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月楓,攝影:月楓</p> <p class="ql-block"> 3月30日[第1天]下午13:25,乘坐首都航JD5105航班由西安咸陽機場出發,于下午15:25抵達黃山屯溪機場,入駐黃山國際大酒店。</p><p class="ql-block"> 黃山市,古稱新安、歙州、徽州。秦始皇帝三十七年,設立黝、歙二縣,屬鄣郡。東漢建安十三年,吳國孫權建新都郡。西晉太康元年,改名為新安郡。隋開皇九年,曰歙州。宋宣和三年,改名為徽州。元至正二十四年,為徽州府。明洪武元年,設徽州府為直隸中書省。1987年設立黃山市。</p> <p class="ql-block"> 在酒店稍事休息后,下午16:20沿橫江岸邊的華山路步行至屯溪老街。該古街地處橫江匯入新安江之入口處,距離所住酒店1.7km。</p><p class="ql-block"> 元末明初,徽商程維宗在屯溪老街處興建了8間客棧,曰八家棧。明嘉靖年間,此地已成為著名茶市。清朝末年,商號云集,街道東延,初步形成老街模樣。民國時期,名曰中山正街,設立滬杭大商埠會。1985年改名曰屯溪老街。</p> <p class="ql-block"> 屯溪老街是一條商業街,主要經營食物、百貨、藥品、日雜、工藝品等。街道長條石鋪路,商鋪山墻是馬頭墻,高高低低,長短各異,重重疊疊,頗顯徽派建筑之特色。</p> <p class="ql-block"> 馬頭墻,實為防火墻。徽州山多地少人聚居,狹小區域之內,民居鱗次櫛比,一旦一家失火,極易殃及眾鄰。明弘治年間,徽州知府何歆視察火災災情時,靈機乍現,下令各家各戶將房屋兩側之山墻加高,隨屋脊坡形做成臺階狀,以防止火災蔓延。該政令效果頗佳,為民眾所接受,此乃馬頭墻之雛形。</p> <p class="ql-block"> 徽派建筑原料為磚、木、石,木架構為主。梁、柱多是粗大的原木,采用抬梁式構架,穿斗式構架,或者混合式構架。重裝飾,廣泛使用磚、木、石三雕,頗具高超的裝飾藝術水準。</p><p class="ql-block"> 徽派建筑除過馬頭墻、天井和三雕外,一般采用圍合式院落,三合院、四合院結構。坡屋頂,在屋頂轉角處采用飛檐翹角。粉墻黛瓦,雪白的墻壁,青黑色的黛瓦,顯得頗為質樸、淡雅。</p> <p class="ql-block"> 屯溪老街有1條直街、3條橫街和18條巷,巷道均是細窄幽長,其中珍藏有多幢百年以上的老宅。徽派老宅除過馬頭墻外,雕花門樓、點窗、大廳堂、天井等亦是其建筑特點。老宅一般呈方形,四周是高大的馬頭墻。天井位于廳堂前側或者后側,形狀呈長條形、方形,開口面積隨戶型大小各異;下雨時,房頂的雨水從天井流下,匯入地面的小池塘之內,名曰四水歸堂,隱含徽商聚財之意;池塘四周有水槽,可將積水引導至公共水網;徽派建筑四周的馬頭墻高大無窗,或者僅有點窗,屋內昏暗,故天井亦有采光、通風之功效。</p> <p class="ql-block"> 徽派建筑廳堂與天井,不設隔斷,乃一體式結構。廳堂立柱及屋頂梁架,均是原木,天井四周和廳堂的各種隔板,梁柱連接接頭及梁架之上,門樓、窗扇等,裝飾著人物、動物、花卉等雕刻或者彩繪,圖案頗為復雜、精美。</p><p class="ql-block"> 廳堂正中隔板懸掛大牌匾,下面是中堂畫,畫兩邊有對聯,地面陳設條案、八仙桌、八仙椅等,條案上擺放瓷瓶、鐘表,鏡子等,擺放位置是東瓶西鏡,寓意終生平靜,大吉大安;大廳兩旁立柱上亦設置楹聯。</p> <p class="ql-block"> 廳堂兩側是廂房,二樓上亦有廳堂和房間。雕花木樓梯設置于天井兩側,或設置于廳堂隔板之后門道處。廳堂后面是第二進院落,或者后花園等。</p><p class="ql-block"> 徽派建筑的三雕極為精美,三雕為石雕、磚雕、木雕,是費工夫的藝術創作。徽商經營茶葉、鹽等,頗有錢財,回到鄉里,大興土木,蓋房修屋。追求的通常是高、大、上,馬頭墻要高,房屋面積要大,裝修要豪華、精美。三雕乃裝修之核心,立柱、梁架、隔板等是復雜的木雕;門樓、墻面等是圓潤的磚雕;石門框、石墩上是華麗的石雕,三雕將徽派建筑提升至文物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 屯溪老街有三處文化展館,分別為屯溪博物館、戴震紀念館、中共皖南特委舊址紀念館。