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網圖)</p> <p class="ql-block"> 望叢祠(4A景區,免費),位于成都市郫都區西南部,距市中心23公里。是為了紀念最早的蜀王望帝杜宇和他的繼任人叢帝鱉靈而修建的祀祠,也是中國西南地區唯一的一祠祭二主、憑吊蜀人先賢的最大的陵冢。</p><p class="ql-block"> 望叢祠從南北朝齊明帝建武年間建立至今,已歷經一千五百余年滄桑歲月,現有望、叢二帝紀念館、鱉靈湖、東西賽歌臺、望、叢二帝陵墓、文物陳列館、子規園、聽鵑樓等主要景觀,是蜀人尋根問祖的圣地,亦是遠近游客休閑游玩的勝地。</p> <p class="ql-block">平面圖</p> 沿? ? ? ? 革 <p class="ql-block"> 望帝杜宇教民務農,他在蜀地首創了按農事季節耕種的制度,被后代奉為農神。叢帝開鑿玉壘山,開寶瓶口,是李冰之前岷江流域的最初治理者。二帝遺愛在民,歷代為后人尊祀。“端午祭屈原,岷陽朝杜主”,蜀人聞杜鵑而思望帝。每年農歷5月15(大端陽)舉行的紀念望叢二帝的望叢賽歌會,更是漢民族唯一保留下來的賽歌形式,現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 最開始的望帝、叢帝是分祠,而今的“望叢祠”是公元5世紀南齊所建的望叢二帝合并祠。據《岷陽二帝前后志》載:“叢帝歿后,咸葬于郫,舊有廟,古邑南去郭一里?!薄钝h志》載:祀望帝的“崇德祠”原在灌縣二王廟處,南朝齊明帝(公元494-498年在位)時,刺史劉季連將其自灌口移建于郫。后與叢帝廟合并,成為合祀望、叢二帝的“望叢祠”。</p><p class="ql-block"> 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邑令趙可度將望帝與叢帝合祀,擴建望叢祠,始有今日規模。明末張獻忠入川時遭受嚴重破壞,望叢祠毀于兵燹,僅存杜宇、鱉靈二陵。</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知縣李馨“伐石表道”,“始禁樵采”,保護了二陵。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望叢祠重經修復,并于祠內遍植柏樹(1981年尚存207株)。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祠東建“聽鵑樓”。</p><p class="ql-block"> 民國十四年(1925年),一度在祠內建公園,后逐漸荒蕪。民國十八年(1929年),四川督軍熊克武駐防于郫,曾撥款培修祠宇,并于二帝陵前分別豎“古望帝之陵”、“古叢帝之陵”石碑。碑高丈余,下款刻“熊克武敬立,但懋辛敬書”。</p><p class="ql-block"> 1969年碑被拆毀,僅存殘塊,今碑為復制件。</p> <p class="ql-block">大門</p> <p class="ql-block">照壁</p> 古祠由來 <p class="ql-block"> 二千七百年前的西周末年,望帝杜宇在郫縣建立了蜀國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首都杜鵑城。相傳望帝杜宇教民農耕,又教巴族人務農,因此古時候四川人把杜宇視為農神,春耕要先祭杜宇。杜宇晚年,成都平原洪水為患。杜宇丞相鱉靈“決玉壘山以除水害”(玉壘山即都江堰寶瓶口那座山)。杜宇把帝位禪讓給鱉靈,退隱西山,時在春天,蜀人思念他,便把子規鳥叫做杜鵑鳥,把山上春天開的第一種紅花稱為杜鵑花,說那是杜宇在催促人們春耕了。望帝祠原在都江堰的二王廟,南北朝才在郫縣建望叢祠,北宋趙匡胤封李冰為王,在望帝祠遺址建崇德祠祭祀李冰。到元朝對李冰父子都加封時,這二王廟才開始沿襲下去。