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位于云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間,古稱步頭,亦名巴甸,距今約有1200多年歷史。南詔政權于唐元和年間(810年前后)在此筑惠歷城,屬通海都督。惠歷為古彝語,就是大海的意思。建水古城歷經12個世紀的建設,至今仍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被譽為“古建筑博物館”和“民居博物館”,1994年,建水經國務院批準定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有著眾多的明清建筑,其中著名的建筑包括云南省首屈一指的私家園林朱家花園、外形酷似天安門的地標建筑朝陽樓、“亞洲第一溶洞”建水燕子洞等。</p><p class="ql-block"> 建水城最早為南詔時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擴建為磚城。李定國攻占臨安城時,南北西三城樓毀于戰火,康熙四年又復修,后再度毀損。唯有東門朝陽樓,雖歷經多次戰亂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舊巍然屹立。建水縣在元代就始建廟學。明洪武年間建臨安府學,萬歷年間又建建水洲儒學。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煥文、崇文、曲江四個書院。當時,有“臨半榜”之稱,即云南科舉考試中榜者中,臨安府就占了半數左右,堪稱云南之冠,在全國并不多見。所以建水從來就有"文獻名邦"、"滇南鄒魯"的稱譽。</p> <p class="ql-block"> 建水西門大坂井:建水古城可以說遍地是古井,據說有大坂井、小節井,雙眼井,再到四眼井,十二眼井,可能大約有上百口古井。建水最有名古井就是西門的大板井,這口古井大約開鑿于明朝年間,一年四季泉水清澈,至今建水人民還在食用,每天排著隊伍打水,建水人民都不吃自來水,都來大板井打水,挨著大板井不遠處大約五百米有一口小節井,比大板井小一半,大板井跟小節井是建水兩口最著名的古井。這兩口井有一個特色就是用來做的建水豆腐特別好吃,建水豆腐特色得益于這兩口古井,所以到建水古城一定要參觀兩口古井,然后西門到處是豆腐坊,可以品嘗建水正宗豆腐。</p> <p class="ql-block"> 處在遙遠的西南邊陲,舊時又道路難行、車馬不便,云南與中原地區的深刻聯結就藏在建水的文廟和學政考棚里。</p><p class="ql-block"> 建水文廟又稱孔廟,是中國古代用于祭祀孔子和推行儒家教化而興建的重要禮制性建筑,也是文人的天地。《元史·張立道傳》記載,建水文廟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為臨安廣西道宣撫史張立道所建。后經明、清兩代擴建,建水文廟占地達到114畝,僅次于山東曲阜的孔廟,為全國第二大孔廟,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主要建筑有一殿、二堂、三祠、八坊,其中大成殿前檐的兩根石柱,鏤空精雕成“石龍抱柱”的浮雕,為稀有的珍品。廟內古樹幽森,蒼干虬枝,尤以“萬將軍與柏小姐”的植物絞殺現象最為奇特。廟前有一占地20畝的寬闊水池—一學海,池中有島,島上有亭,相映成趣。除了觀賞價值之外,文廟還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廟里的碑刻、木雕、石雕等,對研究儒家文化和古代文明很有幫助。總體布局采用中軸對稱宮殿式,仿照山東曲阜孔廟的格局建造,其現存規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在全國大型文廟中名列前茅,也是中國南方最大的孔廟,有“規制弘敞,金碧壯麗,甲于全滇”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 “士習始變,人文始著,臨安子弟殆無有不學焉者矣。而臨士之第進士者自弦始,仕者相望于朝。”文廟的建立,是建水這座滇南小城崇文尚禮之路的開端,也讓“文獻名邦,滇南鄒魯”在華夏大地聲名鵲起。</p> <p class="ql-block"><br> 府署作為古代政府權力的象征,是一種成熟且高度定型化的官方建筑。其規模大小、布局、裝飾等均有著嚴格的規定。臨安府 署為四品衙門,其大門嚴格遵循明清政府規定-——三間三架,黑油錫環。臨安府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后屢經修復。現存大門為清代遺存,石階為近年修復時所加。</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源遠流長,擁有悠久的歷史傳承。曾是元代的舊 臨安 府所在地,同時也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古名“臨安”之一。這座城市承載著元、明、清三代的文化積淀,保存著眾多精美的古建筑,被譽為“古建筑博物館”和“民居博物館”。