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久有凌云志,</p><p class="ql-block">今又登黃山。</p><p class="ql-block">滿懷期待尋故地,</p><p class="ql-block">舊貌變新顏。</p><p class="ql-block">到處險峰奇景,</p><p class="ql-block">更有潺潺流水,</p><p class="ql-block">高路入云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登上玉屏樓,</p><p class="ql-block">險處不須看。</p><p class="ql-block">二十多年過去,</p><p class="ql-block">彈指一揮間。 </p><p class="ql-block"> 黃山我已去過兩次,但距最近一次也有二十年了,原本不想再去了,但聽人說黃山的幾處險要今年開放了,又聽說黃山這幾年的建設發展很快,所以,不免心生再次重游黃山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上黃山,宏村是必經之地,那就順路再看下。</p> <p class="ql-block">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縣,中國傳統村落。宏村三面環山,布局基本上保持坐北朝南狀,基址處于山水環抱的中央。宏村的古建筑為徽式建筑,粉墻青瓦分列規整,檐角起墊飛翹。</p> <p class="ql-block"> 宏村現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主要景點有:月沼、南湖、南湖書院、承志堂、宏村水圳、古樹、樹人堂、明代祠堂、樂敘堂等。</p> <p class="ql-block"> 以宏村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宏村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 宏村不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更是一個充滿魅力和故事的地方。這個村是中國的傳統村落,面積為19.11公頃。宏村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清乾隆二年(1737)為避帝諱(弘歷),弘村更名為宏村。截至2014年,全鎮完好保存了明清民居140余幢。2016年10月14日,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宏村鎮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認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p> <p class="ql-block"> 宏村出名的原因,主要就是村落保存著徽派的古建筑群,既壯觀又美麗,被譽為“中國最美村落”。當你置身于徽派建筑時,那種仿佛穿越時空的古樸感就會撲面而來,每一座古民居都凝聚了世代匠人的手藝和智慧。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國家首批12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5A級景區。</p> <p class="ql-block"> 宏村鎮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園林,也有書院和祠堂等公共設施,建筑組群比較完整。各類建筑都注重雕飾,木雕、磚雕和石雕等細膩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村內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圍繞著月沼布局。住宅多為二進院落,有些人家還將圳水引入宅內,形成水院,開辟了魚池。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現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p> <p class="ql-block"> 宏村的知名度很高,但在宏村的邊上還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歷史更為久遠的小村落——南屏村。</p><p class="ql-block"> 這個小村落位于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西南,迄今已有1100年歷史。南屏村,原名叫葉村,后因村西南背倚南屏山而得名“南屏”。