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突尼斯共和國,是非洲最北端的國家。它是北非馬格里布地區的一部分,西部和西南部與阿爾及利亞接壤,東南部與利比亞接壤,北部和東部與地中海接壤。突尼斯在北部和東部也與意大利和馬耳他共享海上邊界。它以公元前9世紀的迦太基考古遺址以及凱魯萬大清真寺為特色。它以其古老的建筑、露天市場和藍色的海岸而聞名,面積163,610平方公里,人口為1210萬。</p> <p class="ql-block">如圖,我們舍棄了去西南部鹽湖和沙漠地帶,主要是在東北部地中海沿岸。</p> <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13日,我們從蘇塞出發,前往曾興盛于13世紀的藍白小鎮西迪布賽義德,返回突尼斯城,而重點是參觀迦太基古城遺址。</p> <p class="ql-block">從蘇塞前往西迪.布.賽義德,沿著地中海岸,向北,一路風景。</p> <p class="ql-block">西迪·布·賽義德小鎮位于突尼斯市北部20公里之外的地中海懸崖上。坐落在迦太基和馬爾薩兩個小城之間景致優美的山包上。 這個北非的小鎮的名字是西迪·布·賽義德(sidi bou said),由于鎮上的房屋幾乎只有兩種 顏色:藍色的門窗,白色的墻壁,單純而美麗,于是被大家冠以“藍白小鎮”的美稱。</p> <p class="ql-block">城鎮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往藍白小鎮的途中,經過突尼斯市的新區。新區是由沙特政府投資興建的,從山腳到山頂,白色的房屋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院門多漆成天藍色,門上粗釘排出幾何圖案,展現出粗獷之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藍色小鎮坐落依山傍海的小山上,三面環海,依山而建的是白色的房屋,錯落有致顯得非常協調。說是藍色小鎮,其實稱為白色小鎮或許更準確,這里的的門和窗戶和都刷成天藍色只是局部的點綴。非常醒目。在地中海的陽光下,蔚藍的大海,大面積的白色,星星點點的藍色顯得小鎮很有韻味。小鎮的路也是青石的路面,要走遍小鎮,需要你花些腳力。有些老舊的房子也長滿苔草,歷史的悠長就在你的腳步聲里面回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半山腰上有一座突尼斯風格的建筑——阿拉伯地中海音樂中心。該中心原為愛爾朗熱男爵宮,建于1912—1922年之間,主體建筑和輔助設施共占地3300平方米。1991年12月,這座男爵宮改建為保存、發展阿拉伯和地中海地區音樂遺產的場所,命名為阿拉伯地中海音樂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頂的“西迪·沙巴納”咖啡館在游客中享有盛名。該咖啡館憑海而建,游人可在此享用咖啡、薄荷茶和水煙,并觀賞海濱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老城,位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具有濃郁的阿拉伯風格,建城已經有1300年歷史。在北非伊斯蘭城市中,突尼斯老城是城市建筑規范的典范之一。197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突尼斯老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直通突尼斯海灣。瀉湖使依山而建的突尼斯與它的老鄰居迦太基分隔開。古迦太基戰爭后,經過一段與迦太基密切相關的歷史時期,突尼斯在公元7世紀獲得重建。歷史上突尼斯是貿易中心城市,現為國家首都。</p> <p class="ql-block">老城區位于城市的西南面,主要是穆斯林居住區。老城還保留著古老的阿拉伯色彩,涂飾成白色的矮屋、分隔瀉湖與西部城堡的高地、曲折蜿蜒的小巷,這些是麥地那(Medina)的主要標志。舊城墻雖已不存在,但還有近10座城門保存完好,其中有新城與舊城相接的海門、舊城與郊區相連的蘇卡門等。