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徐霞客在湖南零陵的訪古之旅。零陵是湖南著名的瀟湘古城。當年,零陵與永州府同城,如今永州市政府北遷,與冷水灘區同城。下面是徐霞客在永州府的行程:<div>三月十一日,徐霞客乘坐客船在湘江上行駛了二十五里,經過黃陽鋪,那地方明代置有黃陽堡巡檢司,故今稱黃陽司。明清時,各州縣均設巡檢司,以武人擔任,多設于距縣城較遠的關隘或交通要道,以查民情。</div> 這是祁陽市黃陽司鎮人民政府辦公大樓。 《徐霞客游記》載:“又四十里,泊于七里灘(今七里坪)。是日共行六十五里。自入舟來,連日半雨半晴,曾未見皓月當空,與余病體同也。” <p class="ql-block">《徐霞客游記》載:“十二日,平明發舟。二十里,過冷水灘(今永州市冷水灘區),聚落在江西岸,舟循東崖行。是日天清日麗,前所未有。一舟人俱泊舟于東岸,以渡舟過江之西岸,市(買)魚肉諸物。余是時體亦稍蘇(病情緩解),起坐船尾,望隔江聚落俱在石崖之上。蓋瀕江石骨嶙峋,真插水底,阛阓(街道)之址,以石不以土,人從崖隙拾級以登,真山水中窟宅也。涯上人言二月間為流賊殺掠之慘(亂世多難,徐霞客遠途旅游則難上加難),聞之骨竦。久之,市物者渡江還,舟人泊而待飯,已上午矣。忽南風大作,竟不能前,泊至下午,余病復作。薄暮風稍殺(風小一點),舟乃行,五里而暮。又乘月五里,泊于區河(地名,未找到)。是晚再得大汗,寒熱忽去,而心腹間終不快然。夜半忽轉北風,吼震彌甚(風聲如吼),已而挾雨益驕(一會,狂風夾著暴雨而來)。</p> 這是永州白石山公園,那段湘江的江面較狹,兩岸多山石,當是徐霞客坐在船尾看到的“石骨嶙峋”的江岸。 這是在白石山頂俯瞰的湘江景色,江水澄澈如帶,迤邐南去。 這是冷水灘區至零陵區地圖截屏,如今永州市政府設在冷水灘區,中間有快速道連接。湘江則自北而南經過這兩個區。 《徐霞客游記》載:”十三日,平明風稍殺,乃行。四十里,為湘口關(今稱萍島)。人家在江東岸,湘江自西南,瀟江自東南,合于其前而共北。余舟自瀟入,又十里為永之西門浮橋,適午耳,雨猶未全止。”上圖是湘江、瀟水在萍島匯合北去之地圖截屏。 永州八景之一“瀟湘夜雨”即在萍島,自古以來,萍島就是風景名勝之地。清光緒十年(1884年),抗法名將王德榜與鄉紳席寶田捐巨資在萍島建“萍洲書院”,培養了一大批湖湘名人。我們驅車來到萍島碼頭,要乘渡船才能上島。 到了萍島,我們先參觀“萍洲書院”,然后步行至島的北端,站在高處看,右瀟水,左湘江,在島北合于一處,浩浩蕩蕩向北流去,恰也非常壯觀。 游覽過萍島,即驅車來到零陵古城,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柳子廟就在古城的愚溪之畔。 古城內有座“零陵樓”,有點像零陵古城的城門。自古以來,零陵是瀟湘山水名城,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寫過一首《詠零陵》的詩:<div> 畫圖曾識零陵郡,今日方知畫不如。</div><div> 城廓恰臨瀟水上,山川猶是柳侯余。</div><div> 驛亭幽絕堪垂釣,巖石虛明可讀書。</div><div> 欲買愚溪三畝地,手拈茅棟竟移居。</div> 柳子廟,永州人為紀念柳宗元而建。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山西永濟人。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并稱“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因永貞革新失敗而被貶永州謫居十年,寫下《永州八記》《江雪》《捕蛇者說》等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文,又因心系民眾而廣受百姓愛戴。