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1日,勤讀會第94期分享會,致和小院,瑛子主分享黃錦敦《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書目↓</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黃錦敦,生于1969年,敘事治療取向訓練講師,臺灣知名督導與心理咨詢師。</p><p class="ql-block">喜歡創作,從木工,手作燈具,發展治療性卡片,寫書,帶領工作坊到生小孩覺得都是美麗的作品。喜歡旅行,在移動中感受安靜,在變化中體會簡單;喜歡敘事治療,近年來持續投入書籍與治療性卡片的創作。</p><p class="ql-block">已出版作品包括:</p><p class="ql-block">書籍:《陪孩子遇見美好的自己》,《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陪一顆心長大》,《生命的神秘配方》,《最想說的話,被自己聽見》,《三根棍子亂講話第一輯(有聲書)》。</p><p class="ql-block">治療性卡片:《哇卡:敘事治療獨特結果問句卡》,《哇卡二:生命故事卡》,《悟卡:敘事治療重組會員對話卡》,《熱情渴望卡》,《親職卡:親職對話澄清卡》,《情緒對話卡》。</p> <p class="ql-block">瑛子主分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那些一步步走過的路,</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有一個個被灌注力量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 這本書的作者是臺灣的敘事咨詢師黃錦敦,他透過自己的旅行故事及延伸介紹敘事治療方法,讓讀者從輕松的閱讀里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敘事療法的核心價值觀是:人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每個人都是自己問題的專家。敘事治療是能讓人擁有自我效能感的一種溫暖的談話方式。</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你,藏著你所有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看過的人。”相信我們每個人都經由自己的經歷和故事,成為了今天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這本書是我2020年給自己的生日禮物,這也是我開始學習心理學的第一個流派,因為當時我的老師就是一個敘事咨詢師,他整個人自然流露的溫暖和生命狀態,讓我被敘事深深地吸引了,就此開啟了一扇門,進入了我生命里一個全新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這或許就是我終于打開的生命密碼。</p><p class="ql-block"> 在此之前,我任性地辭職,只為了“我想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真正開始背包旅行,從忐忑不安到說走就走,一步步去看曾經在電影里、書上的向往,沒有絕對的要去或不要去哪里,有時甚至是因為一句歌詞,會去到某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張國榮有首歌里唱得極美:</p><p class="ql-block"> “我望向窗外,飛越過幾十個小鎮,</p><p class="ql-block"> 幾千里土地,幾千萬個人。</p><p class="ql-block"> 我們喜歡的歌,差不多吧?</p><p class="ql-block"> 我坐這里,你坐過嗎?</p><p class="ql-block"> 偶爾看著,同一片落霞……”</p> <p class="ql-block"> 最值得慶幸的就是在疫情前一年,我帶著七十多歲的老爸媽用我的旅行方式,走了一個多月去了四個國家,因為語言不通他們全然地依賴我,跟著我在不同的城市瞎逛,坐公交、擠火車、買菜做飯……他們體驗到“陌生人之間怎么能有這么多的善意!”太多未曾擁有的感受,讓我們共同擁有了。</p><p class="ql-block"> 這本書里,作者說“旅行和心理治療,是我生命里的雙眼,幫助我看見世界?!彼ㄟ^自己的旅行故事,談及敘事治療的哲學觀和方法。關于如何看待主流文化與各人之間的關系,他提出了一個問題: “做自己還是做個罐頭?”獨特性是人類身上最重要的寶藏,若失去獨特性,人要如何辨識彼此?當我們以為我們沒有選擇的時候,是什么在影響我們?