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登鏵子尖記</p><p class="ql-block"> 在我眼里,鏵子尖絕對稱得上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形奇特的山了,盡管她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村山,但她的確也是一座刻在我心里的大山。</p><p class="ql-block"> 村中東望,闖入眼簾的首先是大小桑溝一帶饅頭狀的山,山脊上陡立起一面幾十米高、幾百米寬,綿延四五里的懸崖峭壁,村民稱作寨崖(nai)山(相傳因蒙古大軍在此安營扎寨而得名),而聳峙在寨崖山巔形似犁鏵的兩個山尖就是鏵子尖了,她是那樣的巉巖崚嶒,高不可攀,她似乎寸草不生,只有云彩才能與之比肩。無數次的仰望和遠觀,卻從未想過要到她上面去,從未想過她的壯美,她是兒時苦難的見證者,她擋住了我的夢。我16虛歲離家,求學工作成家立業,便如同逃離一般遠走他鄉,很少再見到她。直到2021年我退居二線,擺脫了繁冗,回了一次老家,家鄉的山水才再次清晰起來,如今竟不時想起她。</p> <p class="ql-block">胡家莊韓家莊方向看西鏵尖如同兩個赳赳武夫駕御一列火車奔向西南</p> <p class="ql-block"> 縣城距村約60華里。五一假期,我和大哥、四弟專門回到出生地山西盂縣上社鎮中莊村,準備登鏵子尖。大哥少小離家,遠居西安,退休前享受軍級待遇,四弟熱愛戶外、詩歌,在陽泉市小有名氣。車入徐峪溝,遙見鏵子尖高聳入云如同兩個赳赳武夫正駕御著一列巨型火車向西南而去,顯得莊嚴而氣勢雄渾。我們從上莊寺溝開始登山(溝中因建有金元時期的寶峰寺,故名),從南看又是一番景象,但見層巒疊嶂,山峰相連簇擁,鏵子尖領袖群峰,出類拔萃。令人想起蘇子“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詩句。西鏵尖位于太行山西麓,山勢雄奇險峻,歷來是戶外登山愛好者的熱門選擇。</p> <p class="ql-block">上莊方向看鏵子尖</p> <p class="ql-block"> 欲登鏵子尖必先上寨崖山。寨崖緊要處近乎直角,有人工鋪設的石梯,需得手腳并用奮力攀登方可,據四弟講石梯可能是我爺爺親手建造。提起我的爺爺,那可是十里八鄉有名的莊稼人。他生在大年初一,奶奶生在小年三十,他們的生日普天同慶。土地和石塊是他的命根子,且不說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開墾了多少高產的海棉田,打了多少糧食,養活和接濟了多少人;也不說他給我二爺爺、我們家以及幫助鄉親們蓋了幾座房,用了多少塊石頭;單說他登了的山,修了的路就數也數不清。爺爺是個閑不住的人,每到農閑季節就會到周邊山上修路,砍柴,有時會掏些烏龍芝回來。爺爺曾經從寨崖山正面墨水瓶蓋處的懸崖攀巖,是徒手直上直下寨崖頂的第一人,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人。這個壯舉,至今為人津津樂道,讓戶外高手四弟自愧弗如。我們當然遠比不了爺爺,只能走“尋常路”繞道上山。</p> <p class="ql-block"> 上的山來,寨崖像一條巨龍靜臥,在她的腳下就是生我養我的村莊。年輕時覺得中莊村的名字太普通,甚至有些俗氣,只不過是反映地理位置的標志罷了。而我現在覺得她的名字很中國,很中庸,很有點教人做人處世的哲學味道了。鏵子尖近在眼前,她直插云霄,最頂端有三根筆直的白色的片石如三柱香祈禱護佑著村民。</p> <p class="ql-block">大哥和四弟</p> <p class="ql-block">我與寨崖前石人</p> <p class="ql-block">鏵子尖(筆架山)</p> <p class="ql-block"> 我們這個不足140人的小村莊家家重視學習,耕讀傳家,人材濟濟,出了中專、大專、本科、博士生近30人。