<div>柳子廟洞開三門,正大門居中,門楣有石刻豎式“柳子廟”三字,工筆楷書,渾厚遒勁。石門框上刻有楹聯“山水來歸,黃蕉丹荔;春秋報事,富我壽民。”是集韓愈“荔子碑”佳句成聯,為清同治年間永州知府楊翰所書。楹聯歌頌柳宗元千古功績,又畫龍點睛道破廟祀主題。</div> <div>柳子廟最早建于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年),初名為“柳子厚祠堂”;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維修時改名“柳先生祠堂”;明正德八年(1513年),永州知府曹來旬重修時改為“柳司馬祠”;清同治年間楊翰任永州知府,重修廟宇時更名“柳子廟”。柳子廟經宋、元、明、清歷代修葺或重建,得以完整保存至今,其歷史和文化價值極高。2001年,柳子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div><div> <br><br></div> 柳子廟大門內側建有一座古戲樓,重檐歇山,飛檐翹角,非常壯觀。 這是柳子廟正殿,門楣高懸“八愚千古”匾額,門旁楹聯:政紀荔子碑,多地湖山留勝跡;文傳柳州集,千秋風范壯愚溪。 殿上立柳宗元漢白玉坐像,貌清目秀,瀟灑英俊。背景墻上高懸“利民”二字,這是柳宗元的人生宗旨。柳宗元出身豪門大族,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年)中進士,貞元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后入朝為官,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 永貞元年(805年)九月,革新失敗,貶為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司馬,時間長達十年。在此期間,他寫下著名的《永州八記》:即《始得西山宴游記》《鈷姆潭記》《鈷姆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元和十年(815年)春回京師。不久,又出為柳州刺史。之后,在宰相裴度的幫助下,調柳入京。圣旨尚在途中,柳宗元卻卒于柳州任所,終年48歲。 <div>第三進后墻立有幾塊古碑,其中四塊即著名的“三絕碑”,該碑由韓愈撰文,蘇軾所書,寫的是柳宗元政事,故稱“三絕”。該碑首句為“荔子丹<font color="#333333">兮</font>焦黃”,故又稱“荔子碑”。該碑固然有名,其經歷更是感人。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七月,柳宗元病逝于柳州。三年后,柳州民眾于羅池建祠紀念。次年春,韓愈于長安聞訊,撰《柳州羅池廟碑》一文。兩百多年后,蘇東坡有感于韓柳事跡,以〈柳州羅池廟碑》為文本,潑墨而書。東坡書后又一百多年,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其書被刻石成碑,立于柳州羅池廟;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永州司理劉克勤據舊拓本摹刻,立于零陵柳子祠堂;到了明清之交,碑殘祠毀。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永州知府魏紹芳重刻于石,復其舊觀;同治年間,永州知府廷桂又以康熙碑殘損嚴重,據“新得柳州拓本”,分刻于四塊青石板上,深嵌柳子廟西墻,這就是今天看到了“荔子碑”。上圖照片為兩塊半碑,因太陽光直射碑上,下半部分看不清。好在“荔子碑”拓本在網上流傳極廣,要欣賞并不困難。</div> 這塊碑是柳子廟的希品,撰寫碑文的是明代奸相嚴嵩。