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四日,徐霞客吃過早飯,仍舊從浮橋走到瀟水西岸。見到一位長者,詢問零陵有哪些名勝可游?老人說:“溯江往南走兩里,瀕臨江邊有個朝陽巖;順著江邊向北走,轉入山岡,再走兩里,是芝山巖,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景點了。”徐霞客在日記中寫道:“余從之,先北趨芝山。循江西岸半里,到劉侍御山房 [諱興秀,為余郡司李者也](山房,建在山中的書屋。劉侍御,名叫劉興秀,是我家鄉常州府的司理)。由其側北入山,越一嶺,西望有亭,舍之不上。由徑道北逾山岡,登其上,即見山之西北,湘水在其北而稍遠,又一小水從其西來,而逼近山之東南(此為桃水),瀟水在其東,而遠近從之。瀟江東岸,又有塔臨江(名迥龍塔),與此山夾瀟而為水之水口者也。蓋北即西山北走之脈,更北盡于瀟、湘合流處,至此其中已三起三伏,當即《志》所稱萬石山,而郡人作記或稱為陶家沖,或稱為芝山,或又鐫崖歷亭,《序》謂此山即柳子厚西山,后因產芝(靈芝),故易名為芝,未必然也。”徐霞客對似是而非的傳說,絕不盲從,必作實地了解勘察,故他不認為芝山就是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中的西山。 《徐霞客游記》載:“遙望巔崖聳透固奇,而兩旁亂石攢繞,或上或下,或起或伏,如蓮萼芝房,中空外簇,隨地而是。小徑由其間上至崖頂,穿一石關入。有室南向,門閉不得入,繞其南至西,復穿石峽而入焉,蓋其側有東西二門云。室止一楹,在山頂眾石間。仍從其西峽下至崖足(下至山腳),一路竹木扶疏,玉蘭鋪雪,滿地余香猶在。入崖下庵中(原芝山庵,今芝山寺,見上圖),有白衣大士(觀音)甚莊嚴,北有一小閣可憩,南有一凈侶結精廬依之。門在其左,初無從知,問而得知,猶無從進,僧忽從內啟扉揖入(有僧人在里面開門請進),從之。小庭側竇,穿臥隙而上(從小庭側面的巖洞進行去,穿過橫裂的孔隙上去),則崖石穹然,有亭綴石端,四窗空明,花竹掩映,極其幽奧。僧號覺空,堅留瀹茗(堅決要留我煮茶品嘗),余不能待而出(我不能耽擱而出庵)。”據說,明代芝山半山腰建有茅庵,徐霞客所見即此茅庵。環境雖然幽靜,但庵堂卻很狹小。芝山庵毀于十年浩劫,如今的芝山寺則是地方政府引進覺悟法師精心開發的,規模宏大,共有三進殿宇,天王殿、大雄寶殿、千手觀音殿、三圣殿、接引殿,及僧人寮房等一應俱全,占地十余畝。 <p class="ql-block">出了芝山庵,徐霞客從原路往南,到了浮橋邊,聽說西邊四十里有座石門寺,環境優美。因急于前去攀登朝陽巖,便沒有前往。為了不耽誤客船,徐霞客叫顧仆過浮橋登船,并隨船溯水而行。自己則走瀟水西岸,跨過愚溪橋往南走。他在日記中寫道:“由歧徑東南一里,則一山怒而與江斗。逾其上,俯而東入石關,其內飛石浮空,下瞰瀟水,即朝陽巖矣。其巖后通前豁,上覆重崖,下臨絕壑,中可憩可倚,云帆遠近,縱送其前。惜甫佇足而舟人放舟其下,連聲呼促,余不顧(徐霞客剛到朝陽巖,客船就過來了,船夫連聲呼他上船,徐霞客不理他)。崖北有石磴直下緣江(有石階直達江邊),亟從之。磴西倚危崖,東逼澄江,盡處忽有洞岈然,高二丈,闊亦如之,亦東面臨江,溪流自中噴玉而出,蓋水洞也。洞口少入轉而南,平整軒潔,大江當其門,泉流界其內,亦可憩可濯,乃與上巖高下擅奇,水石共韻者也。入洞五六丈,即匯流滿洞。洞亦西轉而黑,計可揭而進(估計可提起衣褲進去),但無火炬,而舟人遙呼不已,乃出洞門。其北更加一巖,覆結奇云,下插淵黛,土人橫杙架板如閣道(土人在上面架木檁、木板猶如棧道)。然第略為施欄設幾,即可以坐括水石(然而,只須再架些欄桿,放上桌凳,就可盡覽江景了),恐綴瓦備扁,便傷雅趣耳(恐怕鋪上瓦,掛塊匾,反而有損觀覽的雅趣)(可見,徐霞客不僅是一位旅行家,也是園林營造專家)。徙倚久之,仍從石磴透出巖后,遂凌絕頂。其上有佛廬官閣(上面有寺廟與官府建的樓閣),石間鐫刻甚多,多宋唐名跡,而急不暇讀,以舟人促不已也。”</p>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28日下午三點,駕車來到零陵朝陽巖公園。公園大門朝著旭日路,是一座免費公園。公園門前有張《游覽示意圖》,從圖上看,朝陽巖公園北邊靠瀟水,地形是個三角形,朝陽巖在三角形的最里面。