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想不到退休后有去國外旅游的機會,這,托福于改革開放,也有賴于自我的意趣。盡管已是多年以前的經歷,但在外旅行期間所感到的興奮與愉悅,至今憶及,總有一種欣慰。想來,這應是今生擁有的又一美好。</p><p class="ql-block"> “去外國看看”是我輩人曾經想也不敢想的愿望,長期養就的幸福觀一直在支撐著我們的精神與物質世界,根本談不上去看什么外國的月亮。知足常樂是傳承已久公認的好品質。</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當聽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說法后,心中難免一動,這是取長補短的期望——那已是知道撥亂反正的年代了。</p><p class="ql-block"> 八、九十年代的改革開放大潮,讓祖國空前繁榮,民生興旺,也讓人知曉了些外部世界的繽紛多姿與新異變化。</p><p class="ql-block"> 山外青山天外天。原來,“地球村”并非妄說,原來,人類有共同的意愿,有溝通交流的可能。新世紀以降,升溫的國外旅行,亦使國人擁有了出門開眼界的機會,我也隨之加入,跟旅行團去了國外觀光。</p><p class="ql-block"> 行旅有中外,風光通古今。</p><p class="ql-block"> 旅行是愉快的,印象是多彩的,收獲是豐富的。雖然自以為從大眾媒介上也見識過異國風光,但,身臨其境的感受畢竟是更實在更豐厚。而今回憶,盡管旅行已過去十多年了,盡管見聞總是跑馬觀花式的,但是那些美好的時日和別樣的風光,還能再現于腦海里,因之,便產生了以繪畫方式來作記錄與表達的想法,而且,還想以中國畫的手法來描繪。這于我,是一嘗試,也是一種探索。也許,如此可讓日子過得有意思些。</p><p class="ql-block"> 一旦進入繪畫,方知道:設想比動筆費時,廢稿多于正稿。 雖然有當時的寫生和照片參考,但以國畫的方式來描繪異國景物,不易。說來,這是自找的難題,但,總得試試。支撐我的想法是:繪畫要有自己的語言和感受,其動力與生命力在于推陳出新。</p><p class="ql-block"> 下筆畫外國,也得“因地制宜”。山川有異,風物不同,印象各殊,況且還有地域性,因之,繪制還得分批創作,所以,本篇所繪的僅為西歐風光。</p><p class="ql-block"> 這作畫,我以為既應循規也應創新,權為勞作也是消遣,以探索性的繪事來珍惜和善待擁有的光陰,終究是愉快的。</p><p class="ql-block"> 大千世界,無論西東,平心靜氣,美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初見阿姆斯特丹》</p><p class="ql-block"> 這是西歐行所見風光的第一印象。時在2013年暮春,飛抵荷蘭阿姆斯特丹已是夜幕降臨。次日,一大早外出,眼前便是如此風景:大樹撐天,淺草平鋪,幾處花地——郁金香怒放,雀鳴鳥躍,池水清沏,還有路人的點頭笑臉。是鄉間?是城區?至今不明,可這是我旅歐的第一天清晨所見。</p><p class="ql-block"> 第一印象無疑是深刻的。</p> <p class="ql-block">《荷蘭風車》</p><p class="ql-block"> “低洼之國”的荷蘭,“荷蘭式風車”是其標志之一。在曠野、水邊及路旁都可見到風車高大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首都阿姆斯特丹郊外即看到了不同的風車。其奇特而有古意,看似靜止,卻有動感,似乎是異國童話世界里的遺存。而今早就是后工業時代了,留下這龐然大物為啥?慣看破舊立新的我等,覺得有幾分稀奇與神秘。故作畫以為記。</p> <p class="ql-block">《雨后的布魯塞爾小街》</p><p class="ql-block"> 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給人以厚重而老派的印象。我對始建于十二世紀“大廣場”的古典樓群印象頗深。廣場四周屹立著許多流派各異的歐洲古建筑,其石材結構復雜,樣式多姿,上面的圖案雕刻、人物塑像非常精美,令人總是看個不夠。不禁想起那些粗糙的“打造”,相比之下,是何等的黯然失色。</p><p class="ql-block"> 這里街道多老樓房,雖狹窄但整潔,陰云之下,令人感到有幾分沉郁。小雨后踱步于清寂的街頭,體驗著一種特有歷史感的歐陸風情。