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四月,春風拂過巴蜀大地,喚醒了沉睡在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的山城——重慶。這座城市,如同一位多情而神秘的舞者,以她獨特的人文、景色、飲食和氣候,吸引著世人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重慶,一個飽含深厚歷史底蘊的名字,她的每一磚一瓦都似乎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走在磁器口古鎮的青石板路上,兩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店鋪里傳來陣陣木雕、竹編工藝的敲擊聲,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煙火氣息濃厚的年代。老街上,不時有穿著傳統服飾的老人悠閑地走過,他們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卻也帶著對生活的滿足和寧靜。</p><p class="ql-block"> 就在這重慶最美的季節,原農一師中學師范班唐道鵬夫婦多次邀請遠在青海的丁懷珠同學、遠在新疆阿克蘇的金星明同學夫婦、重慶本地的付昌珍同學、來自廣州的李玉梅和趙澤義同學相約來到山城重慶與唐道鵬一家相聚,共敘分別55年來的風雨同學情和為國家為新疆奉獻了幾十年的酸甜苦辣。</p> <p class="ql-block"> 美麗的山城重慶,是人們向往的地方,是游覽勝地,美食之鄉,休閑宜居之顛。正好古詩所云:</p><p class="ql-block"> 江山如畫映重樓,巍峨山水展眼眸。繡重慶魅力深,古韻相伴心蕩漾。</p><p class="ql-block"> 老同學唐道鵬夫婦和付昌珍夫婦現居住這美麗的山城,是多么幸福啊!</p> <p class="ql-block">同學,是人生中一種獨特的緣份,正如歌曲《同學情》所唱的那樣:“一張通知書,相聚校園中,從此我們是同學,這一稱呼伴終生,一塊去上課 一起看電影,一同去郊游 一路談人生,漫漫風雨求學路,日月可鑒同學情。同學情是一份真摯的情,同學情是一份難忘的情,同學是無話不說的好姐妹,同學是情同手足的親弟兄。一本畢業證 各自奔西東,從此我們不常見,同學情意裝心中,一邊忙工作 一邊顧家庭,一路去打拼 一心要成功,悠悠歲月催人老,久別的人盼重逢,同學不分貴和賤,同學沒有富和窮,同學情是一份真摯的情,同學情是一份難忘的情。”</p><p class="ql-block"> 1968年12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中學有一批被稱為“老三屆”的師范、高中、初中的同學手持一張畢業證各奔東西,被分配到農一師各個團場“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后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有的考上大學,有的調動了單位……象一粒蒲公英種子一樣隨風飄到了全國各地,忙事業、忙家務,臉上刻滿了歲月的風霜,從此彼此失去了聯系。</p><p class="ql-block"> 光陰似箭,歲月如云,如今彼此都在不同崗位退休了,年齡大了,過去的事忘不了,昔日小學丶中學、大學同學的影子在腦海里象過電影一樣時時閃現。從此分布在各地的同學披著花白的頭發、帶著額頭的縐紋開始從不同渠道尋找昔日的同學。感謝萬能的網絡、感謝包羅萬像的微信,昔日同學一個個冒泡了,從此同學聚會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 圖中左一、二為唐道鵬夫婦。他們把最?麗的青春年華獻給了新疆和兵團的基本建沒事業。道鵬先在建工師武裝值部隊扛槍護邊。其愛人鮑女士15歲就投入兵團基建事業,道鵬為追求心愛的鮑姑娘遠離烏魯木齊來到遠在和田的鮑姑娘身邊,與她一起先后參加了莎車至和田、和田至民豐、民豐至且未,庫爾勒至且未等地的公路建設,參加了兵團鹽湖化工廠的全部建設,在新疆最艱苦的地方酒熱血寫春秋。在改革開放浪潮中,被調到重慶市從事城市工程建設,完成了重慶公共交通設施的更新換代的全部建設。又為重慶城市建設立了新功,名符其實的“唐總工”。光榮退休后,熱心參與當地的公益事業,更是聯絡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同學的聯絡官,他的家就是同學驛站,他們夫婦就是驛站管家兼炊事員、服務員,向導員……。熱心為來自四面八方同學服務。</p> <p class="ql-block"> 圖中右一為付昌珍同學。1968年師范畢業后,來到農一師最邊遠最艱苦的地方一→和田策勒農一師一牧場學校教書,后調到和田某學校任教直至光榮退休,后隨丈夫定居重慶。正是三尺講臺譜春秋,蠟燭燃燒四十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p> <p class="ql-block"> 圖中左一為丁懷珠同學。68年師范畢業后來到農一師一團,在宣傳毛澤東思和革命樣板戲活動中,扮演《白毛女》歌劇中的大春,“大紅棗兒香又甜,送給咱親人嘗一嘗,一顆棗兒一顆心,心心向著共產黨。”的歌聲唱遍了阿克蘇地區和農一師各團場,“丁大春”的形象家喻戶曉。