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農(nóng)歷四月初二日是母親一百歲誕辰紀念日。母親雖然離開我們已二十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仍常浮現(xiàn)在眼前,仿佛就在昨天。我們的母親曾是九個孩子的英雄媽媽,也曾是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p><p class="ql-block"> 1925年農(nóng)歷四月初二日,母親閆秀芳出生在汾陽市三泉鎮(zhèn)東石村一戶貧苦農(nóng)民家中,從小家境貧寒,生活困難,姊妹五人,父母連一家人的吃飯都勉強解決,更供不起孩子上學。母親從小聰慧好學,經(jīng)常跟鄰家的小孩認字,看鄰居小孩的書。外祖父母便想盡一切辦法送母親去上小學,母親在艱苦環(huán)境中讀完初小。</p><p class="ql-block"> 母親出身貧寒,從小目睹日寇和國民黨匪軍的燒殺搶奪,經(jīng)歷饑寒交迫的艱苦生活,飽受日本鬼子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欺壓,骨子里從小痛恨日偽反動派,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和解放軍。年青時很早就參加了革命工作。1943年父母結婚后正值戰(zhàn)火連連,民不聊生。母親除了家務外給人勾毛衣掙點零星物品補貼家用。1948年春三泉來了解放軍,成立了人民民主政權,母親參加了共產(chǎn)黨領導的解放運動,擔任三泉鎮(zhèn)(現(xiàn)三泉村)的婦救會副主任,參加土地革命,帶頭斗地主分田地,支援解放戰(zhàn)爭,在土改和支前中作了大量工作,受到三泉區(qū)政府的多次表彰獎勵。1950年冬母親組織三泉鎮(zhèn)上百名婦女參加夜校速成識字班,學習文化掃除文盲。第二年就擔任了夜校老師。1952年夏通過三泉學區(qū)考試和縣文教局統(tǒng)一考試,母親被錄用為正式教師。在三泉完小試用三個月,期滿后分配到現(xiàn)楊家莊鎮(zhèn)北偏城小學任教。</p><p class="ql-block"> 母親是窮人家的孩子出身從小就養(yǎng)成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良好習慣。一開始工作就帶著四個孩子,后來最多時帶五、六個孩子,還要做到工作第一,絕不落后,家庭小孩都要管好帶好。剛解放到1980年的三十年中,中小學老師寒假和署假兩個假期中每次都有一半以上時間集訓。集訓就是將全縣的中小學老師集中在城里黨校或城內(nèi)學校集中學習政治理論時事和教學業(yè)務。而每次參加母親都帶三至四個小孩,總有一個是吃奶的,我姐是看弟弟妹妹的。母親又要不誤學習又要照顧好孩子,異常吃苦,若遇到小孩發(fā)燒咳嗽頭疼腳痛時更是吃不好睡不好,整的是焦頭爛額。有一次縣文教局(后來改叫教育局)的李老師發(fā)現(xiàn)了母親的情況反映給局領導,隨后陳局長中午到住處看望了母親,又吩咐給予一定方便,在總結大會上陳志新局長專門表揚了母親的事跡。</p> <p class="ql-block"> 平時的星期天隔一周是在楊家莊小學教研活動,隔一周在三泉門樓坡上的三泉完校教研活動,因為解放初期楊家莊鄉(xiāng)、南偏城鄉(xiāng)、石莊鄉(xiāng)都屬三泉區(qū)政府管,三泉區(qū)政府1958年改為三泉人民公社。北偏城離三泉三十五里山路,母親沒有自行車,來回全靠步行。每到這一天,早晨四點起床先給幾個孩子做好飯,千叮嚀萬囑咐交侍好姐姐和我關照弟弟和妹妹,早五點多母親就徒步出發(fā),另外一位孔老師雖然是男的,但那時已拄的拐扙行走不便,又是老教師,他不參加三泉的教研活動,因此母親是獨自一人去。山路崎嶇步行每一單程需四個多小時。每次回三泉都是直接到學校參加活動,到中午兩點左右結束后回家給父親和留家的孩子做的吃午飯,吃完午飯也顧不得洗鍋碗,先給父親和孩子洗衣服,那時沒有洗衣機,靠手洗,一直干到下午五點多鐘急急忙忙步行趕路回北偏城,每次回到學校都是晚九點以后,冬天有時回去就十點多了。