屯溪博物館屬于社區一類的小型博物館,展品主要有:玉器、銅器、陶瓷器、金銀器、漆器、木器、雕塑造像等。</p><p class="ql-block"> 戴震,字東原,黃山屯溪人,清代雍正、乾隆年間著名的思想家、經學家、哲學家 ,51歲被召為《四庫全書》纂修官。戴震紀念館陳列有:戴震生平、戴震著作、戴氏族譜等。</p> <p class="ql-block"> 中共皖南特委舊址紀念館,原為屯溪“合記春”藥店,后屋是閩浙贛省委在屯溪建立的皖南領導機關駐地。紀念館用文字、圖片和實物,展示了在1933年冬季,方志敏領導建立了中共皖南特委,發動了5次農民革命暴動,在柯村暴動之后建立起了皖南第一個蘇維埃政府。</p><p class="ql-block"> 晚上18:00,在百年老店老徽館吃晚餐,點的是臭鱖魚、毛豆腐等。臭鱖魚聞起來有輕微的臭味,吃起來很香,些微偏咸;毛豆腐乃發酵食物,味道怪怪的,黏黏膩膩,不是能夠接受的食物。</p> <p class="ql-block"> 3月31日[第2天]上午9:00,冒著小雨游覽了程氏三宅。該古宅位于屯溪區柏樹街,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距所住酒店3.1km。</p><p class="ql-block"> 程氏三宅建于明憲宗成化年間,為禮部右侍郎程敏政的家宅。該古宅四周是高大的馬頭墻,房屋布局為三合院,呈凹字形。所謂凹字形布局,廳堂兩側是廂房,廳堂前面是天井。由于建造時代久遠,房屋頗為老舊,門、窗、各種隔板等,已呈黑色。</p> <p class="ql-block"> 程氏三宅的三雕頗為精美,屋內隔板、梁柱、門樓、窗框、房檐屋脊等,其三雕繁復、精細,人物、動物、纏枝花卉等形象生動,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據相關資料介紹,徽派建筑最早出現于東晉,至明清,徽商興盛,徽派建筑風格已基本固定。程氏三宅為明代建筑,其馬頭墻、天井、三雕,廳堂、隔板等,完整地保留了徽派古民居的特色風貌。</p> <p class="ql-block"> 徽派建筑的馬頭墻,將院落圍成封閉式的結構。馬頭墻上除過門樓之外,還有窗,因尺寸極小,被稱之曰點窗,基本上沒有照明、通風、透光的作用。整套民居的通風與照明,主要依靠天井,天井四周,布滿了窗和門,窗扇、門扇基本都是透雕,既有通風、透光的作用,也有隔斷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民居有大有小,天井亦有大有小,依靠天井透光,樓上樓下的廳堂與廂房,仍稍顯黑暗,少數廂房基本上是黑暗一片,這是徽派建筑之美中不足。</p> <p class="ql-block"> 徽派建筑天井下面是一方小塘,下雨天,四水歸堂,也就是雨水匯聚至天井,由屋頂傾瀉而下,進入地面小塘。小塘比地面低,有的民居砌成高大的水池,里面養花養草,或者養著金魚,隱含年年有余的含義。程氏三宅的小塘,濕漉漉的一片,邊緣處長滿了綠苔,行走時,稍不注意,就會滑倒,是房間內部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程氏三宅是徽州古民居的典型代表,其馬頭墻、房屋結構、廳堂、梁檐屋頂、三雕、天井等均具有明代徽州古建筑的特征,來黃山市旅游,程氏三宅乃必游之地。</p> <p class="ql-block"> 上午10:00,步行至珠算博物館。該館位于屯溪區前園南路,由程大位故居、祭祖樓、覃思堂、程大位專祠、賓園等組成,其中程大位故居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館內珍藏資料約4000余份,各種算具近千件。</p><p class="ql-block"> 程大位,字汝思,號賓渠,系明代商人,珠算發明家。主要著作有:《直指算法統宗》,簡稱《算法統宗》。該著作發明了珠算規則,確立了算盤用法,總結出珠算口訣。除此之外,還發明了丈量步車,其功能相當于卷尺。