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讀書心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段靜 】</span></p><p class="ql-block"><b>閱讀《小學讀整本書教學實施方略》序、前言</b></p><p class="ql-block"> 關于整本書閱讀,四位老師都提及了自己的一些見解。我們要通過整本書閱讀教學,讓學生學會讀整本書,用整本書來教學生學習如何閱讀,學習自主閱讀,提升個人素質。而更重要的是這個閱讀實踐的過程,要不斷探索,如何去細化每個環節,讓閱讀真實的發生,達到促人發展的目標,實現教育的意義。</p><p class="ql-block"> 當然,目前我可以做的就是開始閱讀,去發現,去思考,去實踐。在探索整本書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我希望也能和學生一樣,慢慢發現閱讀的樂趣,和閱讀帶來的智慧寶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舒嬋媛】</span></p><p class="ql-block"><b>閱讀《小學讀整本書教學實施方略》序、前言及第一小節:</b></p><p class="ql-block"><b> </b>今天我們語文組成員下午開始閱讀李懷源教授的《小學讀整本書教學實施方略》,我們一起走進整本書閱讀,一起去探究整本書閱讀教學……</p><p class="ql-block"> 本書有三個序,其實,封底已把三個序作者的內容進行了小結。無論是朱永新、林文寶,還是王林,都從不同程度上對這本書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如朱永新在序中說到“懷源結合多年的探索,希望為小學“讀整本書”提供全方位、立體化的解決方案……”通過這樣的介紹,讓我們更加了解了本書的重要地位,也讓我們讀者更加清晰應該以怎樣的視角去閱讀這本書,如何去學習運用。</p><p class="ql-block"> 另外,本文作者李懷源在“前言”部分主要強調了整本書教學的價值及其意義。而第一節“整本書的選擇”,作者從整本書選擇的原則(總體原則+具體原則)、現行圖書的選擇方式和 整本書的數量選擇三個方面詮釋了整本書應當如何進行有效選擇。</p><p class="ql-block">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工作中,雖然我對整本書閱讀教學進行了嘗試,但存在的問題總是層出不窮。究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時少了方法指導。尤其是對于閱讀課的三種課型也基本上停留在導讀課上,推進課和分享課成了紙上談兵。除此之外,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評價方式不夠多樣化,班級中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從而讓整本書閱讀舉步維艱。</p><p class="ql-block"> 但愿,我們這次一起同行,同道,共勉,共享,找到適合學生整本書閱讀的學習路徑,助力自身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趙情菲】</span></p><p class="ql-block"><b>讀《小學讀整本書教學實施方略》的序以及整本書選擇之感受</b></p><p class="ql-block"> 在語文教研組組織的活動下,今天讀了本書的序和第一小節,從他們的字里行間讓我感受到了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以及讀整本書教學的價值與意義。從朱永新、林文寶、王林以及作者李懷源的探討中,可以清楚的認識到,教師在閱讀的過程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就像李懷源老師說的,師不僅僅是教,更多的是和學生一起,作為引領者從而帶動生,進行師生共讀。從教師角度而言還要學會評價學生的閱讀素養和能力。通過李老師的方法,對于這方面的理解也漸漸清晰。如:通過“找一找”的題干,考查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通過“為什么……”的題干,考查學生整合解釋的能力等等;這些實際方法,讓我對以后帶領生整本書閱讀有了大概的框架,知道如何去引導學生有效閱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易虹】 </span></p><p class="ql-block"><b>讀《小學讀整本書教學實施方略》的序以及整本書選擇之感受</b></p><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在教研組教研活動中閱讀了這本書籍的序言部分和第一小節,從李老師的三位朋友寫給他的序言來看,李老師對于整本書閱讀的研究已經進行很久了,開展的也很早,而我們這里才剛剛開始進行整本書閱讀的教研活動及學生活動,深感我們需要進步的空間很多也很大,我也從一開始的一頭霧水到現在對于整本書閱讀有了一個大體的認知,但要把這個教研活動做好還需要付諸很多努力,包括教師自身的學習,這一點我是很欠缺的,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理論學習和實踐要都抓緊,教書的同時學會育人。