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花爛漫春深處,又是一年季山菜肥。</p><p class="ql-block"> 山菜,學名“銀柴胡”,有些地方也稱其為山苜楂或山麻楂,屬石竹科植物。山菜是多年生落葉草本植物,是一種地道的中草藥。 </p> 春季山菜的鮮嫩莖葉不但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除葉綠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含量極高外,維生素C及鈣、鋅、鐵等微量元素含量亦高,對軟化血管、調節內分泌、助消化、控制體重,都有較好的效用。<br> 在葫蘆島地區,每年的五一節左右是山菜最佳的采集時間。這個時節的山菜最為肥美,鮮嫩。<br> 有資料說,山菜多生于山東半島。山東半島的西部稱其為“山菜”,東部稱其為“山麻楂”。<br> 但以我的經驗看來,資料所說有失偏頗。事實上,山菜不僅見于山東半島,只是山東人的美味佳肴。在華北,乃至東北大部地區山菜都有生長。是人們春季比較喜歡的野味。在遼寧的遼南地區,人們將山菜稱之為“山麻楂”,和山東半島東部人們對山菜的稱呼是一樣的。而我的家鄉遼西地區都稱之為山菜,和山東半島西部相同。<br> <p class="ql-block"> 還有資料說,山菜的生存環境與條件要求極高,只生長在高山上,擁天地之靈氣,吸山川之精華,得雨露之滋潤,稱得上“深宮之閨秀”。</p><p class="ql-block"> 此說堪稱謬誤。山菜對環境的要求幾近于無。山坡碎石之間,荒草碎葉之中,山徑邊,樹叢下,都可尋得山菜的蹤跡。稍有陽光,偶有雨露,即可自得地昂揚生長。像極了人世間的草根生民,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對于環境的超強適應力。實在是大自然對普羅大眾的饋贈。只要不懼辛勞,便可采擷。既可果腹又可嘗鮮。因此才有了明人釋函可詩云:“山菜青青莫辨名,暫時同遂隱山情。驢蹄狗腳憑呼喚,不羨龍須得好稱。”也才有了普通人家餐桌上的山菜美食。</p> <p class="ql-block"> 采山菜既可滿足口腹之欲,又可享受山風野趣。</p><p class="ql-block"> 宋人魏野詩云:“山菜尋常見眼明,使君偏賜況新生。野人屈指皆知性,老圃從頭不識名。五鼎減來為異味,一簞添出稱閑情。兒童笑道真嘉饌,詩思因餐覺轉清。”明人釋函可亦有《入山雜詠》詩云:“采將山菜山柴煮,更汲山泉徹底清。野老自言年八十,年年食此不知名。”</p> 山菜多生于丘陵地帶。春末夏初之交,天暖風柔,山坡上晚開的不知名的山花點綴于層層翠綠之間。坡邊樹下,山菜一叢叢地冒出嫩綠的芽葉。 采山菜的人們呼吸著山林間春草嫩樹清幽的味道和偶爾飄來的屢屢山花的香氣。聞聽著鳥兒們充滿了春天蓬勃韻味的鳴叫。<br> 人們采茶般地用食指和拇指輕折下山菜鮮嫩的葉尖,輕聲笑語,不時地比較著各自的戰果,交流著各自烹制山菜的高招,相約來年的山菜季。<br> 我對于山菜的最初認知來自于小時候的鄰家。和鄰家的伙伴到他家去玩,鄰家的屋地上堆著一堆我從未見過的嫩綠的芽狀野菜。問鄰家的玩伴這是什么。玩伴說是鄉下的親戚送來的山菜。當時只是覺得山菜綠綠的、嫩嫩的,煞是好看。真正體驗到采摘山菜的樂趣,品嘗到山菜的美味,卻是到了2003年的非典期間。<br> 那年的非典來勢亦如2020年的新冠一般,來勢兇猛,令人談虎色變。我和愛人由于陪同從英國回來求醫的二姐到當時非典震中的北京,而被在家隔離了半個月時間。隔離后期,在家憋得實在難受,我們就驅車到遠離人群的海邊山上去登高觀海。途中見有人在山坡上摘野菜。摘的野菜和我兒時所見一模一樣。詢問之下,得知名為山菜。又問了如何食用。就也摘了一些回家食用。<br> 經此,便一發不可止。每年春季五一前后,一定登山摘山菜。食用的方法也從單一的包餃子,逐漸發展為涼拌、炒菜、蒸包子。<br> 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世事變遷,物是人非。春深時,山花依然爛漫,山菜依舊鮮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尖扎县|
当涂县|
黄平县|
金门县|
梁平县|
四川省|
咸宁市|
金溪县|
贵州省|
武鸣县|
政和县|
长寿区|
泾阳县|
桐梓县|
柞水县|
丘北县|
开封市|
陆良县|
南宁市|
黔东|
罗江县|
潢川县|
海伦市|
乌鲁木齐市|
通州区|
旅游|
长寿区|
延长县|
三江|
古田县|
岚皋县|
惠安县|
罗江县|
宕昌县|
天门市|
海南省|
东乡族自治县|
昭通市|
马尔康县|
淮安市|
隆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