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往事:府山一一兒時的樂園</p><p class="ql-block"> 記得大文豪魯迅先生有句概括兒童天性的名言: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物質匱乏生活是清貧的,文化娛樂更是屈指可數欠缺的。但那時我們游玩的空間和時間既寬廣又充足的,下午放學很早,作業幾乎沒有,根本沒有學習壓力,唯一就是結伴而行,毫無拘束四處變著法子出神地玩耍。</p><p class="ql-block"> 府山矗立在古城中心,-座具有悠久歷史名山,據記載舊名叫“種山”,因越國大夫文種葬于此,因而得名。也因山形像臥龍狀,又叫“臥龍山”,又因舊紹興府署衙門設此地,故又名“府山”至今。</p> <p class="ql-block"> 我們學齡童就讀的魯迅小學,從后門“富民坊”出來不足5OO米,近在咫尺。好玩的天性,好奇的心態,毫無顧忌的年齡,一放學就飛奔府山。樹叉上書包一掛,滿山遍野發瘋,府山便是我們名符其實的樂園。</p><p class="ql-block"> 府山南坡正面一座高聳的革命烈士紀念碑最為引人注目和莊嚴肅穆,是人民政府-九五三年設立,碑正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東面“浩氣長存”,西面“萬古流芳”,均出自紹興著名書畫家徐生翁老先生之手跡,碑陰祭文由徐生翁唯一入室弟子紹興書法大家沈定庵先生題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說起紀念碑不得不提起在文革時期在此發生的兩件大事。</p><p class="ql-block"> 文革初期“破四舊,立新風”拉開序幕,第一波狂浪下,將聳立于碑頂端,持槍的解放軍戰士全身雕像硬生生地拉下碑頂,成了第一沖擊波的受害者,至今下落不明。理由竟然是匪夷所思啼笑皆非,說是槍口對準人民,威武端槍姿勢當然是槍口朝前,難道非要背槍不成?</p> <p class="ql-block"> 六七年文革“文攻武衛”時期,炎熱的夏天,雙方兩派武斗也隨著氣溫升入高峰。在一片“解放諸暨”的口號煽情下,紹興成了首當其沖的一路人馬,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一個會合就陣亡六人,既有人武部軍人,又有工人、學生、教師,其中僅有十九歲的紹一中女生和八字橋小學年少氣盛年輕體育老師。</p><p class="ql-block"> 在“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挽聯下,在工人文化宮停放數日,接受各界吊唁哀悼,在大校場隆重舉行追悼大會鳴槍致敬,后落葬于烈士紀念墓旁僅隔十幾米的東側,一排墓葬有墓沒碑,也算是同旁邊烈士墓并列烈士風光一陣。</p><p class="ql-block"> 但好景不長風雨突變,“九一三”事件的暴雷,該墓葬也過眼煙云平墓移棺,悄無聲息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而隨歲月逐漸被遺忘。</p> <p class="ql-block"> 在紀念碑東側有條約50米長的往下斜坡,夏季坡上長滿一種一尺多高,韌勁很足的“油蛣蛉蟋蟀章”,學名叫“牛荕草”。兒童極喜歡沿著斜坡慣性俯沖下去,在草叢茂盛處把兩株草打成結,做成一個環,在瘋長的草叢掩蓋下暗藏了一個個伴馬索,躲在樹旁窺視冒失鬼中招。有時為了更刺激,故意挑逗其他一群孩子,佯裝敗退誘敵深入我們設置的絆雷區,看著他們一個個人仰馬翻,那幸災樂禍般的欣喜若狂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斜坡上方是通往最高峰望海亭的步行臺階,貪玩好奇,逞強求刺激的年紀,循規蹈矩的正路臺階不走,非要攀爬灌木叢中的野路,越是陡峭越刺激,弄得不好往往是衣服鉤破褲襠撕開,要么便是沾了一屁股黃泥。