在1952年到1959年的六年半中每隔一周就有這樣一天,無論天氣好壞都是風雨無阻。59年上半年楊家莊公社成立,與三泉公社脫勾,北偏城屬楊家莊公社,學校也屬楊家莊學區(qū)管,不再到三泉完校教研活動,后半年母親調(diào)回三泉公社東趙村小學任教,離家也近了。</p><p class="ql-block">??母親是女強人,能正確把握人生尺度,海納百川,壁立千仞,襟胸寬闊,身體力行,吃苦在先。盡管操著好幾個小孩但工作決不落后。在北偏城和東趙村工作的十幾年中始終堅持冬天早四點起床,先把兩座教室的火生著,倒了前一天的灰渣,然后生我們住室的火和辦公室的火,四個火都生完就五點多了,抓緊做早飯,幫孩子們穿衣服疊被子打掃家,到近七點學生和另一位老師來了開始上課。學生是一日三到校,兩位老師教四個年級,一.三和二.四年級兩個復式班,每位老師各教兩個年級的35至40多個學生,每天四節(jié)課兩節(jié)自習老師都得守班,沒有替身,下午學生放學后老師還要備課和批改作業(yè)兩到三個小時。幾十年如一日工作始終兢兢業(yè)業(yè),備課和批改作業(yè)一絲不茍。有時晚上安頓孩子們睡覺后還得繼續(xù)工作到深夜。每天工作都在十二個小時以上。再加上操孩子和家務,每天休息時間僅有五.六個小時,這是一般人難以承受的。每次統(tǒng)考母親的教學成績都居學區(qū)前列,曾受到學區(qū)多次表揚和獎勵,有一年夏季放假前楊家莊學區(qū)校長任達山帶著三位老師把給母親的先進工作者獎狀和獎品一本筆記本親自送到北偏城小學校。</p><p class="ql-block"> 母親是遵紀守法的模范,工作三十多年堅持按時到校和離校,開學總是提前兩天到校,放假總是推遲兩天離校,學區(qū)教研活動和集訓總是按時參加,雖然孩子多路程遠但從不缺席。特別是生了幾個小孩,按當時國家規(guī)定職工產(chǎn)假為每胎56天,每次產(chǎn)假56天就56天,第57天就上班。從沒有拖延上班時間的續(xù)假,這對一個女人是多么難能可貴的事啊!</p><p class="ql-block"> 剛解放后的學校大都設在廟里,北偏城和東趙村也不例外,北偏城學校是設在廟的里院,神像都搬了,外院大殿中神像還在,母親帶著我們姊妹四人,姐姐才七歲,我四歲最小的弟弟才四個月,到晚上和節(jié)假日整個里外院只剩我們娘母五人。另一位孔老師是本村人回家住。</p><p class="ql-block"> 母親工作的30多年正處在國家計劃經(jīng)濟時期,那時的生活相當困難,我們?nèi)沂鞘忻駪艨冢吭驴诩Z是定量的,大人21斤,小孩7至14斤,以粗糧為主,根本不夠吃。豆腐、粉條、雞蛋、肉等這些副食都是憑票供應,只有春節(jié)和中秋節(jié)這樣的大節(jié)日才會供應每人幾兩,平時是吃不到的。夏天秋天有蔬菜瓜果還好點,到春天經(jīng)常加野菜和榆樹皮面,炒面就是主食。每月初父親領下供應后用舊自行車推到北偏城或東趙村,35里崎嶇山路,每次上坡逆風推上去需五個多小時,出幾身汗。到后半月我家吃飯就將就起了。又操幾個小孩又工作的母親很難為,正是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象1960年至1962年三年困難時期就更加困難,為添補囗糧困難,母親只得工作之余在學校附近刨種幾塊小塊地,種點菜和糧補貼生活</p> <p class="ql-block"> 本文發(fā)表在《汾州鄉(xiāng)情》雜志2024第二期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乡县|
大悟县|
晋中市|
拉萨市|
涞源县|
合川市|
定兴县|
安乡县|
页游|
宁阳县|
敦煌市|
黄山市|
峨山|
鹤峰县|
镇原县|
台南市|
绥中县|
德保县|
墨竹工卡县|
抚顺县|
上高县|
五指山市|
高雄县|
朔州市|
五大连池市|
波密县|
扎赉特旗|
都江堰市|
白银市|
公主岭市|
鹤壁市|
桑植县|
将乐县|
建瓯市|
长海县|
彰化县|
福泉市|
金沙县|
雅安市|
荆门市|
蓬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