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我17歲那年,大學沒考上,父親叫我到畢節四叔家復讀高中,在四叔家呆了半個月,正當我準備報名讀書,來年再考(多年后,我參加了成人高考,考上了貴州省委黨校行政管理班,圓了我的大學夢),老家納雍的高中同學給我來信說冬季征兵開始了,同班同學好多都要去當兵,問我去不去?其實當兵是我一直在以來的心愿,從小就聽著英雄的故事長大的,愛看戰爭片,《英雄兒女》《林海雪原》,崇尚像王成、黃繼光、邱少云這樣的英雄,他們的事跡一直激勵著我,于是我迫不及待的買了回納雍的車票,回家報名參軍。</p> <p class="ql-block"> 入伍前和同學們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那年當兵報名的條件是農村兵必須初中畢業,城鎮兵必須是應屆高中畢業生,我剛高中畢業,條件正好合適。 我約上同學,偷偷拿著家里的戶口簿就到城關鎮武裝部去報名,無奈,武裝部的工作人員知道我是家中的獨子,要通知家長一起來才給我報名,我只好去央求父母親和奶奶,奶奶和母親是不同意我去當兵的,必僅是獨兒子,怕有個閃失,還好父親是支持我的,到武裝部工作人員問:“你同意你兒子去當兵嗎?”父親的回荅棒極了:“先有國、后有家,沒有大的國家,哪有我們的小家”,還說:“有命不在千里遠,無命死在家門前”之后我就順利地報了名。經過目測、政審、體檢層層篩選,終于如愿以償,被批準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p> <p class="ql-block"> 入伍前和家人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81年11月8日是我最難忘的日子,當時的場景歷歷在目,就像昨天發生的事情,有時做夢也會夢見。那天早晨我們到縣武裝部換上了嶄新的軍裝,背上背包,胸前戴著大紅花,整裝待發。前來送行的人群中有親人、同學、朋友,祝福的話語說個不停,登上汽車,我就轉身向車窗外,在晨幕中尋找我父母親的身影,終于在人群中看到了他們,但他們看不到我,我的淚水刷地,第一次模糊了雙眼,車廂內也開始有了抽泣的聲音,最后漸漸地陷入了沉寂。隨著汽車的起動,離送行還招著手的人群漸漸遠去,最后,家鄉納雍也變成了一個模糊的小點。我們的目的地是云南省昌寧縣三十二師炮兵團,一起入伍的有三百多人,我的同學有的分到了臨滄三十二師九十六團。行軍途中,我第一次領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第一次感受到部隊的緊張和嚴肅,集合、立正、向右看齊、報數和敬禮,也第一次嘗到了云南的熱帶水果,木瓜、荔枝、芒果、香蕉和菠蘿。</p> <p class="ql-block"> 當兵第一天</p> <p class="ql-block"> 作為一名新兵,我來到了部隊,面對著一座陌生的軍營和一群至今未曾謀面的戰友。我就迫不及待地寫信向家里報平安,賴心地等著家里的回信,每當通信員來送信時大家都爭先恐后地看有沒有自己的回信。在這樣的環境里,各種思緒不由自主地涌上心頭,我意識到軍營的氛圍和家里的溫暖迥然不同,當兵離家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思鄉心情更濃。</p> <p class="ql-block"> 到新兵連后給家里寄的第一張相片</p> <p class="ql-block"> 新兵連和家鄉戰友們合影</p> <p class="ql-block"> 在軍營里,我開始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生活,每天不間斷地接受各種訓練,生活也變得極其簡單,很多事情都變得明確而堅定,我的行為和舉止被嚴格要求,而我也不得不逐漸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吃飯、穿衣、睡覺、訓練、作息時間幾乎全都受到了限制,這個環境讓我逐漸明白,當兵不僅僅是身體的鍛煉,更是思想的升華。我清晰地記得,第一次手握鋼槍時的激動與緊張。在那片綠色的天地里,我的青春開始綻放,我的熱血為保家衛國而沸騰。</p><p class="ql-block"> 軍營的日常,嚴格而規律。每一個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灑落,我們已在操場上整齊列隊,準備開始新一天的訓練。汗水與泥土交織,鑄就了我們不屈的意志和強健的體魄。那些看似無盡的體能訓練,正是我們成長為真正戰士的必經之路。在這里,軍營生活的點滴都是那么難以忘懷。從最初的笨拙到后來的嫻熟,從最初的生疏到后來的默契,我們一同成長,一同進步。食堂里的粗茶淡飯,宿舍里的簡單陳設,都成為我們日后最珍貴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 兵營和家里不一樣的是,它沒有恩惠,也不會同情。這里的每個人都在面對共同的艱苦生活,共同成長著。這樣的環境讓我不斷地挑戰著自己,不斷地超越自我。在訓練中,我的困惑、疑問、恐懼、興奮、成就感,都有所增長。