</p> <p class="ql-block"> 南屏村有近三百多座明清古建筑,村中有36眼井,72條巷,從村頭到村尾二百多米的一條中軸線上,至今保留著八個大小祠堂。</p> <p class="ql-block"> 南屏古村落是皖南古村落中獨具特色的建筑景觀代表,這里山環水繞、峰青林秀、民居成片、人文薈萃、古風悠悠、曲徑通幽,被稱為“桃源深處又一村”,是穿越歷史時空,解密古徽州幾百年徽商人家興衰、古徽州宗法制度以及村落布局風水原理的必去之地。</p> <p class="ql-block"> 葉氏支祠,即奎光堂,始建于明弘治年間,距今490余年歷史。該祠為三進三開間結構,祠堂由六根“黟縣青”大理石柱及86根白果木柱支撐,整體結構高大軒昂,明朗開闊。是當今保留完好幾座祠堂中規模較大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 祠堂中擺放著染布、曬布的臺架、絞車、染池等,“老楊家染坊”的橫匾也還在。墻上掛著電影的劇照 ,1989年,張藝謀導演、鞏俐主演的電影《菊豆》中80%的鏡頭都在此取景,現在這里仍然保持著當時拍攝時的一些原貌。</p> <p class="ql-block"> 南屏村是個山水秀美,人文薈萃,古風依舊,民風純樸的好地方,粉墻黛瓦幽處青山綠水中,如詩如畫,美不勝收,足以慰藉鄉愁。</p> <p class="ql-block"> 當晚,我們來到黃山角下的黃山市(原名徽州市)入住。</p><p class="ql-block">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來到屯溪的游客,一般都會去屯溪老街上走走看看。屯溪老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歷史悠久,古建保存完好,再現當年徽州之繁盛,此外,屯溪還有花山、小龍山古寺、稽靈山松濤、關陽橋樓等名勝古跡。</p> <p class="ql-block"> 徽州改名黃山市合并屯溪市為區,直到今天,當地人依然戀戀徽州之名而為改成沒有多少歷史底蘊的黃山市而遺憾,網友更是為之改名而惋惜,期盼將黃山市改回原來的徽州之名呼聲很高。</p> <p class="ql-block"> 老街全長約一公里,兩旁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明、清時代的徽派雕花建筑。有古玩店、玉器店、字畫齋、文房四寶鋪、徽派餐廳、食品店,古意盎然,被人們譽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保存下來的最完好的一條徽州古街,仍然保持著明清年代的街市情趣:匾額旗招、朱閣重檐。馬頭墻鱗次櫛比,石板路意境幽古,店鋪樓參差錯落,老字號流光溢彩,在漫漫歲月里仍然保持著她特有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歷史上的屯溪,以其水運而成為皖南山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經濟中心,400多年前,安徽商人正是從這片區域將貿易拓展到東南亞、日本、歐洲等地,留下“無徽不成商”的美名。</p> <p class="ql-block"> 悠悠屯溪,悠悠情。仿佛讓我置身于那個悠遠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我們趨車來到黃山南大門,準備登黃山。</p> <p class="ql-block"> 記得第一次登黃山是在1984年,那時,我還在空軍部隊從事保衛工作,因一件案子需要到黃山玉屏樓取證。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是黃山出梅的第一天,早上還是傾盆大雨,等我們上山時,艷陽高照,氣溫急劇升高,等我們從南門爬到玉屏樓時,已快中午了,我們辦好公事,看了一下下山線路,爬到北海再乘索道下山還輕松些,我們只好硬著頭皮走到北海,到北海時天都黑了。那時前山還沒索道,等我們次日北山索道下山后,再乘車回到南門時,我在大門口的體重秤秤了一下,足足掉了七斤。</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登黃山是在2004年,那時我戰友丁東星的大家房產在黃山北門搞房產項目,我去看他,他陪我從北門索道上山,然后還是從北門下山,好像沒爬什么坡,也沒受什么累。</p> <p class="ql-block"> 一晃又是二十年了,這次是第三次登黃山,感慨不少。</p> <p class="ql-block"> 老天真是照應,延續我的好運,每次出游天氣必晴。這次也同樣,昨天下午到達黃山市時,黃山還下著雨,早上起來,黃山就天晴了。但也正是因為今天轉晴,上山的游客也非常多,聽說這幾天黃山一直在下雨,積壓在山下的游客都集中上山了。</p> <p class="ql-block"> 在南門等上玉屏樓的索道的游客真是人山人海,我們在索道口排隊等了一個多小時。</p> <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才排到我們,黃山的索道是單線自動循環式,送客量較大。