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潘紅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親楊廷章,湖南常德市人。</p><p class="ql-block">1934年6月15日出生于城市貧民家庭,處于社會底層,家庭無穩定工作與收入,生活困頓掙扎在生死線上。</p><p class="ql-block">后來家庭離異,母女相依為命更是雪上加霜,僅靠姥姥在當地學校做勤雜工,終日洗衣、縫補、打掃、做手工來維持生計;</p><p class="ql-block">所幸姥姥以勞作抵償學費,求得在校旁聽的機會,母親才斷斷續續讀了一點書。</p><p class="ql-block">同時她也飽嘗了舊社會的貧富歧視、世俗白眼的滋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南下大軍解放了常德。</p><p class="ql-block">當時解放軍廣招知識青年參軍,受幾個要好的女同學追求進步的影響,當年只有15歲的母親(謊稱虛歲18),和同學一起到38軍軍政干校政治大隊報了名。</p> <p class="ql-block">參軍時,母親心靈像一張白紙,被革命絢麗色彩煊染,如饑似渴地學習革命理論,尤其認同“推翻壓迫、人人平等、消滅階級、告別貧窮”的遠大理想,</p><p class="ql-block">逐漸樹立為全體勞苦大眾翻身解放奮斗的覺悟,決心永遠追隨共產黨。</p><p class="ql-block">剛入伍時,她作為家中獨女,姥姥不放心曾追到部隊讓她回家,被她毅然拒絕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母親從38軍軍政干校政治大隊學習結業,被分配到38軍113師338團,在父親所在團后勤處當財務會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到338團不久,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了。</p><p class="ql-block">黨中央發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號召,面對美帝國主義的戰爭罪行,激發了剛剛解放的中國人民心中怒火,決心與朝鮮人民共同戰斗,不讓侵略者再次踏上國土一步。</p><p class="ql-block">抗日戰爭時期,在母親家鄉常德,她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燒殺搶掠、轟炸屠城、尸骨如山的暴行,十分同情朝鮮人民的悲慘遭遇,寫決心書堅決要求參加志愿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8軍第一批入朝時,只允許極少數必要工作崗位的女兵隨隊出征,她和大多數女兵則留守在遼寧開原后方辦事處。</p><p class="ql-block">留在后方的38軍女兵們,每天關注著自己團隊的每一場戰斗、每一個戰績、每一個勝利。</p><p class="ql-block">1950年11月,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打響后,338團作為113師先鋒團一夜穿插145華里,奪占戰略要點“三所里”,血戰三晝夜,頑強阻擊南逃北援之敵,為志愿軍取得二次戰役殲滅戰作出杰出貢獻。</p><p class="ql-block">38軍一戰成名,被彭總及志愿軍總部稱譽為“萬歲軍”!</p><p class="ql-block">喜訊傳來,在后方的女兵們都跳起來歡呼!更加期盼早一天跨過鴨綠江,加入到打擊侵略者的戰斗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1年6月,38軍軍長梁興初從朝鮮前線到北京匯報,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接見,即將回朝鮮前線時,梁軍長專門來看望38軍后方留守處指戰員。</p><p class="ql-block">女兵們抓住這個機會,圍著梁軍長強烈要求上前線。</p><p class="ql-block">梁軍長答應待前方戰局稍事穩定,軍里可以安排后方女同志分批去朝鮮,女兵們頓時歡呼雀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后38軍擔任朝鮮西海岸防御,后方女兵們也被安排陸續去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斗,母親終于入列中國人民志愿軍一員,成為“最可愛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親作為后勤部門的一名女兵,雖然無法直接參加第一線戰斗,危險卻時時刻刻存在。</p><p class="ql-block">朝鮮戰場無分前方后方,當年美軍飛機肆無忌撣地橫霸天空,與她一起入朝的女兵就有遭飛機掃射轟炸犧牲的。</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半夜,母親外出無意中發現,黑漆漆天空飄下來幾個降落傘,她立即大聲呼叫報警,與戰友們一起拿起槍奔向降落處,抓了幾個俘虜。</p><p class="ql-block">經審問是派來搞破壞的南朝鮮間諜,母親因此受到表揚。</p><p class="ql-block">降落傘布作為戰利品,母親分得一塊,一直珍藏著,偶而拿出來展示給子女,講述那段難忘的戰爭往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為后勤戰士,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p><p class="ql-block">除了作好日常物資籌劃與統計,財會登記與入帳,在帳面上精打細算,還從物資節流中把關,一點一滴不放過。</p><p class="ql-block">母親利用戰爭空隙,抽出自己休息時間,將用空的食用油桶,一桶桶倒置著控出殘留油根,一點一滴積攢起來再食用。