據說嚴嵩流傳下來的碑刻至今僅有兩塊,此為其中之一。碑題為《尋愚溪謁柳子廟》,詩文如下:<div> 柳侯祠堂溪水上,溪樹荒煙非昔時。</div><div> 世遠居民無冉姓,跡奇泉石空愚詩。</div><div> 城春湘岸雜花木,洲晚漁歌清竹枝。</div><div> 才子古來多謫宦,長沙猶痛賈生辭。</div> 這是霞客渡與柳子街地圖截屏。有介紹說,元代以前,瀟水兩岸靠渡口構通,后來也曾建過浮橋。元代建“濟川”浮橋,后改為“平政”,取“君子平其政”之義。后廢,乃設舟以渡。萬歷辛酉年五月,復架舟為橋,名曰“浮橋”。因徐霞客游歷楚南,曾經過此渡,故更名為“霞客渡”。《徐霞客游記》載:“下午,舟過浮橋,泊于小西門。隔江望西江岸,石甚森幻,中有一溪自西來注,石梁跨其上,心異之。急索粥為餐,循城而北,乃西越浮橋,則浮橋西岸,異石噓吸靈幻。執土人問愚溪橋,即浮橋南畔溪上跨石者是。” 零陵旅游部門為了復原柳子廟周圍景色,在霞客渡停了幾艘木船,用繩索綁在一起,仿照古代浮橋式樣,讓游客穿越數百年,體會古人過瀟水的感覺。 這是柳子廟東邊的愚溪,愚溪匯入瀟水處,建有兩座橋梁,其中一座是雙曲拱石橋,如今并不走人。古石橋即愚溪橋,但不一定是徐霞客走過的那座橋。留著這座橋,為的讓當代游客看到古代愚溪與瀟水結合部的景色;另一座是公路橋,是零陵城內的交通要道,橋上車來人往非常繁忙。 順著愚溪向西走,到了柳子廟前,溪上又有一座橋梁,名柳子橋。《徐霞客游記》載:“鈷??潭,則直西半里,路旁嵌溪者是。始知潭即愚溪之上流,潭路從西,橋路從南也。乃遵通衢(大路)直西去,路左人家隙中,時見山溪流石間。半里,過柳子祠,祠南向臨溪。” 這是柳子廟前的愚溪,溪上水流湍急,溪邊停有漁舟,有漁翁作垂釣狀,亦是烘托柳宗元《江雪》詩意境。 《徐霞客游記》載:“再西將抵茶庵,則溪自南來,抵石東轉,轉處其石勢尤森特(眾多巖石聳立奇特),但亦溪灣一曲耳,無所謂潭也。石上刻‘鈷??潭’三大字,古甚,旁有詩,俱已泐不可讀。從其上流求所謂小丘、小石潭,俱無能識者。按是水發源于永州南百里之鴉山,有‘冉’‘染’二名 [一以姓,一以色](愚溪原有名,按讀音為‘冉’,那就是姓;也可能是‘染’,那就是顏色,上游有染坊,將溪水染成了顏色)。而柳子厚易之以愚(柳宗元到了那里,將溪流更名為愚溪)。按文求小丘,當即今之茶庵者是 [在鈷??潭西數十步叢丘之上,為僧會元所建,為此中鼎剎]。求西山亦無知者。后讀《芝山碑》,謂芝山即西山,亦非也,芝山在北遠矣,當即柳子祠后圓峰高頂,今之護珠庵者是。又聞護珠、茶庵之間,有柳子崖,舊刻詩篇甚多,則是山之為西山無疑。”徐霞客游愚溪、柳子祠,更多的是考證地名的由來,不失地理學家之本色。我們參觀過柳子廟,沿著愚溪西行去找“鈷??潭”,路邊看到一塊碑刻,上面刻著:“鈷??潭為愚溪之水潭,因狀如熨斗鈷??而名之,為柳宗元《永州八記》所描繪的山水名勝。唐元和四年(809年)十月六日,柳宗元沿愚溪行游鈷??潭,寫下流傳千古的《鈷??潭記》。之后,此地則成為人們懷念柳宗元的玩賞之所,現為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我站在愚溪岸邊仔細觀看,感覺與徐霞客相同,即“溪灣一曲耳,無所謂潭也”。上圖為愚溪鈷??潭照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源县|
体育|
霞浦县|
怀来县|
鞍山市|
叶城县|
连州市|
兖州市|
贵阳市|
临清市|
常宁市|
白河县|
保山市|
荥经县|
新宁县|
韶关市|
沂南县|
枝江市|
蓬莱市|
全南县|
黑河市|
泊头市|
延川县|
贵港市|
枞阳县|
蛟河市|
黄骅市|
濮阳县|
辽中县|
陇南市|
怀化市|
绥中县|
景宁|
始兴县|
临漳县|
太保市|
梅州市|
吴忠市|
临沧市|
新沂市|
广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