</p> <p class="ql-block">在克里比亞附近發現的中石器時代(大約20萬年前)。這種文化持續了大約公元前10000年到6000年(中石器時代)。撒哈拉巖石藝術,包括銘文和繪畫,被認為是柏柏爾人和來自南部的非洲原住民的作品。事實證明,確定這些戶外藝術作品的年代既困難又令人不滿意。</p> <p class="ql-block">五千年前,一種新石器文化在非洲西北部馬格里布地區定居的原始柏柏爾人中逐漸形成,其特點是農業和馴養動物的實踐,以及陶器和精細切割的石頭箭頭的制作。他們在田地里種植小麥、大麥、豆類和鷹嘴豆,每天使用陶瓷碗和盆、高腳杯、盤子和大盤子。這些都是通過掛在他們住所的墻上來儲存的??脊抛C據表明,這些原始柏柏爾人在腓尼基人到達迦太基一千多年前,就已經是“具有強烈的田園經濟元素和相當精致的墓地的農民”。在南方的游牧民族中,個人財富是以一個人擁有的綿羊、山羊和牛的數量來衡量的。發現的被編織成不同顏色條紋的布屑表明,這些群體編織織物。</p> <p class="ql-block">古代柏柏爾人的宗教沒有文獻記載,只有喪葬儀式可以根據考古證據重建。柏爾人的信仰影響了腓尼基人建立的迦太基城邦的布匿宗教。</p> <p class="ql-block">迦太基城(其遺址位于今天的突尼斯附近)是由來自地中海東部海岸的腓尼基人建立的。它的名字在布匿語中意思是“新城市”</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三世紀,來自西西里島的希臘歷史學家蒂邁烏斯(Timaeus of Taormina)認為迦太基的建立時間比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公元前776年)早三十八年,按照今天的歷法,應該是公元前814年。西西里島的蒂邁烏斯與迦太基人和迦太基人對城市基礎的看法相近;他的日期一般被認為是近似值。古代作家,如薩洛斯特和老普林尼,給出了其他腓尼基城市在地中海西部的建立日期幾百年前,如尤蒂卡和加德斯,但最近的考古學已經無法證實這些更早的日期。</p> <p class="ql-block">到公元前6世紀中葉,迦太基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地中海聯合王國。在馬戈(約550 - 530年)及其馬戈尼家族的統治下,迦太基成為地中海西部腓尼基人(包括附近的尤蒂卡)殖民地中的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努米底亞的柏柏爾人與西邊的非洲海岸和東邊的利比亞建立了貿易伙伴關系;其他貿易站位于撒丁島南部和西西里島西部、巴利阿里群島的伊比沙島、海峽南部的利克斯島和海峽北部的加德斯島,在伊比利亞南部和東部還有額外的貿易站。此外,迦太基還擁有一個強大的盟友伊特魯里亞人,當時伊特魯里亞人統治著羅馬北部一個強大的國家</p> <p class="ql-block">希臘商人和他們在地中海地區的商業中心的活躍導致了對商業勢力范圍的爭論,尤其是在西西里島。希臘的威脅,加上外國對腓尼基在黎凡特的征服,導致許多腓尼基殖民地落入迦太基的統治之下。公元前480年(與波斯入侵希臘同時),馬戈的孫子哈米爾卡率領一支龐大的軍隊在西西里島登陸,以對抗該島東海岸的錫拉庫扎(科林斯的殖民地),但希臘人在希米拉戰役中獲勝。在敘拉庫扎(例如暴君狄奧尼修斯一世(r.405-367))和迦太基(例如漢諾一世大帝)之間,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接踵而至。后來,在錫拉丘茲附近,布匿軍隊在戰斗中擊敗了希臘領導人阿加托克利斯(公元317 - 289年),阿加托克利斯隨后試圖從西西里島出發,在迦太基附近的本角登陸,這讓迦太基感到恐懼。然而,迦太基再次擊敗了阿加托克勒斯(310-307)。希臘一心想著征服東方的波斯帝國,最終在地中海西部被迦太基的新對手羅馬所取代。</p> <p class="ql-block">迦太基的宗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爾的腓尼基人把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習俗帶到了西北非洲。