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瑯琊山位于安徽省東部,滁州市西南部。<span style="font-size: 18px;">自宋代以來,瑯琊山一直是皖東有名的歷史名勝。</span>瑯琊山享有“蓬萊之后無別山”、“皖東明珠”的美譽。景區內有多種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被譽為“皖東第一名山”。</p><p class="ql-block">瑯琊山以其山水之美,更因有大文豪歐陽修留下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記》、瑯琊寺、醉翁亭等名勝古跡而傳譽古今。</p><p class="ql-block">瑯琊山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建有中國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瑯琊山景區,分布有醉翁亭、南天門、同樂園、野芳園、瑯琊寺、深秀湖等核心景點。</p> <p class="ql-block">醉翁亭始建于北宋慶歷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命名,并因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此外,醉翁亭與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稱為“中國四大名亭”,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p><p class="ql-block">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范仲淹的“慶歷新政”失敗后,歐陽修受牽連。歐陽修被以莫須有的“張甥案”貶知滁州。歐公居滁,是政治上的挫折,但他能坦然面對,怡然樂觀,為政之余,陶醉于“環滁皆山”的景色,常偕僚屬留連于瑯琊山中,與州民同樂而成為歷史佳話。山僧智仙敬重仰慕歐公的學術文章和道德人品,特于山中建亭為他的游山助興。歐公以“醉翁”作為亭名,并由此創作出了《醉翁亭記》。</p><p class="ql-block">傳說典故:傳說歐陽修被貶滁州,特別喜愛瑯琊山的靈秀。公務之余常到山上玩賞,和黎民百姓同樂同游。孩童喜聽他講的故事,山民愛向他傾訴憂愁。和尚常邀他彈琴下棋,學子常向他請教平仄對偶。一天他同智仙和尚對弈,棋盤是一塊巨大的石頭。觀戰的人圍了石頭一圈,突然間都被大雨淋了個濕透。樵夫老舌快言快語,建議在此建個亭閣。智仙籌資快速建成,可惜一時名稱沒有。這天歐公在此應酬,自稱“醉翁”顫顫悠悠。吩咐隨從拿來“四寶”,“醉翁亭”匾一揮而就。爾后寫下《醉翁亭記》,抄貼滁城六大門樓。懇請城民幫助修改,在行刻碑立于亭右。樵夫老舌趕來建言:“開頭這山那山有點啰嗦”。“雖然寫了不少山名,但仍有許多山頭被丟”。歐公拿來大筆一劃,開頭一段全部刪掉。添上“環滁皆山也”五個大字,言簡意賅山山都有。</p> <p class="ql-block"> 附 醉翁亭記</p><p class="ql-block"> 歐陽修</p><p class="ql-block">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 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 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 山之僧智仙 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 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p><p class="ql-block">若夫曰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 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 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p><p class="ql-block">至于負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 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 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 中,奕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 其間者,太守醉也。</p><p class="ql-block">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 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 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 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旅游|
梁河县|
临夏县|
井研县|
城步|
南昌县|
交口县|
红安县|
三门县|
井研县|
钟山县|
峨边|
南通市|
綦江县|
精河县|
大余县|
防城港市|
安平县|
池州市|
义马市|
德格县|
韩城市|
濮阳县|
开平市|
攀枝花市|
蕲春县|
余姚市|
遵义县|
广南县|
武功县|
巴东县|
沈阳市|
锡林郭勒盟|
黑河市|
泗洪县|
安达市|
甘泉县|
尉氏县|
闽侯县|
彭阳县|
保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