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環(huán)騎洱海</b></p><p class="ql-block"> ——云南九大高原湖之首站</p><p class="ql-block"> 和堅</p><p class="ql-block"> 大理對于麗江人來說好似鄰家女孩,端莊秀雅。幾十年來記不清我到過大理的次數(shù),目暏著大理的發(fā)展變化,體會到了大理濃厚的人文積淀和大氣磅礴。南詔、大理國的歷史和金庸故事讓人欲罷不能,我們是在看著電影《五朵金花》長大的一代。下關(guān)汽車站、蒼山中路、大理古城、三塔寺、蝴蝶泉是我們往來大理常去的地方,現(xiàn)在的規(guī)模和氣勢與當年已不可同日而語,但蒼山和洱海依舊任性,依然恢弘博大、笑看風云、寵辱不驚。</p><p class="ql-block"> 隨著洱海的環(huán)海公路的完工和海西健身步道的建成,生態(tài)優(yōu)美的洱海海岸早已成了人們觀光健身旅游打卡的好去處。我曾若干次駕車行走過海東的海岸線,但海西的健身步道卻是不允許汽車通行而未曾到過,每次望著海邊翻滾的海浪和高飛淺翔的海鳥,深度體驗洱海的愿望愈發(fā)強烈。今年“三多節(jié)”放假,經(jīng)過精心準備和周密籌劃,終于實現(xiàn)了環(huán)騎洱海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為了騎行方便,我們選擇了從雙廊鎮(zhèn)的長育村出發(fā),順時針環(huán)海。我們?nèi)胱〉奶煊隇⒌晔呛_叺挠^景灑店,與海僅有一路之隔。“天雨”的納西話是“書”的意思,酒店的名字對于納西族來說很浪漫、很親切。酒店老板是長育村人,很熱情,服務(wù)周到,她的父親楊新業(yè)曾是村小組的黨小組長和村干部,他見多識廣,年輕時曾在麗江好些地方做過工,就連玉龍縣偏遠的仁河仁義也知道,對麗江很熟悉也很有感情,我們之間簡單勾兌后便拉開了話題,大理與麗江的軼聞趣事總是在不斷的切換,同時也從他的講述中對大理的傳說和歷史更為嘆為觀止,深深感受了這片土地的精彩和壯美。</p><p class="ql-block"> 環(huán)海線路共有123公里,我和大哥騎行用了6個小時,加上一路拍攝和休整共用了9個小時。在這條環(huán)海路上的每一步騎行中,我們感受到了這片土地的滾燙和執(zhí)著。歷史的風與洱海的風交織在一起,吹蕩著我們、撫慰著我們。洱海邊的每個海灣總是如約而至地呈現(xiàn)她的綽約多姿、萬般風情,與其說我們是在騎行,倒不如說這是我們與洱海的約會,是與風姿綽約仙女臨水而舞、對酒當歌。而蒼山卻以他高大威武的天兵天將神態(tài)始終屹立在洱海西岸,像是整齊化一的十萬大軍在列隊受檢、待令出征。騎行大理是一場風花雪月的對話,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南詔尚未統(tǒng)一六詔之前,據(jù)楊新業(yè)講述,他們長育村應(yīng)該是鄧賧詔的范圍,鄧賧詔國都在鄧川縣的位置。蒙舍詔主皮邏閣為統(tǒng)一六詔,全力依靠唐朝的勢力,采用各個擊破,反間計、將計就計等策略,發(fā)動一系列戰(zhàn)役消滅了其他五詔。而長育村中流傳著鄧賧詔被滅詔的悲壯傳說。在長育村后面的本主菁本金像廟里供奉著白潔圣妃,廟里的《長育村本主廟碑記》中記載了那一段歷史,其碑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長育村白夷子民信奉的是“白潔圣妃訶黎帝母”。