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與窯李村的初相識,還是在2001年的時候。那一年9月,我被分配到大花學校教書,班里有不少學生就是來自這個村的。</p><p class="ql-block"> 一開始,我也和很多人一樣,以為窯李村的窯寫作姚,畢竟烔煬河有姚王村這樣的先例可循。后來得知是窯而非姚,并知道了村名和窯廠有關,不過并沒深究下去。</p><p class="ql-block"> 陸陸續續看了唐平老師的文章和凌老師的日志,才大致搞明白,原來窯李村的窯一開始是寫作瑤的。瑤是一種美玉,也是寄托了窯李村先輩的美好希望,只是后來村里搞了窯廠,用黃土燒制些壇壇罐罐的,販賣周邊,村名漸漸寫作窯李村了。</p><p class="ql-block"> 以前因工作的緣故,并且也有同事就是這個村的,自然來窯李的機會就很多。我一直對這個村子印象很好,村民崇文重教,待人樸實好客,大事上面人心齊。</p><p class="ql-block"> 當然窯李村人也很有經濟頭腦并不乏闖勁,早些年就曾開山販賣沙石,加工炒貨,架設通信線路,村民生活普遍過的不錯,至少比周邊村落的要好。</p> <p class="ql-block"> 前年的時候,我搞“這里是烔煬”航拍活動,曾自己一個人悄悄來過窯李村。借助無人機的視角,發現窯李村像一條長龍,尾對大山,頭朝村前的沖田,橫臥在長崗之上,活靈活現。</p><p class="ql-block"> 窯李村有李、周、何、戴等姓氏,但大姓是李氏。李氏是烔煬河北鄉太和堂李氏的一支,大約是在550年前的明朝初年遷居窯李村的,這是有家譜記載可以查詢的。</p><p class="ql-block"> 去年“學雷鋒日”,我有幸參加了烔煬河北鄉太和堂李氏修譜復祠啟動大會,會后順道到窯李村轉了一圈。</p><p class="ql-block"> 講實話,當下的窯李村和烔煬河的很多村莊一樣,形勢不容樂觀,老房子倒的差不多了,包括一些看上去算是精美的;新房子是做了不少,多是單門獨院的,很是氣派,不過不少都是大門緊鎖,少了人氣。</p><p class="ql-block"> 不管是先前的航拍,還是后來在村里閑拍,除了留存影像作為資料保存,我也把它們發在了抖音和視頻號上,所以村里人對我多少有些印象,加之凌老師的大力推薦,遂邀我參與修譜復祠、樹村標等活動。</p> <p class="ql-block"> 修譜復祠,我能做的有限,只是借著“這里是烔煬”航拍,把所有太和堂李氏聚居的村落航拍了一遍,待他們有需要的時候再提供。</p><p class="ql-block"> 村標揭幕前,我的初中班主任李二寶老師特意打電話給我,想請我來航拍一次,不過那次真不巧,我要隨學校六年級同學們去合肥研學,萬難抽開身,并且連小飛機也要帶去航拍,只得跟恩師說了無數個抱歉。</p><p class="ql-block"> 這次村人想借村標剛剛順利落成的東風,再加一把勁,把村志也搞成,凌老師推薦了我,希望配合他和唐平老師,幫著拍些圖片啥的,我很愉快地答應下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正如我今天早上在碰頭會上所解釋的一樣,之所以要參與窯李村編村志,一是和凌老師、唐老師一樣,我們都是地方文化愛好者,凌老師大旗一豎,自是要沖鋒陷陣的;二是幾年前我們村搞環境整治時,我就曾提出修村志,后來因故不了了之,但此番窯李村修村志我正好可以來學習學習,假如將來我們村要繼續未盡之事呢;三是我曾長期在花集工作,對花集的這片土地很有情感,基于以上,我也和唐老師一樣,特別強調了此番所作所為絕非奔著名利而來。</p><p class="ql-block"> 上午到達窯李村時,凌老師、唐老師還有大文瓜子廠的李廠長早就在村標前等候,我解釋了因為號七,排隊等烔煬老李特色肉絲面耽誤了太長的時間(雖然并沒有超過約定的時間),幾位笑笑了事,并沒有責怪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之后我拿出無人機,圍著村標航拍起來,算是彌補上次揭幕我未能到場的遺憾吧!</p><p class="ql-block"> 一邊拍,一邊拍凌老師的“馬屁”,夸他能看到事。如果按照凌老師的想法,窯李村的村標樹在沿山路與老村道的交叉口,那肯定氣派多了,現在的位置有點“澀吧”,且電線、電話線、高壓線纏繞四周,著實不怎么好看。</p><p class="ql-block"> 唐老師和李廠長紛紛解釋,其實他們不說我也知道,基層不好干,牽扯到耕地,那就更難上加難了,所以也只能這樣了。