后來又當了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燃燒了自己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圖中右一、二為金星明姜焰夫婦。金星明夫婦從68年到1992年扎根農一師一牧場24年,當老師、當會計、管物質、管供鎖,管人事,是牧場機關響鐺鐺的科級干部。1992年來到阿克蘇地區柯坪縣發改委,為柯坪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退休后定居阿克蘇,老驥伏櫪,依然發熱發光。</p> <p class="ql-block"> 李玉梅和丁懷珠合影,同一班級同一職業,李玉梅1968年畢業來到六團值班連,扛槍衛邊疆。后于70年調至學校,先后從教于六團中學、一團三營中學、農一師中學附小、農一師第二小學,為教育事業獻了青春獻終身。退休后定居廣州。</p> <p class="ql-block"> 右一趙澤義應是師中學師范一年級的校友、學長、女婿,是64級高中學生,從65年開始還是農一師中學的學生會主席和團總支委員,可以算是68年以前師中學學生的“頭頭”了。68年至78年間,種過田杠過槍挖過礦。1978年回母校教書,后到農一師教師進修學校、農一師黨校從業30年。是師中學老三屆各年級同學的好校友好朋友。</p> <p class="ql-block">美食家兼大廚道鵬親自掌勺,每天為遠道而來的同學做重慶美食,色香味形具全,令人垂涎欲滴,不虧是唐大廚。</p> <p class="ql-block"> 舉杯之間,酒香四溢,相聚的快樂融在美酒中,彼此祝福話語在空氣中彌漫 ; 舉杯暢飲而盡,同學情深如酒濃,不醉方不休。</p> <p class="ql-block"> 頓頓烹佳淆,辛苦道鵬友,美酒難罷休,喜在眉梢頭。</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重慶火鍋,熾熱翻滾的靈魂,是對麻辣與鮮香的無上追求。每一口醇厚的湯底,都匯聚了辣椒與牛骨的纏綿,豆豉與花椒的激蕩。</span></p><p class="ql-block"> 火辣辣的火鍋,是重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味。俗話說:到重慶不吃火鍋,等于沒有來過重慶。同學間的友誼就象這火辣辣的火鍋,永遠是火熱的燙燙的。</p> <p class="ql-block"> 在道鵬家里,同學們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學校時同學間的各種趣事、糗事;工作后的種種為事業奮斗的經歷,散發著時代的氣息;交流保健養生之道津津有味……</p> <p class="ql-block"> 圖萬重慶市人民大禮堂,是重慶標志性建筑,中國最美人民開會的地方。于1951年6月破土興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是中國傳統宮殿建筑風格與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結構巧妙結合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14號早晨在重慶人民大禮堂前送別丁懷珠(大春)同學。這是唐道鵬同學精心挑選的地方。這個大禮堂是新中國最早的一個省際人民會堂,始建于1951年,幾乎與各位同學同齡,是新中國的見證,而同學們也都是新中國的見證。站在禮堂前,新中國的往事歷歷在目。為了新中國,我們這些兵二代在新疆獻了青春獻子孫。</p><p class="ql-block"> 憶往事崢嶸歲月稠,恰同學老年,風華依舊。看祖國繁榮昌盛,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 隨著夕陽漸漸西下,老同學們聚會多日后也到了分別的日子。這一天,我們在酒桌上又重溫了往昔的歲月,分享了彼此的人生故事,仿佛將時光倒流,回到了那些青澀而美好的學生時代。</p><p class="ql-block"> 在幾天相聚中,在充滿了歡聲笑語和溫馨的氛圍中,老同學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眼中閃爍著對過去美好記憶的留戀。他們互相攙扶,有的輕輕拍著對方的肩膀,有的緊握雙手,表達著深厚的友誼和不舍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當告別時,每個人都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祝福。有的說:“希望下次再聚,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笑容滿面。”有的則道:“愿我們的友情如同細水長流,不斷不息。”</p><p class="ql-block"> 在分別的那一刻,同學們緊緊握手,甚至有些眼眶濕潤。口中反復說著“后會有期”,眼神中透露出對未來重逢的期盼。</p><p class="ql-block">“保重啊,老哥。”</p><p class="ql-block">“記得多穿衣服,別感冒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同學們相互揮手作別,直到彼此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那份深深的祝愿和期待,仍在心頭回蕩,仿佛已經約定了下一次相聚的時間。