</p><p class="ql-block"> 白潔圣妃系浪穹寧北柳堤村(現(xiàn)洱源縣茈碧)乃鑄造名匠楊挺之女,乳名小翠,天生聰明好學,三歲時,母親被土匪掠去至死,八歲時父親為報其母仇又死于外號匪首“翻天虎”之手。從此無依無靠。孤苦伶仃的小翠只好到村后的標山枕石庵帶友修行。入庵后,取法名慈善,拜師在點蒼派五大高手之一的靜因師大師門下,慈善在師太的諄諄教誨下,晝練武功夜讀詩書,師太見慈善這孩子悟性極高,心地純凈,面且,聰明好學,她便下決心使慈善成為點蒼武林派的嫡傳弟子。</p><p class="ql-block"> 光陰荏苒,不上幾年功夫,慈善便成為文武兼?zhèn)洌留~落雁,閉月羞花。亭亭玉立的奇女子。一天,慈善與上山圍獵的皮邏鄧解逅,不久,皮邏鄧與慈善相愛并結(jié)為連理。慈善也結(jié)來了青燈古佛,枕石侍云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洱海地區(qū)的六個小部落中,南邊的蒙舍詔異軍突起,詔主皮邏閣萌發(fā)了并吞北邊其它五詔和欲想霸占慈善為妻的勃勃野心。于是設(shè)奸計在龍圩山搭建了松明樓,召集其它五詔詔主在龍圩山松明樓議事。當詔主們正在議論熱烈的時候,皮邏閣以方便一下為借口,溜出松明樓,并親手點火燒起了松明樓,頃刻間,松明樓變成了一片火海,北邊的五位詔主全部被燒死,噩耗傳來,身懷六甲的慈善夫人聞訊后,帶領(lǐng)隨從直奔龍圩城(今巍山),用雙手尋找丈夫的遺骨,好在臨別時,慈善將自己的鐵鐲帶在丈夫的手上,以此鐵鐲辨認出丈夫的遺骨,慈善要求帶回鄧賧城內(nèi)安葬,此時,慈善夫亦遭皮邏閣軟禁逼嫁。三日后,慈善假于應(yīng)允,并提三個條件:一是祭奠亡夫;二是守孝七日;三是七日后皮邏閣要親赴鄧賧城迎親。事隔七日后。皮邏閣浩浩蕩蕩的迎親,隊伍到達鄧賧城下,迎親隊伍卻遭到的不是歡迎,而是鄧賧軍民的痛擊,皮邏閣狼狽而逃。幸虧其子閣羅鳳事先有預(yù)料,搬來救兵及時趕到,救走了皮邏閣。并將鄧賧城團團圍困,數(shù)月間發(fā)動了數(shù)十次進攻,此時,身懷六甲的慈善夫人帶領(lǐng)鄧賧軍民頑強抵抗。鄧賧城被圍困數(shù)月,城中彈盡糧絕,城池被攻破。慈善夫人偕隨從和一些軍士且戰(zhàn)且退,一直退到洱海東岸的一個小村背后山箐中躲臧起來,一是使戰(zhàn)敗的將士休養(yǎng)生息,以利再戰(zhàn);二是慈善夫人即將分娩。此處古木參天,遮天蔽曰,清泉涌動,流水潺潺,又易守難攻,非常隱蔽,正是慈善夫人及隨從軍士的好去處。</p><p class="ql-block"> 慈善夫人分娩后,小孩取名豆兒慈善夫人分娩后,小孩取名豆兒(即鄧邏顛)。半年后,慈善夫人咐隨從碧蓮等人留下照料豆兒,自己則又親自帶領(lǐng)敗退的軍士重返戰(zhàn)場殺回鄧賧城下,可此時鄧賧城全被皮邏閣軍隊占領(lǐng)。面對昔日繁華安定的鄧賧城易主后,一片狼藉慘景,猙獰奸笑的皮邏閣,慈善夫人油然想起夫君被燒死的慘景,悲憤交加,痛不欲生,憤然跳進洶涌澎湃的彌苴河,用寧可玉碎不愿瓦全的忠貞壯舉告慰鄧賧軍民,并永載史冊。</p><p class="ql-block"> 后來,行村被稱為藏育村(今長育村),長育村民將慈善夫人為“白潔圣妃再生的訶黎帝母”。并供奉為本主。定為每年的太子廟會農(nóng)歷二月初八舉行隆重的接送本主盛會,以示本主與閣村庶民共樂,(現(xiàn)改為正月初二至初七),以此寄托對本主“白潔圣妃 訶黎帝母的虔誠之心。祈求神靈保佑,閣村庶民來年幸福安康,財源滾滾,五谷豐登,百業(yè)興旺,事業(yè)有成。