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固山,鎮江三山名勝之一,遠眺北固,橫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勢險固,因此得名北固山。</p> <p class="ql-block">三國時“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就發生在北固山。以險峻著稱的北固山,因三國故事而名揚千古。山上亭臺樓閣、山石澗道,無不與三國時期孫劉聯姻等歷史傳說有關,成為游人尋訪三國遺跡的向往之地。 </p> <p class="ql-block"> 甘露寺高踞峰巔,形成“寺冠山”的特色。寺內包括大殿、老君殿、觀音殿、江聲閣等,規模雖不大,名氣卻不小。古往今來,來鎮江的游客,都喜歡到此一游,尋訪當年劉備招親的遺跡。</p> <p class="ql-block">北固山有一座鐵塔,系唐衛公李德裕于寶歷元年所建,故又名衛公塔。原為石塔,后毀。北宋元豐元年改建成九級鐵塔,平面,八角形。明代重修改為七級,高約13米。后經海嘯、雷擊、戰火等劫難,至1949年僅存塔座兩層。現經修整為四層,約8米高。塔基及一、二層為宋代原物,三、四層為原塔的五、六層,系明代所鑄。現存的塔基及塔身均有精美圖案,如云水紋、蓮瓣雙雀、游龍戲珠、佛像等,造型別致,生動逼真。鐵塔為北固山增添了莊嚴瑰麗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鐵塔向西,有《望月望鄉》詩碑,碑上詩文系日本使臣阿倍仲麻呂(中文名晁衡)所作。他生于698年,卒于770年,自幼聰明好學,于717年被選為遣唐留學生,次年在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多治比縣守的率領下從大阪出發來華。晁衡在長安進太學讀書,后考中進士,與著名詩人王維、李白等交誼甚深。天寶十二年,阿倍仲麻呂歸國時,傳聞他在海上遇難,李白聽了十分悲痛,揮淚寫下了《哭晁卿衡》的著名詩篇:“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實際上阿倍仲麻呂并未遇難,而是輾轉歷經曲折,后來回到長安,終老于此。</p> <p class="ql-block">唐玄宗對晁衡的才華非常器重,先后任命他為唐王朝秘書監衛財卿、鎮南都護等職。753年晁衡受命為唐使,與鑒真大師及日本使臣東渡,途中船泊揚子江畔,夜晚月光皎潔,晁衡思緒萬千,想到36年未回故鄉,欣然命筆,寫下了著名五言詩《望月望鄉》,詩中寫道:“翹首望東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p> <p class="ql-block">南宋詩人辛棄疾在游覽北固山后,留有蕩氣回腸千古流芳的詩句: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p> <p class="ql-block">唐代詩人李廓曾以一首《北固山望海》描寫了北固山壯觀景象,全詩為“萬里煙波萬里天,潮生渡口潮落灘。 北固山頭霜雪晴,海門水上波濤險。 三江秋月碧如玉,萬里浮云直上山。 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淚濕錦鞍韉” 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慨。</p> <p class="ql-block">宋代著名詩人李清照也曾以一首《登北固山》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來表達自己對壯麗的自然景色的贊美與感慨。詩人用“客路青山外”和“行舟綠水前”等詩句,描繪了旅途中的美景和清新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據史書記載,北固山因其雄偉壯麗被梁武帝贊譽為“天下第一江山”現代人也因它的美麗和眾多的歷史淵源紛踏而至。來到北固山,你會沉浸在它的歷史故事中,同時也會為它的美麗而愛上它。有時間到北固山來吧!北固山一定會張開雙臂歡迎你的到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溪县|
锡林郭勒盟|
南漳县|
黔西|
和平区|
泉州市|
天气|
庆云县|
抚州市|
垣曲县|
周宁县|
山阳县|
安泽县|
扶沟县|
曲周县|
永康市|
盐池县|
紫云|
吴旗县|
凤阳县|
遂溪县|
梅州市|
洛川县|
错那县|
岫岩|
靖边县|
应用必备|
抚州市|
苏尼特左旗|
呈贡县|
辰溪县|
冷水江市|
高要市|
铜山县|
安徽省|
乌拉特后旗|
沾化县|
平湖市|
随州市|
枣强县|
类乌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