隨著索道不斷地抬升,白云被踩在了腳下。</p> <p class="ql-block"> 黃山風景區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p> <p class="ql-block">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并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游的標志,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岳風光。</p> <p class="ql-block">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后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四絕三瀑”,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征,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p> <p class="ql-block"> 黃山還集八億年地質史于一身,融峰林地貌、冰川遺跡于一體,兼有花崗巖造型石、花崗巖洞室、泉潭溪瀑等典型地質景觀;前山巖體節理稀疏,多球狀風化,山體渾厚壯觀;后山巖體節理稠密,多柱狀風化,山體峻峭,形成有“前山雄偉、后山秀麗”的地貌特征。</p> <p class="ql-block"> 不得不說,我們的運氣簡直太好了,天氣也給力了:不但氣候涼爽、陽光明媚,天空湛藍,能見度極高,只有這樣天氣,才能看到黃山群峰的真容。極目遠瞰,奇松、奇石、崇山峻嶺盡收眼底,藍藍的天空與山體、林木相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描繪出一幅幅賞心悅目的美麗畫卷,美不勝收,令人拍手叫絕,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 出了索道,大約步行300多米,就到了黃山的中心景區——玉屏樓。</p> <p class="ql-block"> 明代普門和尚曾在峰上為文殊菩薩建有文殊院,玉屏樓賓館就在其舊址上建的,樓距峰巔36米。明徐霞客游此,贊嘆不已:“左天都,右蓮花,背倚玉屏樓,兩峰秀色,俱手可挽。四顧奇峰錯列,眾壑縱橫,真黃山絕勝處。”《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評述:一光明頂之曠,桃花源之幽,石筍之奇,各擅其異,唯文殊院兼收之。”1996年9月開通的玉屏索道,又為玉屏峰增添新景。索道上站房設在玉屏樓分部處,下站房設在想光閣西側的白砂崗上,全線長2010米,設10座支架,單線自動循環車廂式,每車乘坐8人,有句云:“長索牽錦繡,凌空上玉屏”。</p> <p class="ql-block"> 玉屏峰前有巨石如平臺,左有青獅石、迎客松;右有白象石、送客松、立雪臺。登臺四眺,景色奇絕。清人汪土宏有詩贊曰:“玉屏峙霄漢,鳥道度松門。昨日登臨處,諸峰展底存;云今甘在下,嶂出爾何尊。極目無窮盡,空青抹一痕。”峰壁刻有毛澤東“江山如此多嬌”和朱德“風景如畫”的手跡,獅石上刻有劉伯承所題《與皖南抗日諸老同志游黃山》的詩篇,又有“一覽眾山小”、“黃山第一處”、“云海大千”、“宇宙大觀”、“別有天”、“佛陀境”等大量古今石刻,內容氣勢磅礙,書法藝術精湛,是絕好的人文景觀。舊有諺語。“不到文殊院,不見黃山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白象石坐落在素有“天上玉屏”之譽的玉屏峰,巨大的白象石坐落玉屏峰上,其周圍景點密布,左有“獅石”,形成“青獅白象守文殊”的形勝之地;國之瑰寶——迎客松,近在咫尺;“左天都,右蓮花,背倚玉屏峰,兩峰秀色,俱可手攬”,被譽為“黃山絕勝處”。玉屏樓賓館座落其間,形如天上的瓊樓玉宇。</p> <p class="ql-block"> 玉屏樓是黃山市對外接待賓館,風景極佳,我四十年前來此處搞外調,現在的設施已大大改善,坐在此處,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 風景如畫,游人如織。</p> <p class="ql-block"> 黃山“四絕”之首——奇松。黃山無峰不石,無石不松。七十二峰,每峰都是青松盡染,把五百里黃山裝扮的生機勃勃。</p> <p class="ql-block"> 難怪古人說:“黃山之美始于松。” 黃山松,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黃山之巔,是植物學上一個獨立的品種,它盤根于危巖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絕壑之上,巨松高數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蒼勁挺拔,那姿態,美得讓人稱奇,奇得讓人叫絕。