</p><p class="ql-block"> 贊白潔圣妃: </p><p class="ql-block"> 英勇善戰(zhàn)足智多謀斗頑敵 </p><p class="ql-block"> 大慈大悲閣村庶民永安康</p><p class="ql-block">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五周年正月吉日</p><p class="ql-block"> 長育村的村名就是源于當年慈善夫人在此藏育其子,故名“藏育村”,后改名“長育村”,長育村有很多關(guān)于慈善夫人的傳說,她總護佑著長育村民的安康。據(jù)說在本主廟所在的本主菁南北兩面毗鄰的山神菁和塔菁都發(fā)生過山火,但兩邊的山火卻總是逾越不了兩條山菁靠本主菁的山脊,好似有一條看不見的、無形的隔火線。以致現(xiàn)在從遠處看去,本主菁溝中的兩面山坡都是綠樹成蔭,而其南北山面是幾乎不見大樹的“荒山”。人們都說是慈善夫人的保佑所致。長育村座落于本主菁菁口,南北兩面的山圍攏出一個三面環(huán)山、西面臨海的內(nèi)收式凹形海灣村,成了一個天然的避風海灣。以前菁中有一股出水量很大的山泉(最近幾年逐漸斷流),而長育村的土地十分肥沃,有了充裕灌溉條件的長育村成了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xiāng),特別是在還沒有海水提灌的未通公路的年代,長育村成了整個洱海東面最為富饒之地。從村里文昌宮的建筑規(guī)模和不同尋常的古戲樓以及粗大的古榕樹,人們可以輕易觸摸到這里厚重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長育村人材輩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人杰地靈之地。我們把環(huán)騎洱海的大本營設(shè)在長育村首先是緣份所在,但更重要是我出行前做足了攻略。讓我有更多時間和更多的機會深入到了長育村,也因此開啟了我們?nèi)碌亩V小?lt;/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天完成環(huán)海123公里騎行對于我們騎行過拉薩且經(jīng)常訓練的騎手來說不是困難的事,即便是200公里/天的山路我們也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我們把環(huán)騎洱海定位成體驗行,要通過腳踏實地的每一步踏行去深度感受不一樣的大理,讓大理的風盡情吹拂我們心靈里那久遠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納西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崇搬圖》記述了與納西族與白族、藏族是一對父母所生的三兄弟,藏族是老大、納西族是老二、白族是老三,由此可以看出三個民族在歷史中形成的密切關(guān)系。但歷史的長河中,這三個民族與中原王朝一直都在上演捭闔、博弈、合縱、連橫,在滇川藏的金沙流域演繹無數(shù)愛恨情仇、刀光劍影。六詔中的越析詔又名麼些詔,說通俗點就是納西族統(tǒng)治的地區(qū)。它是由納西族先民沿雅礱江南下抵麗江后于隋唐時期再揮師南下在洱海東面建立的歷史政權(quán),后被唐王朝扶持的南詔呑并,疆域為今天的賓川縣,都城在賓居鎮(zhèn)。在六詔統(tǒng)一前其控制范圍是地域最寬廣,兵力最強大的。據(jù)說離海東這邊也只是一山之隔了,沿海這一線可能也是越析詔經(jīng)常出入之地。我猜測不到我們的祖先在越析時代是否來過這里,但至少今天我是踏著先人們曾經(jīng)的腳步走來了。