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農歷三月初九,是母親的忌日。</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前的今天,我最深愛、最崇拜、最敬重的母親撒手人寰,離開了她愛的、愛她的我等去了天堂。此前我一直覺得母親雖然年過八旬,但身體健康、頭腦清晰、思路敏捷,不僅生活能自理,還在老家院子的小菜地里栽種數十種蔬菜并打理的很好,堅信她至少能步入鮐背之年。萬萬想不到母親突然因腦梗離世,沒有給我留下半點照顧她、伺候她、回報她的機會。我對此難以接受、悲痛萬分,很長一段時間像丟了魂似的情緒低落。后來在家人、親戚、朋友和幾位師弟想方設法的開導下才逐漸從傷悲之中走了出來。盡管母親已經故去了幾十年,但每每遇到一些特殊的日子,我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她老人家。幾年前我曾在母親生日那天寫過一篇回憶母親的文章,文中提到了孟母、陶母、歐母和岳母的歷史典故,這幾位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成就了孟子、陶侃、歐陽修和岳飛四位先賢。我乃一名退休教師,才疏學淺,無論在哪個方面都不敢和四位先賢相比。但我一直認為,自己能走到今天、能成為一名大學教授,生我、養我、育我的母親功不可沒,是母親用她那無私、寬厚、如海的母愛成就了我。因此,在我的心目當中,母親的形象絲毫不遜于四大賢母,我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好、最偉大的母親! </p><p class="ql-block"> 母親姓趙,名愛賢,字德貞。1922年9月22日(農歷八月初二)年生于澄城縣南里莊村,2004年4月27日(農歷三月初九)駕鶴西去,享年83歲。外公家高祖趙文耀、曾祖趙連保以農耕為本,兼營工商,辛苦勞作數十年,家業在二十世紀初達到巔峰。除了在南里莊村周圍購置了許多房產和大片土地之外,還在陜西三原和四川廣元等地都開有店鋪或商號。外公趙自端秉高祖、曾祖愿,冀望贏得功名,寒窗苦讀至二十七歲,無奈辛亥革命后廢除科舉,斷了青袍秀才之仕途,這才開始奔波于川陜兩地經營家業。所幸三十六歲后有了一子二女,天倫之樂聊慰平生。舅父長母親一歲多一點,姨母比母親小四歲。母親給我說過,外婆重男輕女,為了能讓舅父繼續吃奶,她剛出生不久就被送到奶媽家撫養,直到七八歲才回到外婆身邊。由于和外婆隔得比較生分,外婆經常打他、罵他,但外公在三個孩子當中卻最疼愛她。母親還說外公見多識廣、思想開放、尤為重視子女的教育。外公堅持不讓外婆給母親纏足,堅持要讓母親上學念書。當母親讀完高小后,由于澄城當時沒有中學,和她一起念書的五位女孩子便都終止了學業,只有母親一人被開明的外公送到鄰縣的大荔中學繼續讀書,從而讓她成為了解放前澄城縣第一位上中學的女孩子。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沒等到中學畢業,外公突然去世,母親失去了靠山,16歲時便在外婆的逼迫下輟學嫁人,這也成了母親心中永遠的痛。母親此后的坎坷經歷我在以前寫過的文章中簡單提過,在此不再贅述。</p><p class="ql-block"> 我深愛我的母親是因為她給了我如海的母愛。母親不僅給予我生命,還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付出了無數的辛勞和汗水。她總是把家庭和我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用自己的默默無聞、不求回報、無私奉獻來詮釋偉大的母愛。她對孩子的耐心、細心和愛心,讓我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了無盡的溫暖和關愛。孩提時代,我看到母親整天都在不停地忙碌,不是在做飯、就是在做針線,很少見她有片刻歇息。晚上我上炕睡覺前,母親不是坐在炕上納鞋底、就是搖著紡車紡棉線。早上我在被窩一睜眼,母親不是在鍋灶前做飯、就是在屋里屋外收拾。我那時一直納悶母親為什么能不瞌睡、不睡覺?即使已經過去了幾十年,母親在煤油燈下納鞋底、紡棉花、坐在織布機上織布、腳踩著縫紉機踏板縫補衣服的許多場景還會時不時地浮現在我的腦際。我還記得上小學時每當我放學回家拿著得了滿分的試卷讓母親看時她臉上的喜悅,還能回味到參加高中入學考試那天早上母親在取暖爐子上為我精心烹制的油炸紅薯塊的酥甜與美味,還能回想起我剛上高一那年母親每天早上風雨無阻地送我上學的情景。我難以忘記第一次從煤礦回家取棉襖時母親邊給我找棉衣邊抹眼淚的背影,我更難忘記上了大學以后三十多年每次寒暑假離家返校時母親站在大門口看著我離開時戀戀不舍的目光和慈祥的面容。我懷念那些年每次與母親的短暫相聚,懷念母親每天變著花樣給我做喜歡吃的飯食,懷念母親邊干活、邊和我拉家常的溫馨時刻,懷念母親健在時的點點滴滴。