他們的宗教習俗和信仰大體上與他們在迦南的鄰居相似,而迦南的鄰居又具有整個古代閃米特世界的共同特征。迦南宗教的幾個方面受到了廣泛的批評,尤其是寺廟賣淫和兒童獻祭。迦南人的宗教意識和神話似乎不像美索不達米亞人那樣詳盡或發展。在迦南,至高無上的神被稱為El,在閃米特語中是“神”的意思。重要的風暴之神叫做Baal,意思是“主人”。其他神則以王權命名,例如,Melqart意為“城市之王”。</p> <p class="ql-block">迦太基憲法</p><p class="ql-block">迦太基的政府無疑是模仿腓尼基人的,尤其是母城泰爾,但腓尼基人的城市有國王,而迦太基顯然沒有。在布匿語中,一個重要的職位被稱為“Suffets”通常翻譯為《士師記》中的“士師”)。然而,迦太基的蘇弗特更多的是行政領袖,但也扮演著司法角色。出身和財富是最初的條件??磥硖K菲特是由公民選舉產生的,任期一年;可能一次有兩個人;因此與羅馬的執政官相當。一個關鍵的區別是蘇菲特沒有軍事力量。迦太基的將軍們指揮雇傭軍,并分別選舉產生。從大約550年到450年,馬戈尼德家族壟斷了最高軍事地位;后來,Barcid家族也采取了類似的行動。最終,在一場戰爭結束后,指揮官必須在104名法官的法庭上為自己的行為作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亞里士多德(384-322,希臘)在他的《政治》一書中討論了迦太基,將這個城市描述為一個“混合憲法”,一個君主政體、貴族政體和民主政體共存的政治安排。[77]后來,Megalopolis的Polybus(公元204 - 122年,希臘人)在他的《歷史》中將羅馬共和國描述為一種混合憲法,其中執政官是君主,元老院是貴族,議會是民主。[7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顯然,迦太基也有類似羅馬元老院的長老機構,為蘇費特人提供建議。我們不知道這個尸體的名字。有時,成員們會和軍隊的將軍一起出征。成員們還成立了常設委員會。該機構有數百名來自最富有階層的成員,他們終身任職。職位空缺可能由增選方式填補。從其成員中選出了上述104名法官。后來,104人不僅審判軍隊將領,也審判其他官員。亞里士多德認為這104條是最重要的;他將其與斯巴達的治安管理相比較。在漢尼拔時代,這樣的法官是終身任職的。在某些階段,還出現了獨立的自我延續的五人委員會,他們填補空缺并監督(非軍事)政府管理。[7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眾集會在迦太基也存在。當陷入僵局時,蘇維埃和準參議院機構可能會要求議會投票,或者在非常關鍵的問題上,以實現政治一致性。議會成員沒有合法的財富或出生資格。其成員是如何被挑選出來的是未知的,例如,是通過節日團體、城市區還是其他方法。[8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希臘人對迦太基的政體印象深刻;亞里士多德對此做過研究,不幸的是遺失了。在他的《政治學》一書中,亞里士多德對其進行了簡短的贊許性評論,他發現了一個錯誤:對財富的追求導致了寡頭政治。[81]在迦太基也是如此。人民在政治上是被動的;大眾權利姍姍來遲。作為一個擁有雇傭軍的商業共和國,人民沒有被征召去服兵役,這種經歷可以培養民眾政治行動的感覺。另一方面,迦太基非常穩定;暴君幾乎沒有機會。亞里斯多德指出:“他們的憲法的優越性是由平民保持忠誠這一事實所證明的。”[82]只有在被羅馬打敗后,迦太基的帝國野心才被摧毀,人們才表現出對改革的興趣。</p> <p class="ql-block">與羅馬的布匿戰爭</p><p class="ql-block">羅馬共和國的出現及其對外利益的發展導致了與迦太基對地中海西部統治權的持續競爭。早在公元前509年,迦太基和羅馬就進入了條約狀態,但最終他們的對立立場導致了分歧、疏遠和沖突</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64-241年)在西西里島爆發。它發展成為一場海戰,羅馬人學會了如何在海上作戰并取得了勝利。迦太基失去了撒丁島和西西里島西部。戰敗后,雇傭軍叛亂威脅到了迦太基的社會秩序,他們在反對派領導人漢諾二世和漢尼拔的父親哈米爾卡·巴薩的領導下幸存了下來。