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位于黃河中游下段,連接河南、山西兩省,控制流域面積占黃河總流域面積的91.5%,來水量的89%,來沙量的98%。 工程于1957年4月動工,1961年4月建成投入運行。是我國在黃河干流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壩”。 <div> 這是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之一李先念的題字。</div> 石碑的背面,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詩——<div> 仰臨砥柱,北望龍門,茫茫禹跡,浩浩長春<br></div> 大壩主壩長713.2米,總庫容162億立方米。三門峽水電站現有裝機40萬千瓦,年發電能力可達14億千瓦時。自1973年12月第一臺機組發電,已累計發電235.2億千瓦時,創產值約20億元。<div> 2018年1月27日,三門峽水利樞紐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一批)名單。</div> 庫區一幅巨畫再現了此地筑壩前的原貌。<div> 三門峽位于中條山和崤山之間,是黃河中游下段著名的峽谷。三門峽水庫的北面是山西平陸縣,南面是河南三門峽市。舊時黃河河床中有巖石島,將黃河水分成三股息流由西向東,北面一股為“人門”,中間一股為“神門”,南面一段為“鬼門”,故稱為三門峽。</div> 三門峽主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全長875.2m,最大壩高106m,巍然屹立于黃河三門峽谷之間。 這里峽谷險峻,景色秀美,大壩巍峨,建壩之后,高峽出平湖,洶涌咆哮的黃河在此處顯得波瀾不驚,如一面明鏡到映藍天。 每年10月到第二年6月,大壩都會蓄水發電,此時黃河在三門峽段就變得非常清澈,而調水調沙前的6月下旬,這里還會出現青山綠水景象。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第一代領導集體一直把治理黃河放在重要議事日程上,從各方面支持這一工程,黃河沿岸的群眾也積極響應治黃號召投入建設,要把千年的黃河水患變成水利,造福于民。 1954年,國家計委正式成立黃河規劃委員會。這年,中蘇專家120余人行程12000余公里,進行黃河現場大查勘后,肯定了三門峽壩址,認為“任何其它壩址都不能代替三門峽為下游獲得那樣大的效益,都不能像三門峽那樣能綜合地解決防洪、灌溉、發電等各方面的問題。 三門峽水利工程的主要任務是:1、將黃河上游千年一遇洪水由37000立方米/秒降為8000立方米/秒;這樣,黃河洪水的災害即可以完全避免,黃河下游的洪水威脅自然解除。2、攔蓄上游全部來沙,下泄清水,實現“黃河清”,使下游河床不再淤高。3、調節黃河水量,初期灌溉2220萬畝,遠景灌溉7500萬畝。4、裝機90萬千瓦,年發電量46億度。5、改善下游航運。 這是大壩鏈接張公島的連廊。<div> 游覽三門峽大壩,不僅看到它現在的美景,更要了解其曾經的故事與意義。</div> 大壩上特設地跨河南、山西兩省的標志,一壩連兩省。這里成了游客必到的打卡地。 自古以來,黃河這條母親河并不溫順,甚至極其暴躁。因上游泥沙向下游沖刷和堆積,使黃河抬高了河床,成為高出地面的地上懸河。古代官員治理黃河的辦法是河床抬高一米,堤壩加高一米,倘若加固不及時,或工程質量較差,抑或是加高到無法承受壓力,大壩就可能決口。 歷史上有記載的黃河決口就多達1593次,較大的改道出現過26次,其中造成巨大災害的改道有6次。 最近一次大決口是1938年抗戰時期,蔣介石下令炸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堤壩,想用“水淹七軍”的古法來阻擋日軍,卻造成了豫、皖、魯、蘇四省數千萬人因此遭受巨大災害,大批良田成了鹽堿地,八十多萬人死亡。而后續引發的饑荒災害更為持久,流離失所的難民覆蓋了半個中國,并造就了一個歷史名詞——黃泛區。 新中國把治理黃河看作是治國的重點工程,無數水利工作者和黃河兩岸的群眾成了新時代的大禹群體。經過多方論證,在蘇聯的幫助下,歷時四年,在三門峽修建了這座黃河第一壩,結束了黃河下游年年水患的問題。 這塊屹立河中間的大石上可隱約可看到“張公島”三個紅字。<div> 三門峽位于黃河中游,豫、陜、晉三省交界處,黃河從壺口南下行至潼關,然后一個超90度角的轉折拐向東北,在130公里處流經三門峽。<br></div> 三門峽兩岸壁立千仞,怪石嶙峋,十分險要。在水中矗立著“三門六山”六個石島,分別為人門島、神門島、鬼門島、張公島、砥柱山、梳妝臺。黃河激流穿過時,濤聲震天,黃水白沫噴濺,緊接著迎面撞上一座聳立的石柱,這便是砥柱山,數股亂流攪在一起,激起數丈高的浪花,而砥柱山巍然屹立其中堅忍地承受著沖刷,絕對的“中流砥柱”范。 俱往矣。此時看到的砥柱山只露出水面一個尖尖,靜臥在平緩的清流中,像是在默默地回憶曾經的崢嶸歲月。 綠水清流從大壩下流出,向東淌去,倒是讓沒見過黃河暴怒的人難以想象它當年的情形了。 建設三門峽大壩的年代,一大批熱血兒女日夜奮戰,無私奉獻,創造出驕人的業績。這大大激發了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詩人賀敬之受建設者沖天干勁的感染,以飽滿的熱情創作了一首《三門峽歌》,至今仍被展覽在大壩上。 黃河安瀾,國泰民安,是多少代人的夢想。三門峽大壩的建成,初步實現了這一愿望。以后黃河上又建成了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與三門峽水利樞紐配合調水調沙,進一步減輕了泥沙堆積造成的災害隱患。 這白鷺靜候碧水岸邊伺機捕魚的現象成了一道絕佳景致,要不是親眼看到,怎么也不相信是在黃河上出現的。 三門峽大壩如今成了一處令人向往的旅游景點,以旖旎秀美卻不乏雄渾剛勁的英姿示人,向人們講述著前生今世。 大壩緊連張公島的廊道,讓游客可遠近變換距離觀賞大壩的雄姿和兩山褒夾著流向遠方的黃河水。 這是大壩與張公島連接的廊道下建造的“水晶宮”,護欄下邊是黃河水,而水中卻有魚兒在悠哉游哉。 黃河第一壩,雄踞三門峽<div>水患成水利,發電調泥沙</div><div>遙敬眾大禹,治水不顧家</div><div>峽清現平湖,鷺翔逐魚蝦</div><div>保護母親河,萬古佑華夏</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饶县|
高碑店市|
扎鲁特旗|
邯郸市|
绥德县|
陆川县|
静乐县|
阿坝县|
安陆市|
边坝县|
封丘县|
马尔康县|
建德市|
炎陵县|
井陉县|
忻州市|
龙南县|
象州县|
龙陵县|
靖西县|
剑川县|
泾源县|
大洼县|
临朐县|
松阳县|
青冈县|
鸡西市|
兴城市|
承德市|
大兴区|
左云县|
屏东县|
门头沟区|
西宁市|
镇坪县|
赫章县|
松滋市|
都昌县|
乌拉特中旗|
驻马店市|
长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