在整本書閱讀中建議的教學方法有很多,我們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對此也需要自己進行不同方式的探索,而在一年級的教學中,目前我的理解可能我更多的需要引導他們去讀,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找到閱讀的成就感,從而喜歡上閱讀,慢慢把閱讀變成一種習慣。今天的閱讀還是一知半解,目前只有一個對于未來的一個大致規劃,可能在后面對書籍的完整閱讀后中還會對計劃進行修改和調整。<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向蓉】</span></p><p class="ql-block"><b>讀《小學讀整本書教學實施方略》序及前言感受</b></p><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語文教研組就語文個人研修計劃作出了更明確性道路,我們為什么要進行整本書閱讀?如何一步一步讓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制定更詳細的讀書計劃,每一位老師可能從懵懵懂懂到現在對此都有了初步的方向。同時在語文教研組的活動指導下我們還閱讀了關于整本書理論的書籍,認真讀了幾位老師對本書寫的一個序,我了解到如今大家對于整本書閱讀的一個重視。在書中我很贊同朱老師對于整本書閱讀的一個觀點: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的職責與其說是“教”,不如說是“領”。我們可以適時為學生補充背景知識,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得學生自己去享受探索書籍的快樂。同時我也了解到一個關于“新教育”的詞匯,我對于“新教育”的一個理解,是對于學生的定位,我們應以學生為主體,再設計教學內容時應指向學生活動,學生喜歡的是學習活動,參與活動才能產生切身的體悟。最后我想說在整本書閱讀的道路上我們才剛剛開始,不管是對于學生還是對于我來說都在不停的學習,那就一起營造氛圍,激發興趣,親身體驗,開展活動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彭莉】</span></p><p class="ql-block"> 讀《小學讀整本書教學實施方略》序,前言,第一小節后,我更理解到進行整本書閱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卻十分重要,正如書中提到:小學階段進行整本書閱讀不但成為可能,而且成為必須要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其次,書中的一小點讓我認識到閱讀課還可以具體細分為閱讀思維課,閱讀實踐課,閱讀分享課,閱讀欣賞課等,我將通過這幾種課型,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p><p class="ql-block"> 今后我會繼續學習,請教,將整本書閱讀這一任務作為本學期的主要任務。我會在實踐中不斷反思,探索,培養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素養。</p> 4月17日讀書心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段靜】</span></p><p class="ql-block"><b>讀《小學讀整本書教學實施方略》第一章第二節</b></p><p class="ql-block"> 今天所讀的第二節讀整本書教學的指導中,分別從學生的年齡特點、讀物的特點、閱讀本身的規律進行了說明,我了解到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根據不同讀物的特點,由淺到深進行閱讀指導。</p><p class="ql-block"> 書中講到,討論是整本書閱讀指導中的重要環節,不但能深化學生對書籍的理解,還能培養學生持久的閱讀興趣。在組織學生進行整本書的討論時,討論的重點也應該隨學生的情況,讀物的特點去交流思考,一步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聯系到自身教學上,我知道要從這些方面去設計教學,但在課堂中我不知道怎么去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討論,捕捉不到重要問題,帶學生從書的表面到書的背后深入交流。除此之外,書中的所闡述的閱讀能力讓我有了更新的了解。我往往會忽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只停留在閱讀的表層。