</p> <p class="ql-block">《鳥瞰巴黎》</p><p class="ql-block"> 法國巴黎一直是我向往之地,想像著那是高樓大廈的花花世界。然而,當登臨巴黎“老佛爺百貨”六樓屋頂大露臺,放眼俯看時,驚異不已:眼下的巴黎城幾乎是平面的!如同巨大的沙盤,城市面貌呈灰白色,浩茫一片,而且是差不多高的老建筑,沒有幾個出人頭地的,似乎僅有埃菲爾鐵塔鶴立雞群。</p><p class="ql-block"> 原來,眼下的這個世界大都會并非摩天高樓林立,而是由沉穩的、內涵豐富的灰色統治著。環顧眺望,覺得埃菲爾鐵塔似乎代表著巴黎,一只腳站在優越的現代世界,一只腳仍留在優美的歷史空間。穩重和開朗之中蘊含著一種升騰的氣勢。</p><p class="ql-block"> 巴黎,你有你自己的美!</p> <p class="ql-block">《塞納河上望巴黎圣母院》 </p><p class="ql-block"> 到法國巴黎必到巴黎圣母院似是旅游的約定俗成,我們當然也不例外。這始建于1163年的最具代表性的法國名勝古跡,一直為我們向往,似乎,維克多·雨果筆下的埃斯梅拉達、卡西莫多好像就在那兒等候我們!</p><p class="ql-block"> 這是雨意氳氤的上午,終于光顧了這世界著名的建筑,還有幸體驗了它的八百五十周年紀念盛日之余熱。</p><p class="ql-block"> 佇立于巍峨壯觀的殿堂之下,是一種極具震撼的感覺,那種目不暇接的飽覽,那種無處不精美的印象,那種神秘肅穆的宗教氛圍,都是難以言表的,這是宗教、文化、藝術的壯美結晶。這種大美既是內心的又是可見的,令人歡愉,令人享受。而今回顧,更有慶幸感——因為目睹了它2019年遭遇火災之前的面貌。</p><p class="ql-block"> 巴黎圣母院而今會修復成什么樣兒呢?</p> <p class="ql-block">《米盧斯街景》</p><p class="ql-block"> 米盧斯是法國邊境上一城市。我們路過并住宿,住處外有一小街,老墻舊樓甚是扯眼,傍晚一見,次日清晨便去寫生。</p><p class="ql-block"> 這些年在國內生發的古鎮情結竟也攜帶到國外了,感覺不一樣的是,后者不事打造與翻新。看來,原生態自有其魅力。</p><p class="ql-block"> 眼下的米盧斯是寧靜的,尋常的,有種古舊而奇異的韻味,讓人有進入昔年的感覺。這里有著異國他鄉平靜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維也納城市公園印象》</p><p class="ql-block">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古老美麗而堂皇大氣,還是聞名遐邇的音樂之都。</p><p class="ql-block"> 我們所到的城市公園很大,綠樹參天,碧草鋪地,鳥鳴花香。去觀看約翰·斯特勞斯的雕像是到此地主要內容。金色的雕像在綠叢中,襯以白色的浮雕門墻,瑰麗而優雅。似乎音樂大師還在瀟灑地拉著小提琴,四下流淌著藍色多瑙河舞曲動人的旋律……</p><p class="ql-block"> 徜徉其間,驀然覺得整個公園、整個城市都籠罩在綠色里,沉浸在樂曲之中。</p> <p class="ql-block">《德國萊茵河畔》</p><p class="ql-block"> 流經九個國家的萊茵河,是歐洲著名的大江。我們旅行中多次目睹它的風光。在德國境內,我們還乘船一游,得以坐擁碧水清波,觀賞暮春景色:青山隱隱,碧水悠悠,翡翠般山巒排列著,尖頂樓房和彩色屋脊隱約著,山頭上的古城堡孤傲著,好個一一展開壯麗而滄桑的長畫卷。</p><p class="ql-block"> 山明水秀,風光旖旎,這里是德意志的“搖籃”,是文化與浪漫的壤土,是格林童話的故鄉,還是偉大的歌德、海涅等詠頌的地方。 登上船頂游目騁懷,令人浮想聯翩。</p> <p class="ql-block">《德國博帕德小鎮印象》</p><p class="ql-block"> 博帕德是我們在德國見到的第一個小鎮,只是經過,要船游萊茵河,到此小作停留后上船。因之,算是小逛了這個“計劃外”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這個依山傍水的小鎮十分安寧。其房舍多尖頂,且或紅或藍或黑,墻面多彩色,不高的樓房次第排列在路旁,錯落而安靜。民居多別墅,小院花園里,總有小擺設和綻放的鮮花,整潔而美麗,可想見,這里的主人有將家園作藝術品打造的觀念和本領。這里中和的氣息使人適然,但總覺得有點寂寞。</p><p class="ql-block"> 博帕德,平凡又平靜的小鎮。