</p><p class="ql-block">因為那是從后方冒著空襲危險從祖國運上來的,一點也不能浪費。</p><p class="ql-block">冬去春來,在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上,母親從事著平凡后勤保障工作,終于迎來了抗美援朝停戰簽字的勝利時刻。</p><p class="ql-block">與千千萬萬志愿軍指戰員一起,為祖國鑄造起一道鋼鐵長城,將遠東和平維護至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為志愿軍一員普通女兵,參加過抗美援朝就是母親一生榮耀。她將獲得的一枚和平鴿圖案的“抗美援朝紀念章”視若珍寶,時時拿出來凝神擦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戰場黃花分外香。</p><p class="ql-block">父親與母親是同一個單位的上下級關系,父親是338團后勤處長、母親是團后勤的會計,他們的相戀在朝鮮戰場萌發,中間雖有波折終成一對眷侶,從朝鮮回國后結婚,當時父親在38軍后勤部任軍械科科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母親對青春歲月那段軍營生活終生難忘,激情燃燒歲月深深印記在腦海中。</p><p class="ql-block">母親任職后勤處會計,還積極參加部隊文化娛樂活動,是唱歌演戲活躍分子,很受指戰員喜愛和歡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年紀小,受到全團上下的照顧:領導對她和顏悅色、淳淳教導;同伴女兵們相互關心,好似姐妹;男戰友在工作中點滴教導,像哥哥對待妹妹;炊事員大叔像照顧子女,外出必留熱飯熱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軍營女孩感受著前所未有的大家庭溫暖,每天生活工作都充實快樂。</p><p class="ql-block">那時外出公干要騎馬,一開始母親很怕騎馬,為了工作方便,大家都鼓勵她,熱心帶她練習。</p><p class="ql-block">終有一天,小女兵也能威風凜凜駕馭一匹雪白的大軍馬,駛騁往來給上級送財務報表不在話下,騎行途中每每引來老鄉敬佩的目光。</p><p class="ql-block">樂極生悲,一次軍馬受驚狂奔將母親重重摔下馬來,身體多處外損傷,特別是嚴重腦震蕩造成的后遺癥影響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5年全軍女兵“復員”大潮來了。</p><p class="ql-block">當時父親作為學員正離職脫產在武昌上軍校,母親作為副排級干部有兩個選擇:或者轉業到黑龍江克山縣工作,可以保留干部身份;或者回老家復員為民。</p><p class="ql-block">她聽說克山縣是流行著嚴重“克山病”的高發區(克山病當時是一種難以治愈的地方病),帶著才出生不到1歲的老大去那里工作,讓她怎么也下不了決心?</p><p class="ql-block">最后只能痛苦地選擇復員,脫掉軍裝返回湖南家鄉,結束了六年火熱的軍旅生涯。</p><p class="ql-block">之后幾年幾個孩子相繼出生,為照顧幼兒,更無法工作,母親無奈當了軍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8年父親軍校畢業分配工作,全家終于在太原團聚。</p><p class="ql-block">抓住新的開始,母親急切地想重返工作崗位,終于在東北白城靶場,被安排進了軍隊科研所擔任實驗員助理。</p><p class="ql-block">由于她學歷低、工作壓力大、又經歷兩個幼兒夭折以及自己身體多病等多重打擊,母親這次工作機會被迫放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0年代剛到北京時,母親再次鼓起勇氣,嘗試撿回會計老本行,在人民銀行北京西四支行短暫工作過一段,終究歲數大、業務生疏難以承擔責任,最后辭職病休。</p><p class="ql-block">母親一生是平凡的一生,又是追隨時代進步的一生,她最大遺憾是過早離開軍隊,她把軍隊當成自己的娘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終于與駐軍在保定38軍老部隊聯系上了,母親的興奮心情難以言表,與當年一個戰壕戰斗過的首長、戰友見面,永遠有談不完話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親不幸在66歲過早因病去逝了,相信她的英靈一定又回到戰爭年代38軍的隊列中,又回到了她的烽煙戰友的伙伴中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潘紅星簡介:</p> <p class="ql-block">1969年12月入伍在38軍113師338團當兵,從戰士、班長、到團政治處見習干事(排級)、團宣傳股干事(連級)。</p><p class="ql-block">1981年調入總政治部直屬的新聞單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軍事部”,任記者、編輯,新聞主任,1995年退役。</p><p class="ql-block">1996年赴香港參與創辦鳳凰衛視,任主審、主編、副臺長、集團公司總編室主任。</p><p class="ql-block">2015年退休后,被聘仼鳳凰衛視集團顧問至2019年。</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江|
铜梁县|
石渠县|
聂拉木县|
邵阳市|
桐城市|
横山县|
南丰县|
丰宁|
洛扎县|
肇庆市|
新营市|
彭州市|
太原市|
威远县|
彩票|
孟州市|
巴彦淖尔市|
红河县|
双城市|
广东省|
静乐县|
孟州市|
花垣县|
高雄市|
临安市|
万州区|
新津县|
郴州市|
屏东县|
博乐市|
卓资县|
洪泽县|
安阳县|
隆安县|
石泉县|
南岸区|
高安市|
长垣县|
海伦市|
淮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