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月三十一日,今天是周日,每年春季梨花開的時候,智化寺都人聲鼎沸,想了想我也湊個熱鬧吧,</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特別是春季是大家超愛的小眾古寺,當然它現在已經是博物館性質,不再承接香火,只供喜歡古寺文化的人來做參觀。</p> <p class="ql-block">久居京城的人,特別是這些年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智化寺了。智化寺建于明代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原為明初大太監王振的家廟,明英宗賜名“報恩智化禪寺”。現在智化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建筑精美莊重,是北京市保存最大的明代建筑之一。吸引了眾多的旅游愛好者前往參觀游覽。</p> <p class="ql-block">山門在智化寺最南邊,磚砌仿木結構,拱券門,黑琉璃筒瓦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通寬7.1米,門額上有石刻“敕賜智化寺”。山門前有石獅一對,門對面原有照壁,解放后拆除。</p> <p class="ql-block">寺名敕賜智化寺仍清晰可見,仿佛在述說著昔日的輝煌。</p><p class="ql-block">敕賜是建造者自己出工出料,皇帝僅賜名。</p><p class="ql-block">敕建是皇帝包工包料包名,您看出區別了嗎?</p> <p class="ql-block">說到梨花古建,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故宮梨花,但是今年的故宮壽康宮梨花(今年小年)比較智化寺的梨花來講要蕭條多,發現了智化寺梨花后,完全彌補了故宮的遺憾,同樣是古建繁花,雖然沒有宮廷梨花這么自帶故事性,但這里真是小眾好拍畫面美,不過這兩年太紅火了,特別是春季花開時節,滿院子都是人,人比花多,要排四十分鐘的隊才能進去,變成了京城賞梨花圣地,網紅打卡點。只能看看,已失去心賞的好心情。</p> <p class="ql-block">山門之內為鐘鼓樓,分列東西,形制相同,黑琉璃筒瓦歇山頂,面闊、進深均為7.1米,下層為拱券門,單昂三踩斗栱,上層四壁為木障日板,四出門,單昂三踩斗栱。</p> <p class="ql-block">現在鐘樓和鼓樓已成為博物館文創作品展示廳</p> <p class="ql-block">鐘鼓樓北為智化門,又稱天王殿,黑琉璃筒單檐瓦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兩間,通面寬13米,進深7.8米,單昂三踩斗栱,南北均為障日板壸門式門楣,南面門楣上懸華帶匾“智化門”。殿前有石碑兩座,殿內原有彌勒、韋陀、金剛等塑像,現已無存。</p> <p class="ql-block">一左一右兩塊碑分別是,敕賜智化禪寺之記碑和敕賜智化禪寺報恩之碑,記載了王振建寺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現更名為北京文博交流館,是春季賞花的絕佳地點。這里的梨花、丁香和海棠,每一種花卉都有其獨特的美麗,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欣賞。</p> <p class="ql-block">梨花:智化寺的梨花雖然數量不多,但盛開時的景象令人驚喜。梨花如雪,繁花似錦,是春天的完美詮釋。</p> <p class="ql-block">丁香:智化寺的丁香主要分布在一進院落,有白色和紫色兩種。雖然規模不如◎法源寺,但與古建筑相映成趣,顯得格外精致。丁香的花期較長,</p> <p class="ql-block">海棠:智化寺的海棠花同樣壯觀,尤其是在梨花凋零之后,海棠花的綻放更是春意盎然。海棠的賞花時間大約在4月初</p> <p class="ql-block">就是常年在北京也未必去過。說它值得一去是因為寺內的建筑實在太漂亮了,怎用一個美字可以形容。</p> <p class="ql-block">第一進院一聞丁香,鐘樓和鼓樓,東西各有一株丁香花。東側是白丁香,西側是紫丁香。</p> <p class="ql-block">每年3月底,庭院中丁香盛開,香氣襲人。配上紅墻綠梁木窗門,真的好好看呀。</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音樂是我國四大古樂之一,至今已有56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音樂界的“活化石”。 2006年被列入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北京市唯一一項被列入該名錄的民間音樂。</p> <p class="ql-block">智化殿京音樂,傳承500年流傳至今,也是智華寺出名的一大原因。每天上午10點、下午3點,一天兩場,演奏時間10分鐘左右。