</p><p class="ql-block"> 這幾年我在從事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接觸到很多焦慮和無助的人們。其實陪伴一個人、教育一個孩子和種一棵樹是一樣的,當立竿見影悄悄地取代了百年樹人的聲音,我們是否該回頭省思這里頭的代價?</p><p class="ql-block"> 黃錦敦老師說到關于“問題”,邀請我們去思考對于看待一個人,是看他的“有”還是他的“無”?能不能夠讓“問題”就保持它的大小,不在那里停留太久?不是去忽略它,但也不放大,只是我們依然要看見自己要去哪里,就像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去發生位移。</p><p class="ql-block"> 要是我們的眼里只看到問題,只想要消除它,可能會忽略了背后這個人,才是核心。</p> <p class="ql-block"> 黃錦敦老師的旅行故事里有很多的地方我也都走過,所以讀起來更有特別的感受。他用了一章來寫到尼泊爾,我曾在那里參加支教活動,也徒步了那條經典路線,他書里的圖片,和一個個與當地人的故事,讓我想起那些個與天地、與人連接的瞬間,每每不經意就是一臉的笑。</p><p class="ql-block"> 我想,我們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與人之間可以相互照見,彼此支持。</p><p class="ql-block"> 在我們實際生活里,不論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去體驗生命,讀書、交談、打牌、聽音樂看電影等等,我們都能獲得力量。</p> <p class="ql-block"> 即便我們知道生活里面,會遇到很多困難,還有很多未知,但也許我們會發現自己可以不一樣了,這或許就是更多生命體驗帶來的力量感,我們可以不再用單一標準來要求每一個獨一無二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書里還有很多很多值得回味和思考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想我們每個人可以到達的遠方,一直都在自己的想象之外。</p><p class="ql-block"> 就像當初的我那些出去和回來的日子,不覺中已經讓自己豐饒和安然。</p><p class="ql-block"> 還好,當時我愿意踏出腳步。</p> <p class="ql-block"> 曉嵐分享:致和小院的二樓,薔薇靜靜的開放著,讓窗內的人忍不住要探出頭去,去看那如少女一般嬌羞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瑛子老師分享《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這本書用一些旅行的故事來講敘事治療(心理學的一個療法)。</p><p class="ql-block"> 書的開篇就說“我們的世界可以有多大,一個是看我們往外能走多遠,一個是往內可以走得多遠,一個是往內可以走的多深?!甭眯械囊饬x是什么?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在過程中領悟生命?現代人為什么那么迫切的需要旅行?</p><p class="ql-block"> 作者黃錦敦說在雨崩的時候是“身體下地獄,眼睛上天堂,靈魂回故鄉”。想起去亞丁的時候,當心靈被雪山和湖泊療愈,你就這樣靜靜的坐著,就很好。</p><p class="ql-block">? 最后他說要在自由里愛人,也要在愛里自由。其實是一個很大很難的課題,有的時候你需要擁抱自己,有的時候你需要轉身擁抱家人。</p><p class="ql-block"> 瑛子老師用自己的旅行和學習、工作經驗我們精彩的呈現了這本書,他她就是那個身上發著淡淡的光,卻一直可以照亮別人的人。</p> <p class="ql-block"> 愛華分享:這本書我很快聽完,是在極度舒適區的一本書。前段時間我在跟著兩位陳老師學習心理學咨詢師的相關課程。心理學的分支很多。但提到敘事治療,我之前并不清楚具體是什么。對這本書中印象最深刻的有幾個地方。 </p><p class="ql-block"> 一是關于標準。作者提到那位喜歡工作的意大利人的故事。給我的啟發是不能以單一標準評判一件事或者這個人,而應該以更多元的視角、更廣闊的胸襟來看待。</p><p class="ql-block"> 二是我很佩服其中有個老師,她帶著孩子們重新定義優秀學生的標準,她激勵自己對孩子“永不放棄”。她解構了傳統意義上對優秀學生的評價標準,以人本的角度,看到了一個不符合當下評價體系的孩子的努力,并引導孩子們認同這種以人為本的新標準,這位老師對于她的學生們來說,應該是最大的財富,是照亮孩子心靈的一束光,就像我覺得我身邊的老段對于她的學生來說,就是最大的財富和一束光一樣。