</p> <p class="ql-block"> 湖邊古村落,地處屯溪區屯光鎮世紀廣場延伸段。包括:新建筑26幢,異地搬遷古民居14幢。古民居有:大阜繡樓、呈坎民宅 、大阜家祠 、大阜官廳、潘五中宅 、潘振忠宅、胡振球宅 、吳杰鳴宅 、程排超宅、汪擁軍宅、方宗心宅、張榮貴宅、仙源民居等;還有兩座古牌坊,曰高陽里坊、汪氏世科坊;這些古民居、牌坊建造于清代中末期,時間均超過百年。</p> <p class="ql-block"> 新安江濱水旅游景區和花鳥市場,屬于常見的水景公園和花鳥魚市。水景公園里有四時更替之花,一年常青之樹,乃市民休閑娛樂之佳地。花鳥魚市屬熱鬧場所,連片的馬頭墻,熙熙攘攘的人群。出售的各種花木,紅是紅綠是綠的,群芳爭艷,萬木蔥蘢。還有各種珍禽異鳥、熱帶、冷水觀賞魚,魚游清缸水,鳥囀金絲籠。</p> <p class="ql-block"> 下午14:00,游覽了黎陽in巷。該景區地處屯溪區黎陽老街昱新路,屬國家4A級景區,距所住酒店1.6km。</p><p class="ql-block"> 黎陽in巷有三條街區,曰濱江酒吧休閑街區、特色美食街區、徽文化體驗街區。 10座古宅為:石家大院、李宅、賈家大院、梁宅、門對門等。仿古建筑有:黎陽老街牌坊、古戲臺、官廳等。</p> <p class="ql-block"> 石家大院,相傳為北宋名將石守信后人家宅。清朝末期,石家搬遷至黎陽,經營藥材生意,開辦石翼農藥號。發家后建造了石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黎陽始建于東漢建安十三年,距今約1800年。唐宋時,黎陽率水碼頭處形成街市;明嘉靖十五年建成鎮海橋,將黎陽街與屯溪街連通;故有唐宋之黎陽,明清之屯溪之說。</p> <p class="ql-block"> 鎮海橋,位于新安江、率水、橫江交匯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相傳是隆阜鎮富商戴時亮獨資興建。古橋為六墩七孔石拱橋,長133m。清康熙十五年,洪水沖跨古橋,大學士程子謙捐資復建。康熙三十四年,洪水再次沖垮古橋,程子謙又再次捐資重建。</p> <p class="ql-block"> 黎陽in巷附近還有一座現代橋梁,曰文峰橋,長249m,屬于景觀大橋。該橋中段建造了一座飛檐翹角蓮花型觀景臺,橫跨路面,兩側人行道為仿古橋廊。</p> <p class="ql-block"> 4月1日[第3天]上午7:30,驅車至宏村游覽。該村位于黟縣宏村鎮,于高處觀看,其形頗似斜臥山前溪邊之青牛,故被稱之曰牛形村。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屬于國家5A級景區。距所住酒店59km。</p><p class="ql-block"> 宏村有明清古建筑103幢,民國時期古建筑34幢。著名的有:南湖書院、敬德堂、樂閑堂、樹志堂、務本堂、敦厚堂、三立堂、根心堂、敬修堂、樂敘堂、望月堂,聚順庭、敦本堂、慎馀堂、桃園居、德義堂、承志堂、樹人堂、承德堂、松鶴堂、居善堂、碧園、杜屋、十三樓等。</p> <p class="ql-block"> 承志堂建于清咸豐五年,是鹽商汪定貴的住宅。木質建筑結構,內部9個天井,60間房,分為內院、外院、前堂、后堂、東廂房、西廂房、書房廳、魚塘廳、廚房、馬廄、傭人房等。該宅三雕極為精美。</p><p class="ql-block"> 樂敘堂為汪氏宗祠,建于明永樂年間。內部分為門樓廳、前院、議事廳、享堂等,完整保留了明代徽派古建筑之特點。該宗祠地處月沼北側,與其組成宏村八景之月沼風荷。</p> <p class="ql-block"> 樹人堂建于清同治元年,其名取自“百業須精,兒女當教”之意。該民居八字門樓,二樓三間結構,為敕授奉政大夫誥贈朝儀大夫汪星聚之私宅。</p><p class="ql-block"> 南湖書院系黟縣古書院,內部分為志道堂、文昌閣、會文閣、啟蒙閣、望湖樓、祗園等。明朝末年,宏村人于南湖北岸建造了六座私塾,曰依湖六院。清嘉慶十九年,更名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書院。