直到有一天,我從迷茫的狀態中獲得了感覺,我找到了自信的源泉,我明白了,當兵的意義遠不止為了保衛祖國,更是為了保衛我們自己的身心健康。</p> <p class="ql-block"> 我曾經在學校中認識了很多朋友,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和戰友相比。在軍營的日子里,我與我的戰友們一起吃飯、睡覺、訓練。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和特點,但我們卻可以在戰友之間建立起默契和共情。我的戰友們不僅是我身處另一個世界的朋友,還有時候是我的親人。戰友,是我在軍營中收獲的最大財富。他們和我并肩作戰,共同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們之間的深厚情誼,早已超越了血緣和地域。在戰場上,我們是生死相依的兄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無話不談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新兵連我的班長也是我的第一任班長,他是湖南耒陽人,他的名字已經記不清了。他在生活中對班里的每一個兵都做到無微不至的關心,隊列訓練中對每一個戰士嚴格要求,他過硬的軍事本領和做人的品德對我的影響很大,至今我一直都在尋找著他。下到正規連隊后,我的班長朱三喬也一直關心著我,教給了我過硬的軍事技術,怎樣認識軍事地圖,在地圖上和實地上找目標,爬桿、放線、傳口令,生活中更是給了我很多關懷。他們幫助我解決了各種的困難,也為我提供了很多支持和鼓勵。后來我也當上了班長,以他們同樣的方法幫助著新來的兵。</p>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班長朱三喬</p> <p class="ql-block"> 與班長李茂興作軍事訓練</p> <p class="ql-block"> 有線班全體戰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 在軍營中,我經歷了成長與蛻變。從一個懵懂的新兵,到一名真正的戰士,我學會了如何面對困難,如何與人合作,如何在困境中堅持。這些經歷,讓我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p> <p class="ql-block"> 轉眼,時間推到了1984年7月29日。我們炮兵團接到一級戰備的通知,經過前期的戰前動員和準備,于今夜悄無聲息地進入到老山前沿陣地。我們隸屬于三十二師炮兵團二營營部,炮陣地指揮所設在老山腳下叫貓貓跳的一個小山洞里,里面的空間很小,住著胡克銀付營長、周永成教導員、通訊排長鄔惠君和我。這里也是全營炮陣地的指揮中心,我負責電話總機值班,把營里首長和偵察兵在前沿觀察所偵察到的目標、方位坐標、數據傳送到各連陣地指揮所,對敵人實施炮擊。在指揮所旁邊,我們用罐頭盒栽上從山林里採摘來的蘭花,這種蘭花很抗干旱,生命力頑強,我們把它叫老山蘭,我們也把它當成戰友,陪伴著我們守衛著邊防。</p> <p class="ql-block"> 老山戰場三轉彎</p> <p class="ql-block"> 一次,我們架設的陣地指揮所至前沿觀察所的備用電話線被越軍炮彈炸斷了,必須要及時接通。我帶著班里的一個兵順著電話線理著查找,那天晚上,越軍的炮火打得很密集,好像是跟著我們走似的,我們東躲西藏,爬山坡,穿樹林、越公路、過小橋,接通了被炸斷的電話線,完成了任務,保證了電話線路的暢通。</p> <p class="ql-block"> 一天,副營長劉慧帶著我到八里河東山(八十年代的上甘嶺)去執行偵察任務,那上面沒有水源,吃水非常困難,戰友們要到幾里外的山腳下去背水,上山只有一條小路,而且是暴露在越軍炮火射程之下的,很多戰友為了取水都犧牲在這里。我和副營長都是晚上上去的,我們一人只背了一軍用水壺的水,幾盒壓縮餅干,每天頂著烈日和越軍的轟炸,渴了就用點水潤潤嘴皮,吃干糧也舍不得喝一口水。在貓耳洞里堅持了三天三夜,完成任務回到陣地后,我飽飽的喝了一頓水,吃著大米飯第一次覺得格外的香甜。</p> <p class="ql-block"> 老山戰役八里河東山陣地</p> <p class="ql-block"> 1984年的中秋節是在老山戰場上度過的。昆明軍區和地方政府給我們送來了很多慰問品,有各種罐頭和月餅。那年中秋,邊關的月亮格外明,戰斗間隙,戰友們圍坐在一起,賞著明月,吃著月餅,彈起吉它,唱著《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風采》,戰爭雖然殘酷,但戰友們還是很快樂的。戰友們都有一個口號“辛苦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隨時為祖國而獻身。軍區張輊秀司令員還在月餅盒上為戰友們提了一首詩“身披硝煙賞明月,御敵守邊度佳節。中秋月餅鎬將士,既表慰問又祝捷”。