</p> 公園里面游人很多,都是來健身跳舞,或者帶著小孩前來玩的。因時間不早,我們朝著公園里面快步前進。到了里面,游客反而不多了,顯得清靜幽雅。直接下到瀟水邊,見江水碧綠湛藍,非常透明。兩岸綠樹掩映,景色宜人。 有兩個年輕人在江邊釣魚,那里靜悄悄的,那里無人打擾,非常適合垂釣。 站在江邊抬頭看,陡峭的山崖上有一座紅柱碧瓦的樓閣,猜想那就是朝陽巖的位置。 沿著江邊向北走,看到幾塊巨石橫在前面,無法翻越。抬頭再看,朝陽巖就近在咫尺。 我們只得離開江邊,回到上面。路邊看到兩塊碑刻,一塊刻的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朝陽巖石刻。 另一塊碑上刻的是:零陵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寓賢祠。 旁邊是一幢粉墻黛瓦的建筑,走到大門口,見大門緊閉。轉身再問當地人:“景點為何關著門。”有人說:“原來是開放的,最近幾個月關的門,據說是為了安全。”我說:“剛才在江邊看到上面樓閣里有人的,怎么說不開放呢?”無奈在門前轉了幾圈,正要離開時,來了一輛小車,從車上下來一位領導模樣的中年人。我上前詢問:“我們是從江蘇來的,是沿著徐霞客足跡來游朝陽巖的,能不能讓我們進去看一下,拍幾張照片就出來,安全我們自己負責。”那人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說:“安全問題,我無權決定。”說完扭頭就進去了。 聽了這話,心中好不納悶,回頭走到路邊,看到一塊宣傳牌上有朝陽巖的照片,照片拍得非常好,感到一點點驚喜。仔細看,照片的前景是一片油菜花,對岸就是峻峭的石頭山,臨江崖上建有一座樓閣,最高處是"寓賢祠”,右下方有兩個巖洞,估計就是朝陽巖。雖然看到了外景,但朝陽洞里面是什么情況一點看不清,心中仍然是空落落的。 徐霞客被船夫催上船以后,隨著客船向瀟水上游駛去。他在日記中寫道:“下舟溯江,漸折而東,七里至香爐山。山小若髻,獨峙于西岸,山在江中,乃石骨攢簇而成者。其上佳木扶搖,其下水竅透漏。最可異者,不在江之心,三面皆沙磧環之,均至山足則決而成潭,北西南俱若界溝,然沙遜于外,而水繞其內,其東則大江之奔流矣。蓋下流之沙不能從水而上,而上流之沙何以不逐流而下,豈日夜有排剔之者耶?亦理之不可解也。” 香爐山,其實叫“香零山”。我們游覽過朝陽巖,在零陵城中住宿。第二天早晨去游香零山,就要渡過瀟水到西岸去。那里沒有橋,只有一座用浮箱搭起來的浮橋。我們迎著朝陽,走過浮橋,然后沿著瀟水南行,大約四五百米就是香零山。 香零山非常漂亮,一塊巨大的巖石獨立于江中,上面還建有一所古色古香的房屋,映襯在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之前,猶如瓊樓玉宇。冬天瀟水較淺,看了香零山周圍的水面,恰與徐霞客所見一致,山體周圍江水澄澈,沒有一點積沙。我想,按照水動力學原理,上游來水越急,沖力越大,香零山周圍的流沙都被沖掉了。這就是黃河小浪底大壩的沖沙原理,利用“急流沖沙”,大壩永遠不會被泥沙淹沒。如今利用“急流沖沙”,每年對黃河下游的河床進行沖刷。據說,河南、山東等地黃河河床已經比原來降低了數米。 《徐霞客游記》載:“下午過金牛灘,其上有金牛嶺,一峰尖峭而分聳,三峰斜突而橫騫,江流直搗其脅。至是舟始轉而南,得風帆之力矣。是晚宿于廟下,舟行共五十里,陸路止二十里也。”這是金牛嶺附近的地圖截屏。 上圖是唐公廟附近的地圖截屏,徐霞客說的“宿于廟下”,應當是宿于“唐公廟”的下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浦县|
钟山县|
南宫市|
九龙坡区|
内乡县|
普兰县|
格尔木市|
安多县|
凯里市|
绥棱县|
象州县|
波密县|
金沙县|
宕昌县|
阳高县|
太和县|
东阿县|
平定县|
宜昌市|
涞源县|
合川市|
顺义区|
邓州市|
略阳县|
南靖县|
罗甸县|
张家港市|
麟游县|
鹤岗市|
益阳市|
临城县|
黑山县|
汉川市|
黄大仙区|
乳源|
且末县|
凤凰县|
绍兴市|
白沙|
万安县|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