</p> <p class="ql-block">《巴伐利亞黑森林一瞥》</p><p class="ql-block"> 車行德國,見識了巴伐利亞豪邁的山野,那是滿目翠色,草木蔥郁的天地!尤其是聞名于世的黑森林,橫亙著濃成黑色的杉林、松林,給人以童話與夢幻的想像,似乎小紅帽、白雪公主、小矮人、灰姑娘以及巫婆等都出入其中……</p><p class="ql-block"> 這茫茫山巒,在晴空下在陰雨中都會是一片蒼涼的壯美!</p> <p class="ql-block">《法蘭克福一廣場》</p><p class="ql-block"> 據說,二戰時德國法蘭克福幾乎被夷為平地,而今眼目下它卻是高樓林立,可想見其重建的力度。人間煙火取代了彌漫硝煙,升平景象令人感悟時光帶走了過往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還聽說,它是德國摩天大樓最多的城市,但,我們在市內卻見到不少并不“現代”的老舊樓房,這倒讓人感覺到城市的真實、歷史的真實。</p><p class="ql-block"> 在市政小廣場休息,樹下有長椅,地上有小鳥。春光爛漫,“老建筑”環立,一派安寧祥和。遂寫生以記。</p> <p class="ql-block">《新天鵝堡》</p><p class="ql-block"> 德國新天鵝堡是世界著名城堡之一,也是德國乃至西歐最熱門的旅游景點之一。其始建于1868年,為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行宮。樣式取自中世紀德國騎士城堡,其依青山臨碧野,城堡里共有360個房間。這一童話式的城堡,以獨特的造型、建筑、位置和風格,尤其是充滿情愛的浪漫傳說享譽旅歐游人,人們說,少了一個征戰為樂的國王,而多了一座瑰麗的人間寶庫。</p><p class="ql-block"> 我們也不厭其累地去登臨游覽。遠觀、近看和進入的感受良多,豐盈又奇崛,滿眼異國情調。而今要試繪如此堂皇而龐大的建筑物,真覺得力不從心!</p> <p class="ql-block">《海德堡古橋印象》</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海德堡是“最德國”的榮耀之地,而我們見到的是陰云之下的赭紅色的建筑群,沒有彩旗,也沒有歌聲。 </p><p class="ql-block"> 走上內卡河大橋,張望青翠山坡上的古老城堡及白墻紅屋頂的老城區,俯看碧波流淌的河水,好像僅如此而已。不過,當得知1386年建立的大學以及黑格爾、歌德等名人的出入,不禁肅然起敬。其歐洲科學文化中心的地位,讓人更贊嘆其擁有的人文高度和精神深度。 </p><p class="ql-block"> 海德堡享譽世界。歌德說他“把心遺失在海德堡”,馬克·吐溫說是他“ 到過的最美的地方”。而我僅試著畫畫這城邊河上的古橋,且為留念。</p> <p class="ql-block">《海德堡古堡印象》</p><p class="ql-block"> 德國海德堡古城堡座落于王座山上,建于十三世紀,為歌特式、巴洛克式及文藝復興三種風格的混合體,是文藝復興時期建筑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進入古堡,四周揚溢著古老而蒼涼的氣息,總覺得有些陰沉。滿眼是石材筑就的樓房,聳立著褐紅色的墻體,好些處是斷垣殘壁,荒蕪、沉寂,不見新色、亮色。讓人感覺誤入遠年,甚至想到了《哈姆雷特》中的古城堡,還想到了“浮士德”老先生……</p><p class="ql-block"> 我們還參觀了大酒窖和大酒桶。那儲存葡萄酒的“大酒桶”竟然高七米長八米!</p><p class="ql-block"> 算是見識了異國這座奇妙的古堡!</p> <p class="ql-block">《煙雨滴滴湖》</p><p class="ql-block"> 我們到達德國的滴滴湖時,暮色初起,還有微雨。湖泊、樹林、道路、房舍,連同天地都濕淋淋的。周遭煙雨蒙蒙,湖光山色俱在若有若無、亦幻亦真之中。</p><p class="ql-block"> 在清新空氣與潔凈的湖畔冒著絲絲細雨漫步,仍不失為一種享受,想起“境由心造”的說法。</p> <p class="ql-block">《滴滴湖暮靄》</p><p class="ql-block"> 將離開滴滴湖時,登上一木樓眺望。暮色之蒼茫,煙雨之迷糊,天地之混沌,恍若夢境,竟然想到了那首歌:“山朦朧,水朦朧……”,似有出世之感。故畫以記之。</p> <p class="ql-block">《瑞士伯爾尼街頭一景》 </p><p class="ql-block"> 瑞士,是個小而美的國度,也知曉它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國家。