</p><p class="ql-block"> 攀上山頂便是“望海亭”,據傳當時樓高有十五丈,登亭可以望海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此亭不知何故?歷代屢圮屢建,1987年重建仍名“望海亭”,1997年拆亭開建“飛翼樓”。</p> <p class="ql-block"> 望海亭北面坡下有一處摩崖題刻《動靜樂壽》四個大字,據說是明朝紹興知府湯紹恩手書。緊靠旁邊有兩個型似抽屜狀的石庫,稱為“金抽頭、銀抽頭”,左為金右為銀。據傳只要念對咒語,此石門便會打開,于是乎,我們絞盡腦汁屢試屢不應,屢叫屢不靈,再吼更不理,逼急了臟話代替了咒語,石門依然固若金湯金石不開,最終口干舌燥,心有不甘怏怏而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往西南還有一山峰,始建于1929年為紀念舊民主革命的烈士秋瑾女俠而建的八角攢尖頂“風雨亭”就座落于此,原石亭柱刻有孫中山先生所撰:江戶矢丹忱,多君首贊同盟會;“軒亭流碧血,恨我今招俠女魂”的挽聯。</p> <p class="ql-block"> 那年月山上樹木稀少,登亭往東遙看就是府橫街的十字街頭一一軒亭口紀念碑。如今當年手腕粗的樹木,己經是胸圍還大的參天大樹,亭周綠樹成蔭,樹叢茂密,山下黑瓦平房已是樓房林立,舊貌換新顏,七遮八擋很難目視望見軒亭口的景色了。</p><p class="ql-block"> 風雨亭西邊坡下有一片松樹林和灌木叢,有一種叫“灌柘樹”的小樹,摘葉就會滲出乳白色的汁液。初春在桑葉青黃不接,家蠶斷糧之際,采摘此葉可以代桑葉喂蠶。從此,這里便是饑荒時我家蠶寶寶的天下糧倉。</p><p class="ql-block"> 秋季,松樹林中掉下許多松果,嘶牙裂嘴燥開的深棕色松果是那時生火燒煤的極佳引火柴。見這滿地松果的場景,像發現新大陸般興奮和唾涎,塞滿褲袋不知足,貪婪之心,急中生智脫下長褲,扎緊褲腳當布袋,鼓鼓囊囊騎在脖子下滿載而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小低年級時山上最懼怕“管山老虎”,誰叫一聲“管山老虎”來了,便會不問青紅皂白撤腿就跑,以訛傳訛還真以為是老虎。隨著年齡增大膽也養大了,也就明白這管山老虎其實就是景區巡山老頭,只不過我們不遵守規則做賊心虛自己嚇自己而己。</p> <p class="ql-block"> 夕陽西斜該回家了,頑童們逐漸撤回到城墻門洞前那顆千年屹立不倒的古龍栢集結。</p><p class="ql-block"> 夕陽余暉投射下,主干身軀一道道深深的歲月印記更顯挺拔剛勁,突兀插天,這技條螺旋伸展,向上盤曲,似盤龍仰首。站在龍柏前就是一種滄桑之美,它的蒼勁挺拔,毅力頑強,信念堅定,與天地同在和日月同輝,這不就是我們紹興先人越王句踐的“膽劍”精神的定格嗎?</p><p class="ql-block"> 今日府山那千年古龍柏依舊滄桑矗立,目睹人間煙火又一甲子,只是多了根歲月之柺扙身邊護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府山雖然沒了昔日滿山遍野瘋玩的兒童,但己經成為身倦鬢秋中老年人不可缺少的樂園,晨練、下棋、唱歌、舞蹈、舞劍、太極、八段功休閑自得的身影,不就是當年滿山遍野瘋玩的那群稚氣頑童嗎?</p><p class="ql-block"> 日月星移,龍年5輪回,府山最終還是他(她)們的樂園。</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视频|
新化县|
绥棱县|
宣恩县|
宁津县|
锡林郭勒盟|
体育|
新野县|
正安县|
金门县|
鄂伦春自治旗|
蓬安县|
元阳县|
普格县|
天全县|
太原市|
永泰县|
沙河市|
邓州市|
福建省|
凤台县|
武鸣县|
广汉市|
辽中县|
库车县|
聂拉木县|
襄樊市|
德庆县|
汝阳县|
磐安县|
邢台市|
法库县|
康马县|
阆中市|
盖州市|
岚皋县|
吉木乃县|
金塔县|
武穴市|
灵寿县|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