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揚州新地標,文化新標桿,建館開放三年來,游客如云,好評如潮,天天爆滿,一票難求。</p> <p class="ql-block">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在揚州城南三灣,網紅打卡圣地。這次到揚州,慕名參觀,提前一個禮拜預約,終得如所愿。4月17日,細雨蒙蒙,煙籠霧罩,我們乘公交直達博物館北廣場外,步行繞至南廣場排隊驗身入場,淅瀝瀝的雨,烏鴉鴉的人,從排隊到入場,大約用了一個小時,這還不算長,因為我們約的上午票,來的時間推遲了一些,避開了最高峰。</p> <p class="ql-block">揚州是一座因運河而興,因運河而榮的城市,<span style="font-size: 18px;">揚州的發展,與運河息息相關,</span>國家在揚州設大運河博物館也說明了運河在揚州的獨特地位。揚州三灣,古運河上一個拐彎洼地,曾經葦草叢生,名不經傳,知者甚少,如今矗立著一座豐碑式建筑,成了揚州人文高地,打卡圣地。</p> <p class="ql-block">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設計精巧,主體由博物館和大運塔兩部分組成。整體基調為唐代建筑風格,巨型船只造型,同時融入風帆元素,就像一艘即將揚帆起航的巨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排隊入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準備安檢</p> <p class="ql-block">據介紹,"大運河—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和“因運而生—大運河街肆印象”是常設陳列,基本固定不變,其他專題,視情況增減循環展覽,增強視聽效果,所以每次看到的展室展品未必都能一致。</p> <p class="ql-block">吳王夫差為北上伐齊,稱霸中原,于公元前 486 年開鑿邗溝,成為中國大運河的開端,而運河的雛形可上溯至商周時期。據文獻記載,商末周初,周太王長子泰伯奔吳,在江南地區建立吳國,開挖泰伯瀆,徐偃王在淮河下游中興徐國,開鑿陳蔡運河。春秋晚期,諸侯爭霸,開鑿了邗溝、胥河、山陰水道、江漢運河等河道, 溝通了太湖、長江、淮河等水系,促進了各地域的交流與互動。</p> <p class="ql-block">揚州因運河而興,隋煬帝的一生與揚州、與運河相牽絆。展覽以文物為主體,配合場景再現、文字展板,通過明暗兩條線敘述了隋煬帝與揚州及大運河之間千絲萬縷的關聯。明線為隋煬帝楊廣的人生歷程,從受封晉王、坐鎮揚州(古稱江都),到稱帝之后三下揚州,再到大業夢碎、江都宮變,一夜殞身失國;暗線則是將隋煬帝的個人抱負融入中國大歷史的演進,客觀呈現隋朝的歷史功績,包括振興文教、開鑿運河、改革禮樂等,重新審視隋朝運河的規劃、營建及其對后世的深刻影響。展覽以隋煬帝楊廣乘坐龍舟南下,自作《早渡淮詩》為引,徐徐展開這個歷史人物與大運河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隋煬帝,一個為運河生死的帝王,可歌可泣,可愛可恨,可書可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早渡淮詩,楊廣〔隋代〕</p><p class="ql-block">平淮既淼淼,曉霧復霏霏。淮甸未分色,泱漭共晨暉。</p><p class="ql-block">晴霞轉孤嶼,錦帆出長圻。潮魚時躍浪,沙禽鳴欲飛。</p><p class="ql-block">會待高秋晚,愁因逝水歸。</p> <p class="ql-block">大運河——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為展示中國運河歷史面貌與文化價值的通史展,展覽分為“運河滄桑、王朝基業”“天工慧光、中華勛業”“融通九州、社稷鴻業”“澤被天下、萬民生業”“通古達今、千秋偉業”五個部分,通過文物、輔助展品、圖表、照片、場景、模型等多種手段進行展示。</p> <p class="ql-block">因運而生—大運河街肆印象,通過“盛世東都、汴水繁華”“財賦京師、富甲齊郡”“漕運樞紐、往來鹽商”和“人文江南、魚米水鄉”四個部分來呈現不同歷史時期大運河沿線的城鎮景觀,反映運河沿線人民的勤勞智慧與美好生活。“再現”隋唐宋時期、元明清時期兩個時間段里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河段的“城市歷史景觀”,打造了一個有歷史場景和真實業態、讓觀眾身臨其境、可以互動體驗的展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窗外視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博物館美人添彩</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和大運塔,相得益彰,博物館頂有波式長廊與高塔連接,登觀景臺遠眺,四周美景,北邊的文峰塔,曾是唐代高僧鑒真東渡日本的起點,南邊的天中塔,曾是清朝皇帝的行宮高旻寺所在。文峰塔、大運塔、天中塔在運河邊形成了“三塔映三灣”的獨特景觀,一個妙字了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博物館與大運塔連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博物館屋頂花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運塔(大運河博物館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峰塔,曾經揚州的地標!</p><p class="ql-block">揚州古運河水上游覽,從東關古渡出發,經渡江橋、通揚橋后,前方便是寶塔灣,古運河在這里轉了個大大的彎,由向南轉向西。岸邊的文峰塔,好似一座航標塔,高高的矗立。文峰塔為七層八面、磚木結構的樓閣式寶塔,據介紹是揚州所有寺院中唯一保留至今的古塔。舊時,這里是從水上進入揚州的門戶,據說明清時期,糧船鹽艘皆由塔下經過,帆檣林立,盛極一時。舊時在運河上航行,看到文峰塔,便知到了揚州。當年,文峰塔就是揚州的城市標志!(網友照片)</p> <p class="ql-block">高旻寺,我國佛教禪宗的四大叢林之一,康熙、乾隆南巡,均曾駐蹕于此,都曾多次登臨過這座寶塔——天中塔。康熙帝曾登塔極頂四眺,有高入天際之感,故書額賜名為“高旻寺”。(網友照片)</p> <p class="ql-block">運河不是一條河,展館更不只是一個館,要是沒有記錯的話,我們參觀了16個展廳,所見不虛,收獲多多。由于大運河博物館,內容豐富,參觀時間受限,又因人擠人,人推人走,沒法一一細看了解,觀后感只能籠而統之用套話來形容,“運河歷史源遠流長,運河文化博大精深”。人山人海,趨之若鶩,不建議小小孩及體弱長者進熱門展廳參觀,人多不安全,空氣質量也不是太好,有點悶,體弱老人小孩,可以入館大廳及人流量較小的展廳參觀,或館外園區游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很高興幫助東南大學老師照合影</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參觀結束出門,風停雨住,風雨洗禮過了大地,清新自然,和諧脫俗,在園區流連,心曠神怡,愜意無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博物館與大運塔之間的彩虹連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琴瑟橋,匠心獨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橋連廊,別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博物館自帶濕地園區,風光秀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蓮葉水珠,禪意十足</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垣曲县|
霍林郭勒市|
曲水县|
孙吴县|
怀安县|
临澧县|
大方县|
樟树市|
白山市|
长寿区|
萍乡市|
隆子县|
乌兰浩特市|
吉首市|
贵南县|
灵丘县|
新丰县|
吴旗县|
准格尔旗|
岳池县|
军事|
枞阳县|
舞阳县|
宁陵县|
克山县|
大安市|
阜康市|
合阳县|
尼玛县|
枝江市|
顺昌县|
句容市|
河曲县|
台东市|
白朗县|
上栗县|
石景山区|
临高县|
商水县|
营口市|
璧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