</p> <p class="ql-block"> 據相關資料統計,在明、清兩朝,宏村、西遞讀書做官者296位。大清內閣中書汪康年,民國總理兼財政總長汪大燮等,幼年均讀書受教于南湖書院。</p><p class="ql-block"> 明清時期,徽商頗為著名,主要經營鹽業和黃山當地的茶葉等。徽州現存的眾多大型古民居,皆是富商之宅地或者官宅。像著名的程氏三宅、程大位故居,還有宏村的承志堂等,是其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徽商重教育,興學堂、建私塾,樂此不疲,故有賈而好儒之稱。徽派建筑最著名的三雕,還有廳堂、梁柱之上的匾牌、楹聯等,均顯示出了濃厚的文化氛圍。</p><p class="ql-block"> 宏村設置有清廉家訓文化展館,其主題為:學家訓、立家規、樹家風。有一則家訓頗為耐人尋味:讀書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身在山野鄉村,卻有讀書、齊家、治天下的胸襟,難怪宏村歷代名人輩出,皆是讀書受教之功。古人尚且如此,今人當深效之。</p> <p class="ql-block"> 宏村村域面積為19.11公頃,村中心有形似彎月的池塘,名曰月沼;村南是大片的水面,曰南湖;水圳,也就是小水渠,彎彎曲曲,連接每家每戶,最后匯入南湖。羊棧河、西溪從村子西側流過,南側稍遠處是奇墅湖水利風景區。宏村臨水而建,村子內外水網密布,堪稱是美麗水世界。</p> <p class="ql-block"> 走在宏村的石板巷道里,就像穿越在時光隧道。細長狹窄的巷道,兩邊盡是墻面斑駁的古建筑。古老的門套,陳舊的匾額,顯得頗為陰濕神秘。馬頭墻是白灰色的,重重疊疊,高高低低,墻根水圳流水潺潺,似在喁喁細語,講述著歷朝歷代過往的陳年舊事。</p> <p class="ql-block"> 宏村是畫里世界,水上人家。去的時候是晴天,藍天白云的,站在南湖岸邊看宏村,古老的馬頭墻映射在水面上,百般旖旎,萬種風情,還有水上的拱橋、石道,頗似繪畫精心布置的場景。</p><p class="ql-block"> 月沼亦名月塘,是宏村著名的網紅打卡地。其北側的馬頭墻高大而又錯落有致,倒影在水面上,有一種難以形容的美好。波光粼粼,倒影欲靜還動,似在搖曳身姿,撥人心弦。</p> <p class="ql-block"> 下午13:00,驅車至西遞村游覽。景區地處黟縣西遞鎮西遞村,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間。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屬于國家5A級景區。距所住酒店49km。</p><p class="ql-block"> 西遞有明清古民居300余幢,其中保存完整的有124幢。著名的有:走馬樓、胡文光牌樓、百匠堂、曠古齋、惇仁堂、桃李園、大夫第、西園、東園、瑞玉庭、敬愛堂、膺福堂、青云軒、追慕堂、仰高堂、迪吉堂等。</p> <p class="ql-block"> 胡文光牌樓建造于明萬歷六年,是朝庭賜建的功德牌坊。牌樓三間四柱五樓建筑格式,高12.3m,材質為青石。牌樓雕刻有八仙、鹿鶴同春、虎豹呈威、文臣武將等圖案,匾額刻有:荊藩首相、膠州刺史。</p><p class="ql-block"> 胡文光,黟縣西遞村人,明嘉靖三十四年舉人。歷任縣令、刺史、王府長史等職。明荊州王加授胡文光奉直大夫等散官頭銜。</p> <p class="ql-block"> 追慕堂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八字型大門樓,其墻用整塊大理石制成,頗顯名貴珍稀。廳堂內供奉先祖唐太宗李世民塑像,兩旁是唐太宗功臣之畫像。</p><p class="ql-block"> 西遞村《胡氏宗譜》記載,西遞胡氏始祖本姓李,唐昭宗李曄的皇子,為躲避朱溫反唐之亂,藏匿于婺源考川,改姓胡氏,名曰昌翼。北宋皇佑年間,胡昌翼之第五代孫胡士良,遷居西遞。至明清時期,胡氏家族繁衍綿延,已達興盛。