伴隨著妙漫的海風和摩納哥式的北非海灣,我們好似打開了一扇半掩虛閉的斑駁之門,越析詔的影像虛化般地出現(xiàn)在了其中。麼些人建詔賓居后,憑借這里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和民族的稟賦,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迅速崛起,畜牧來也極為發(fā)達。同時在冶練技術(shù)也達到了相當?shù)母叨龋谱髁舜罅康纳a(chǎn)工具和軍事武器。《蠻書》卷七載有磨些鑄造的“鐸鞘”是有名的鐵劍,稱其“所指無不洞”。同時《蠻書》卷四還有“男女披羊皮,俗好飲酒歌舞”的記載,說明當時越析詔的物質(zhì)生活是很豐富的,而納西族“好飲酒歌舞”的傳統(tǒng)似乎一直傳承到了現(xiàn)在。唐王朝也看中了越析詔的實力,便在此設(shè)立了轄區(qū)越析川,封越析詔主為世襲刺吏。但越析詔與唐王朝關(guān)系時好時壞,后期似乎更是遠離唐王朝的利用價值。而越析詔詔主波沖又遭其妻聯(lián)合豪酋張尋求謀殺,其地盡歸南詔,波沖兄子于贈攜家眾出走龍去河雙寶(今四川鹽邊縣一帶),但仍遭皮邏閣、閣羅鳳追殺。八世紀40年代初,丁贈兵敗瀘水,寶刀雙鐸刀被閣羅鳳繳獲,越析詔徹底被南詔呑并。</p><p class="ql-block"> 從長育村出發(fā),4公里的行程就來了青山村,路邊的一塊大石頭上留有一只神秘的大腳印,傳說是迦葉尊者足跡,迦葉尊者在大理和雞足山一帶有很多弘法的傳說。這里還有明代著名思想家、詩人李元陽與諸君的題字,李元陽在哲學、史學、文學、書法、教育都有突出成就,被譽為“史上白族第一文人”。每年的大年初四,青山村還會組織規(guī)模龐大的刀山會,通過“爬刀山、過火海”這一習俗,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平安健康。8公里的行程后來到康廊村,這里與挖色僅與南面的鹿臥山一山之隔。鹿臥山是整個海東沿岸向海邊凸顯最為明顯的一塊飛地。山上還有鹿臥山遺址,飛地最西北面臨海的懸崖上建有供奉觀音的廬山廟宇,北面及西面洱海盡收眼底,微風吹過,廟宇飛檐下懸掛的佛鈴發(fā)出悅耳的清脆之聲好似唐宋遺音,仿佛是在訴說著曾經(jīng)的煙云。而現(xiàn)在這塊飛地已成了游人們的重要打卡點,沿岸一周便可覽盡洱海風起云涌、日月啟落。特別是正對面的蒼山猶如一面巨屏,充分展現(xiàn)出其博大深邃的豪邁情懷。12公里來到了挖色,小普陀是這里最具代表性的景點,那離岸邊僅有幾十米的小巧玲瓏的小島似乎也總是有話要說,每次過往我都是匆匆一瞥,因為這里實在是游人太多,無法讓我靜下心去觸摸她的脈博,平靜的湖面上觸手可及的小島和海堤上的拱橋讓人想到了婉約的西湖和蘇堤。我們依依不舍地在海堤邊上游走一趟后就前往文筆村。說起挖色我就想到江尾街子上那家挖色飯店,這是我每次經(jīng)過大理都會想方設(shè)法要去的地方,他家的菜以大理的山茅野菜和海鮮見長,濃濃的大理風味、生意很是火爆。挖色是通往雞足山的要道,橫跨挖色壩子里的2.6公里高速公路大橋已成了挖色的標致性建筑,受海風及山谷通道的影響,高速公路大橋上總是吹起大風,行車于此橋可以明顯感受到強勁的橫風,車速必須慢下來以保安全。山谷那邊的雞足山是大理妙香佛國的重要標志。麗江木氏土司木增曾在雞足山修建了頗具規(guī)模的悉檀寺,并購置無數(shù)田產(chǎn)供養(yǎng)寺廟。木增與困頓于雞足山的徐霞客往來成為千古佳話,成就了《徐霞客游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車行21公里,就來到了頗具特色的文筆村。