</p><p class="ql-block"> 我崇拜我的母親是因為她的遠見和教誨讓我受益終生!母親上過中學,在她們那一代人中也可以說是一位知識女性。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對母親極為崇拜。覺得母親能掐會算,料事如神,知識淵博,無論我是在玩耍中或日常生活中碰到任何不解的現象或不懂的問題,只要問問母親都可以得到答案,幾乎沒有她不懂或不知道的事情。母親是我最早的啟蒙老師,在她的言傳身教以及看似不經意的提醒和點撥當中讓我知道了小孩的行為準則和日常生活中的許多規矩,知道了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東西不能碰。我上小學的時候正是文革初期,當時讀書無用論的思潮盛行,到處都是“知識越多越反動”、“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標語,我們上課的主要內容也是高呼口號和背誦語錄。即使在這種環境下,母親一直教育我要好好讀書。母親私下里給我講過北宋趙恒的《勸學詩》,還給我講過三字經和弟子規,斷斷續續地給我講過除了易經之外的其它幾部國學經典。母親說讀書可以讓人長見識、明事理,多讀書可以讓我更好地做人。正是在母親口傳心授、諄諄善誘之下,我才逐漸地喜歡讀書并認真讀書。后來上了初中、高中乃至上了大學以后,有時回到家里與母親閑聊,也經常會說到有關讀書的話題。直到今天我還清楚地記得母親曾經說過很有哲理的一句話:積攢的錢財有可能散去,念到肚子里的書永遠屬于自己?;仡欁约旱娜松洑v,正是由于不斷讀書才讓我從一個淘氣、調皮的小頑童變成了一名大學教授,多虧了母親當初的遠見和教誨!</p><p class="ql-block"> 我敬重我的母親不僅僅因為她是我的母親,更是因為她是我心中的偶像、人生的導師、是值得我永遠學習的榜樣。母親是在舊社會上的學,受孔孟之道影響頗深,具有中國傳統女性所有的美德。作為人妻,母親溫柔善良,對父親忠心耿耿,照顧父親無微不至。父親在單位上班工作忙,但回到家一直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不干也不會干任何家務。記得我小的時候,母親每天都是把飯菜做好等著父親下班回家吃飯。那時家里糧食不夠吃,經常要用玉米、高粱等粗糧來貼補。陜西人喜食饅頭,母親每次蒸饅頭時,除了蒸夾雜著粗糧的黑面饅頭外,還要給父親蒸幾個白面饅頭。母親說父親掙錢養家、是家里的頂梁柱,讓父親吃的稍微好一點,只要父親身體健康,家里才有了依靠。為了讓大家能吃飽、吃好,母親想盡辦法粗糧細做,無論是野菜還是粗糧,經過母親的加工都能變成美味佳肴。母親生了我和哥哥兩個孩子,作為人母,她是我們兄弟的避風港。她寧可自己遭受天大的磨難,也會竭盡全力保護我們,不愿意讓我們哥倆遭受任何委屈。文革期間,由于母親曾經在地主家庭生活過,經常被叫去參加批斗會,或者被叫去掃大街。但只要母親應付完這些事情回來,又開始忙碌起來操持家務,似乎任何事情都未發生。母親說搞階級斗爭只要不牽扯到她的孩子、僅僅沖著她咋樣都行,她沒有做過任何虧心事,什么也不怕。母親面對這些磨難所表現出來的豁達、堅韌、平靜和樂觀令我由衷地感到敬佩!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為我等遮風擋雨。母親明事理、識大體、寬厚待人,正直善良,崇尚換位思考,讓我從她的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她不僅為我等營造了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造福于家人和子孫,也贏得了親戚、朋友和周圍鄰居們的尊重和愛戴。</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母親的忌日,謹以這段文字表達我對母親的緬懷與追思。</p><p class="ql-block"> 永遠懷念我的母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7日(農歷三月初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牟县|
阳新县|
嵊州市|
陆川县|
菏泽市|
昌平区|
昌图县|
红安县|
出国|
大丰市|
湖北省|
黑河市|
龙川县|
河源市|
平舆县|
娄底市|
长岛县|
德惠市|
金塔县|
孝感市|
甘谷县|
五原县|
红原县|
玉田县|
沭阳县|
锦屏县|
吴忠市|
财经|
昌吉市|
密山市|
锦屏县|
浪卡子县|
灵武市|
宾阳县|
蒙城县|
郧西县|
海门市|
称多县|
静安区|
嘉鱼县|
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