</p> <p class="ql-block"> 敬愛堂系宗祠,始建于明萬歷年間,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住宅。清乾隆年間重建時,擴建為宗祠。現為西遞民俗展覽館。</p><p class="ql-block"> 該宗祠亦是宗族議事,族人舉辦婚嫁喜事,教導子孫之場所。其祭祀大廳分為上、下庭,左右分置廊廡,廳堂懸掛天恩重沐、四世承恩等匾額,上庭正面板壁懸掛祖宗之畫像。上庭之后為供奉廳,供奉著列祖列宗神位。</p> <p class="ql-block"> 惇仁堂建于康熙末年,為胡氏二十三世祖胡應海、二十四世祖胡貫三父子兩代的故居。該民居有母子天井,在西遞獨此一家。廳堂下首有一個大天井,曰母天井;兩側廂房有一個小天井,曰子天井。清光緒三十二年,胡貫三之玄孫媳婦黃杏仙,在此居開辦黟縣女子學校,曰西遞崇德女校。</p> <p class="ql-block"> 膺福堂建于清康熙三年,胡氏二十五世祖,誥封從二品,戶部尚書胡如川之故居。該民居門樓高大,方柱月梁,三雕精美,似已超出一般官第之型制。相傳七品以下官員只能出入側門,大門內置儀門,乃達官顯貴出入之處。</p><p class="ql-block"> 仰高堂建于明萬歷年間,三層樓結構。該民居一樓廳堂窄小,二樓廳堂寬大,曰樓上廳。該結構為明代徽派民居之特色。</p> <p class="ql-block"> 西園建于清道光四年,原為開封知府胡文照的故居。大門是八字門樓,園內右側三幢樓房,自成一體。中間用磚雕、漏窗、門洞分隔,分為前園、中園、后園,園中栽種各色花草,布設假山、魚池等。</p><p class="ql-block"> 西遞村口有明經湖,西側是金溪,南側是西溪和后邊溪,前邊溪從村中由南向東北方向流動,堪稱是四水之村。站在梧庚橋上看牌樓,頗能激發思古之幽情。西遞形似一條古船,四周水流環繞,乃水天澤國中的一條船,一往直前,從明朝駛入現代。</p> <p class="ql-block"> 4月2日[第4天]上午9:00,冒小雨打網約車至屯溪區迎賓大道50號,參觀了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該館距所住酒店4.1km。</p><p class="ql-block"> 徽州文化博物館屬于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文物約10萬件。有6大展區,分別為:歷史沿革展區、文化特色展區、民俗風情展區、經濟發展展區、名人展區、臨時展區,全方位展示了徽州的過去與現在。</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中展出的徽州家譜、各種借貸文書、契約等頗為特色。徽州家譜種類繁多,有宗譜、統宗譜、族譜、房譜、支譜、專譜等多種。對家族而言,家譜具有記錄家族歷史,傳承文化,尋根問祖等作用。家譜中的家訓、家規、家法等,對家族成員及后代子孫的行為具有約束與教育作用,徽州家譜堪稱國內家族文化建設與傳承之奇葩。</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中展出的三雕作品,有人物、動物、花卉、山水等圖案,布局合理,刀法細膩,形象生動飽滿,栩栩如生,是徽州石雕、磚雕、木雕的典型代表。展品來自于徽派古建筑,能夠真實反映徽州三雕的整體藝術水平。</p><p class="ql-block"> 徽州是無雕不成屋,無論是民居、宗祠、牌坊、廟宇、橋梁等,都有豐富多彩的三雕。三雕不只是裝飾的代名詞,也是一種流行頗廣的文化現象。有一副對聯曰:木雕石琢呈古韻,磚雕刀刻展徽風。</p> <p class="ql-block"> 上午11:00,步行至中國徽菜博物館參觀,該館地處屯溪區迎賓大道62號,距文化博物館394m。</p><p class="ql-block"> 徽菜博物館有五大區塊,分別為:徽菜文化展區、徽菜美食體驗區、徽菜產品售賣區、徽州民俗飲食文化體驗區、酒店區。該館既是博物館,又是商場、餐館、賓館,屬于綜合性的博物館,在國內具有獨創性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 徽菜文化展區展出的徽菜樣本有幾百種,琳瑯滿目,啟人食欲。