</p><p class="ql-block"> 登山四顧,鏵子尖在寨崖東北最高處,形似筆架,父親講這是我家祖墳照山;北面蘭珠塔、風坡山清晰可見;西南十數里山巔隱約可見一亭,那里是省內著名的風景區趙氏孤兒隱居的藏山,寫滿了忠義故事;東南有一長方形巨崖狀如一面梳妝鏡,中莊村后的西山逶迤雄壯,險要處是閻王鼻子萬仙臺。時近中午,我們在一株山桃樹下,鋪上地布,寨崖當床,西鏵當枕,山風徐來,不涼不燥,頭上白云高遠,偶有黑雕盤旋飛過,弟兄三人暢憶往事,歡敘當下……</p><p class="ql-block">? 下午三時許,我們終于登上鏵子尖。俯瞰山下,上莊、中莊、韓家莊、胡家莊、上社、白藏等村莊散落山間,陽五高速玉帶纏腰,龍華河滔滔不絕奔向遠方。</p><p class="ql-block"> 回溯中莊尹氏,始祖從洪洞大槐樹移居盂縣東長池,十一世祖遷居于此,到二十一世我的父母親搬遷進城,姑姑定居榆次,于今已有二十四世。我偏安榆社,子孫居榆次。去年母親80壽辰時,全家四世同堂共21人,可謂繁盛。于是不由心生慨嘆,所謂老家就是小時看厭了的極力逃離的窮山惡水,而老了又心存念想不由自主回歸的地方,山水也因而明媚起來。鏵子尖無言,她有的是深深的皺褶,茂盛的綠樹、果實,她是那樣的渾厚樸實,她是一座見證村莊興起和消亡、家族奮斗和變遷的活化石。是啊,如今中莊村已不復存在,溝里的9個村不復存在,或者說他們以另外一種方式生生不息,他們已整體合并為徐峪溝村,戶籍人口2000多人。</p><p class="ql-block"> 老家和我同齡的老屋還在,我們還在,鏵子尖還在,直到將來這些都不在了,亦或還有人要追溯,這就夠了。</p><p class="ql-block"> 手機鈴聲響起,媽媽在催促回家,三弟已做好熱騰騰的飯菜。驀然回首,一抹夕陽正照在鏵子尖上,金碧輝煌,分外惹眼,再見鏵子尖,我還會回來。</p> <p class="ql-block">兩尊巨石,村民戲稱為和尚背媳婦</p> <p class="ql-block">指點江山</p> <p class="ql-block">近觀鏵子尖</p> <p class="ql-block">我和大哥</p> <p class="ql-block">山桃樹下</p> <p class="ql-block">爺爺登頂處</p> <p class="ql-block">不一樣的寨崖山</p> <p class="ql-block">登上鏵子尖</p> <p class="ql-block">村西又一險要處閻王鼻子萬仙臺(一說是望鄉臺)</p> <p class="ql-block">天眼,鏵子尖左面有石形似五指下連一天然石孔可通天(圖片放大可見),四弟命名為手眼通天后便名揚三晉,是一眾戶外愛好者必到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大哥與四弟在寨崖頂懸崖邊上,下邊是中莊村。我因恐高不敢近前,只能遠遠拍此照存留。</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海县|
沾益县|
漯河市|
北海市|
绥宁县|
桐乡市|
霍林郭勒市|
武安市|
平南县|
石阡县|
临漳县|
永济市|
荆门市|
思南县|
新兴县|
南木林县|
高淳县|
滁州市|
惠州市|
古丈县|
治县。|
肇庆市|
长乐市|
屏南县|
龙海市|
淮南市|
建平县|
浑源县|
石屏县|
崇阳县|
赤城县|
滦南县|
元阳县|
三明市|
卓尼县|
乌兰察布市|
莲花县|
白水县|
巢湖市|
工布江达县|
禹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