京音樂并不是佛教音樂,而是起源于明代的北京傳統音樂。趕上節慶,表演規模會比平時大很多。</p> <p class="ql-block">智化殿面南朝北,是智化寺的正殿,相當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寶殿。殿內正中和兩山以前供有漢白玉石須彌座,中央供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兩邊供奉十八羅漢坐像,均為木質漆金,經過不能說的年代,惜現已無存。1972年三世佛移往西山大覺寺,亦陳列大雄寶殿內,該殿懸乾隆御筆匾額“無去來處”,細細想來,這或是歷史的巧合,或是乾隆皇帝的靈感,亦或是佛法的無形無際,令人回味無窮。</p> <p class="ql-block">智化殿前有東西配殿,東為大智殿,西為藏殿,形制相同,黑琉璃筒瓦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兩間。</p> <p class="ql-block">第二進院一賞梨花、盼海棠,開闊的庭院中,兩株古梨樹,正值花期。西側為藏殿,是佛教廟宇中的圖書館。精美的毗盧遮那佛與頭頂的藻井在北京是數一數二的珍貴。</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轉輪藏,轉輪藏其實就是藏經的經櫥,類似于我們家里的書柜。轉輪藏有兩種形制:一種是可以旋轉的,信徒用手推就能轉動;另一種是不能旋轉的,需要信徒圍繞轉輪藏行走,代表轉輪藏轉動。智化寺藏殿內的轉輪藏屬于后者。 那么為什么要做成轉輪藏這種形式呢?因為古代有很多信徒不識字,但是他們又有讀經的愿望,怎么辦呢就把藏經的經櫥做成轉輪的形式,走一圈代表讀一遍經書。智化寺轉輪藏的經櫥正好有八面360個抽屜,大致與一年的天數相同,這也暗合了走一圈將一年經文讀完的涵義。</p> <p class="ql-block">整個轉輪藏通高超過4米,分為底部、中部、頂部三部分。底部是石刻的須彌座,中部是金絲楠木制作的八角經櫥,頂部為一尊毗盧佛,是一件集石雕、木雕、漆雕、彩繪工藝為一體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這里很容易拍到梨花與古建的各種構圖,雖然梨樹比較高,但勝在枝條茂盛。彎垂的梨花,潔白無暇,純潔較弱。廊、匾額、格楞窗信手拈來。</p> <p class="ql-block">東側是大智殿。現在成為文博交流館內重要的展廳,很多智華寺歷史上的照片和文獻,都是了解歷史的好資料。每年庭院中鮮花盛開的季節,這里可以蓋章喲。定制印章十分難得,值得收藏。</p> <p class="ql-block">如來殿</p><p class="ql-block">在智化殿后,是中軸線上最大的建筑,殿內供奉如來本尊像,因此得名如來殿;殿為上下兩層,四面墻壁上除有門窗地方飾滿佛龕,龕內置小漆金佛造像,相傳有九千余尊,因此又得名萬佛閣。由于智化寺特殊的歷史背景,其彩繪和雕塑藝術不僅表現出強烈的宗教色彩(如轉輪藏),又帶有濃重的世俗社會氣息。</p><p class="ql-block">萬佛閣</p><p class="ql-block">是智化寺的最高處,從遠處的山門、鐘鼓樓,到近處智化殿、萬佛閣,所有殿堂的屋頂全部輔裝黑色的琉璃瓦,象征著神圣和莊嚴、權勢和高貴,皇家寺院、敕建寺院主要使用黑琉璃瓦,只有官窯才可以燒造。黑色琉璃瓦屋頂,正好與“智化”寺名相對應,前者以風降惡魔,后者以智度化眾生。</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如來殿內奉有三尊佛像,分別是釋迦摩尼佛、帝釋天、大梵天。您看這三尊佛像的造型是不是圓潤飽滿,面容慈祥。您再看他們身上的紋飾簡直就是真的,真是明代佛造像中的極品。</p> <p class="ql-block">釋迦摩尼佛</p> <p class="ql-block">大梵天</p> <p class="ql-block">帝釋天</p> <p class="ql-block">除了這三座巨大的佛像以外,在佛像的兩側和后邊還有九千多座小佛龕。據說整個殿內所有的佛像加起來有9999座,再加上自己心頭坐的那尊,合稱萬佛,是不是很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廟,藏在二環內的古智化寺在朝陽門銀河soho附近的祿米倉胡同內,小小的一個寺廟卻在鬧市尋得了方寸安靜之地,前后去了不下五次,每年春天梨花開的時候人聲鼎沸,秋天的時候掛滿了滿樹的秋梨,陽光婆娑。看看寺廟的古建、佛像、壁畫,找個臺階安靜坐坐也很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渡县|
西乡县|
兴城市|
项城市|
东宁县|
永昌县|
常山县|
泉州市|
舞阳县|
昌平区|
遂昌县|
霞浦县|
方正县|
嘉荫县|
呼图壁县|
开鲁县|
巨鹿县|
大同市|
通道|
宾川县|
资源县|
衡东县|
宿州市|
南宫市|
霍城县|
德庆县|
瑞昌市|
鞍山市|
八宿县|
惠东县|
海安县|
沈丘县|
镇原县|
新郑市|
察哈|
永年县|
堆龙德庆县|
紫阳县|
建始县|
安新县|
汉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