徽菜屬于中國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古徽州,也就是歙縣。現代徽菜范圍有所擴大,是皖南菜、皖江菜、合肥菜、淮南菜、皖北菜的總稱。</p><p class="ql-block"> 博物館二樓是徽菜美食體驗區,也就是餐館,一大桌子上百種徽菜,看上那一盤點那一盤,極為方便。點的是小黃魚、野竹筍、山野菜等,口味上佳,堪稱美味佳肴。</p> <p class="ql-block"> 飯后,又步行至徽州糕餅博物館參觀。該館地處屯溪區迎賓大道38號,距徽菜博物館710m。</p><p class="ql-block"> 糕餅博物館七大展區,分別是:徽州糕餅歷史展示、制作工藝展演、顧客參與體驗、產品展示購物等。展出的古代糕點制做工具,門類龐雜,簡單而又多樣,都是些頗為粗糙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 二樓是現代化的糕餅車間,有幾名工人在忙忙碌碌,傳送帶在不停地自動運送糕餅,烤制糕餅的香味充滿空間,令人饞涎欲滴。</p><p class="ql-block"> 產品展示購物區也就是中型規模的超市,滿眼都是糕餅,花花綠綠的包裝,買了四、五包糕餅,像黃山燒餅、芝麻餅等,甜的、咸的、淡味的都有,花費140元。</p> <p class="ql-block"> 下午15:30打網約車回至所住飯店,休息約1h,步行至戴震公園游覽。該公園地處屯溪區新安北路,屯溪老街之北側,距所住飯店1.7km。</p><p class="ql-block"> 屯溪老街北側有一座矮山,名曰華山。華山上有一片水塘,曰珠塘,面積約40畝,雨水多時易造成屯溪老街水患。清朝時,戴震設計建造了珠塘壩,使水患得到治理。</p> <p class="ql-block"> 戴震公園建于華山之上,原名為華山公園。1987年將公園更名為戴震公園。公園內有珠塘、戴震紀念館、夕照亭、石拱橋、植物園、盆景園、動物園等景點。</p><p class="ql-block"> 黃山市空氣質量幾乎天天為優,戴震公園內林木茂盛,芳草萋萋,森林覆蓋率超過90%,乃天然之氧吧,也是市民休閑、娛樂、運動的上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 4月3日[第5天]上午7:40,驅車前往婺源篁嶺游覽。該景區地處江西省婺源縣江灣鎮石耳山脈,主要景點是人造梯田與古民居,屬國家4A級景區,距所住飯店73km。</p><p class="ql-block"> 上午9:20,到達婺源篁嶺游客中心,天下著小雨,濕漉漉的,頗為濕冷。大概是因為清明節放假期間,游客眾多,摩肩接踵。</p> <p class="ql-block"> 排著長隊乘纜車至索道上站,行走一段坡路抵達天街。天街是商業街區,也是篁嶺古村落的街道,青石板路,兩邊房屋皆是徽派古建筑。</p><p class="ql-block"> 篁嶺是山下新村,山上古村,山下聯排別墅是山民日常之生活區,山上乃旅游景區。山民上山是上班,就像進工廠一樣,各就各位,作為景區工作人員,各履行其責。</p> <p class="ql-block"> 篁嶺呈天街九巷,三橋六井結構。天街長388m,九巷分別為:大豐巷、擔水巷、添丁巷、廳屋巷、團箕巷、五桂巷、犁尖巷、月光巷和方竹巷,巷道長度在40-178m之間。三橋是:步蟾橋、安泰橋、通福橋。六井(含水塘)為:五色魚塘、方塘、尚源井、忠延井、霞披井和廉井。</p> <p class="ql-block"> 篁嶺始建于明代中期,幾經興衰,至2009年已是破敗不堪。當地居民身處荒野山村,生活貧困,許多百年老屋門窗掉落,梁柱腐蝕,居民又無財力維護。</p><p class="ql-block"> 婺源當地旅游部門頗具慧眼,視上百幢老屋為寶,籌巨資翻修,又將婺源縣鄉鎮中具有保留價值的老民居整體收購、拆卸、遷建于篁嶺,其數量約有20余幢。2014年篁嶺古村落煥然一新,蛻變成江西新的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 相關資料介紹,篁嶺古建筑為128幢,也有資料介紹是83幢,其中明代建筑1幢,清代建筑24幢,民國建筑58幢。