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起藝術,人們往往覺得離自己很遠。其實,藝術就在我們身邊,它可以是<b>“聽一曲好歌,讀一首好詩,看一幅好畫……”</b>正如《藝術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那樣<b>“從遠古以來,藝術都是以某種實用的功能而存在并發展著。”</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許是自小喜歡美術的原故,我與藝術展館結了緣。每每有心儀的展覽,一般不會錯過。前段時間,得知上海海派藝術館有個“永恒的愛”十九世紀歐洲經典藝術展,便欣然前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上海閔行區的海派藝術館,環境優雅。此次聯合羅丹藝術中心(中國館)以“永恒的愛”為主題,甄選近五十件十九世紀歐洲經典雕塑、繪畫等藝術品,為觀眾呈現了一席豐富的藝術饗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步入館內,但見展區大氣典雅,布展簡約而不乏精心設計。置身其中,恍若走在歐洲的藝術宮殿。</p><p class="ql-block">這里是展覽的第一展區,在紅色背景中,法國菲利普·普瓦特萬的《維納斯與小天使》和意大利喬萬尼·安東尼奧·拉布斯的《羅馬修女》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維納斯與小天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與之前見過的維納斯雕塑不同,眼前的維納斯不僅有雙臂,且全身著裝。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手指輕捻,猶如佛教中觀音的手勢。我在想,這是不是一種東西方文明的碰撞與對話?抑或是<b>“美人之美,美美與共”?</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羅馬修女》被靜靜地擺放在第一展區的一角。作于1840年,被譽為“雕塑界的蒙娜麗莎。”在2017年布魯塞爾古董雙年展上展出時,所有見到她的人都駐足不前,深深的被她的美所折服。這尊雕像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漢白玉雕成的頭巾展現出柔軟的質地,見之令人驚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觀賞了展區一的作品后,繼續往里走。這里的展陳設計別具一格,藝術作品擁有高雅的空間,尤其是將歐式宮殿場景照片放大至整個墻面作為雕塑作品陳列的背景,還原了歐洲王室對雕塑作品收藏和展示的傳統風尚,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體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高原瑪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瑪蒂蘭·莫羅是十九世紀新巴洛克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保羅和維爾吉妮》這組大理石雕塑完美體現了瑪蒂蘭·莫羅作品的主要特征即運用十八世紀的表現風格塑造人物。雕塑重現了同名小說中著名的片段:兩個年輕人因突如其來的暴雨受驚,相互擁抱以躲避暴風雨的瞬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春天寓意雕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樣是春天主題的雕塑,希波里特·莫羅《春天》中的少女,清新撲面。清澈純凈而慵懶肅穆,仿佛坐在花叢中。衣帶散落卻不顯香艷,微微側著的頭看著十分生動可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戴面紗的女人》是意大利朱塞佩·克羅夫的作品。這尊雕塑自1845年起一直存放在梵蒂岡。相信每一位在場的觀眾與我一樣,對其印象深刻。即使面對面也會懷疑罩在女子頭上的面紗是否真的雕出來的。如此逼真技藝,只能嘆為觀止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東方女人半身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徜徉館內,多見表現成人的雕塑,也有一些富有童趣作品,它們栩栩如生,雕工精美,給人留下<b>“因為可愛才美麗”</b>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年輕男孩和他的愛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東尼奧·博爾托內是19世紀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之一。他的《年輕的牧羊人》展現的是小女孩為她的羊羔在剃毛,可能是耗時太久,小羊羔不耐煩了,女孩隨手用沙拉葉喂它的生動場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姐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童年莫扎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仙女座大型青銅盆飾》為阿方斯·伯格特極其重要的作品。