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經常聽到身邊很多朋友說:“書看了不少,但看完就忘了。”或者”讀了很多書或學了很多東西,但感覺好像沒啥用的,人生依然過不好。”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其實,包括我,以前也會常常有這樣的困惑了。 每次我聽到這樣的話,我都會陷入沉思,“學習應該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啊,不是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嗎?為什么學習那么多東西,然后一回到現實社會中,卻好像對自己的人生幫助不大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這個疑問一直困擾著我,直到前段時間翻閱了一本書,并從書中完全了解到了一個著名的學習理論-----學習金字塔理論,我才恍然大悟,徹底解開困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學習金字塔理論是由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1946年首先發現并提出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按照這個理論做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結果發現人的學習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大層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為被動學習,哪些是被動學習呢?即聽講,閱讀,視聽,演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另一個為主動學習,即討論,實踐,教授他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所顯示的學習效果非常迥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聽講、閱讀、視聽、演示,它們對學習內容的平均留存率分別為5%、10%、20%、30%。</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討論、實踐、教授他人,這些主動學習的方式的平均留存率則躍升為50%、75%、90%。</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對照這個模型,反觀一下我們平時的學習,就很容易知道自己所處的學習層次。多數時候,大家都只是通過聽講(如聽書,或老師講),閱讀,看視頻(包含電視)學習知識,學習層次一直都處在被動學習階段,知識留存率低,效果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這就很好地解釋了文中開頭的那些困惑問題:“書看了不少,但看完就忘了。”或者”讀了很多書或學了很多東西,但感覺好像沒啥用的,人生依然過不好。”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主要原因就是一般人只滿足于輸入,知識的留存率太低,一直處在低水平的勤奮中,沒經過回顧,思考,輸出,也就是遺忘率高,缺少知識的轉化,所以難以幫助我們運用知識來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談何奢望對人生的幫助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當前國內有很多聽書產品,很多人都傾向于學習這種濃縮干貨,這一學習方式看似便捷、高效,實際上是處在被動學習的最淺層,只能讓自己所學的知識猶如“蜻蜓點水”,只知道點“皮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好一點的是看原書,這應該是多數人的學習方式了。但若是只是讀完,沒有回顧,思考和輸出,這樣的學習其實效果也是不好了。一二個星期后,留存在腦袋里的知識所剩無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更好一點的是有些人會做讀書筆記,或用思維導圖來梳理知識點,然而,這其實也只是“知識的搬運工”,離高級別的知識轉化還有很大的距離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深層次的學習更強調的是思考、輸出和踐行,簡單概括就是反饋。一個人對知識的把握從“知”到“做”是一個巨大的進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們可以拿一本書如寫作的書進行一個自我測試一下。先閱讀,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去陳述一下所讀的內容,很快我們就會發現能清晰地表達所學內容是非常不容易的,一般人都會講得語無倫次的。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人們此時的學習處在淺層次,沒有深刻理解和把握住知識點。</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那要如何掌握好書中知識點呢?很簡單,那就是輸出—可以是寫作,也可以是教授別人。通過輸出,相信所學的知識點掌握程度會更牢固,學習效果一定有質的飛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回想以前在學校讀書的時候,為什么同樣的老師教學,同班的同學所考試的成績會相差很大,很大程度上就是每個同學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或了解的透徹程度不同造成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這種學習方式其實還有一個專門的名稱——費曼學習法。理查德·費曼是美國物理學家,他創造的這個學習方法讓他在他的專業領域內取得了傲人的成就,并于196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說到這,我還想起了我以前炒股的經歷。我剛開始炒股的時候,都是根據小道消息或者憑借感覺去選擇股票,所買的股票經常一買入就開始虧錢,當虧了不少錢的時,心里就發慌,然后賣出;然后重復上述動作繼續炒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虧了不少錢后,我自己買了不少書自學選股,然而效果仍然不理想。后來,2019年6月我去參加了一個理財培訓班學習,通過有多年投資經驗的老師的教學指導及在班上和同學們的討論,我逐漸弄清楚了股票投資的許多邏輯(例如如何判斷好股票?如何控制風險?)。</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學完后,我再戰股市時,不再是憑感覺或小道消息去選股了,思路變清晰了,我根據邏輯去選,沒多久,我在股市上收獲了第一次盈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正是通過對股票投資的深度學習,我才真正地跳出了虧錢的輪回,嘗到了深度學習帶來的好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說了那么多關于深度學習的好處,那淺層學習就要完全放棄或遠離了嗎?其實,這完全沒有必要,因為這兩者之間并不沖突。為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淺層學習可以讓我們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擴大我們的視野和知識面,而深度學習則讓我們變得更專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它們各有價值,關鍵是我們懂得要處理好彼此的權重關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千萬不要像目前多數人那樣的學習:即把過多過多的時間用在淺層學習,甚少專注深層學習。合理的態度應該是:專注深度學習,同時對淺層學習保持開放的心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結尾</b></p><p class="ql-block">總之,學習分為淺層學習和深層學習,他們的學習效果差異是非常大的。多數人覺得“學了那么多東西,依然過不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學習只滿足于淺層次,甚少專注深層學習。淺層學習只是讓人“知道了”,而深層學習強調的是“做”,也就是人的思考,輸出及踐行,其實更高級的學習方式就是學以致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個人如果能否運用知識來解決在人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那這些知識才算是真正的知識,才會在我們的人生發揮出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對于這二種不同層次的學習方式,我們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既要對淺層學習保持開放,也要花更多精力專注在深度學習,如能正確處理好這二者的權重關系,相信我們的人生之路會越走越寬。</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昌县|
保定市|
伊宁县|
蒲城县|
琼结县|
沅陵县|
大方县|
红桥区|
彭州市|
邵阳县|
白山市|
龙岩市|
莆田市|
南阳市|
姚安县|
永登县|
安陆市|
东丰县|
哈密市|
墨脱县|
开封市|
峡江县|
济阳县|
峨山|
新宾|
柞水县|
望城县|
临城县|
洞口县|
兴海县|
福安市|
长治市|
绥中县|
西宁市|
长沙县|
读书|
昆明市|
宜章县|
微博|
平南县|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