著明的有:曹氏宗祠、竹山書院、竹虛廳、樹和堂、怡心樓、培德堂、五桂堂等。</p><p class="ql-block"> 曹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年間,結構為三進五開間。享堂正壁懸掛祖宗容像,亦是祭祀祖先和處理宗族大事之場所。現已辟為婺源民俗文化展覽館。</p> <p class="ql-block"> 道光《婺源縣志?山川》記載:“此地古名篁里,高百仞。其地多竹,大者徑尺,故名。”篁嶺初名篁里,明代后期改曰篁嶺。明宣德年間,曹氏家族擇此地造房立村,繁衍生息,已歷44世。</p><p class="ql-block"> 竹山書院建于清代晚期,毀壞后</p><p class="ql-block">民國重建。三進三天井二層結構,一層是門樓、前堂、后堂,樓上是藏書閣。整幢建筑呈原始自然色彩,顯得格外簡樸。該書院乃曹姓宗族子孫學習與受教之地。</p> <p class="ql-block"> 竹虛廳建于清代晚期,仿官廳式建筑,三間一進二層結構。一樓為大廳,二樓是房間。門樓木雕連片成勢,圖案繁復華麗,觀之頗為震撼。雕刻題材為:長坂坡趙子龍單騎救阿斗、關云長千里走單騎、九代同堂、狀元及第、周文王狩獵、文王訪賢等,該建筑俗稱木雕樓。</p> <p class="ql-block"> 怡心樓建于光緒三十四年,商人許暢芝私宅。原建于婺源許村鎮,后遷建于篁嶺。該老屋門樓立面上的雕刻繁復精美,頗顯徽州三雕之氣韻。許暢芝寵妻,其妻名曰怡心,上海人,故取宅名曰怡心樓。</p><p class="ql-block"> 培德堂,清代晚期民居。屋前有小院,院內設置魚池、假山等,院墻上雕花漏窗小巧精致。三間兩廂二層樓結構,一層有4個房間,二樓有小姐繡樓,在天井周圍設置有美人靠。</p> <p class="ql-block"> 走過古民居聚集的天街后,沿著山間小路繼續向東南方向前行,道路西邊是梯田花海,地處山坳之中。可惜山野春來早,才四月初期,油菜花已謝,梯田里是一片綠色,郁郁蔥蔥。</p><p class="ql-block"> 繼續前行,看見山溝里有一片花海。四月初正是山野杜鵑花開放的季節,黃的、紅的、粉的、白的,一叢叢,一簇簇,競相開放,美麗了整個山溝,也美麗了古老的篁嶺。</p> <p class="ql-block"> 再向前是壘心橋,系懸索橋,全長298m,垂直高度98m,中間段鋪設透明玻璃棧道,長度約50m。站在橋上望篁嶺,云霧繚繞一片朦朦朧朧,山在虛無縹緲間,梯田花海綠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 原路返回至杜鵑花溝,沿石階山路下至溝底,近距離觀賞花草。篁嶺的杜鵑花頗具特色,品種多樣,色彩斑斕,特別是黃色與白色,屬于難得一見的珍稀品種。相比其它顏色的杜鵑花,黃色杜鵑花形大,顏色純凈,極為高貴美麗。白色杜鵑花期稍晚,花枝上密密麻麻結滿了待放的花蕾,僅有少數幾朵已經綻放。</p> <p class="ql-block"> 杜鵑乃杜鵑花科杜鵑花屬的落葉灌木,高2-5m,分枝多而纖細。花冠呈闊漏斗形、倒卵形,一般2-6簇生于枝頂,有玫瑰色、鮮紅色、暗紅色等,花期在4-5月。</p><p class="ql-block"> 曾經在秦嶺朱雀森林公園看過粉紅色的杜鵑花,在四川瓦屋山賞過粉白色和紅色的杜鵑花,在秦嶺太白山頂和川西高山埡口見過藍色杜鵑花,在漢中華陽古鎮山野中觀看到玫瑰色的杜鵑花,篁嶺鐘靈毓秀,孕育出了神奇燦爛的黃色、純白色杜鵑花,令人賞心悅目,大飽眼福。</p> <p class="ql-block"> 中午12:10又回到篁嶺古村落,遠觀近看,古村是建在高差約有百米的斜坡之上,頗顯錯落有致。沿著窄細的巷道拾階而上,古民居橫七豎八,這兒一幢,那兒一棟,似亂而非亂,有山野鄉村、畫里人家感覺。</p><p class="ql-block"> 篁嶺地無三尺平,又多雨陰濕,收獲的糧食極易受潮,故出現了曬秋。在房檐屋頂搭起長長的曬架,用多個大竹匾分別盛著小米、辣椒、土豆片、菜葉、豆角等,紅是紅,黃是黃,白是白,五彩繽紛,能曬的都曬,曬干了便于收藏。