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攝影/文編:神采飛揚、年華飄逸</p> <p class="ql-block">很久以前,聽說過玉龍雪山的最佳觀景點在麗江黑龍潭公園,也曾在掛歷、明信片中見過其美景。2008年8月我們到訪麗江時專程到該公園拍照,只因當時是雨季沒看見雪山,去年11月我們再次到麗江旅游度假時遇上了好天氣,藍天白云,秋高氣爽,在黑龍潭公園里玉龍雪山清晰可見,但雪很少,據當地人說要到12月才有白雪皚皚的景觀,即使這樣,我們也用相機和手機把這情景記錄下來。是否“最佳”,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但風景確實是美,詩情畫意的山水園林令人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攝于2008年8月27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攝于2023年11月5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龍潭映雪”景觀以得月樓、五孔橋、雪山及黑龍潭中的雪山倒影組成,有關影像早已成為麗江的經典風光明信片,也成為游人在麗江拍照最多的取景地之一。乍一看照片,沒到過麗江的人可能還會以為遠處的玉龍雪山是黑龍潭的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黑龍潭又名玉泉公園,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乾隆賜題“玉泉龍神”,舊名玉泉龍神廟,因獲清嘉慶、光緒兩朝皇帝敕封“龍神”而得名,后改稱黑龍潭。黑龍潭明清古建筑群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龍神祠、得月樓、鎖翠橋、玉皇閣,以及后來遷建于此的原明代芝山福國寺、解脫林門樓、五鳳樓、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樓、清代的聽鸝榭、一文亭、文明坊等,新建了象山游道和得月樓、戲臺、萬壽亭、五孔橋等園林建筑。1981年,東巴文化研究所在黑龍潭成立,使黑龍潭集中國風景園林之大成,又兼有深厚的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黑龍潭位于麗江城北象山腳下,海拔2500米,兩股泉水從象山山腳的古栗樹下涌出,匯成面積近4萬平方米的水潭。泉水清澈如玉,水底游魚如梭,潭畔山青水秀、柳暗花明,亭臺樓閣點綴其間。遠處玉龍雪山倒映在翠綠的潭水中,形成一幅山水交融的如詩美卷,有人稱之為南方頤和園。黑龍潭是麗江古城水系的源頭,作為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明坊是黑龍潭公園的大門,始建于清朝光緒十六年,前身為文廟的牌坊,1966年移建于此,坊前的四尊明代石獅為原木府忠義坊遺物,坊上“黑龍潭”三個字是云南省書法家協會原會長、納西族書法家李群杰所題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得月樓為三重檐鉆尖頂樓閣式建筑,基座呈八角形,闊深皆三間。二、三層施作如意斗拱,一層四角有擎檐柱支撐角梁,翹角翼然。彩繪繽紛,縷雕傳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思橋又稱五孔橋、玉帶橋,橫臥黑龍潭上,將潭水一分為二,石欄上雕刻有石象、石獅,“象獅”諧音“相思”,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文亭建于清朝中葉,原建在麗江古城木府光碧樓前,1964年搬遷到黑龍潭公園湖中。相傳是一位納西族老太太募化銅錢,只取一文,積少成多建成此亭,故名一文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鎖翠橋始建于清光緒三年(1887),廊屋式風雨橋,橋面鋪蓋五花石板,上部為人字型通廊瓦頂,飛檐翹角,造型輕盈優美,橋下有三個瀑布,翠液飛進,故名鎖翠橋。橋頭有“漾青”、“鎖翠”古匾,橋上有清代麗江知府許其翔的對聯“驚濤撼樹飛睛雪,未雨垂虹臥曲波。”生動地描繪了橋邊景致。鎖翠橋是麗江境內保存最完好的風雨橋,這里是黑龍潭的溢水口,泉水從橋下流向古城。鎖翠橋就是拍攝“龍潭映雪”景觀的最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萬壽亭寓意萬壽無疆,是泰國M集團總裁為紀念老母親80大壽而修建,亭中藏有二十四孝圖。萬壽亭瀕臨湖水,掩映在蒼樹翠竹之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脫林門樓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原為明朝皇帝朱由校御賜“福國寺”的山門,20世紀七十年代搬遷復原在黑龍潭公園,建筑古樸典雅,恢弘大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雨樓位于解脫林門樓后山上,現為納西東巴古籍文獻館,東巴古籍文獻是納西先民的智慧結晶。為弘揚民族文化,堅定文化自信,麗江納西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受麗江市東巴文化研究院委托,在眾多關心民族文化事業的領導和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下,歷時兩余載策劃、設計、實施了世界記憶遺產——納西東巴古籍文獻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牡丹園是賞花和舉辦文娛活動的休閑小島。麗江人很喜歡牡丹,公園、單位、小區、農家小院都有種植。納西族人家也有賞牡丹的傳統習俗,牡丹花盛開的季節,紛紛前往賞花,品茶煮酒,詩歌酬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黑龍潭經不斷擴建后,現已成為麗江乃至云南旅游景點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中外游客絡繹不絕。公園免費對外開放,但需要出示古城維護費收據。公園距離麗江古城約一公里,步行15分鐘可到達。如果你在麗江旅游度假,建議花上一至兩個小時到此一游,或者你會有意外的驚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感謝您的閱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5日拍攝</p><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參考景區簡介編寫</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山县|
嘉黎县|
崇仁县|
永吉县|
梅河口市|
清远市|
遵化市|
静宁县|
安福县|
邵武市|
定日县|
通渭县|
从化市|
镇雄县|
黄陵县|
内丘县|
寻乌县|
无棣县|
民乐县|
娄底市|
娄烦县|
丰城市|
若羌县|
虞城县|
盐城市|
蒲江县|
新邵县|
玛纳斯县|
湘阴县|
上高县|
泰宁县|
公主岭市|
南丰县|
汉沽区|
SHOW|
巩留县|
读书|
丹巴县|
竹溪县|
新余市|
南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