首先是“文筆村”這個村名很有回家感覺,因為我就住在麗江的文筆山下,登頂文筆是我常有之事。而洱海邊的這個文筆村因座落在海邊陡峭的石頭山上,周邊缺少高大樹木,看似荒涼的地方卻因湛藍的大海、天空的映襯以及層次強烈的依崖而建的房屋,讓人輕易就聯(lián)想到了地中海南岸的北非古堡,我覺得文筆村很像利比亞的迪黎波里,有種跨越時空的感覺,這比南面6公里之外新打造的圣托里尼更真實。圣托里尼因其高度模仿意大利文藝復(fù)興風格,給人以強大的視覺沖擊,但模仿無法超越經(jīng)典,掩飾和裝點的復(fù)制品無法還原出歐羅巴的氣質(zhì)。因?qū)ξ墓P村這份特有的情懷,每次路過文筆村都會悉心體驗他獨有的魅力,我曾經(jīng)入住過文筆村最上面的酒店,其開闊的視角和驚艷的景色總是讓人流連忘返、意猶未盡。文筆村沒有雙廊村的擁堵和喧囂,卻更有圣托里尼的浪漫和摩登,在這里可以愜意地看海、看山、看云、看鳥。文筆村再南行還有洱海中最大的島嶼金梭島以及海東這些有很多故事的地方,任何地方都值得對酒當歌、吟詩作賦。</p> <p class="ql-block"> 海東過后,不經(jīng)意之間就來到了洱海的最南面,城市的喧鬧撲面而來,接連不斷的紅綠燈和斑馬線打亂了我們的騎行節(jié)奏,還好的是洱海基本沒有消失在我們視線之內(nèi)。城市與海岸線如此之近也不失是這里的一大景觀,跨過西洱河上的興盛橋就意味著我們開始了折回向北而行,在大理全民健身中心附近正式進入有48公里之長的大理洱海生態(tài)廊道。這條廊道是洱海生態(tài)治理成果的集中體現(xiàn),做到了生態(tài)保護、健身、文化、旅游的有機結(jié)合。4米寬的雙向自行車道和2.5米寬的人行步道是騎行漫步、旅拍觀光的天堂,如織的人流和南來北往的騎手盡情感受著一路的天光云影、暖陽海風。從南溪的起點開始,一路上的五棵松、涇島、龍龕古渡、才村碼頭、磻溪村、古生村、海舌公園、桃園碼頭等都是重要的打卡點,不斷變幻的海岸線和一路相伴的蒼山十九峰十八溪詮釋著“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大理最為人知的三塔寺、大理古城、太和城、喜洲、蝴蝶泉也都在這一段路的西面蒼山腳下,這片土地上也曾上演過無數(shù)風云歷史。話說南詔在唐王朝的一手扶持下,在第五代王閣羅鳳執(zhí)政時期完成了對六詔的統(tǒng)一,其在位30年期間也是南詔國力最強盛的時期。其時,正值唐玄宗天寶年間。玄宗沉溺于酒色之間,不理朝政,放任寵妃楊玉環(huán)的兄長楊國忠專政。而直接管理南詔事務(wù)的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則驕橫暴躁,他的部屬、云南太守張虔陀則是專門欺侮少數(shù)民族的墨吏小人,加之各種原因的交織,唐王朝的某些政策失誤,終于在閣羅鳳統(tǒng)治時期,于公元751年、公元754年相繼爆發(fā)了唐朝與南詔之間的兩次戰(zhàn)爭。這就是唐代歷史上著名的“天寶之戰(zhàn)”。兩次天寶之戰(zhàn),南詔聯(lián)合吐蕃大敗唐軍,十幾萬兵馬全軍覆沒,如今大理下關(guān)的天寶街一帶,當時還是荒郊野地,一個號稱“萬人冢”的大坑里,掩埋了下是數(shù)萬唐朝將士的千古遺骸。唐代詩人劉灣有《云南曲》詩詠及此事:</p><p class="ql-block"> 白門太和城,來往一萬里。</p><p class="ql-block"> 去者全無生,十人九人死。</p><p class="ql-block"> 岱馬臥陽山,燕兵哭瀘水。