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羅獻兵| 我所認識的吳立民(頑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幼時認識的吳立民是個土生土長的臨海土著。他是我父親的棋友,兩人每天不大殺三百回合不會歇,但每次都要悔棋,為了落子無悔兩人會掙的面紅耳赤,拍案而起,推盤抗議,這時我的母親就會從廚房出來勸說調解,推遲開飯時間,讓他們排棋再戰半個小時再開飯,我有時候遇上就會在邊上做裁判,監督雙方不能悔棋,不許作弊,直到贏者暢懷大哈哈,輸的不服約下飯后或明日再戰。</p> <p class="ql-block">我父親1988年退休后接下了舅公的裱畫技藝,是個裱畫師,吳立民常常有畫拿來請父親裱托,從而知道他還是個畫家。記得他畫的最多是大公雞,有立于山石清晨唱啼的、有在林間覓食的,畫象逼真、意趣橫生,山水舟葺、空氳磅簿、氣象深遠。母親尊敬的稱他吳先生亦或吳老師,我們都叫他吳叔。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紀90年代他裱了一批畫,說是拿到黃山去賣,但因售賣不理想,半個多月后送來了幾幅畫以作裱資,父親絮絮叨叨了很長時間,常言虧了宣紙錢,以至在以后的數十年中我家的廳堂與客臥的墻上都掛著吳先生的畫,我空閑時也常常以此為本描摹,至今依然。</p> <p class="ql-block">我父親1999年因病去世后,與吳叔沒了聯系。2000年后時再次見到吳叔時是在臨海古城紫陽街他的“耕月齋”畫室,談到我在做桼藝,他說自己也做過桼工,對傳統生桼工藝十分了解,我就好像遇到知音,談桼論藝,相悅而成莫逆。吳叔依然是那樣喜哈哈的頑童樣態,看他的畫已經不是原來的風格,氤氳尤在,但多了許多空靈的意境,逸筆草草,畫勢但見奔騰磅簿,山在水墨釀成的氣氳里隱現飄忽,草木希疏已然隱去筆法而不見。山已不見山矣,但卻又見山壑依然于氤氳間雄壯屹峙,似乎山更高,野更闊,山水迢迢若萬里,山峰疊巔入云天。都說畫如其人,吳叔若何?</p> <p class="ql-block">以后隨著交往日久,伴隨他赴上海筆會,杭州中國美院開畫展,北大百年講辦展出等等,了解漸深,知道吳叔也是個歷經歲月蘑難,一生篳路藍縷,或因政治的,或因性格的種種而幼失孤持,父母均畢業于民國教會學堂之江大學,皆為先國時期國家之精英,親生母親黃敏敬女士系上虞名門望族,曾隨蔣夫人宋美齡為抗戰摹捐于各地及海外諸國,戰后移居臺灣。上世紀中期戰亂為保吳叔平安童年即寄養臨海尤溪鄉下,雖歷經貧囧與父母天各一方,卻依然受父母遺傳喜愛繪畫和音樂,羅曼.羅蘭的勵志文學《約翰.克利斯朵夫》,貝多芬的《命運》始終是他一生的摯愛,不管到那都要帶在身邊。他常說“是克利斯多夫不畏命運之艱輟,努力向前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激勵著他度過了中青年時期的艱難。”都說苦難和囧境最能使人覺悟生命的本真,簡單和純粹最能夠使人心手相通,從而使心靈的情感和期望通過手藝直搗心慥,他的畫可能恰好的印證了這一諺理。沒有象現代“科班”出身的畫家水墨那樣講究布局,上下左右的比例和協調,筆筆精到的考究而顯的生硬和死板、滿溢和局齪。他的畫韻就象他的內心一樣,有著可以容藏千般的空靈和氣度,有著象大海一樣山水寥闊的生命景象而呈顯的獨特藝術靈魂。他的藝術精神詩人陳紀夫先生有一句最契合的贊美:“耕云播雨半輪月,立地擎天一草民” 。</p> <p class="ql-block">吳叔的性格是柔韌而鋼毅的,記的2017年隨他赴上海參加筆會,一天來回驅車,五,六百里,又要創作,對于一個近八十的老人來說是夠累的,但他從來沒說過一句累,只要有點滴閑暇,就繪畫,以至引發了腦溢血,落下了半身不遂,遇上這樣的不幸,大多老人都會從此擱下所有,將養身體了,但他卻每天堅持鍛煉拋球、蹲下站起、步行,家人們怕他累著,限他每天走一千步,他要堅持走二千步,走三千步,四千步。