1883年在安特衛普完成。細細望去,雕塑的人體皮膚富有質感,且對勇士的肌肉、水怪粗糙的硬質皮,都做了不同的處理,對比明顯。從體量、形體和制作工藝來看,這件作品可算是1880年后比利時雕塑復興的杰出代表之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展區一到四,除了雕塑還有繪畫和家具藝術品。不過,雕塑堪稱重頭戲,在整個展覽中占比近60%。我因著個人的喜好,著重瀏覽了雕塑及油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德雷·維爾·格茲小姐》是弗雷德里克·海涅的油畫作品,她是當時巴黎極具盛名的女畫家。此畫最吸引人的莫過于惟妙惟肖的絲綢長裙了。畫作的光影分布明顯,依稀能見到右下角有隱隱微光,看似壁爐中火光映照的橙色。細節呈現異常美妙。那一刻,我惟有<b>“慢慢走,欣賞啊!”</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母女畫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亞平寧牧羊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對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件署名歐仁·舍弗羅的作品,完美描繪了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后引起的創傷。油畫曾公開出現在1885年沙龍展覽時出版的詞典詞條中,回憶錄作家泰奧多爾·韋龍對此畫高度評價道:<b>《悲傷的女人》這幅作品表現了巨大的家國哀痛……</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恒的愛”十九世紀歐洲經典藝術展,無疑是一次藝術珍品雅集的大展,值得一提的是,參觀者還能近距離欣賞法國雕塑家讓·巴普蒂斯特·卡爾波和其學生奧古斯特·羅丹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婚妻》是讓·巴普蒂斯特·卡爾波為夫人制作的半身像。它記錄了她一瞬間展現出來的幸福表情。卡爾波的制作,飽含深情,在展現人物的心理方面可以和十八世紀的法國半身像雕塑媲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子和他的愛犬尼祿》</p><p class="ql-block">讓·巴普蒂斯特·卡爾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漁童》是讓·巴普蒂斯特·卡爾波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展示了他在那不勒斯街上觀察到的情景。卡爾波對人物富有彈性的肌肉、濃密的卷發和迷人的微笑給予了高度關注,體現了寫實主義的創作風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奧古斯特·羅丹是傳統雕塑藝術集大成者,現代雕塑藝術的開創者,也是中國觀眾最為熟悉的歐洲雕塑家之一。在這次藝術展中,他的雕塑作品《少女胸像》和《多西亞》吸引了不少觀者的駐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尊《多西亞》是羅丹與加里埃·貝勒斯在比利時工作室一起創作的作品。加里埃·貝勒斯是雕塑家,也是企業家,羅丹以他的經歷為榜樣,成為了盡人皆知的雕塑家。</p><p class="ql-block">與其他女性雕塑不同,羅丹塑造的女性是自信且張揚的。瞧,眼前的半身像高揚起自己的頭,展現出滿滿的活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這座《少女胸像》,其面部表情和姿態則透露出一種青春、純真和柔和的情感。這種情感的表達可以看作羅丹作品的重要特征,因為他曾說過<b>“藝術之源,在于內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傳達情感。”</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離開羅丹大師展區,這次觀展也近尾聲了。雖然有些意猶未盡,而一種沉浸式的觀賞人類文明之美妙體驗,就此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記憶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凡是創造和欣賞都是藝術的活動”</b>朱光潛在《談美》一書里如是說。此次在“永恒的愛”十九世紀歐洲經典藝術展中,一尊尊雕像,一幅幅油畫,它們的精湛技藝和卓越創意,讓我感受到了一份美的趣意。</p><p class="ql-block"><b>“覺得有趣味就是欣賞……在欣賞時人和神仙一樣自由,一樣有福。”</b>《談美》中的這段話,我深感共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荣县|
泰和县|
渭南市|
佛山市|
玉溪市|
沙雅县|
新乐市|
平谷区|
文安县|
离岛区|
来凤县|
淮南市|
二连浩特市|
沁水县|
东乡族自治县|
大石桥市|
佛教|
岐山县|
怀集县|
崇明县|
澄城县|
孙吴县|
都江堰市|
泌阳县|
黄骅市|
弥勒县|
桦南县|
青浦区|
桂阳县|
寿阳县|
大余县|
南华县|
通州市|
当雄县|
阿图什市|
德州市|
三原县|
香港|
兖州市|
临漳县|
洛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