</p><p class="ql-block"> 妻行求死夫,父行求死子。</p><p class="ql-block"> 蒼天滿愁云,白骨空堆積。</p><p class="ql-block"> 哀哀云南行,十萬同已矣。</p><p class="ql-block"> 但是,兩次天寶戰(zhàn)爭大獲全勝之后,閣羅鳳在南詔首府太和城內(nèi),立起巨碑一座,曰“德化碑”,閣羅鳳既要顯示南詔的威嚴和與尊嚴,又表白自己無意反抗中原,意在修好與唐朝的關(guān)系,愿與中原王朝結(jié)世代之好。唐貞元十年(公元794年),閣羅鳳之孫異牟尋經(jīng)過持續(xù)努力和煩冗的外交程序,以空前絕后高規(guī)格禮儀終于迎來了唐王朝的尚書祠部郞中兼仰史中丞袁滋等王朝高官來訪,持節(jié)冊南詔異牟尋為云南王。在將近兩個月喧囂的一連串迎送、宴請、饋贈中,南詔簡直不惜代價,做到了傾其所有。至止,南詔重回大唐。南詔為張示“蒼山盟誓,以絕吐蕃的”的誠心,于同年突襲了麗江塔城的神川都督府并損毀了建于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的聯(lián)接吐蕃與麗江的金沙江上的鐵索橋,阻斷了吐蕃軍隊南下的關(guān)鍵通道。這座號稱“萬里長江第一橋”、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鐵橋因此毀于一旦。正是這次南詔與唐王朝的神川大捷,麗江5萬之眾麼西人被強制遷至滇中的滇池周邊地區(qū),進一步削弱了麼西人在神川的實力,鞏固了唐朝與南詔在這一帶的實際控制力。不過,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納西族在中原王朝、吐蕃、南詔等強大勢力之間并沒有就此沉淪。</p> <p class="ql-block"> 南詔的故事還有太多太多,在我們騎行的這片土地上接著又發(fā)生了許多大事,其中1253年12月初,從寧夏蕭關(guān)出發(fā)的忽必烈三路大軍會師大理龍首關(guān)(上關(guān)),合力攻擊,全殲大理國主力,乘勢于12月15日占領(lǐng)大理城,大理國王段興智、丞相高泰祥棄城而逃,隨后先后在昆澤(今宜良)、姚州(今姚安)被擒俘,317年的大理國就此滅亡。忽必烈的中路軍隊入滇時在麗江奉科使用著名的“革囊渡江”渡過天險金沙江和太子關(guān),兀良合臺的西路軍在麗江石鼓石門關(guān)與納西守軍經(jīng)歷了7天7夜的鏖戰(zhàn),最終打通進軍大理國的通道。這次忽必烈的遠征作戰(zhàn)是中國戰(zhàn)爭史上一次著名的遠征,其充分發(fā)揮了蒙古騎兵的特點,揮軍直入數(shù)千里,深遠迂回攻打大理國,出奇制勝,最終形成了對南宋的南北夾擊的戰(zhàn)略大布局,對滅亡南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納西族經(jīng)過元朝和明朝的養(yǎng)精蓄銳后,通過無數(shù)次的戰(zhàn)爭,充分展示了納西族在滇川藏這片區(qū)域的“屏藩”實力和重要作用。歷代木土司在這帶區(qū)域用兵達34次,其中最大的一次發(fā)生在嘉靖二十七至二十八年,(1548—1549年)間,殺退吐蕃二十余萬,斬首級二千八百余顆,土司木高就此戰(zhàn)役而寫的《大功大勝克捷記》刻記在了石鼓碑上,至今仍立在長江第一灣,木氏土司的勢力發(fā)展到了北面現(xiàn)在的巴塘理塘以及西面現(xiàn)在的緬甸恩梅開江一帶。著名的藏族史詩《格薩爾》中的《姜嶺大戰(zhàn)》描寫了唐朝時期吐蕃、磨西、南詔爭奪昆明(今四川鹽源)鹽池的長達幾十年的戰(zhàn)爭。