望叢二帝揚雄《蜀帝本紀》載:“代魚鳧為王,徒都于郫,即杜鵑城也?!奔s公元前6世紀,杜宇作蜀王,稱望帝。當時岷江洪水大發,淹沒川西平原,望帝命丞相鱉靈治水,鱉靈劈開玉壘山,鑿出寶瓶口,疏通岷江之水,變水患為水利,化西海為田疇,使川西平原從魚鳧時代直入到農桑時代,并且奠定了都江堰工程的基礎。后望帝退隱西山,禪讓帝位于鱉靈,稱叢帝,叢帝死后葬于今郫縣城南,后又建叢帝祠,南朝齊明帝時又把望帝陵從灌縣遷至郫縣叢帝祠,二陵一處,合稱望叢祠。</p> <p class="ql-block">…</p> 建筑風格 <p class="ql-block"> 望叢祠坐西向東,建筑風格不同于一般祠廟,原祠是按浙江省紹興市會稽山禹陵規劃而建,因為是一祠祭二主,所以祠門不是單開單向,而是對稱地開為南北二門。大門后是照壁,照壁南北兩側各開相對的院門,通往兩個園區。南為子規園,北為漣漪園。臨水就勢建有“稻蓀樓”,“聽鵑樓”等樓臺亭閣。照壁后兩闕門通過里間。闕門后是望帝叢帝紀念館,正中是望帝叢帝的青銅塑像。紀念館背后的柏林之中,是高達15米的望帝陵。望帝陵西面,是郫縣博物館。望帝叢帝紀念館南面是聽鵑樓,也是望叢大華玉器博物館,再南為叢帝陵。望叢祠內,南北貫通著大片水域,這就是鱉靈湖。</p><p class="ql-block"> 祠內園林,完全按望帝教民務農、叢帝率民治水之意,安排樓臺亭閣、池榭拱橋。</p> <p class="ql-block"> 祀殿內塑二帝座像;正中有楹聯二副:</p><p class="ql-block">蜀國破天荒,憶冠裳讓后,水土平初,一德君臣三代遠;</p><p class="ql-block">巴人追地載,當花鳳來時,杜鵑啼處,千秋風雨二陵多。</p> <p class="ql-block">…</p> 亭? ? ? ? 廊 <p class="ql-block">…</p> 望、叢二帝陵 <p class="ql-block"> 祠內有望帝陵和叢帝陵隔湖對望。望帝陵,周長200多米,高10多米,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帝王陵墓。叢帝陵:周長100米,高10米。</p> <p class="ql-block">…</p> 民間活動 <p class="ql-block"> 望叢祠還富含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每年清明前后這里都要舉行賽歌會。賽歌會規模宏大,人數眾多并且都是普通平民。而且這種傳統是起源于古代中國“杜鵑啼血”的故事。賽歌會規模宏大,人數眾多,參賽者都是普通平民,帶著濃烈的鄉土氣息,場面熱烈。 賽歌會上人們專往姑娘媳婦身上丟李子,據說誰挨得多誰就生得多。有的婆婆這一天就拉了媳婦到望叢祠揀李子。</p> <p class="ql-block">(網圖)</p> <p class="ql-block">(網圖)</p> <p class="ql-block">(網圖)</p> <p class="ql-block">(網圖)</p> <p class="ql-block">(網圖)</p> 杜鵑花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保县|
长宁县|
宁安市|
吉安县|
馆陶县|
黔江区|
平顺县|
盐亭县|
子长县|
郁南县|
马尔康县|
黄梅县|
沙湾县|
阳山县|
灵台县|
新乐市|
建平县|
平潭县|
南昌县|
台山市|
许昌市|
麻城市|
洪泽县|
瑞安市|
讷河市|
行唐县|
蓬安县|
江永县|
寿光市|
大洼县|
泰和县|
新河县|
柏乡县|
奉节县|
密云县|
博乐市|
南溪县|
宁安市|
巫溪县|
鄂托克前旗|
嵊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