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魚躍龍門的傳說發生地。其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盛于唐,終于清末,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陸續營造長達1400余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之一。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余尊。 龍門石窟是世界上少有的宏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F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易河水流淌過龍門山腳下,留下一串動人的傳說。<div> 《水經注》載:“昔大禹疏龍門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歷其間,故謂之伊闕?!?lt;/div> 在洪水泛濫的遠古,洛水和伊水都因受阻而形成一片浩大的汪洋,百姓困苦不堪。大禹帶領百姓先疏通了洛水,使之注入黃河。而伊水受阻于龍門山,因此他鑿開龍門山使伊水和洛水匯合一起注入黃河,從而解決了這里的水患。 大禹鑿開龍門山后,龍門山分為東西兩半,伊河水得以從兩山中間向北流出,龍門山即分作了東西兩山。東山于武則天建香山寺后專稱“香山”,而西山則繼續稱“龍門山”。 至隋朝,隋煬帝楊廣登邙山,遠望洛陽南面的伊闕,問侍從這里乃真龍天子的門戶,古人為何不在此建都?一位大臣獻媚:“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煬帝于是龍顏大悅,就在洛陽建起了隋朝的東京城,把皇宮紫微城的正門則天門正對伊闕,從此,伊闕便被人們習慣地稱為龍門了。 魚躍龍門。相傳,禹辟伊闕以后,水流湍急,在孟津(今洛陽下轄縣)黃河中的鯉魚順著洛、伊之水逆行而上,當游到伊闕龍門時,借助波浪紛紛跳躍,意欲翻過,成功者為龍,失敗者額頭上便留下一道黑疤。據此,李白在《贈崔侍御》詩中寫道:“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魚躍龍門,又稱鯉魚跳龍門、鯉躍龍門。古時比喻中舉、升官等人生上升之意,現含義已擴大到逆流勇進、奮發向上、事業成功等等。 <br> 此 ”龍門“二字為陳毅元帥生前所題。 <div><br></div> 遠看如蜂窩狀的洞龕,深為洞,淺為龕,合成一片成為窟。 游客摩肩接踵,有些景點前幾乎是前胸貼后背,寸步難移。 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僅占10%左右。<br> 北魏的代表洞窟有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等。<br> 東、西魏造像,大都是在北魏洞窟壁面上補刻小龕。龕形無大變化,龕飾趨于簡化。另有東魏強弩將軍掖庭令趙振造彌勒像記、東魏武定元年銘石造釋迦五尊立像等。<br> 北齊,藥方洞中五尊佛像都是北齊造像的特征。另有北齊延軍舍合邑廿二人等造像記等。 <br> 隋唐五代,代表洞窟有大盧舍那像龕、敬善寺、萬佛洞、惠簡洞等,是龍門石窟造像的鼎盛時期。 宋代,分布有陳摶“十字卷碑”、宋真宗“龍門銘碑”。宋朝還在龍門石窟新鑿了一些洞龕,并為保護盧舍那雕像,加蓋了9間木構屋檐式建筑,俗稱“九間房”。<br> 明代,惠簡洞窟外門楣表面,以陰線刻出五個方形及半圓形碑首碑形題記,時代均為明萬歷卅一年三月吉日立,為捐資修路的題記。 清代,乾隆帝于1750年游幸龍門,在香山寺留下御碑亭。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西幸",回京時途經龍門參觀了古陽洞,下令把洞中主佛釋迦牟尼整修成老君像,洞改名“老君洞”。 大盧舍那像龕 <br> 佛像共九軀。中間主佛為盧舍那大佛,是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貌儀態雕刻的,其右側為大弟子迦葉,左側為小弟子阿難,繼而為普賢菩薩(左)、文殊菩薩(右), 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與主佛盧舍那一起構成了一組極富情態質感的美術群體形象。<br> 這組佛像于唐高宗初開鑿,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則天贊助脂粉錢兩萬貫,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畢,長寬各30余米。<br> 主佛盧舍那是報身佛,意為光明普照。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以神秘微笑著稱,被國外游客譽為“東方蒙娜麗莎”、“世界最美雕像”。 <div> 大佛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發紋,雙眉彎如新月,一雙秀目微微凝視下方,露出祥和的笑容,宛如慈祥的中年婦女,使人可敬可親。<br></div> 據考證,盧舍那是武則天的形象。《大盧舍那佛龕記》載:“實賴我皇,圖茲麗質?!倍曰实郾救说男蜗笕ピ旆鹣瘢瑲v史上不乏先例。 大盧舍那像竣工之日,武則天率文武百官參加了開光儀式,并在伊水東岸禮佛擊鼓奏樂。至今此處尚留擂鼓臺。 這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藝術最精湛的一組摩崖群雕。 這座群雕依據《華嚴經》雕鑿的摩崖式佛龕,以雍容大度、氣宇非凡的盧舍那佛為中心,用極富情態質感的美術群體形象,將佛國世界那種充滿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達的淋漓盡致。 這組雕像體現了大唐帝國強大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顯示了唐代雕刻藝術的最高成就。 大盧舍那像龕大型藝術群雕以其宏大的規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中國石刻藝術的巔峰,成為中國石刻藝術的典范之作,也成為唐朝這一偉大時代的象征。 大佛像下游客雖多,膜拜者也不少,卻有一個獨特的現象,即這里沒有一絲一縷香火。 隔著易水河遠眺,以盧舍那大佛為中心的整個龍門石窟盡收眼底。 盧舍那大佛<div>幕天席地淺龕</div><div>風雨侵蝕肢殘</div><div>慈悲豐滿眉宇間</div><div>無言教化千年</div><div><br></div><div>默踞易水中原</div><div>不沾絲縷香煙</div><div>廣納宇內眾善緣</div><div>朝圣蟻聚蜂攢</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商丘市|
辛集市|
郧西县|
莱州市|
通榆县|
焉耆|
桓仁|
平罗县|
敦化市|
云龙县|
泰来县|
绥棱县|
沽源县|
洛川县|
突泉县|
永仁县|
辽宁省|
山西省|
隆安县|
安溪县|
稻城县|
厦门市|
隆化县|
海安县|
富宁县|
通化市|
张家界市|
宁远县|
长白|
宽城|
英吉沙县|
孟连|
石城县|
泽州县|
靖安县|
巴楚县|
海伦市|
河曲县|
广德县|
东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