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拍攝,編輯:風輕云淡</span></p> 栗喉蜂虎 <p class="ql-block">栗喉蜂虎(學名:Merops philippinus)是蜂虎科蜂虎屬的鳥類。有熱帶鳥類羽毛艷麗的特征:喉部是栗紅色的,黑色的過眼紋,翅膀和背部是綠色的,尾翼是藍色的,飛行時翅膀下面的羽毛是橙黃色的,在陽光的照射下,它們全身閃爍著金屬般的艷麗光澤,有人將它稱之為中國最美麗的鳥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飛行技術高超,能在空中做出急速飛行、滑翔、懸停、急速回轉和仰俯等高難度動作。以蜻蜓、蝴蝶、蜜蜂、甲蟲、蒼蠅等為主要食物,主要生活在東南亞一帶,中國只有云南的局部地區、海南島、香港和廣東、福建的部分沿海地區有分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形態特征</p><p class="ql-block">栗喉蜂虎的尾和腰藍色;喉栗色。眼先、后及覆耳羽黑色;其下以及一狹形眉紋淡藍綠色;自額至背及翅表輝綠色;頭頂至背草綠色沾黃,寬闊的黑色貫眼紋由額經眼先和眼到耳覆羽,黑色貫眼紋上下又各有一窄的線藍色狹紋,腰和尾上覆羽鮮藍色,尾藍綠色,中央尾羽甚延長且較狹細,其超出側尾羽的長度遠超過跗蹠的2倍長度;尖端突出約38-45毫米左右,突出韻尖端部分為黑色。肩和兩翅表面草綠色,翅上覆羽、初級飛羽和外側次級飛羽銅綠色。內側飛羽藍色,尖端黑色,外側飛羽亦具黑端。頦和上喉黃色,下喉和上胸栗色;下胸、腹草綠色,下腹至尾下覆羽藍色,腋羽和翅下覆羽栗黃色。腰及尾上覆羽、尾羽表面亮綠藍色;中央尾羽末段近黑色,側尾羽內翈緣以淡紅栗色;初、次級飛羽具淡黑色羽端,最外側幾枚的外翈及最內側幾枚的暴露部分呈淡綠色;翅底面呈橙棕色。頦鮮黃色;喉鮮栗色;自胸以下淺黃綠至淺綠色;尾下覆羽銀藍色。</p> <p class="ql-block">栗喉蜂虎</p><p class="ql-block">幼鳥上體羽色缺乏光澤;下體喉部栗色較淡,其下呈較多的淡藍色,少綠色。中央尾羽未延長且缺乏狹形的羽端。[2]</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虹膜玫瑰紅色;嘴黑色;腳暗褐色;爪黑色。[2]</p><p class="ql-block">大小量度:體重♂28-42克,♀35-44克;體長♂254-300毫米,♀260-308毫米;嘴峰♂37-42毫米,♀36-43毫米;翅♂130-135毫米,♀114-134毫米;尾♂129-148毫米,♀110-151毫米;跗蹠♂10-13毫米,♀11-13毫米。(注:雄性—♂;雌性—♀)[2]</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棲息環境</p><p class="ql-block">常見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開闊生境。結群聚于開闊地捕食。棲于裸露樹枝或電線,懶散地迂回滑翔尋食昆蟲。[2]</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生活習性</p><p class="ql-block">栗喉蜂虎在中國云南西南部和海南島為留鳥,在其它地區為夏候鳥。4-5月遷來,9-10月離開。[2]</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多呈數只至數十只的群體活動,繁殖期間亦見有單獨或成對活動的。動作靈敏,常在飛行時凌空捕捉獵物。結群聚于開闊地捕食。棲于裸露樹枝或電線,以昆蟲為食,喜歡開闊原野,在土崖挖穴為巢,常常成大群一起筑巢,形成壯觀的群巢。較其它蜂虎更喜在空中捕食。白天從雄性到晚多在農田等開闊地上空飛翔捕食。有時一群蜂虎吱吱喳喳從頭頂高飛而過。飛行時發出哀怨的顫聲。[2]</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紋白蝶為主食,另外蜻蜓、蟬、蛾類、食蟲虻、甲蟲等是食物資源。[2]</p><p class="ql-block">分布范圍</p><p class="ql-block">分布于孟加拉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東帝汶、越南。中國有分布(金門、廈門騎馬山等地)。[3]</p><p class="ql-block">繁殖于南亞、菲律賓、蘇拉威西及新幾內亞。冬季遷移至巽他群島。指名亞種夏季繁殖于中國西藏東南部、四川南部、云南、廣西及廣東;在海南島為留鳥。[2]</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繁殖方式</p><p class="ql-block">栗喉蜂虎的繁殖期為4-6月。營巢于河流、溪邊較陡峭的土質巖壁上。自己掘洞為巢,巢洞呈隧道形,直徑約6-7厘米,洞深多在1-2米,洞末端擴大為巢,大小直徑為15-20厘米,高約8-10厘米,每窩產卵5-7枚[5],卵白色,橢圓形或圓形,大小為23-27×18-23毫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保護現狀保護級別</p><p class="ql-block">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3]</p><p class="ql-block">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p><p class="ql-block">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保護措施</p><p class="ql-block">2011年,設立廈門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12]</p><p class="ql-block">種群現狀</p><p class="ql-block">該物種分布范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范圍小于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兴市|
包头市|
梁平县|
长岛县|
大竹县|
邮箱|
承德县|
泗洪县|
天等县|
乌拉特后旗|
璧山县|
美姑县|
深圳市|
临潭县|
阳谷县|
永德县|
家居|
兰西县|
鹿邑县|
黄龙县|
新晃|
房产|
顺平县|
伊春市|
龙泉市|
平陆县|
林甸县|
陇南市|
黄石市|
蒙山县|
南宁市|
潜江市|
甘德县|
正阳县|
磴口县|
黑山县|
江都市|
武汉市|
昆山市|
鄂尔多斯市|
天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