在后面的教學中我需要有意識對學生閱讀之后進行延伸,創意表達,逐步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p><p class="ql-block"> 總之,我還要多多思考,尋找適合的方式,具體可操作的方法,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指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舒嬋媛】</span></p><p class="ql-block"><b>閱讀《小學讀整本書教學實施方略》第一章第二小節讀書筆記</b></p><p class="ql-block"><b> </b>《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設置了“整本書閱讀”這一拓展型任務群,提倡學生應在語文學習中多讀書,讀整本書,持續讀書。從此,“上好整本書閱讀課”已成為每一位語文老師的“必修課”。而如何有效地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p><p class="ql-block"> 關于讀整本書教學的指導問題也是李教授在書中第一章第二節里著重強調的內容。李教授從以下三方面為讀者提供了指導。</p><p class="ql-block"> 一、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指導。按照學生從低、中、高不同的年齡特點進行有效指導。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應當先讀給學生聽。針對高年級的閱讀,要深度閱讀,重點在于我們老師要關注作品,設計合理有趣的閱讀記錄單,從而挖掘作品深層次的問題,一起討論交流,走進作家,走進作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激發閱讀的興趣。</p><p class="ql-block"> 二、按照讀物的特點進行指導。在小學階段,學生接觸到的主要體裁有圖畫書、童話、兒童詩、散文、小說、科普作品等。作為教師,我們要根據不同體裁的作品,從不同角度指導學生讀整本書。李教授談到兒童詩這一體裁時,他說要從讀懂詩的意思——想象詩的畫面——領悟詩的情趣——欣賞詩的意境——品味詩的語言五個方面讓學生感受到兒童詩的情趣,了解和學習兒童詩的語言。</p><p class="ql-block"> 三、按照閱讀本身的規律進行指導。這里李教授引用祝新華的“六層詞閱讀能力系統”中的六種能力元素:復述、解釋、重整、伸展、評鑒、創意。指導教師在進行讀整本書教學時應按照閱讀的層次,逐層培養,階梯上升,讓閱讀成為學生成長的有效路徑。</p><p class="ql-block"> 我想,今天的閱讀,對于我如何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支撐。我會將今天的閱讀所得付諸于班級整本書閱讀指導上。在整本書閱讀上進行一些新的嘗試,如每周都去讀一本圖畫書,引導孩子們從簡單的文字與圖畫里獲得啟發;會引導學生一起設計閱讀記錄單…… 正如李教授說的“明確的方向、恰當的方式、具體的方法,才能讓讀整本書教學成為學生和教師都喜歡的教學組織形式。”</p><p class="ql-block"> 關于整本書閱讀教學,我們還存在諸多不適應,不理解……但,慢慢摸索,總有明白的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趙情菲】</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又學到了新東西:如何指導學生讀整本書。</p><p class="ql-block"> 1、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師可以先讀給他們聽,等有能力后及時放手。中年級師不再帶讀,但是可以給孩子們設計讀書報告單,幫助學生理解讀物的主要內容。高年級可以繼續沿用讀書報告單這樣的活動,但是可以提高難度,讓學生自己設計。我覺得這樣的方式非常科學,每一個環節循序漸進,環環相扣,把每一個階段如何指導寫的非常清楚,值得我好好學習。</p><p class="ql-block"> 2、其次李懷源老師還把每個年齡段該讀的書都列舉出來了,大大的提高了教師挑選書籍效率。</p><p class="ql-block"> 3、最重要的是今天接觸到了“六層次閱讀能力系統”:復述、解釋、重整、伸展、評鑒、創意。第一次知道整本書閱讀竟還有這么多學問,又收獲了豐厚的理論知識。</p><p class="ql-block"> 4、最后,看的多不如實踐,班級閱讀已經開展,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這些方法實踐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向蓉】 </span></p><p class="ql-block"><b> 讀《小學讀整本書教學實施方略》第一章第二節有感</b></p><p class="ql-block"> 今天讀了李懷源老師讀整本書教學的指導,其中結合我自身的經歷,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寫的:“組織學生進行整本書的討論,應該從情節入手,關注學生的興趣,關注情感的熏陶。