走在石板街道上,仿佛能夠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悠遠,每一座古老的建筑都是時間的見證者,講述著屬于建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文廟用于傳授知識,學政考棚則是考察學習成果的地方,也是學子考取功名的重要一步。建水學政考棚創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舊址在城內東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移建至古城臨安路中段。</p><p class="ql-block"> 建水學政考棚是集中滇南片區的臨安、元江、開化(今文山)、普洱四府學子舉行院試的場所。其中,一進院為鼓廳、號門,二進院為龍門,三進院設有東西文場,四進院為至公堂,五進院為戒慎堂,六進院為欽命提督學政公署。廂房為平房,用木板隔成單人考試房,設考場20余個,為國內罕見的保存完整的古代大型考場,是云南唯一幸存的考棚類建筑,是見證和研究我國古代科舉制度初級考試的實物遺存。</p><p class="ql-block"> 除了建筑,在教育方面,建水先民為后代留下了璀璨的歷史和熱愛知識的優良傳統。</p> <p class="ql-block"> 據考證,建水明代有文進士30人、武進士23人,文舉人288人、武舉人29人;清代有文進士33人、武進士15人,文舉人412人、武舉人355人。當時,建水有“臨半榜”之稱,即云南科舉考試中榜者中臨安府就占了半數左右,堪稱云南之冠。</p><p class="ql-block"> 中國的科舉取士制度持續了1000多年,位于西南邊陲的建水不是最早就參與的,卻保留了眾多相關建筑,尊師重教之風延續至今,體現出建水人長久以來“尊孔崇文”的風氣,亦折射出建水幾百年來一直走在時代發展前列的緣由。</p> <p class="ql-block"> 翰林街起于朝陽北路,止于臨安路。形成于清代中期。因地勢低凹,稱沙泥塘街。1950年以青石鋪路,更名為建新街。2005年以清代翰林錢正圜府邸為名,改稱翰林街。長610米,寬10米。該區域文化遺存豐富,除有“滇南大觀園”之稱,并進入國保單位行列的朱家花園,另有劉寶煊故居、孫家大院、喻氏民宅、葉氏民居、廉井、絞車井等文物古跡。</p> <p class="ql-block"> 在石板街道上行走,可以看到當地居民們悠閑地坐在門前,手工活閑聊。街巷間是傳統的民宅,尤其是四合院,庭院深深,青磚綠瓦,古樸中透著雅致,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古城內的老街區,充斥著來自當地人的樸實和熱情。每一個狹窄的巷子,都藏著居民生活的點滴,有挑水送水的場景,有做手工藝品的工匠,也有在路邊曬太陽聊天的居民。他們延續著古城的傳統,保持著慢節奏的生活,享受著古城帶來的寧靜與愜意。</p> <p class="ql-block"> 被譽為“滇南大觀園”的朱家花園是一個大型私家園林,位于建水古城翰林街中段,是一組規模宏大、具有滇南特點的清代民居建筑。該園系清代建水人朱朝瑛兄弟所建的集家族祠堂、住宅和私家園林于一體的宅院。</p><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園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前后歷經30余年,于宣統年間終告落成。朱家花園內雅外秀、形制規整、布局靈活、空間豐富、色彩淡雅,是建水珍貴的建筑歷史文化遺產。朱家花園總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5000多平方米,現有214間房舍、42座天井,為“三間六耳三間廳附后三耳,一大天井四小天井”式傳統民居的變通組合體建筑。它有大氣莊重的門樓、造型奇巧的宗祠、精美雅致的亭臺樓榭、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雕刻繪畫……層次豐富且變化無窮的景觀極具觀賞價值,是云南省首屈一指的私家園林。</p> <p class="ql-block"> 朱氏家族原籍湖北,祖上遷居云南。清朝時,朱氏經商起家,同治年間一舉成為滇南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家族。此后,朱家花園里就交替上演著輝煌與落寞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園竣工時,主人朱朝瑛因資助過以周云祥為首的“反清仇洋”礦工起義被迫棄宅而逃,流亡日本。5年后,朱朝瑛重返建水,隨后辛亥革命爆發,他聯絡革命黨人策動駐防建水的新軍向臨安府進軍,攻占臨安。次日,南防軍政府成立,朱朝瑛為都統,被云南省軍政府授為中將。因為這段淵源,朱家花園又有“中將第”之名。</p> <p class="ql-block"> 月宮門坊上的“循規蹈矩”和背面的“謹言慎行”八個石刻題字,是“禮”制“宗”法在居家生活空間的應用。作為當年朱氏家族對家庭成員的行為準則和規范要求,對朱家族人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 繡樓,是朱家花園整組建筑群中唯一的兩層建筑,位于花廳東西兩側,并與花廳連為一體。