</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18-201年)起因于一場關于西班牙薩貢圖姆(今天的瓦倫西亞附近)的爭端,漢尼拔從那里出發,帶領他的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起初,漢尼拔(“Baal的恩典”)在特拉西米諾(公元前217年)和坎納(公元前216年)對羅馬取得了巨大的軍事勝利,幾乎摧毀了羅馬發動戰爭的能力。然而,羅馬的大多數意大利盟友仍然忠于羅馬;羅馬動用了所有的資源,重建了自己的軍事力量。漢尼拔在意大利南部作戰多年。公元前207年,他的兄弟哈斯德魯巴試圖增援他,但失敗了。與此同時,羅馬軍隊正在與迦太基爭奪對西班牙的控制權。公元前211年,西班牙是漢尼拔的三個兄弟(哈斯德魯巴和馬戈)和哈斯德魯巴·吉斯科的軍隊的領地。公元前206年,羅馬將軍科尼利厄斯·西庇阿(后來的阿非利加人)在那里擊敗了布匿人。公元前204年,羅馬軍隊在迦太基附近的尤蒂卡登陸,迫使漢尼拔返回。努米底亞國王西法克斯支持迦太基。另一個,馬西尼薩,羅馬。在公元前202年的扎馬戰役中,羅馬將軍西皮奧打敗了漢尼拔,結束了漫長的戰爭。迦太基失去了在西班牙和西地中海其他地方的貿易城市,以及對西北非洲努米底亞王國的大部分影響力。迦太基被周圍的環境所包圍。同時,它還被要求向羅馬支付一大筆賠款。迦太基的復興引起了羅馬的恐慌。</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149-146年)在迦太基拒絕改變與羅馬的協議條款后開始。羅馬軍隊再次來到非洲,包圍了古老而宏偉的城市迦太基,迦太基拒絕談判。最后,結局來了;迦太基被摧毀,其公民被奴役。</p><p class="ql-block"> 之后,該地區(現在的突尼斯)被羅馬共和國作為非洲省吞并。迦太基最終被羅馬人重建。羅馬淪陷很久之后,迦太基城將再次被摧毀。</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5世紀,在與希臘西西里城邦的一系列戰爭之后,迦太基崛起并最終成為西地中海地區的主導文明。迦太基人崇拜包括巴爾和塔尼特在內的中東諸神的萬神殿。塔尼特的象征是一個簡單的女性形象,手臂伸展,穿著長裙,是古代遺址中很受歡迎的圖標。迦太基的創建者也建立了陀斐特,在羅馬時代進行了修改。</p><p class="ql-block"> 漢尼拔率領迦太基人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入侵意大利,這是與羅馬的一系列戰爭之一,幾乎削弱了羅馬權力的崛起。從公元前202年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后,迦太基作為羅馬共和國的附庸國又持續了50年。</p> <p class="ql-block">結束參觀地中海沿岸的藍白小鎮西迪.布.賽義德,突尼斯老城麥地那,迦太基遺址,我們返回酒店休息。</p> <p class="ql-block">我們下榻的五星級酒店</p> <p class="ql-block">我們順利結束了在北非摩洛哥,突尼斯的參觀,明天,離開突尼斯,飛行4小時,前往中東約旦。</p> <p class="ql-block">攝影和文字編輯:鐘倫鑫</p><p class="ql-block">資料:維基百科等</p><p class="ql-block">音樂:四月的春天(班德瑞)</p><p class="ql-block">2024.4.28</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丘县|
准格尔旗|
白城市|
遂溪县|
松江区|
沾益县|
武义县|
绥阳县|
邢台市|
双城市|
许昌市|
瓮安县|
积石山|
田林县|
黄大仙区|
南靖县|
清新县|
民勤县|
满城县|
常山县|
河津市|
白城市|
罗城|
乌拉特中旗|
桐柏县|
永川市|
小金县|
威远县|
大姚县|
宁陕县|
永昌县|
九江县|
长垣县|
交口县|
宁明县|
棋牌|
潜江市|
浑源县|
宁安市|
木里|
崇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