也許她的學生們此刻還不一定能意識到這一點。</p><p class="ql-block"> 三是作者講到在虎跳峽旅行途中的事,引起了我的共鳴。他講到我們正處在的這個階段,上有老下有小,就是勉強活下來就已經很可以了。就比如說我爸身體猶如年久失修的老機器,到處出問題,最近在住院,而我的兩個孩子同樣需要照顧,周末接送各種培訓班,我自己身體也不太舒服,在吃中藥調理,又剛剛到了新的工作崗位,前段時間在努力學習心理咨詢師的課程并準備論文和考試,還有參與的課題即將驗收,在催進度……真的像作者說的,中年人活下來就可以了。然而,受興趣愛好驅使,我在跑步鍛煉的空隙,聽完了這本書,并抽空來參加讀書會。不容易啊!對于有限短暫的生命來說,時間管理真的太重要了。</p> <p class="ql-block"> 四是作者講到每個人有自己的GPS定位。會為了當時的也許是興趣愛好也許是別的事展開一系列的活動。就像有段時間我特別想去故宮,然后我就讀了很多明清歷史,看了很多故宮相關的紀錄片,關注了故宮的公眾號。</p><p class="ql-block"> 五是作者提到旅行中遇到一個人就遇到他背后的故事一樣,你遇到了他,就跟他以及他背后的故事發生了連接。我最近雖然身體離不開大理,但我在努力地閱讀,讓我的心靈走得很遠,在不斷地讓自己看見更大的世界。等我可以離開去旅行的時候,再去親自驗證自己積累的認知。在那之前,每個月來勤讀會,每次都會遇到不同的但又同頻共振的書友,聽他們背后關于旅行的故事,也是我和書友們的連接。很新鮮很欣喜很享受。</p><p class="ql-block"> 六是除了大自然,還有嬰兒是最治愈人心的。最近我每天中午能回家抱抱侄女,也是我最開心的事。</p><p class="ql-block"> 七是我最近學心理學意識到一段關系里面,感覺不舒服的那一方,才是應該改變的一方。你覺得不爽,也許對方覺得很舒服呢,所以應該要改變自己對這件事或者這個人的看法。讓自己舒服起來。這興許也是作者所說的“移動”的含義吧!</p> <p class="ql-block"> 巧麗線上分享:我有多么希望參加這一次的讀書會,就有多么出人意料的,因為一場旅行而錯過了瑛子老師的分享。</p><p class="ql-block"> 瑛子老師推薦的這本《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讓我就像再一次登上了山頂,風在耳邊呼嘯,那種既驚嘆于天地之遼闊,又深感自身之渺小的復雜感受,漸漸有了清晰的脈絡:</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世界有多大,一個是看我們向外走得有多遠,一個是向內走得有多深。旅行和心理治療,是我生命里的雙眼,幫助我看見世界?!?lt;/p><p class="ql-block"> “在旅行里,在生活里,讓我們不帶成見地說故事,聽故事,讓自己的心安靜,把生命的共鳴箱打開,不判斷對錯,不診斷是否正常,也不用建議,而是用心感受 ,生命的相互影響會帶著療愈的力道,滋養彼此”</p><p class="ql-block"> “思考多元選擇的可能,邀請不同的觀點進來,松動原來框架,建構多元觀點,長出自己的可能路徑”</p><p class="ql-block"> 當感知發生了位移,外部世界依舊,而自己看待世界的心已經不同。與戶外運動,與勤讀會各位朋友,與瑛子老師的相遇,是很奇妙的緣份,讓我深受滋養。</p><p class="ql-block"> 瑛子老師去過很多國家旅行,她開立PET家庭教育效能工作室和非暴力溝通課程,并參與公益活動,長期走入學校,給千家萬戶帶來了幫助。在我眼中,瑛子老師的世界很大,是我向往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 曉琴分享:作者黃錦敦是一位心理師,酷愛旅行,旅途中所見所聞、所遇所感,一個個風景,一種種文化,一段段往事,他用敘事治療的理念去經歷、去體驗、去感受,且行且思,且思且寫,他用敘事治療的觀點和方法去看見、去踐行、去引導,幫助我們用這種后現代心理治療方式學習打開心扉,向內旅行,探索自己的生命故事,成為自己問題的專家,幫助我們練習看見更大的背景,聽從內在的聲音,從生命中來,到生命中去。</p><p class="ql-block"> 對于不同:他說“讓不同僅是不同,而非病態”,“差異,可以是資產,還是生活里美好養分的源頭”,我也一度被讀書時有不一樣的觀點感受以及是否如實分享而困擾,我擔心我說出不一樣的觀點會傷害到主分享的人,真實感受誠實分享又是我的習慣和原則,在我主分享時,我也會對別人不一樣的觀點有所在意,去看見我的真實感受,才能更好的換位思考,然后去尋求中正中肯的方式表達不同觀點和聆聽不同意見。</p><p class="ql-block"> 關于問題:他說“不讓一路上的顛簸與枝節,迷亂了我原本想去的方向”,“把眼光從問題故事里移開,對焦到我們想要的故事上”,問題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怎么辦?