</p><p class="ql-block"> 這次實地造訪,發現它的又一特別:首都伯爾尼并不“高大上”,像是寧靜地停留在以往歲月里。然而,街頭漫步,感覺很有“逛頭”:室外舊貌,室內新潮,更有一種典雅深沉的歐陸古城韻味,好像這城市是一位氣定神閑的老派紳士。難怪它在1983年就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了。</p> <p class="ql-block">《遠眺阿爾卑斯山》</p><p class="ql-block"> 瑞士是一個特別的國度。年少時曾見過它美麗的湖光山色圖片,對教堂尖頂和紅頂屋印象較深。親臨此地,難免有夢境成真之趣,車上放眼,滿目新綠,山野全覆蓋著芳草,點綴著幢幢房舍,羅列著蒼翠樹叢,好些地方還可望見戴雪的阿爾卑斯山。</p><p class="ql-block"> 日月相同,山川有異。</p> <p class="ql-block">《琉森湖之晨》</p><p class="ql-block"> 安靜而隱秘的瑞士,風光總是迷人的。我們在美麗的琉森湖畔夜宿。晨起踱步,但見煙波浩渺,楫舟安靜,群山蒼翠,點綴著色彩不同、形狀各異的小樓房,開闊的四野寧靜而清爽,湖面微蕩漣漪,有數只天鵝在湖心似乎一動不動。</p><p class="ql-block"> 晨光中,我們匆匆離開了,那美不勝收的湖光山色卻長留心間。</p> <p class="ql-block">《雨中因特拉肯》</p><p class="ql-block"> 瑞士的因特拉肯是西歐的旅游熱門地,其地處阿爾卑斯山少女峰下,一年四季風景迷人。</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們到達時卻遇上下雨。既望不見雪峰,也沒法多走多看,有些掃興,但,煙雨中綠茵茵的大草坪和茂盛的樹叢還是十分養眼,而且,空氣清冽,盡管有幾分寒意。</p><p class="ql-block"> 旅游遭遇天氣變幻是難免的事,得自尋其樂,順其自然吧!</p> <p class="ql-block">《琉森卡貝爾廊橋印象》</p><p class="ql-block"> 在瑞士琉森我們漫步于古老的卡貝爾廊橋,好像進入了歷史畫卷之中。</p><p class="ql-block"> 這座廊橋,橫跨羅依斯河上,通體木制,橋內有宗教彩繪,橋身兩側放置著鮮花。橋旁有一高大的水塔,為八角型,與橋一豎一橫,頗有趣味。徜徉湖畔,面對粼粼碧波和自在游弋的白天鵝,恍若在夢幻之中,不知今夕何夕。</p><p class="ql-block"> 這琉森盧塞恩有種歐陸中世紀之美,為懷舊心緒平添幾分詩意。</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印象》</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的威尼斯無疑是世界名城,且不說它的悠久歷史、繽紛傳說和卓越建筑,僅其獨特的建城的方法以及出行的方式,就使人驚嘆不已!在大自然面前,人的頑強何其可貴。</p><p class="ql-block"> 漫步上橋,一派蓬勃的景象,迎面而來的是亞德里亞海的藍色和海風的清爽,大有養眼洗心之感!</p><p class="ql-block"> 威尼斯,令人浮想聯翩!</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水巷即景》</p><p class="ql-block"> 在威尼斯匆匆半天的游覽時,我們也在老城區亂竄觀光。印象深的是水巷、小橋和貢多拉小船——它果然是沒有汽車通行的城市!想必許多年來都是這般模樣,如此景象便是標識,便是留存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佇立在橋上,竟有種恍惚:昨日再現?時光好像停下了腳步。這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美的古城,這是一座繁華與閑靜交織的名城。它,永遠是這么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羅馬古城一瞥》</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的羅馬永遠是輝煌而神秘的。聞說“羅馬”,始于兒時,那可是遙不可及的遠方,我們通往羅馬的大路竟走了六十多年!