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具有百年歷史的望火樓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望火樓是青島老城的一處地標性建筑,它坐落在觀象一路的西頭,觀象山西北角的灰赭色的花崗巖石上。南側是43號院,北側是45號院,望火樓應算觀象一路45號院的一部分。45號院在日偽時期便是軍事管區,具體何時建成、什么屬性不清楚。青島解放后,該院由駐青陸軍接管。1960年駐軍撤走,改做部隊家屬院,但依然被周邊鄰居稱為解放軍大院,1970年代產權交地方。我家是1960年冬搬入45號院,我在此生活了近50年。</p> <p class="ql-block">(曾朝夕相伴的老望火樓)</p> <p class="ql-block">望火樓大門面西,對著的是屬平原路門牌的一條支道,現在看到的望火樓大門底部護垛因碰撞損毀,比60年前的原結構減少了有半米。望火樓所在點應是觀象山西麓的一個小山頭或山包,石峰自望火樓向四周特別是西、北方向大坡度下延。依山建筑為老青島留下了錯落有致的山城特色和一批獨特的長臺階景象。1960年代望火樓門前的觀象一路還是土石路,只是陡坡和低洼處有幾段馬牙石砌的路面。望火樓大門正對的平原路小巷北墻是當年的垃圾集點,那時除了爐灰渣,好似沒什么垃圾。望火樓門前的臺階是周邊鄰居和小伙伴們的聚集休閑處,特別到夏天更是納涼的好地方,門樓前的路燈下也是幾代人打撲克、下棋的場地。這里還是當年小伙伴滑杠鈴(軸承)車、冬季滑雪溜冰的出發點。那時路上機動車輛極少,小伙伴們駕著各自裝備,從望火樓前出發,順坡向觀象一路南頭、平原路、安徽路一路溜滑到前海。</p> <p class="ql-block">(這便是曾經居住N年的45號院一隅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留下的光影圖片)</p> <p class="ql-block">45號院和院內的建筑在1988年被拆除,原址建起了2棟住宅樓(同時蓋的還有1棟小樓應該是在院墻之外)。拆前的大院以望火樓為一端點,向東、向北伸展,占據著觀象山的西北角筑墻成院。院內的主建筑從南側和西側看是一層,而從北側和東側的山上看則是兩層,有三塊樓梯可上下。大院南北差高在4-5米,由南到北大致分為上下兩部分。</p><p class="ql-block">45號院拆前,臨街是一個寬敞的大門和2米多高的門垛,上七八級臺階,是約2米寬6-7米長的水泥面通道。臺階曾是小伙伴們蹦彈杏核、搗木頭的競技場,不足2米寬的通道是我一段時間練習自行車技藝的場地。通道南側,是一排高出地面十幾級臺階的平房,南北朝向。平房西南緊挨望火樓,是與望火樓同建在一塊巖石上,西北角連接著大院門墻垛。目前平房的部分基礎還在。</p><p class="ql-block">大院的主建筑是一個極具特色的西式別墅小樓?;A為花崗巖蘑菇石,正立面為三段式。門樓高出通道4-5級臺階,由4根方形立柱和一大兩小三個拱形門組成。中間的兩立柱的前下方各有兩階石垛做臺階的裝飾,頂部的女兒墻凹凸有致,造型為皇冠狀。大坡度的紅瓦掛頂、淡黃色的墻面、青灰的水磨石門庭給人以大氣、威嚴、厚重的感覺。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同望火樓一樣,是不少寫生人的創作素材。</p> <p class="ql-block">(拆建前45號老院的部分建筑基礎還在)</p> <p class="ql-block">拆建前的大院應是觀象一路上最大的獨立院落。院內建筑和圍墻都是順山勢而建,院子的圍墻高低錯落,大膽的孩子可以在墻頭上馳騁。院內有石、有坡、有溝、有臺、有梯,建筑東北角還有去往樓上陽臺的階梯和平臺,拐彎抹角的院落是周圍孩子們捉迷藏最佳的場所。大門通道北側到自來水池丁家姥爺圍建了一個小花園,桃花、月季、薔薇、菊花等花草四季不斷。自來水是來自觀象山上的蓄水池,而不是市政管網。部分院外鄰居也來大院擔水生活。當年部隊和家屬院的住房、水電都是有部隊統一負擔,來擔水的鄰居也是免費。水池旁是去向下面院子的多級臺階。</p><p class="ql-block">45號院拆建前,望火樓與43號之間是近一人高的石頭陡坡,只是在臨近43號院墻體有一條行人勉強能通過的上山小徑。45號院墻在石坡上建的不高,孩子們會從這里爬上,通過廁所頂上到更高的平房上。