繡樓是朱家女子專門做女紅、讀書休閑的場所,后改用作朱家私塾。整體建筑結構巧妙、<span style="font-size:18px;">造型玲瓏、</span>彩繪精美,是朱家花園觀花賞景的最佳場所。</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后,朱朝瑛被選為國會議員,前往北京出席首屆國會,因國會被袁世凱解散,又轉至廣東投靠軍閥龍濟光。</p><p class="ql-block"> 護國運動中,朱朝瑛逆流附袁,從此一蹶不振。戰后,朱氏家產被抄沒,直到1922年唐繼堯發還。</p> <p class="ql-block"> 1927年,朱氏家族與龍云部將發生激烈沖突,雙方在建水血戰7晝夜,死傷上千人,朱朝瑛及其子朱映椿均被俘入獄。后來,朱朝瑛被家人接出,憂憤而死,朱映椿則被處決。至此,“滇南大觀園”里盛極一時的朱家家道衰落,徹底隱沒在時代的洪流中。</p> <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園建筑占地2萬多平方米, 主體建筑呈“縱四橫三”布局,為建水典型的“三間六耳三間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傳統民居的變通組合體建,計有大小天井42個 。朱家花園是來到建水旅游的游客必須打卡的古民居,現在即使4a級景區又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孫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朝陽樓原名迎暉門,亦稱東門樓,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為當時建水城的東城門樓。朝陽樓與北京天安門的建筑風格類似,有"小天安門"之稱。樓有三層,樓高24.5米,進深12.31米,面闊26.8米,面積414平方米,五開間,三進間,迥廊周通,三重檐歇山式屋頂。在頂層檐下,東面懸有清代書家"雄鎮東南"幾個大字。西面懸摹唐朝書法家草圣張旭"飛霞流云"狂草榜書。2006年被中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朝陽樓與北京天安門的建筑風格如出一轍,有“小天安門”之稱,比北京天安門早建28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祖國邊陲古老軍事重鎮的象征。唐元和年間,南詔政權在此處修筑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設臨安衛,在原來土城的基礎上擴建成磚城,并在四座城門上各建樓三層,東門叫迎暉門(即朝陽樓),南稱阜安門,西為清遠門,北名永貞門。清順治丁亥年 (1647年),南西北三城均毀于戰火,唯東門朝陽樓完好無損。</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中原漢文化與邊地民族文化在此交流融匯、多元并存;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團山古村;建筑美學的典范指林寺;中國橋梁史上的珍品雙龍橋;國內罕見的彝族納樓司署;古塔奇跡文筆塔;雨燕云集的天下奇觀亞洲第一溶洞——燕子洞;遍布于大街小巷的古橋、古塔、古井、古街……建水的美好說不完、道不盡,愿君走近,細細品之!</p> <p class="ql-block"> 這里有著獨特的地方特色美食,例如口感鮮美的米線、香味撲鼻的豆腐,以及各種傳統小吃。無論是街邊小攤還是歷史悠久的老字號,都散發著令人垂涎欲滴的誘人香氣,成為品嘗地道云南美食的絕佳去處。</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不僅保留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還是手工藝品的集散地。當地工匠傳承著古老的手藝,在這里制作著各種精美的工藝品,如紫陶、織錦、木雕等。游客可以在古城中發現精致的藝術品和獨特的紀念品,感受手工藝品背后的文化內涵。</p> <p class="ql-block"> 來到建水古城,游客可以盡情領略古城的韻味。穿梭于石板街道之間,漫步古巷,探尋古老建筑的風采。可以品嘗地道美食,感受當地的生活氣息,也可以與當地居民親近交流,了解更多關于這座城市的歷史和傳說。夜晚時分,古城燈火輝煌,別具一番風味,讓人流連忘返。</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岑溪市|
湘潭市|
岳西县|
叶城县|
玛曲县|
德州市|
金昌市|
台湾省|
大新县|
西贡区|
鞍山市|
寿光市|
南充市|
武川县|
灌南县|
江门市|
佛山市|
临沂市|
类乌齐县|
安国市|
扎鲁特旗|
德清县|
沂南县|
武夷山市|
太康县|
绥阳县|
织金县|
米林县|
汝南县|
嘉祥县|
株洲市|
黄龙县|
台南县|
乌恰县|
黔西县|
德州市|
孙吴县|
东光县|
扎鲁特旗|
南郑县|
南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