</p><p class="ql-block"> 羅馬城內多古老建筑、遺址廢墟,還有獨特的大樹和繽紛的人群,這里似乎天天都是“羅馬假日”。車上的一瞥,印象便深。看來,這兒沒有大拆大建,沒有破字當頭,讓世人膺服其歷史其文明其自信。想來,留下這般遺跡舊貌,何嘗不是珍愛家國故土!</p><p class="ql-block"> 黯淡與燦爛,大喜與大悲,都使古城的滄桑特異地美麗。羅馬,羅馬,你不愧為“永恒之城”!</p> <p class="ql-block">《佛羅倫薩但丁故居》</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的佛羅倫薩仍保留著古舊的面貌。作為文藝復興的搖籃,它彌漫著有滄桑感的藝術氣息,讓人駐足致敬。在明麗的陽光下,它好像剛從歷史深處醒了過來。</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西尼奧列廣場,觀賞了眾多美不勝收的雕像;在鬧市大街,參觀了壯麗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在一小巷深處,驚喜地發現了大詩人但丁的故居——這興許是《神曲》奏起的地方。房屋質樸,一派舊模樣,對其不尚“打造”的面貌,印象頗深。</p><p class="ql-block"> 想起狄德羅的說法:現代的精致是沒有詩意的,真正的詩意在歷史不變的原始生態中。</p> <p class="ql-block">《佛羅倫薩小街即景》</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佛羅倫薩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發祥地。</p><p class="ql-block"> 這里有美不勝收的雕塑、教堂、展館、樓宇,也有古樸別致的老民居,可貴之處在于讓人覺得它們都是歷史的“原件”。走入沒有翻新、沒有打造的小街舊巷,恍若進入中世紀故事里了,好像四周都可審美,都可流連。昨日之舊未必不如今日之新!</p><p class="ql-block"> 佛羅倫薩,為何你至今還固守著這分古老與浪漫?</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鄉村小居》</p><p class="ql-block"> 這是我們將結束旅歐之行,最后在意大利住宿的一鄉村酒店——像是一所謂的“民宿”。其座落在青青山坡上,面向田園曠野,設施齊備,十分安靜,還有綠樹紅花環繞。這種別墅式的居家,確實有別于我們的樓房居住。</p><p class="ql-block"> 晨起,寫生留念。</p> <p class="ql-block"> 互不相識卻相處融洽的旅游團隊合影</p> <p class="ql-block"> 對于這批畫作,有些感慨,多說兩句。</p><p class="ql-block"> 一是作畫猶如再度出游,讓人感到這世界確實是多元多彩而美麗的,學習與交流是必須的,走向文明更是必須的。我告誡自己:學會看別人長處,學會看不同之處。盡管我們各人的教育經歷和感悟力不同,審美體驗也不一樣,但不應防礙以旅行來激發情思;以異地來回看故土;以歷史來審視當今。想來,旅游也可謂是一種學習,也應有啟智求真、向善尚美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常思人道世理,漫看秋月春風。</p><p class="ql-block"> 二是這次繪畫有嘗試“衰年變法”的意圖。追求,永遠是美好的動力。畫國外的念頭始于2022年歲末的禍國殃民的新冠病疫期間,但,動筆卻遲遲而且作畫也為難,為國畫的意象表達等問題一直困擾,即便畫就,也是差強人意而已。深感探索之艱難,但,再難產,也得出生。 況且,如此展示平臺也便于聽取他人的意見。</p><p class="ql-block"> 看來,必須再努力,爭取下一篇有所長進。</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山县|
灵寿县|
噶尔县|
仁布县|
高要市|
会东县|
奈曼旗|
灵武市|
响水县|
剑阁县|
安康市|
中西区|
杨浦区|
汪清县|
普兰店市|
马鞍山市|
宝丰县|
青田县|
台前县|
东阳市|
安图县|
固原市|
宜章县|
龙岩市|
偏关县|
饶河县|
濮阳县|
定远县|
平顺县|
江城|
南平市|
贡山|
平顶山市|
青阳县|
大庆市|
响水县|
余庆县|
龙门县|
高碑店市|
华阴市|
鲁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