讀整本書,關鍵是整體。”那么在我自己的實際教學中,在上閱讀課的時候我發現,我可能只是讓同學們自己通過觀看視頻,嘗試去復述故事,從而忽視了同學們之間的討論與交流。咦?為什么這個故事是這樣發展的呢?為什么這里面的主人公性格是這樣子的呢?所以在之后的教學中,我要開始嘗試在恰當的時候,及時的放手,要讓學生自己多進行討論與交流,從而維持持久的閱讀興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彭莉】</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們一起讀了《小學讀整本書教學實施方略》中的第二節——讀整本書教學的指導。 </p><p class="ql-block"> 這一小節中首先提出了要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指導。對于高年級,書中提到學生完全能夠自己閱讀。而老師可以設計讀書報告單,幫助學生把握書中的主要內容,讓學生發現書中的細節,當然讀書報告中的內容也可以由學生自己設計。我認為,這也可以作為學生的一種成果。 第二點要按照讀物的特點進行指導,我選擇的《西游記》屬于小說類,有完整的情節,典型的人物,在設計話題時可以討論書中人物的性格,也可以討論書中語言的特點。 </p><p class="ql-block"> 第三要按照閱讀本身的規律進行指導,讀整本書教學要根據閱讀的層次,逐層培養,階梯上升,讓學生從能“復述”“解釋”“重整”到能“伸展”“評鑒”“創意”。</p> 4月18日讀書心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易虹】</span></p><p class="ql-block"><b>讀《小學讀整本書教學實施方略》第一章第二三節有感</b></p><p class="ql-block"> 今天讀了二三節,看到印象深刻的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應當先讀給他們聽。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借助拼音閱讀的時候,教師要及時放手,讓學生感覺自己可以像大人一樣進行閱讀了,從而產生成就感,維持持久的閱讀興趣,而我在一年級上期以我給孩子讀為主,但到了一年級下期我還是不敢放手,覺得他們讀的不流暢,以我讀代替他們讀,這一點需要反思,必須試著放手,讓孩子們發現讀書的快樂,獲得閱讀成就感。在閱讀時閱讀討論的重點應該是情節、人物、閱讀興趣等,可結合作品聯系生活,話題有“從書里找生活的影子”“從書里找自己或別人的喜好”“找出書中人物特別的地方”“聊一聊送禮物的想法”等等。</p><p class="ql-block"> 在閱讀第二節中提到了“六層次閱讀能力系統”認為閱讀能力包括六種能力元素:復述、解釋、重整、伸展、評鑒、創意。復述、解釋、重整是“客觀性理解,對原篇章進行分析、概括等,緊扣原篇章,準確理解,還原作者的思想的過程”。伸展、評鑒、創意是“主觀性理解,通過推論、想象、推測、批判性思維、創意,有依據地引申、拓展篇章內容,以及評鑒篇章內容與表達,提出獨到的見解,對篇章進一步加工。基于原篇章又超離原篇意”。從中我學習到在學生初讀一本書后,可以讓學生復述內容,教師出示一些句子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詞語和表面句意。同時最后教師要對學生讀整本書的情況進行評價,以使閱讀更有效果,而這種評價以考察學生閱讀進展讀質性評價為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彭莉】</span></p><p class="ql-block"> 讀第三小節中以“讀整本書的評價”,指出教師要對學生讀整本書的情況進行評價,以讓閱讀更有效果。</p><p class="ql-block"><b> 一、要對閱讀結果進行評價</b></p><p class="ql-block"> 最基本的要對速度做出要求,不能按時完成的要及時進行調整,并且要求學生不能指讀。閱讀中,可以通過班會來檢測發現學生閱讀中的問題。學生也可以就書中的章節和人物,做好筆記,寫出或畫出自己的心得。</p><p class="ql-block"><b> 二、對閱讀指導過程的評價</b></p><p class="ql-block"> 雖然整本書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但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有超越自己的體驗,引導學生發現書中細節,從書中感受到打動人心的力量,在《西游記》中,我會讓學生更多的關注到了師徒幾人團結,友愛,不怕艱難的精神。