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廿九日,徐霞客冒雨長途跋涉,渾身濕漉漉的進入衡州城,在城外綠竹庵找到靜聞后,便湊著火塘烘烤衣服。三十日早晨起來吃過早飯,出門沿著蒸水河走到湘江邊。那是兩江交匯處,江面寬闊,云水茫茫,有漁夫劃著小船在波浪中起伏,有人在打魚,有人在送貨,幾只鷺鳥在江灘上覓食。徐霞客站在泥淖中欣賞江邊景色,感嘆人世艱辛。江邊道路泥濘不堪,昨天剛烤干的褲子,又濺了許多泥漿,不知不覺,時近暮色,便返回綠竹庵用餐住宿。二月初一日,因城市道路泥濘難走,不如山路好走,便決定渡過湘江去對岸游覽。徐霞客在日記中寫道:“遂東南逾一小嶺,至湘江之上。共一里,溯江至蒸水入湘處,渡江登東岸,東南行。其地陂陀高下,四里,過把膝庵,又二里,逾把膝嶺。嶺南平疇擴然,望耒水自東南來,直抵湖東寺門,轉而北去。”上圖是湘江、耒水與湖東寺地圖截屏。 我們導航到達湖東寺,卻不見寺院,只見公路中央一棵古樹傲然挺立。公路設計師知道百年古樹的價值,將公路向兩邊繞開,中間留出綠島,讓這棵古樹繼續見證人世滄桑。看不見湖東寺,便向附近居民問路,有位老婆婆說:“回過去,朝右邊轉,就是了。”原來我們的汽車開過了頭。 行駛到轉彎路口,看到一塊路牌,上書“古湖東寺”,前行20米就到了。 湖東寺很小,僅三間平房,低矮破舊。徐霞客在日記中寫道:“湖東寺者,在把膝嶺東南三里平疇中,門對耒水(耒陽之水北來入湘江),萬歷末,無懷禪師所建,后憨山(明代高僧,被稱為曹溪中興之祖)亦來同棲,有靜室(憨山住處)在其間。余至,適(剛好)桂府(明代衡州藩王府)供齋(送齋飯給僧人吃),為二內官強齋而去(無懷、憨山兩位和尚被王府內官拉去吃齋飯了)。”不然的話,說不定徐霞客還會與憨山大師有一番切磋對話呢! 這是湖東寺供奉的佛像,雖不宏大,卻也描金重彩,氣象莊嚴。 這是湖東寺外觀,三間平房,旁邊另有一間土坯房。寺內有位會純和尚,我問他:“湖東寺就這么大嗎?”會純說:“古湖東寺很大,前后七進,另外還有很多輔房,如今這座寺廟是古湖東寺的遺留下來的輔房。古湖東寺在清末就辦了書院,民國時改成學校,文革時徹底毀掉。”說完,他指著不遠處的幾幢大樓說,:“那里原本也是湖東寺范圍。” 從高德地圖上查閱,那幾幢大樓是“衡陽市英發實驗學校”。 <p class="ql-block">徐霞客游覽過湖東寺,即向西步行來到湘江邊,然后渡江上岸,去登回雁峰。他在日記中寫道:”峰不甚高,東臨湘水,北瞰衡城,俱在足下,雁峰寺籠罩峰上,無余隙焉(沒有一點空地),然多就圮者(許多建筑已倒塌)。又飯于僧之千手觀音殿。乃北下街衢,淖泥沒脛(泥漿沒到小腿)。一里,入南門,經四牌坊,城中阛阓<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街道)</span>與城東河市并盛。又一里,經桂府王城東。又一里,至郡衙西(府衙西邊)。又一里,出北門,遂登石鼓山。”</p> <p class="ql-block">我們導航到達回雁峰景區,正愁無法停車,有保安指著廣場下面說:“那里有停車場。”停好車,上來看到一座高大的石雕牌坊,坊額為“南岳第一峰”。有資料介紹,回雁峰,南岳七十二峰之首,雖然只有海拔96.8米,卻名聲很大。回雁峰名稱來源有二:一曰北雁南飛越冬,至此氣候溫暖,不再南飛而北歸;一曰山形似雁,張翼回翔。歷代文人墨客來衡陽游回雁峰留下大量詩文,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佳句;詩人杜甫居住衡陽時留下的“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詩句;還有一首是清代著名學者袁枚的《游回雁峰》詩:</p><p class="ql-block">衡郡小丹丘,鳴琴主客游;萬家煙火上,一曲楚江秋;</p><p class="ql-block">遠水淡將夕,頹云凝不流;自憐人似雁,到此亦回頭。</p> 這是回雁亭,有介紹說,整個建筑酷似一只展翅飛翔的大雁,主亭為雁頭,兩邊長廊如雁翅。亭上掛“回雁”二字匾額,傳說為雁峰寺破門和尚所書,勁筆狂草,書法功底深厚。 這是雁峰寺后殿,外墻上鑲嵌有大量與回雁峰有關的詩文石刻,周圍綠樹掩映,環境幽靜。 這是衡陽回雁詩社,常有文學愛好者前來吟詩作畫,抒發情感。 這是雁峰寺,有史料記載,南北朝梁天監十二年(513年),宏宣法師選回雁峰創建寺院,梁武帝蕭衍賜名“乘云禪寺”,隋代改為“雁峰寺”,唐朝改號“山門寺”,明清之際建“壽佛殿”,迄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1984年重建雁峰寺,正門懸掛趙樸初題書的“雁峰寺”匾額。寺院分前后兩殿:前殿為觀音殿,供奉著觀音菩薩,后為壽佛殿。 這是“此君軒”,“此君”二字源自蘇東坡《于潛僧綠竹軒》的詩: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哪有楊州鶴。詩中“此君”二字指的是竹子。“此君軒”是明末清初哲學家、思想家王夫之(王船山)的出生地,原建筑已不存,如今在原地重建二層小樓,作為對這位哲人的紀念。明朝滅亡后,王夫之曾在衡陽組織義軍抗清,終因力不敵眾而失敗。此君軒周圍遍載竹子,建筑上也用竹子裝飾,表達王夫之寧折不彎的剛強性格。 這是王夫之雕像,他一手拿書卷,一手捻胡須,似在思考問題。 這是高聳山頂的回雁閣,主閣高35米,四層四面,頂部重檐如雁張翼,底部七十二根支柱,寓意“南岳七十二峰”,南北兩側有“聽瀑亭”和“攬翠亭”相依。由著名書法家沈鵬書寫閣名。整個建筑莊重古樸、典雅大方,是衡陽市的標志性建筑。三層樓閣布置有歷代文人游衡陽留下的詩詞、楹聯23幅、《回雁閣記》木刻一幅,以及出自衡陽美術家之手的《衡岳魂》、《王船山》、《平沙落雁》、《雁峰煙雨》等磨漆畫4幅。<br>登上樓閣,極目遠眺,湘江如帶,波光瀲滟,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景。 上圖是回雁峰景區地圖截屏,看圖,可略知回雁峰景區地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乳源|
商水县|
司法|
静宁县|
道孚县|
玉屏|
上林县|
灵寿县|
龙川县|
南和县|
叙永县|
敦化市|
高邑县|
永清县|
博兴县|
双峰县|
永胜县|
元谋县|
黄骅市|
陵川县|
博兴县|
厦门市|
偃师市|
东明县|
磴口县|
庄河市|
交口县|
互助|
介休市|
时尚|
大姚县|
勃利县|
临城县|
洛川县|
博罗县|
莆田市|
游戏|
湘潭县|
延津县|
望奎县|
镇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