我要嘗試,說“知道了”,然后往自己想要的方向繼續前進,即便問題尚未解決,內在卻不會因此而困死,只要有安穩的心,解決問題就會成為發揮創意的過程,好比停不下來的刷手機,與其懊惱,不如關閉頁面,起身去做想做該做的事。</p><p class="ql-block"> 關于解構和再建構:他說“解構就是拆解原本的主流標準”,“再建構就是搭建一種可以獲得尊嚴、力量與可能的新的標準”,這就需要把自己好好地放在心上,把家人好好地放在心上,把他人好好地放在心上,用愛包裹,用愛滋養,用愛融化,成為愛的一部分,流淌到能到達的地方,成為自己,幸福他人,重新定義和建設是一件不容易卻很享受的事,我們一起來做吧。</p><p class="ql-block"> 他說“在別人的故事里,我們同時也看見了自己,故事不只連結了我與他人,更進一步連結了我與自己”,“生命相互影響就會帶著療愈的力道,滋養彼此”,讓我想到讀書會上,書本里的故事、分享者的故事、我自己的故事是那么不同又那么相似,故事承載了活生生的生命,真實、普通、鮮活,每一期面對面的分享都有能引發強烈共鳴、碰撞和思考的部分,是我這些年人生的主要營養來源。</p> <p class="ql-block"> 他說“與人相遇,是彼此靈魂的美好觸碰?!弊屛蚁氲饺ツ耆ダ_,有一天在布達拉宮旁邊的一個小餐館吃飯,有個6、7歲的藏族小女孩在飯桌間老練地乞討和販賣小物件,瘦瘦小小機機靈靈眼睛清亮,她看見我掛在背包上的瓦貓布繡艾囊,摸了摸看著我,說:好好看,我迎著她的目光,會心的笑著說:我也覺得好好看,她沒有想擁有,只是由衷地在贊賞,我也沒有取下來送給她,因為我也喜歡舍不得,那一刻我和她是知音,都沉浸在瓦貓的美好里,并懂得彼此的需要和界限。</p><p class="ql-block"> 關于“人”才是核心,他說“陪伴的重點,是讓一個人面對自己、創造自己、看得見自己”。那么陪伴娃的成長,我希望我與他同在,不剝奪他在挑戰中學習的機會,給出空間,讓他擁有自己的速度與節奏,讓他在學習中、生活中可以當自己的主人,讓他有機會創造出好故事,然后在一旁見證他的故事,并祝福他。</p><p class="ql-block"> 讓我尤其欽佩感動的是,黃錦敦將專業生澀的敘事治療的概念融在旅行故事中,娓娓道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真誠客觀地分享自己在關系和成長中的真實感受和故事,不回避自己也有卡在問題里的時候,做木工時、夫妻關系中、出門旅游需要父母理解和祝福時、教育陪伴子女等,怎么一點點一步步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這需要勇氣和智慧,在自由里愛人,在愛里自由,他實現了知行合一的通透理解和傳遞。</p> <p class="ql-block">衛強分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旅行到心里</span></p><p class="ql-block"> 四月的這期讀書會是我盼望著已久的,可能好的東西大家都需要,很快報滿25人,我想這一期恐怕要錯過了。沒想到后來峰回路轉,因為三月街民族節的緣故,有些人臨時有事來不了了,我又成了幸運兒,搭上了末班車,沒有錯過想參加的讀書主題。</p><p class="ql-block"> 書名出來后,因為沒有書,在網絡上查閱了作者的基本情況:黃錦敦,生于1969年,臺灣知名心理咨詢師,一位致力于兒童敘事治療的溫情學者。喜歡創作,從木工、手作燈具、發展治療性卡片、寫書、帶領工作坊到生小孩……覺得都是美麗的作品;喜歡旅行,在移動中感受安靜,在變化中體會簡單;喜歡敘事治療,近年來持續投入書籍與治療性卡片的創作。已出版作品有《陪孩子遇見美好的自己》、《陪一顆心長大》、《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生命的神秘配方》等。</p><p class="ql-block"> 《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敘事治療與旅行相遇》是一本關于旅行和心理治療的書,作者認為旅行永遠是很個人的,重要的不是我們到過哪些地方,而是我們的生命能否透過這樣的移動,讓我們更靠近自己想要的人生。旅行看似出走,卻是一種回歸。作者透過旅行途中遇見的人事物,介紹敘事治療的視野;同時透過敘事治療的眼光,回頭看看旅程里的風景,一路上且行且思,讓「旅行故事」與「敘事治療概念」來回對話,交織成一幅深刻動人的生命風景,幫助讀者打開。</p><p class="ql-block"> 《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敘事治療與旅行相遇》目錄:1、自序,旅行到心理;2、臺灣,美麗島嶼;3、青藏高原,世界的屋脊;4、尼泊爾,神之國度;5、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6、延伸閱讀。