在學生閱讀時,通過學生互相的交流,讓學生發現自己未曾發現的一些細節,同時向學生推薦其他類似的書,達到讓學生喜歡讀書的目的。</p><p class="ql-block"><b> 三、對閱讀能力的評價</b></p><p class="ql-block"> 書中提到學生讀整本書要以獲得閱讀能力為顯性的目標,以學生情感與精神的成長為隱形的目標。并且書中對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有不同的界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趙情菲】</span></p><p class="ql-block"><b>讀《小學讀整本書教學實施方略》第一章第三節之感受</b></p><p class="ql-block"> 不論什么形式都應該以學生真實的閱讀感受為主。讀到這句話感受尤為頗深。在開學初期剛確定好讀書方案的時候就在想:書來了要怎么去引導?是要像教科書一樣去要求?還是不做要求,只培養興趣?諸多問題。今天看到這句話,心里馬上有了答案,不論以什么形式開展,都要以學生的閱讀感受為主。如果一味的追求記和背,那勢必會抹殺掉孩子的閱讀興趣。就像本章節的閱讀思考提的問題,我的回答是,教師帶領學生讀整本書的目標應該是用這本書教學生學會閱讀,而不是感受這本書的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向蓉】</span></p><p class="ql-block"><b>讀《小學讀整本書教學實施方略》第一章第三節有感</b></p><p class="ql-block"> 這一小節李懷源老師主要寫的是對整本書教學的評價,其中李老師強調教師要對學生讀整本書的情況進行評價,以便閱讀更有效果。當然在指導學生讀整本書的過程中,我們要時時刻刻的關注其差異,了解他們的基礎,要通過階段性的分析作出相應的調整。對學生而言,獲得閱讀樂趣。是他們進行閱讀的核心動力,所以我們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的過程中,應該要讓學生充分體驗閱讀的快樂。比如我們在設計閱讀討論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一定要設計能夠吸引住他們的一個情境,讓學生能夠憑借情景,從而體會到想象的樂趣和新奇的體驗,從而喜歡上閱讀。那么在之后的教學中,我將會慢慢組織多樣的閱讀活動,讓學生碰撞出不一樣的閱讀火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段靜】</span></p><p class="ql-block"><b>讀《小學讀整本書教學實施方略》第一章第三節有感 </b></p><p class="ql-block"> 評價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讀整本書也更需要進行評價。書中從三個方面進行了介紹: </p><p class="ql-block"> 一是對閱讀結果的評價。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閱讀的速度速度,根據學生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在班級討論中,通過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發現學生閱讀中問題,有針對性的指導。同時,我學習到可以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學生閱讀的真實情況。不同的年級有符合各年級的閱讀資料形式展示讀書效果,如低年級做讀書卡或圖畫表現,中、高年級可以做讀書筆記、讀書心得等。不論是什么形式,教師要及時查閱學生閱讀資料,來了解學生的閱讀程度,以便在課堂中利用閱讀資料進行閱讀討論,加深對書籍內容與思想的理解。 </p><p class="ql-block"> 二是對閱讀指導過程的評價。作者講到讀整本書以師生充分自讀為基礎,以班級討論為主要交流方式,以教師評價為指導,促進師生成長。其中向我們說明了好的讀整本書交流既要提升學生的閱讀的高度,引導學生去發現、感受、追問、思考整本書中中的人、情感和文字背后的意義;又要開拓學生閱讀的空間,在交流中要引導學生挖掘細節,反復閱讀,產生自己的新思考和理解,再向學生推薦作者其他的書或同類型的書,比較發現其共同與不同之處,再次討論交流,這就做到了課后延伸,讓學生持續閱讀。還要讓學生體驗閱讀的樂趣。根據讀物中的內容,我們可以通過設計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讓學生自己自由討論,設計相關的閱讀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創造和感受樂趣。 </p><p class="ql-block"> 三是對閱讀能力的評價。對于整本書閱讀的指導,我們需要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評價,通過閱讀素養測評來評測學生,當然這是書中舉例的一種,還有很多方式可以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評價。