</p><p class="ql-block"> 不過窯李村的村標本身著實氣派,我目測能有七米的高度。正面朝南,上書窯李村三個大字,下面是凌老師撰寫的《窯李村簡介》;背面朝北,上面也有“窯李村”三個大字,據說還是邀請云南一位著名書法家寫的,下面鐫刻著為樹村標捐款的熱心村民的姓名和捐款數額。</p><p class="ql-block"> 傳統觀念講究干好事不留名,其實我覺得這種認知要改,做好事就要留名,這樣才能起到激勵來人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拍完視頻,李大文廠長帶我們一行來到村民李光生老先生家。李老介紹他屬虎,今年63歲,嗯,比我媽小一層,所以叫聲叔叔也是應該的。</p><p class="ql-block"> 李叔帶著我們參觀了他的小院,干凈整潔,剛剛撒了幾滴雨的緣故,嫩綠的菜葉上水珠攢動,著實好看。旁邊是一口池塘,李叔指著地上的地籠,說剛剛起完,中午有蝦子吃,惹得凌老師連聲說我們有口福了。</p><p class="ql-block"> 大家在李叔的客廳落座,他一邊給我們介紹自己的經歷,我覺得他就是前面我說的有闖勁的窯李村人的代表,經歷豐富,能拼又舍得放棄,一邊還在聯系村里幾位負責人,不一會大家都到了。</p><p class="ql-block"> 碰頭會凌老師首先發言,他的文史知識方面功力深厚,講了史志區別,講了修村志當前的幾件頭等大事,講了修村志的大概預算等等。</p><p class="ql-block"> 唐老師和我的發言相對簡單,一是表示堅決支持凌老師的工作,同時又各自把自己擬在村志編撰過程中發揮的作用簡要敘述了下。</p><p class="ql-block"> 隨后窯李村幾位主事的先后發言,雖然話都不多,但表達的意思很明確,村志一定要修,哪怕沒人捐款,他們就是自掏腰包也要把事情干成。我想有樹村標的成功先例,有他們這幫人舍我其誰的決心,還有什么干不成的理由呢?</p><p class="ql-block"> 最后,凌老師落實了當下最急需的事,今天的碰頭會算是圓滿完成。</p><p class="ql-block"> 李叔自己,連帶他家屬和女兒忙活了一上午,為我們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午餐。雖然菜品很“土”,但食材新鮮,主打綠色無污染,味道也杠杠滴,大家吃的都很開心。</p> <p class="ql-block"> 飯后,村里的幾人小組要獨自商量,明確下修村志的分工,凌老師帶著我和唐平,在村里溜達了一圈。</p><p class="ql-block"> 凌老師給我們指了幾處太和堂李氏復祠候選地,我和唐平一致認為村后的那塊地不錯,敞口好,交通方便,關鍵與四鄰沒糾纏,希望太和堂李氏的祠堂能盡快修復吧。</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村里轉,還看了古井、老房子。凌老師溝通交際能力了得,幾句話聊著,就曉得哪家娃在什么地方工作,還參與了發射衛星這樣重大的事件,看來他值得我們學習的不僅有熱愛家鄉的情懷、深厚的文史知識,就連待人接物也是我們的楷模。</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窯李村,整體環境十分優美,空氣中到處漂浮著金銀花和月季的香氣,所以有理由相信,窯李村美好的明天一定不會太遠,我也愿意為它的到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p><p class="ql-block"> 告別凌老師,唐老師,我踏上了返巢之路,其實我更多的還是在想,我們村未完成的村志,又該在什么合適的時機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呢,但愿不遠了,我站在村標下想。</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盘水市|
兰州市|
壶关县|
化隆|
普定县|
青河县|
介休市|
望谟县|
扶绥县|
乐亭县|
方正县|
富裕县|
治多县|
雅安市|
怀化市|
东乡县|
巴彦淖尔市|
铜鼓县|
海林市|
吐鲁番市|
贺州市|
荥阳市|
太仆寺旗|
阿克陶县|
南阳市|
阿拉善左旗|
汽车|
泸州市|
江都市|
莫力|
日喀则市|
信丰县|
邯郸市|
旌德县|
贵德县|
靖安县|
敦煌市|
清流县|
同仁县|
嘉兴市|
璧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