</p> <p class="ql-block"> 黃山迎客松,在黃山玉屏樓左側、文殊洞之上,倚青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齡至少已有八百多年,黃山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之一。其一側枝椏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態優美。</p> <p class="ql-block"> 據說“不到迎客松,白跑一場空”,因此到了迎客松才算是真正到了黃山。</p> <p class="ql-block"> 玉屏樓的左前方就是三大主峰之一險要的天都峰。</p> <p class="ql-block"> 天都峰位于黃山東南處,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與光明頂、蓮花峰并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因為四周霧氣環繞,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取名“天都峰”。</p> <p class="ql-block"> 天都峰,峰體拔地摩天,險峭峻奇,是黃山群峰之中最為雄偉壯觀,最為奇險的山峰。其雄偉博大之氣勢,雖然高度不及蓮花峰和光明頂,但卓立地表,在黃山群峰中,最為雄偉壯麗,盡管海拔不是最高,但絕對堪稱“黃山第一峰”。</p> <p class="ql-block"> 玉屏樓的右邊是黃山最高的山峰一一蓮花峰,峰峻峭高,險峭雄奇!</p> <p class="ql-block"> 蓮花峰是黃山風景區境內第一高峰,為36大峰之首,海拔1864.8米,蓮花峰峻峭高聳,氣勢雄偉。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擁,儼若新蓮初開,仰天怒放,故名“蓮花峰”。“登峰起步緩坡稱“蓮梗”,中間穿過四個石洞,古人稱“蓮孔”。洞穴陡立,游人疊級而上,如在蓮孔中穿行,恰似“傾曲作蟻旋出花萼中”。沿途風光奇絕,峰壁間有“真好造化”、“非人間也”、“名不虛傳”、“天海奇觀”等摩崖題刻。峰下有蓮花洞、蓮花源。</p> <p class="ql-block"> 明代吳悵曾有詩贊曰:“一種青蓮吐絳霞,亭亭玉立凈無瑕。遙看天際浮云卷,露出峰頂十丈花。”清代吳夢印亦有詩云:“蓮峰秀拔迥稱尊,凡欲高呼達帝閽。舉目江山如帶礪,低頭巒蚰似兒孫。風生絕獻應回雁,日落懸巖不度猿。翠影嵐光千萬狀,我雖能到未能言。”連接蓮花嶺和蓮花峰的是一條長達一公里半的蜿蜒小道,在到達峰頂前要過四個洞穴,蓮花峰上既有許多或似飛龍或似雙龍的松樹,也有著名的黃山杜鵑花。</p> <p class="ql-block"> 這是蓮花峰海拔標高。</p> <p class="ql-block"> 古人石刻:非人間地。</p> <p class="ql-block"> 原計劃這次登黃山的線路是:南門上,北門下,但從玉屏樓再爬到光明頂還有七八公里。實在是爬不動了。</p> <p class="ql-block"> 我也曾打算省點勁,乘一段轎子,可轎夫死活不肯,他們說:倒不是我們不肯抬,實在是人太多,連游客都走不動,更不用說抬轎子了。</p> <p class="ql-block"> 這樣,我只能選擇再從玉屏樓索道返回,南門下山,完成了我第三次登黃山的歷程,只不過三次登山的線路都不同:</p><p class="ql-block">第一次(1984年),前山上,后山下。</p><p class="ql-block">第二次(2004年),后山上,后山下。</p><p class="ql-block">第三次(2024年),前山上,前山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次重游黃山,也有了更多的感悟。我發現黃山的美麗不僅僅在于它的外表,更在于它所內在蘊含的深刻意義,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真正領略到它的博大精深之處,讓我仿佛置身于人間仙境,對大自然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風的力量,聽到石頭的詩篇。登臨黃山,讓心靈得到升華與凈化。</p> <p class="ql-block">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贤县|
阿尔山市|
康乐县|
苍山县|
栖霞市|
许昌市|
桃江县|
靖州|
青铜峡市|
四会市|
栖霞市|
永兴县|
思茅市|
分宜县|
大冶市|
德令哈市|
清涧县|
呼和浩特市|
牡丹江市|
安仁县|
安阳县|
镇安县|
鸡西市|
承德县|
卢湾区|
新绛县|
宿州市|
大邑县|
彝良县|
同德县|
荃湾区|
河间市|
察隅县|
祁连县|
昭苏县|
云南省|
兴业县|
洪雅县|
亚东县|
雷波县|
苍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