</p><p class="ql-block"> 近期勤讀會讀書活動對我啟示很大,一個人要獲得身心健康,可以是跑步加寫作,像村上春樹一樣生活;也可以像畫家梵高一樣,在畫畫里找到心靈依托。而今天,感謝瑛子推薦的這本書,臺灣的敘事治療師黃錦敦的書告訴我們,旅行也是一種心理治療的途徑,體驗旅程,體驗生命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4月21日的主分享人瑛子,她有東南亞的個人旅行閱歷,她沒有過多敘述書里的內容,而是講了自己的一些經歷和一些感想,敘述了一些后現代主義的心理學概念,有助于更好的閱讀黃錦敦這本書。感謝瑛子的無私分享,她的講述有故事也有體驗,她的閱歷更能體現《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這個主題。</p><p class="ql-block"> 旅行是每個人生命里的一部分,去不了的地方我們可以通過讀書去體驗,分享作者的經歷。去不了遠處,可以去近處。去年初我在楚雄學習十五天的時候,課余去遍了楚雄市區所有的公園,有時在廣場上看市民跳舞,觀察別人似曾相識的生活,感受很好。身在大理州,12個縣市都有古鎮,也是不錯的旅行選擇。還有州外地理位置比較近的麗江,也是全國人民喜歡的旅行目的地,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讀書中,讀旅行體驗記錄書籍,也是間接的旅行。例如閱讀古代山水游記,就可感受古代社會?!缎煜伎陀斡洝防飳糯颇仙鐣L貌的描述,至今意義重大。希望我們都能像黃錦敦說的那樣:旅行到心里。</p> <p class="ql-block"> 慧君分享:讀這本書,心里是滿滿的溫暖與感動。比如,作者在臺灣環島旅行期間,所發生的故事及所見所聞;在尼泊爾人們打招呼的方式、擁擠的公交車上,那些用分享取代劃清界限、為帶嬰兒的婦女傳遞孩子的乘客;在香格里拉包車,差點被騙的故事;在尼泊爾為了讀書,掙學費當挑夫的年輕人;為自己人生藍圖奔跑的向導小李和書生,以及作者與父母、妻子之間發生的故事等等。透過作者在旅行中所遇見的人、所經歷的事和他對生命議題的思考,幫助我們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應該以新的視野,從不同的角度和多元化的標準來看待周遭的人和事。同時,也要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認清自己真正需要和重要的東西,堅持走屬于自己的路,遇見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感謝與大家相遇!感謝瑛子老師和大家的分享!</p> <p class="ql-block"> 麗娟分享:我們自己是被建構出來的,所以我們都可以重建……</p><p class="ql-block"> 答案就在問題里,出了問題才是改變的開始……</p><p class="ql-block"> 路的盡頭就是另一條路的開始。</p><p class="ql-block"> 敘事療法給大家不同的視角,生命的故事需要大家慢慢體會。</p> <p class="ql-block">不管是敘事或旅行,都可以把我們的世界撐開、撐大,讓我們的生命更加豐富、寬廣。</p> <p class="ql-block"> 敏分享:重要的是行動力和過程,目標和結果不重要。人只有靜下來才能照見自己,所以要心靜。分享楊絳先生的一句話:“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lt;/p> <p class="ql-block"> 星星分享:參加勤讀會組織的《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讀書會,通過讀該書,書友們分享了自己的見解,詮釋自己對生命的理解,“今天的腳下是曾經的遙不可及”“失去的是不適合自己的”“吃好、睡好、心情好”等樸實的語句,撞擊觸碰到我的心靈,只要我們在努力的過程中稍微卸下一點行囊,就會走得更快更好更遠,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收獲喜悅。</p><p class="ql-block"> 走進大自然,擁抱大地山川河流,放空思想,讓心安靜,重新定義自己最想要的生活方式,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事實上,自己如此之渺小,放之大海里就是一滴水、放之沙漠里就是一粒沙子、放之大地里就是一粒塵埃,既掀不起大浪,也塑不起沙堆、更是粉飾不了土地,唯有健康的生命才是屬于自己的。</p> <p class="ql-block">從心里面流出來的,才會流進心里面去。</p> <p class="ql-block">立全分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故事即生命,生命即故事。