</p> <p class="ql-block"> 篁嶺的曬秋實乃無奈之舉,卻于無意間成就了游客心中的美景。在全國各地可供游覽的景區成千上萬,可曬秋的美景獨此一家。曬秋場景充滿了詩情畫意,已成為篁嶺的代名詞,篁嶺就是曬秋。</p><p class="ql-block"> 是勞動創造了美,曬秋的畫面感來自于徽派古建筑、特殊的坡形地理位置、梯田花海,還有曬架、大竹匾、糧食的自然色彩。曬秋是網紅打卡地,是畫家、攝影家的最愛。</p> <p class="ql-block"> 花溪水街是一條溪水畫廊,溪水從陡坡流下,水邊花草茂盛,兩側是古民居,也有各種店鋪。游客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水車景點附近有一座怪屋,四面墻壁均已斷升,屋頂卻懸浮于空中,令游客嘖嘖稱奇。水街下部是步蟾橋,橋頭附近有一片方竹林和許多古樹名木,其中一棵楓香樹,樹齡在1200年。</p> <p class="ql-block"> 據相關資料統計,篁嶺有樹齡在200年以上的古樹52棵,其中:紅豆杉17棵,樟樹17棵,銀杏2棵,女貞4棵,楓香5棵,糙葉樹3棵,樸樹2棵,香榧2棵。這些珍貴的古樹名木,多數生長于花溪水街。</p><p class="ql-block"> 下午15:30,乘纜車至篁嶺游客中心,驅車返回黃山市區。在屯溪老街街邊店用晚餐,點的是桃花鱖魚、老豆腐、山野菜等,甚覺美味。飯后走街串巷,隨意看了幾幢古民居,于晚上19:00回到所住酒店。</p> <p class="ql-block"> 4月4日[第6天]上午9:00,沿著橫江邊散步游覽。橫江古名曰東港,亦名白鶴溪,是新安江之支流。發源于黃山南麓,其支流有漳水,東亭河、休寧河等。</p><p class="ql-block"> 橫江匯入新安江處,是一片倒丫字形地帶,率水亦于此匯入橫江,故名曰三江口。東側是屯溪老街,西側是黎陽in巷,兩條古街隔水相望,均處于三江口自然形成的三角地帶。</p> <p class="ql-block"> 三江口橫水上有鎮海橋,乃明代古橋,古香古色。西側新安江上有文峰橋,乃新建之景觀橋,橋中段是仿古建筑。三江口秀麗的山形水色地貌,又有兩座特色古街,加持跨水雙橋,形成了黃山市頗具特色的徽州景觀。</p> <p class="ql-block"> 走過三江口和屯溪老街,是名聞遐邇的新安江。新安江,古稱漸江、浙江,又曰徽港,屬錢塘江水系。發源于徽州休寧縣境內,流經黃山市、宣城市,又跨省流經浙江衢州市、淳安縣,至建德市與蘭江匯合入富春江,形成三江口。新安江流域著名風景區有:歙縣山水畫廊風景區、淳安縣千島湖等。</p><p class="ql-block"> 黃山市地處山間河谷地帶,四周群山環峙,乃四山之地。橫江、率水匯入新安江后,從黃山市區流過。市區段沿江兩岸,已開辟為城市綠地,建有多處旅游景區和公園,如屯溪老街、黎陽in巷、黃山園、湖邊古村落、屯浦歸帆、新安江濱水旅游景區、南濱江公園等,都是些休閑娛樂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 晚上7:30,打網約車至黃山屯溪機場。飛機原計劃晚上21:35起飛,因天氣原因嚴重延誤。23:00屯溪機場工作人員緊急安排賓館,休息至4月5日早上2:00,至屯溪機場重新安檢,3:30乘坐首都航JD5106航班出發,于5:20抵達西安咸陽機場,轉乘地鐵于早上8:00回至西安的家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丘市|
阳西县|
南汇区|
凤山市|
左贡县|
兖州市|
永定县|
龙里县|
台山市|
桂阳县|
玉溪市|
洛川县|
蛟河市|
突泉县|
上栗县|
高密市|
昆山市|
莱州市|
海南省|
丽江市|
米林县|
雷山县|
宁陕县|
凤冈县|
海南省|
犍为县|
丰城市|
遂昌县|
瓦房店市|
太湖县|
新沂市|
桐乡市|
乐清市|
吴桥县|
沧源|
兰州市|
当阳市|
牡丹江市|
奈曼旗|
永善县|
大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