院里的大點孩子當年坐在平房頂上觀望那顆唱著《東方紅》的衛星并歡呼。膽大的孩子還能通過平房,躍到主樓頂,并沿著南面的大槐樹滑下?;睒涓蓛蓚€小伙伴摟抱還要費勁,樹冠高過屋頂,每年花開,滿院可聞到槐花的清香。小伙伴們就會用各種工具夠下槐花分享?;睒淠蟼?,沖著觀象山西側的山道原設有一小門,但始終沒開過。1970年代平房住戶的老爺爺利用撿回的石塊,在窗外借望火樓石坡自建了一間小石屋,蓋的有棱有角十分專業,幾平方的小屋不大,老兩口居住的溫馨。 大院拆建前,院墻外有幾戶人家依墻建有住房,同在45號院拆建范圍。45號院拆建時,方便運輸,首先將望火樓與43號院之間的道路打通。</p> <p class="ql-block">(拆建后45號院鳥瞰)</p> <p class="ql-block">45號院是目前整條觀象一路少有被拆除的樓院,老建筑的失去,難免讓人挽惜。讓人惋惜的還有融洽的鄰里關系的丟失。那些年代,雖然生活尚不富裕,但鄰風淳樸,相互信任、尊敬;鄰里之間團結友善,你來我往,知根知底,互相照應;誰家有需要,買煤買糧有大活重活,都會幫把手;做飯缺油少面了,鄰家可?。杭抑袩o人,鑰匙隨手放在鄰居家;下雨了不用擔心晾曬的衣衫被褥,各家孩子雖多,大人上班孩子盡可放心......,真體現了遠親不如近鄰的老話。時過境遷,只留下往時的情景和滿滿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原觀象一路直通往市北禹城路的幾段樓梯。禹城路段在1990年代初拆建中被封堵改造)</p> <p class="ql-block">45號基本是觀象一路最北端,順大院北側墻旁的幾段臺階下去,便是通往禹城路市北區的地界。大院臨近觀象山頂,地勢高無遮擋(除去望火樓和登頂觀象山),是北望老青島最好的觀景點,站在大院樓前,后海景色可盡收眼底。而觀景絕佳的望火樓,記得只上過1-2次,這可能與年少時膽小有關,再就是嫌樓內布滿了便便。文革期間的望火樓雖然也有門窗,但已破爛不堪。一天跟著幾個小伙伴從破爛的大門鉆入,沿旋轉的樓梯上到頂層,又順著有2米高的直梯爬上了望臺,感覺風特大。站在望火樓的瞭望平臺環看四周,當年的青島即刻呈現在眼前,碧海、藍天、紅瓦、綠樹,前、后海面上的大小船只一覽無余......。1970年前后,望火樓曾進行過修繕,之后底層的窗被封堵上,大門安裝上了鐵皮,聽說是歸了房管部門,進入望火樓就有了難度。</p> <p class="ql-block">(遠眺望火樓和拆建后的45號院的2棟樓座)</p> <p class="ql-block">1988年,45號院由市南區城建開發公司整體拆建。據說,規劃設計在45號院址蓋6層高的住宅樓。新建住宅高于望火樓,送審沒通過,只得修改設計減層并且向下深挖了一層樓的高度,保持了望火樓的制高景觀。這樣新建的住宅樓2層剛好與窗外的路面取平。</p> <p class="ql-block">(具有滄桑感的百年望火樓已不復存在)</p> <p class="ql-block">曾經的45號院已被拆建,望火樓依然站立在觀象山已過百年。它經歷了幾個時代的風吹日曬,然而2009年在“修舊如舊”的修繕中被毀壞。得知望火樓被拆消息,我趕到現場,親眼目睹到望火樓被腰斬,拆下的塔頂和瞭望臺四周的臺石、破碎磚塊。面對朝夕相見的一座優秀的歷史建筑被無知毀掉,只有深深的遺憾和痛惜。今天看到的望火樓,雖然保留了原大門體以下基礎部分,但重建后的望火樓怎么看都感覺別扭,它缺少了原有的氣勢、滄桑和韻味,這是后話。</p> <p class="ql-block">(原址上重建和望火樓,一條直通上下的落水管,就像一件精雕作品上的疤痕,格外的扎眼)</p> <p class="ql-block">本篇部分照片來自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同县|
柘城县|
筠连县|
华安县|
屏边|
万盛区|
恩平市|
石台县|
长沙市|
翼城县|
军事|
临猗县|
盐源县|
永安市|
兖州市|
阳东县|
乐都县|
南充市|
花莲市|
南阳市|
赣州市|
永靖县|
恭城|
崇明县|
当涂县|
固安县|
司法|
额济纳旗|
微山县|
江西省|
萨嘎县|
沁源县|
尚义县|
东莞市|
陇西县|
田阳县|
库尔勒市|
西藏|
喀喇沁旗|
金寨县|
大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