</b></p><p class="ql-block"> 本書是一位敘事治療師講述旅行過程中遇到的人和他們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每個人都活在時空的物理世界中,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精神世界是由符號、感受、直覺匯集而成的。語言是人聯結彼此最主要的符號,我們都在用語言創造自己的生命故事,雖然這個故事只是關于世界與自身的幻想,猶如巖壁上火光映射的影像,但這些幻想就是我們的心理真實,我們都被困在了自我故事的洞穴之中。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故事,比如父母心中關于愛與付出的感人肺腑故事,同時可能也是孩子心中壓抑與控制、痛苦與抗爭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我們用語言講述故事,卻聽不懂彼此的語言。因此制造了無盡的悲歡離合、恩怨情仇。這是羅生門,是生命沉浮其中的苦海。 </p><p class="ql-block"> 讀書與行走,是我們嘗試去了解別人的故事。對別人的故事毫無興趣,走得再遠也仍在洞穴之中。剛剛在聽幾位書友分享自己的旅行故事時,我仿佛聞到了苦中帶甜的蕎面香,看見了一樹樹紅的白的桃花和梨花,感受到了行者的感動與快樂。這一刻,我有幸參與到了這個生命故事之中;這一刻,也成為了我的生命故事。 </p><p class="ql-block"> 讀書與行走,更是我們對自己的生命故事解構與重構的努力。歐文.亞隆曾寫過一個兩位旅行者相互尋找的故事,他感嘆道:如果兩人都能帶著真誠一起走過一段人生旅途,陪伴彼此去走出各自的困境,那該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故事!是的,能給彼此以滋養的關系 ,就是因為知道自己的有限而盡力覺察和生長,因為知道對方的有限而理解與共情,因為知道人的有限而心懷慈悲。 </p><p class="ql-block"> 讀書,行走,親密關系,心理治療,皆如此。</p> <p class="ql-block"> 品分享:瑛子老師推薦的《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這是一本光是聽聽音頻就覺得優美的書,作者在用心感受各地自然風光、人文風情的同時,也在用心感受人性的美和善,那些物質匱乏乃至身處貧窮的人們,絲毫不影響他們總是樂天和對人充滿善意的品質,閃爍著人性的光輝。</p><p class="ql-block"> 在記錄旅途軼事的過程中,敘事治療的文字娓娓道來,告訴我們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那些能治愈人的東西往往隱藏在不經意的瞬間。只要我們做個生活的有心人,總能在生活的茍且中找到詩和遠方的蛛絲馬跡,比如勤讀會里那些溫暖的人和事、那些治愈系的笑容,就是我生命中的小確幸,每次想起來都能不自覺地嘴角上揚!</p> <p class="ql-block">紅蓮分享:《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對我來說書名就很有吸引力,書中其他人分別給作者寫的序對我也很有啟發:</p><p class="ql-block">* 序作者林祺堂10歲獨自一人去外婆家的心路歷程 … 我的感悟是優秀的人總有和平凡普通的人不一樣的經歷。</p><p class="ql-block">** 序作者周志建評價本書作者黃錦敦的旅行就像修行一樣,我的理解:修行應該是治愈提升了自己的同時還幫助了別人…</p><p class="ql-block">*** 序作者連廷誥說:“旅行與療愈,應該是很多人的渴望吧!……如果你想知道:“一位優秀的心理師是如何在生活中去實踐敘事治療的精神,想知道他如何從旅行中遇見和自己完全不同的異文化,從這些不同的文化里學會懂得欣賞和自己不同文化的人,也從別人的文化里看見自己身上獨有的美好,你一定要好好閱讀這本書……”</p><p class="ql-block">作者在書中講旅游故事、見聞,每一個故事都可以感動你我。山上的學校里的美珍老師和孩子們……讓我想到像美珍老師一樣,一直在工作中用心付出我們身邊這樣的一些教育工作者,用愛心和職業責任幫助一個又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p><p class="ql-block">其中作者旅行所到之處就有我們耳熟能詳,甚至到達過的地方,讀著這些文字特別親切。作者到過四川、西藏,云南的大理、麗江、香格里拉、虎跳峽、瀘沽湖……記錄了青藏高原的自然景觀,風土人情,其中香格里拉藏民生活和瀘沽湖摩梭人的習俗最不一樣。一些人跡罕至的地方的旅游是 “身體下地獄,眼睛上天堂,靈魂回故里”。 