</p><p class="ql-block"> 歲月如梭,盡管同學們已步入暮年,但這份珍貴的情誼卻永遠不會老去。大家相信,無論未來的日子如何變遷,他們的心會永遠相連,這份深情厚誼會一直延續到永遠,直到下一次的歡聚。</p> <p class="ql-block"> 雁飛同學看了這次幾個同學在重慶聚會的情景后,寶刀不老,才思敏捷,出口成章,韻詩助興,贊盡芳華。錦上添花!特補遺篇后。</p><p class="ql-block"> 共敘美好,共憶青春——觀澤義美篇有感</p><p class="ql-block">江山不老各風流</p><p class="ql-block">彈指一揮六十秋</p><p class="ql-block">半世煙云猶可散</p><p class="ql-block">同窗學友自何求</p><p class="ql-block">莽原無字天行健</p><p class="ql-block">滄海揚帆水載舟</p><p class="ql-block">師中一別常想念</p><p class="ql-block">盼得有朝再聚首</p><p class="ql-block">如夢韶華似水流</p><p class="ql-block">今朝相見白發頭</p><p class="ql-block">同學相聚動情思</p><p class="ql-block">有感故鄉遇故知</p><p class="ql-block">昨日還皆兒女態</p><p class="ql-block">今朝變成爺奶時</p><p class="ql-block">欣逢好友身心健</p><p class="ql-block">幸會同窗話語稠</p><p class="ql-block">歲月滄桑知冷暖</p><p class="ql-block">人牛苦樂度春秋</p><p class="ql-block">相逢莫嘆青春去</p><p class="ql-block">豐碩果實見晚秋</p><p class="ql-block">誰道青春去不回</p><p class="ql-block">意氣風發似當年</p><p class="ql-block">瀟朗容光尋舊影</p><p class="ql-block">迷離塵夢涌心扉</p><p class="ql-block">句句難盡離別意</p><p class="ql-block">傾倒金樽勸一杯</p><p class="ql-block">當年童稚無牽掛</p><p class="ql-block">今日老年多感愁</p><p class="ql-block">澤義懷珠成大款</p><p class="ql-block">玉梅新民做了官</p><p class="ql-block">人間百態難言盡</p><p class="ql-block">商約來年再聚首</p> <p class="ql-block"> 選緝一些我拍的重慶美景照片,供同學們欣賞。</p> <p class="ql-block">防空洞里的火鍋城</p> <p class="ql-block">中國民盟成立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觀音橋廣場</p> <p class="ql-block">重慶溫度計</p> <p class="ql-block">磁器口古城一角</p> <p class="ql-block">重慶博物館和三峽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毛主席在重慶與國民黨和平談判時與蔣介石合影</p> <p class="ql-block">館中珍藏的毛主席的題詞</p> <p class="ql-block">重慶歌樂山當年國民黨的白宮館,專門關押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重慶解放后被處決的原國民黨白公館和渣滓洞的特務和劊子手名單。</p> <p class="ql-block">歌樂山原國民黨渣滓洞,關閘共產黨員和嫌疑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游烏江,烏江兩岸如畫廊</p> <p class="ql-block">重慶武隆天坑。天坑是喀斯特地貌的獨特地質構造,如同大圈桶,周圍是百丈高的懸崖峭壁相連成一個幾乎封閉的空間,懸崖峭壁造形各異,壁上有奇形怪狀的洞與外界相通。給人以無限的想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安县|
大连市|
涿鹿县|
朝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来宾市|
南澳县|
务川|
江西省|
深州市|
兴安盟|
韶关市|
蓬安县|
苏尼特右旗|
涟源市|
琼海市|
花莲市|
惠安县|
泰顺县|
修水县|
井冈山市|
广元市|
札达县|
铜川市|
鄂温|
嘉义县|
双辽市|
凤城市|
门源|
斗六市|
武宣县|
利津县|
青浦区|
正镶白旗|
婺源县|
莱阳市|
容城县|
台江县|
夏邑县|
海兴县|
清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