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 ? ? ? ? ? ? ? ? ? ——老家的飯菜</h3></br><h3>? ??上世紀1982年,鄉村沒有分田到戶前,一直是吃不飽飯半饑餓的狀態。</h3></br><h3>? ? 今天那些愛說,那時的水是甜的,瓜果香的,蔬菜是不打農藥的,純粹是瞎掰,至于高調唱的,翻身當家做主人,更扯犢子。</h3></br><h3>? ? 遠的我不記事,就說說1970年后吧。</h3></br><h3>? ? 紅薯湯紅薯饃,離開紅薯不能活。幼年吃紅薯的經歷,讓我今天看到大街上的烤紅薯,滿街飄香,可我一點點胃口沒有。</h3></br><h3>? ? 從記事起,春夏的主食,就是紅薯面做的窩窩頭或者餅。剛蒸熟的紅薯面窩窩頭,粘地粘手,中間窩窩里倒一勺辣椒,這就是早餐。</h3></br><h3>? ? 秋冬,新鮮的紅薯應季。母親早晨蒸一大鍋紅薯,鍋邊貼幾個紅薯面餅,再熬一小鍋紅薯湯喝。</h3></br><h3>? ? 中午,母親有時會用紅薯面,做成蝌蚪狀的小疙瘩,煮熟過涼水,澆點蒜泥辣椒,就算改善生活。</h3></br><h3>? ? 秋天,生產隊把收獲的紅薯,分給各戶,趁著陽光充沛的天氣,切片晾曬。中午的太陽正辣,哥哥和我都是十歲不到的孩子,要幫父母把濕紅薯片,一片片分開,擺放在準備種麥的大田里。</h3></br><h3>? ? 又熱又餓的太陽下,我和哥哥把剛切的紅薯片,中間咬去一口,曬干的紅薯片,有許多月牙狀的。</h3></br><h3>? ? 那時,沒有現今天氣預報,遇到半夜打雷,慌里慌張的起來,摸黑撿紅薯片是常事。</h3></br><h3>? ? 曬干的紅薯片,被生產隊的“一風吹”機器制成粉,就是紅薯面,常年的主食。</h3></br><h3>? 能有個白面饅頭吃,是幼年的奢望。生產隊分糧,成人能分三四十斤小麥,兒童減半,我們全家也分不到200斤小麥,全家一年的細糧,平常哪里舍得吃,過年才能吃點。</h3></br><h3>? ? 冬天,公社組織民兵訓練,我的姐姐也就十六七歲,早晨去,傍晚回來。有白面饅頭吃,姐姐都是帶回一兩個,下午放學,我和哥哥坐在村頭的石磙上盼姐姐快回來。姐姐都是說她吃不完,好多年后我才知道,姐姐舍不得吃,想給弟弟帶回來。</h3></br><h3>? ? 過年吃餃子,是最開心的事。隊里會分到幾斤肉,一半煮熟留著待客,一半多摻點蘿卜絲包餃子。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母親忙活半天,包兩大鍋拍餃子,我們兄弟一頓吃完。</h3></br><h3>? ? 說到餃子,又想起我的二奶奶。二爺爺是抗戰老兵,我有倆堂姑。我喜歡大年初一去二爺爺家,能吃點餃子,順便得一毛錢壓歲錢。</h3></br><h3>? ? 二爺爺早晨起來,準備煮餃子,可是放在灶臺上的鍋拍,一個餃子沒有。二奶奶一聽,急的歪著小腳喊,能長腿啦?二奶奶趴床底下一看,墻角處一堆,原來老鼠拉的。二奶奶撿起來,吹吹土,下到鍋里煮熟,我也吃了十幾個。</h3></br><h3>? ? 至于說那時瓜果香之類話,也是“抗日神劇”,十三歲前,我根本不知道蘋果香蕉為何物,更別說菠蘿菠蘿蜜這類水果。</h3></br><h3>? ? 還有說蔬菜不打藥,你就聽我慢慢說說那些陳年往事吧!</h3></br><h3>? ? ? ? ? ? ? ? ? ? ? ? ? ? ? ? ? ? ?2024.4.21</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NjY0OTcxNg==&mid=2247483702&idx=1&sn=1bb7b6f9e5b36e0cb5c0ec5c089e8b37&chksm=c0e4082df793813bec0a6378df6c3ab9e724ba98434281de88bf690d0ce5e3034cc9dde2616e#rd"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兖州市|
建宁县|
文化|
新宾|
上虞市|
类乌齐县|
宁城县|
富宁县|
广宁县|
贵阳市|
洛阳市|
蒙自县|
阜康市|
许昌市|
张家界市|
甘谷县|
昌江|
垣曲县|
本溪市|
靖江市|
台前县|
昆山市|
延寿县|
公主岭市|
江都市|
乾安县|
静安区|
牙克石市|
乌拉特中旗|
蛟河市|
定边县|
永丰县|
定襄县|
个旧市|
洮南市|
安顺市|
韩城市|
北辰区|
融水|
永登县|
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