧定起,洞口綠樹仙家春。</div><div>惜哉次山世未顯,不得雄文鑱翠珉。</div><div>(次山,唐代道州剌史元結字,說明元結未到過澹巖)</div><div>其二:</div><div>澹山澹姓人安在,徵君避秦亦不歸。</div><div>石門竹徑幾時有,瓊臺瑤室至今疑。</div><div>回中明潔坐十客,亦可呼樂醉舞衣。</div><div>閬州城南果何似,永州澹巖天下稀。</div><div>在黃庭堅詩中,澹巖是人間仙境。他的“永州澹巖天下稀”使得澹巖馳名中外。自黃庭堅之后,宋代楊萬里、周敦頤、柳應辰、衛樵、李建中;明代徐霞客、張勉學、劉養壯、管大勛、王泮;清代的周崇傅、李長芬、蔣濂等都來游澹巖,把澹巖描繪得幽隱非凡,猶如仙界,大有不到澹巖,枉來永州之慨。<br></div> 這是架在進賢河上的水泥橋梁,橋的盡頭就是澹山。但是,當時游覽澹巖必須經建華機械廠大門進去。這里可以觀看一下澹山形狀。從照片上看,澹山其實不高,也并雄偉。是因為山中有下巨大的巖洞,且“上穹下平”加上“澹巖秋月”的景致,才使它名揚天下。<div>《徐霞客游記》載:“按澹巖之名,昔為澹姓者所居。而舊經又云,有(周)正實者,秦時人,遁世于此,始皇三召不赴,復尸解焉,則又何以不名周也(秦始皇三次召見他都不去,后又仙逝在此,但為何不叫周巖呢?)可見,徐霞客對民間傳說并不相信。</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夏|
包头市|
德昌县|
徐闻县|
哈尔滨市|
平罗县|
通榆县|
曲阜市|
志丹县|
东乌|
晋城|
上犹县|
彭山县|
大关县|
大理市|
永平县|
余干县|
化德县|
乌拉特中旗|
乌审旗|
普兰县|
大足县|
张家界市|
水城县|
金堂县|
铁岭县|
奈曼旗|
永川市|
夏邑县|
桦南县|
故城县|
吴堡县|
永福县|
雅江县|
宜阳县|
岚皋县|
木兰县|
南投县|
田东县|
广宗县|
仁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