這需要一個耄耋老人付出怎樣的毅力和努力才能做到?他做到了,而且能夠重新拿起畫筆,暢懷內心睽壘 。他為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時序更替,普通人的生活就是今天重復著昨天的日子,明天重復著今天的日子,日復一日,直至體衰或病亡而歸于塵土,一生忳忳,生命欣不起任何瀲漪,但也有一些人:他們歷經磨難和困頓卻始終保有一顆初心和善意,吳叔就是這樣的一個老頭。喜歡讀書,喜歡繪畫,喜歡音樂,也種過田,當過油漆匠,還做過雕花老師,豐富的生活經歷和不懈的內在生命追求,是他今天獲得如此藝術成就而揚名天下被譽當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水墨泰斗”的結果。但是他成名以后他的畫依然是農人田間耕作,孩童溪中嬉水,仟陌田間,晨霞暮靄,村舍掩隱于林間,在他內心深處藏著一份對養育他的臨海尤溪的山,尤溪的水,尤溪的父老鄉親深深的眷念和愛,是對這塊養育了他的土地和人文的深沉而質樸的抒懷和感恩。</p> <p class="ql-block">記得文學大師歌德說過: “藝術要通過一種完整體向世界說話,但這種完整體不是藝術在自然中能夠找到的,而是他自己心智的果實,或者說:是一種豐產的神圣的精神灌注生氣的結果,它(藝術品)是一次精神創作,部分和整體都是從一個精神熔爐中熔鑄出來的,是經過生命氣息吹噓過的”。水是至善之物,墨是生命的印跡,曾經的生活幽黯桎梏經歷,至善的品性沖淡了傷痕和疼痛,而換之以水墨融合的淡淡的廣袤氣韻,是頑石水墨的靈魂。“氣韻生動”是中國傳統繪畫美學的第一要務,藝術家就應該擁有胸羅宇宙萬物的氣勢,思接千年,仰觀天宇,俯察品類,訴之筆端,授之以美,暢之以理,我喜歡吳叔的畫,就在這畫中滿含這份氣韻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吳叔的水墨是有生氣的,生亦天地精氣所聚,氣亦萬物通融之紐帶,有生氣才有生命,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圣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禾草雖微,懿養萬千生命之未微,見微知著,是藝者洞察世界,人和事物的根本藝術素養,而藝術的唯一功用就是對生命以啟迪,吳叔幸甚。一筆一硯一宣紙,半山半水半朦朧。山水有情寄忠魄,鏗鏘筆硯托藝心。</p> <p class="ql-block">臨海 羅獻兵(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臨海犀皮漆藝”省級傳承人)</p><p class="ql-block">羅獻兵,1963年出生,浙江臨海人。?藝家、羅氏犀皮?藝第六代傳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臨海犀皮漆藝”省級傳承人,創立了"犀賁?藝"這一具有獨特風格的?藝圖式,因對天然生?冶煉的研究,冶煉的生?凈透明亮,何豪亮教授撰文譽為"萬年第一?白"。其調劑的天然生?以色彩明麗見長,百色俱備,七彩犀賁獨步古今。多年來一直從事傳統?藝的研究和創作,創作出眾多優秀作品,受到業界人士和廣大藏家愛好者一致好評與贊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丰市|
新余市|
额尔古纳市|
海丰县|
湾仔区|
宿松县|
渝中区|
古田县|
长沙市|
开平市|
红原县|
建水县|
尉犁县|
积石山|
台湾省|
本溪|
行唐县|
沈阳市|
永吉县|
阜新市|
营口市|
酒泉市|
城固县|
九龙县|
新丰县|
郓城县|
峡江县|
黑山县|
航空|
绥德县|
慈溪市|
喀喇沁旗|
麻阳|
平塘县|
确山县|
来安县|
卢龙县|
左贡县|
株洲市|
和硕县|
公主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