</p><p class="ql-block"> 另外,來到近代的1856年(咸豐六年)至1873年(同治十二年),杜文秀在大理巍山起兵,造成了深刻影響滇西乃至全省的“亂世十八年”。云南經(jīng)濟社會慘遭重創(chuàng),人口銳減,麗江古城未能幸免,幾遭戰(zhàn)焚,這也是現(xiàn)在的古城很少有幾百年老宅的重要原因。1857年10月2日,我祖母的爺爺?shù)臓敔斱w準在邱塘關(guān)麗江保衛(wèi)戰(zhàn)中帶領(lǐng)麗江軍民浴血奮戰(zhàn),戰(zhàn)死沙場,麗江失守,古城慘遭血洗。但在隨后清軍奪回大理城的戰(zhàn)斗中,納西族將領(lǐng)和耀曾及蘭坪的楊玉科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1873年,杜文秀的軍隊被追趕至洱海邊斬戮,血水染紅了洱海,當時整個海畔沒有一點生命的氣息,歷史上的洱海似乎總是沒有脫離戰(zhàn)火的困擾。</p><p class="ql-block"> 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我的車輪駛過的這片土地從來都不曾平凡。思緒隨身邊景物變化而風起云涌,在車輪轉(zhuǎn)動中在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上關(guān),來到了龍首關(guān)、來到了當年鄧賧詔的地盤,又想到了慈善夫人、越析詔……,由此向東就是洱海的最北面,玉龍雪山就在北邊。風總是不停地吹,不知是洱海的風吹到了這里還是雪山的風吹到了洱海,蒼洱地區(qū)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地方,如今的大理在黨和政府的關(guān)心支持下,洱海的生態(tài)建設(shè)和民生工程取得了前所未所的成績,洱海正在新時代迎來了新的大發(fā)展。</p><p class="ql-block"> 車行至109公里,來到了東馬村北海觀音閣,雙廓鎮(zhèn)已近在眼前。夏天,這里的海邊有規(guī)模龐大的荷花池,這里是整個洱海北面觀海的最佳位置,海邊車路邊有一排整齊的大樹,樹下人行道上是一排看不到頭的汽車咖啡店,坐在樹蔭下的戶外靠椅上品一杯拿鐵,疲憊的身心得以撫潤,芳香的咖啡在淡淡的海風里飄蕩,不由地隨車上播放著的《走過咖啡屋》哼唱起來。的確,每次走過這里,我總會忍不住慢下了腳步,在這里或看景、或看人、或喝咖啡、或想傾訴我的思念。稍是休息后,我們繼續(xù)前行,快速通過雙廊鎮(zhèn),終于在夕陽下又回到了長育村,見到了夕陽下照得橙紅的天雨酒店,完成了朝思暮想的環(huán)海騎行,完成了洱海邊的一次時空穿越。</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11)</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浦县|
顺义区|
淮南市|
临高县|
隆德县|
三门县|
京山县|
高陵县|
辽宁省|
夏津县|
永城市|
从化市|
文山县|
扎囊县|
湖口县|
定南县|
肥城市|
崇明县|
乐清市|
镇江市|
高淳县|
页游|
前郭尔|
石林|
米脂县|
富蕴县|
德庆县|
富阳市|
南投市|
三穗县|
仙游县|
左权县|
伊通|
汝城县|
明溪县|
乌鲁木齐市|
沁阳市|
焦作市|
奇台县|
临朐县|
南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