旅途除了開心愉悅還有許多困難和辛苦,書中有許多篇幅敘述來至世界屋脊青康藏和尼泊爾旅行的經歷見聞是非常治愈的……</p><p class="ql-block">對作者而言,在旅途中不同的朋友與“我”分享不同事物和心情,“我”被療愈更療愈了不同的人。</p><p class="ql-block">作者探討的心理治療問題這一部分太專業,我不懂,但作者的敘事治療與旅行相遇、結合的療愈讓我覺得很多現實的沉重變得好像輕松了許多。</p><p class="ql-block"> 書籍能療愈我們,旅行亦能療愈我們。</p><p class="ql-block">愿每一本書的分享閱讀都帶給我們療愈和愉悅,更讓我們從書中找回最初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銘潞分享:拋下手機,生命只是離開、放下然后自我找尋、自我認同的過程,享受生命把最初的自己找回來,今天我們在致和小院一起讀《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宮崎駿“你只是來體驗生命的什么都擁有不了,也留不住,不需要證明什么,更沒有什么是必要實現的,你要做的就是不斷嘗試收獲,然后放下”。</p><p class="ql-block"> 從呱呱墜地睜眼看到了這個世界,我們首先遇到了自己,然后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逐漸長大,遇到了老師同學,隨著時間的流逝遇到了生命中的那個他,這一切看似那么的美好,在里面我們經歷了生離死別,生育,人生的低谷,挺喜歡《三十而已》顧佳說的一句話“出了月子第一天我突然感覺顧佳死了,活下來的那個是許子言的媽媽”,至從生了孩子誰不是已經練就72變來應對81難,為了孩子誰不是一邊在崩潰中哭泣一邊又在哭泣中堅持……這就是生命,在崩潰中開出最美的花……</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感覺心梗是在考執業醫師的時候,那種瀕臨死亡的感覺,既然都死過一次了接下來就是重生,隨著年齡不斷的增長看淡了很多東西,有些人上車,有些人就會下車,誰會陪誰一輩子,其實最應該經營好的就是我們和父母的關系,我們和孩子的關系,其他就隨緣吧……</p> <p class="ql-block"> 瑩麗分享:這本書算是一位心理治療師的游記吧。作者通過自己旅行中的小故事,引發出敘事治療的概念,并透過這些概念重新回到故事里走一趟敘事的旅行。作者說旅行是一種治療,治療也是一種旅行。在別人的故事里,我們同時也看見了自己,故事不只連接了我與他人,更進一步連接了我與自己。治療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或修正一個人,而是陪伴一個人把自己想要的生命藍圖畫得更清楚、更動人,因為有了這樣的生命藍圖,人就愿意克服困難迎接自己想要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我愛旅游,一直夢想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周游世界,可至今也沒去過幾個地方。有朋友經常組織徒步、露營、自駕游,但我一次都沒參加,總擔心自己身體吃不消拖旅伴的后腿。那就再等等吧,說不定明天我就會有勇氣跨出去,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 瓊分享:這本書,作者通過旅行故事,讓我了解了一些敘事冶療的概念與方法。旅行,讓人克服一種閉環,走過千山萬水,看不同的世象,因為新環境,新事物的出現,同時作為旁現者,持有好奇心,能敏銳感知,讓人有足夠的視野、覺察與了解,在旅行中每個人有自己的獨特感受,在外行走的旅途中,遇到的故事,對旅者自己有所觸動,進而走入自己內心,產生對話,崔人思索,而對自己原有看法和觀念會產生一些轉變,用一種達觀的態度看待自身遇到的問題。在人生的旅行中,重要的是成長,找到喜歡的自己,旅行,遇見不一樣的自己。人生就是一趟旅行,生命是我們最值得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書中,講述敘事療法的《重組會員》,深有感觸,我們和不同的人相遇,生命相互激蕩并影響的面向不同。那些能打開你特別一面的,能遇見,何其有幸。</p> <p class="ql-block">月分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在書本里旅行</span></p><p class="ql-block"> 古語有云讀書不如行路,但對于很少旅行的我,讀書,是跟著書的目光旅行。我一直有個夢想,兩個人,背著行囊,在路上走啊走啊,覺得很浪漫。但其實從來沒有付諸行動,藉口總是太多。