這個特殊的節日,我一直記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 老山陣地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原三十二師師長劉玉尊為犧牲的戰友提詞</p> <p class="ql-block"> 在老山上堅守了四個多月,部隊要開始換防,一軍來接替我們,撤到馬關修整。我也要退伍了,摘下領章帽徽的那一刻,心里才覺得少了什么,是不想離開戰友?還是對軍營生活的倦念?也說不清楚,登上汽車,和戰友們揮手告別后,誰又知道何年何月再相逢。盡管我有千萬的不舍,可我永遠是一名軍人,是軍人就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有時,我總是在想,如果生活可以再次選擇的話,那么我們又將如何?我想我一定會再次投身于那火熱的軍營,或再一次高唱我們的軍歌。而此時此刻,我最想說的是,軍族生涯,那是無悔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參加老山者陰山作戰勝利紀念章</p> <p class="ql-block"> 老山作戰枕巾</p> <p class="ql-block">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四十三年一晃而過,我和我的戰友們都進入了花甲之年。退役多年后的我,時常會回憶起那段軍旅生涯。那些日夜奔波、汗水交織的日子,已成為我心中最寶貴的財富。每當回想起那些與戰友們并肩作戰、共同成長的歲月,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盡的感慨和自豪。時代在變化,科技在發展,自從有了手機微信,戰友們也全部聯系上了。我們二營部規定每年都要搞一次戰友聚會,當戰友相聚時大家都要一起唱“戰友戰友親如兄弟……”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說不完的軍營故事,總要到烈士陵園去看望犧牲了的戰友,給他們掃掃墓,點上一支煙,陪他們說說話,祭慰英靈,犧牲了的戰友們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 和當兵時的教導員周永成合影</p> <p class="ql-block"> 和我當兵時的副營長胡克銀合影</p> <p class="ql-block">和我的接兵連長、新兵連指導員于克光合影</p> <p class="ql-block">左-營部管理員李兆興,中-我,右-副營長劉慧</p> <p class="ql-block">原三十二師炮兵團二營部第一次戰友們聚會</p> <p class="ql-block">原三十二師炮兵團二營部戰友第二次戰友聚會</p> <p class="ql-block">原三十二師炮兵團二營營部第三次戰友聚會</p>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8日戰友們到云南屏邊烈士陵園為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烈士掃墓,祭奠英靈。</p> <p class="ql-block"> 戰友們一起唱《戰友之歌》</p> <p class="ql-block"> 現在我已漸漸老去,回想起來, 當兵是我人生中最正確的選擇之一。通過軍人生涯的鍛煉和訓練,我得到了很多寶貴的心得體會。我學到了堅定的決心和毅力,了解了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我也培養了堅強的意志力和心理素質,拓寬了視野和拓展了人脈。最重要的是,我培養了自己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成為了一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軍中歲月,短暫而充實,它見證了我的青春和成長,也錘煉了我的意志和品格。無論我走到哪里,那段寶貴的經歷都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都不后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王明勇</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寫于貴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清市|
河西区|
仙桃市|
南江县|
永靖县|
湟源县|
开原市|
竹山县|
龙胜|
原阳县|
澄江县|
和林格尔县|
司法|
浦县|
德昌县|
甘泉县|
德安县|
汉川市|
新化县|
大关县|
陆川县|
淄博市|
西林县|
东兰县|
明溪县|
福清市|
靖宇县|
抚顺市|
灵石县|
柯坪县|
屏东县|
凯里市|
娄底市|
奉贤区|
涿州市|
甘孜|
曲松县|
荥经县|
信阳市|
新民市|
双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