在課堂中,我想,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需要我們通過一些閱讀策略,去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閱讀,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我贊同書中作者所說的“要讓學生做屬于自己的筆記,樂于做筆記,首先要讓學生明白筆記的作用”。但面對我班學生都不喜歡做筆記,覺得這就是一個作業,一個負擔的情況,導致讀書筆記沒人做,所以對我來說如何引導學生做筆記,激起他們的興趣,感受讀書樂趣還是很重要,這是我需要深入思考的。另外,我要善于去發現學生課上課下的閱讀情況,及時做出評價,調整指導方法。 </p><p class="ql-block"> 最后,用書中說的“開展讀書交流活動,不是一本書閱讀的終結”互勉吧,閱讀之旅有著無限的未知等著我們去探索,也有著無限期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舒嬋媛】</span></p><p class="ql-block"><b>閱讀《小學讀整本書教學實施方略》第一章第三小節???感: </b></p><p class="ql-block"> 文藝理論家喬治·布萊說過,閱讀就是理解探尋作品的“我思”,閱讀的全過程就是一個主體經由客體(作品)達至另一個主體。那么,閱讀評價就是閱讀過程中一個個追尋“我思”的過程。對學生讀整本書的情況進行評價,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也才能讓閱讀真實有效發生。如何進行讀整本書教學的評價,李懷源教授從三個方面給我們提供了指導性建議: </p><p class="ql-block"><b>一、對閱讀結果的評價 </b></p><p class="ql-block"> 主要側重從考查閱讀的速度、班級討論中看閱讀深度、查閱資料,了解閱讀的真實情況進行整本書教學評價。“查閱資料,了解閱讀的真實情況”,即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段的閱讀要求,布置相應的閱讀任務,如通過制作讀書卡、讀書筆記、讀書手抄報、思維導圖等方式展示讀書效果。無論是何種形式,我們的最終目是為了引導學生在完成閱讀任務時感受到讀書帶來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p><p class="ql-block"><b> 二、對閱讀指導過程的評價 </b></p><p class="ql-block"> “讀整本書以師生充分自讀為基礎,以班級討論為主要交流方式,以教師的評價為指導,以促進師生需要與精神為歸宿。”李教授從提升閱讀的高度、開拓閱讀的空間及體驗閱讀的樂趣三個層面回答了讀整本書如何交流。如在提升閱讀的高度中,他以《長襪子皮皮》為例,告訴我們要引導學生發現細節,讓學生感受打動人心的力量,對現實問題進行追問和思考,要引導學生提升語言的高度…… </p><p class="ql-block"><b>三、對閱讀能力的評價 </b></p><p class="ql-block"> 引導學生讀整本書,我們不只是為了引導學生學習簡單的基礎知識,也不是語文教學的拓展和延伸,而是要關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養成持續讀書的好習慣,并為其日后的學習和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因此,在讀整本書閱讀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閱讀能力,從不同方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p><p class="ql-block"> 總而言之,在整本書閱讀評價上,我存在諸多的疑惑,也有諸多的不足。我將以此次學習為契機,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整本書閱讀評價的具體要求以及班級學生閱讀素養發展現狀為參照,明確目標,采取靜態和動態考查相結合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產生閱讀的動力和閱讀的毅力,讓整本書教學的評價更趨于合理化、有效!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东县|
新宾|
青川县|
饶平县|
迁西县|
随州市|
柯坪县|
云南省|
富锦市|
望城县|
祥云县|
莎车县|
镇原县|
玉龙|
中阳县|
阜新市|
上杭县|
鄂州市|
重庆市|
大厂|
临汾市|
翼城县|
阿克苏市|
澜沧|
盐源县|
北碚区|
舞阳县|
公主岭市|
海宁市|
昔阳县|
新疆|
荆门市|
巴林左旗|
门源|
兴业县|
容城县|
永善县|
临清市|
锦州市|
巧家县|
黑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