</p><p class="ql-block"> 讀《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感覺作者是一個很溫暖的人,他打開了讀者的視野,引領讀者在娓娓道來的故事里,體察生命的獨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旅行,對大多數人而言,不過是吃喝玩樂。雖然也是吃沒吃過的,玩沒玩過的,結果卻往往是有見無識。讀這本書,看作者的旅行,真是一場場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的生命之旅。</p><p class="ql-block"> 我們從小到大要經歷多少標準測試,那些標準造就了今天的我們。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孩子們從小就得到大量知識,我們想要孩子以最快的速度成長,害怕孩子們走彎路,催著他們直達目的,很多東西例如生命本真、自己的內心、甚至愛情已經不再需要經歷、體會和領悟。讓人回到手工的味道里,成就有自己味道的生命,活出自己的樣貌,做偏好的自己是多么美好的事。</p><p class="ql-block"> 沒有機緣旅行的我們學會在生活里不帶成見地聽故事說故事,讓生命能量交匯流動,更大程度地豐滿自己的生命,做自己的主人。用一個個發向心靈的提問,看清自己,幫助自己在生命旅程里繼續前行。也可以多讀書,在書本里獲得不同的視角,不同的體驗,在前行中不斷獲得新的領悟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 煙花易冷分享:我就是一個喜歡獨自出游的人??粗鴷镒髡咧v出去玩又覺得假期沒陪伴家人的矛盾心情和自己很像。自己是怕父母親擔心我獨自出游不安全所以不告訴他們,這樣出去的心情也不是很放松。幾次獨自出游安全回來后,他們也放心多了。其實家人擔心我獨自出游不安全是因為愛,我不告訴他們也是因為愛……</p> <p class="ql-block"> 愛萍分享:讀《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感嘆作者對身邊故事的細心體味和解讀,讓我們看到生命中那么多溫暖與感動。旅行看似出走,卻是一種回歸。旅行的方式是多樣的,你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心存美好,生活里處處都有好風景,遇到的人都是好老師。我把讀書看著一場旅行,當我靜下來讀書、寫小作文的時候,正是我靠近自己的時刻,書寫讓我進入了一種愉悅的狀態中,我更靠近了真實的自己,靠近了自己的心,更懂得了生命、懂得了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書里最讓我感動的一句話:我要在自由里愛人,我也要在愛里自由。</p> <p class="ql-block"> 凈秀分享:作為一個“罐頭”生產者,在這個過程中我盡量的覺知、學習,面對孩子們,要看到這個人……提醒自己,問題的背后是一個人 ,要把行為和人分開……</p> <p class="ql-block"> 秀玲分享:在一個地方工作、生活時間久了難免會出現一些不滿、厭煩、無聊等等情緒,這個時候如果外出學習或旅行,會給我帶來一個全新的自我,感覺又可以充滿激情地回到工作和生活中。對我來說旅行也是心理治療,只是沒有那種能“看見”的能力。很喜歡黃錦敦說的這句話:關于旅行和心理治療,永遠是很個人的,重要的不是我們到過哪些地方,而是我們的生命能否透過這樣的移動,讓我們更靠近自己想要的人生。作者通過旅行中的經歷,探討了敘事治療的理念,以及生命故事的影響力和意義。在旅行和生活里,沒有成見地去聽故事、講故事。這本書讓我打開自己,學著用新的視野,去經驗這個世界的美好和豐富,去發現或看見更多的,不同層次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圖文來源于“勤讀會”微信群書友,“勤讀會”工作組人員搜集整理。</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讀書活動安排:</p><p class="ql-block">1、5月,國潤主分享南懷瑾《金剛經說什么》。</p><p class="ql-block">2、現場分享有誦讀環節,具體內容工作組酌情安排。歡迎參加,敬請關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西市|
丹江口市|
临江市|
伊宁市|
江都市|
通辽市|
乌兰浩特市|
壶关县|
赤城县|
兴文县|
江阴市|
庆阳市|
吴江市|
杨浦区|
隆尧县|
盐池县|
浦东新区|
闻喜县|
牙克石市|
漳州市|
铁岭县|
兴安盟|
徐水县|
泾川县|
鹰潭市|
丹东市|
平昌县|
孙吴县|
昌宁县|
涞源县|
普兰县|
芜湖市|
安化县|
日土县|
吐鲁番市|
内乡县|
客服|
清流县|
新宁县|
大田县|
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