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舊州女子小學創建史</b></p> <p class="ql-block"> 民國初年,以清末貢生<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傅錫齡</b>(字,子壽。地方名士)為代表,由舊州地方開明人士共同商議,決定籌辦<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舊州女子小學”</b>。他們積極籌集建校經費,尋找建校地址。</p><p class="ql-block"> 公元1912年,經地方紳士協商,決定將舊州女子小學設于舊州城內馬家巷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文昌宮</b>。</p><p class="ql-block"> 文昌宮廟宇,因<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咸同事變”</b>(也稱<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咸同滇變</b>)被破壞,當時已廢祀。在經過對文昌宮一番精心的修繕和擴建后,文昌宮已初具學校辦學之規模。其地勢依高山堡逐漸升高,因地制宜進行了校園的施工設計,將其分為五層:</p><p class="ql-block"> 第一層為校門,右為伙房,作校工工作住宿之用,與<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萬壽宮”</b>墻接界。</p><p class="ql-block"> 第二層正房五間,中為高等班教室,左為男教員休息室,右為器械室、校役室。</p><p class="ql-block"> 第三層左右廂房各兩間,左為校長室、司鈴室,右為成績室、會客室。</p><p class="ql-block"> 第四層正房五間,中為國民學校一、二年級教室,左為學生休息室,右為管理室、女教員休息室、國民學校三、四年級教室,側為過道。</p><p class="ql-block"> 第五層正房三間作禮堂,是集會和集體活動的場所,前面有一塊平地用作操場,四周筑有圍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舊州古城西上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開辦初期(公元1912年一一公元1916年),僅開設初等小學堂,學制四年。教學科目有:<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修身》、《國文》、《算術》、《女紅》、《體操》</b>五科為必修課;<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音樂》、《圖畫》</b>為選修課。<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傅子壽</b>為時任堂長,教員有:<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王云閣、李稀伯、張曉渠、吳少峰、孫興莊、彭少階</b>等,均稱為先生。</p><p class="ql-block"> 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第一期初級小學生畢業,畢業生共12名:<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錢碧蓉、常文英、常文惠、傅翠蓮、丁友蘭、劉玉珍、譚碧蓉、張彩芝、傅翠云、常文蘭、常文奎、劉銀秀</b>。</p><p class="ql-block"> 第一期初級小學畢業后,接著開設高級部,學制三年,開設九門必修課:<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修身》、《國文》、《算術》、《中國歷史》、《地理》、《致格》</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相當于自然)</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圖畫》、《女紅》、《體操》</b>,科目<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音樂》</b>為選修課。開設高級部后,女校更名為<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黃平縣立第二女子高等小學”</b>。</p><p class="ql-block"> 原初級部的畢業生全部升入高級部學習,加上新轉入的學生,人數增至15名,校長與教師為原班人馬。</p><p class="ql-block"> 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第一屆女子高級部的15名女學生畢業,這是黃平縣第一批高等女校畢業生。當時社會極為重視,學校舉行了隆重的畢業典禮,還為這些<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女秀才”</b>披紅戴花,游街慶賀,沿途燃放鞭炮。校長、教師分別設宴招待,畢業生家長還收到了大紅金字喜報。作為首屆畢業生,她們贈送了母校一塊金底藍字大匾,上書<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絮雪同吟”</b>四字,懸掛于第二層正房中門上方,直至“文革”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舊州文昌宮</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一屆高小畢業生中的優秀者被留校任教,教初級小學,因年齡不大,被學生稱為<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學長”</b>。這些留校任教的畢業生是:<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錢碧蓉、常文英、常文惠、傅翠蓮</b>等人。</p><p class="ql-block"> 舊州女校的經費,全部由<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舊州經費局</b>支給。當時校長傅子壽月薪為銀洋六元,教師月薪四元,學長月薪兩元。全體教員均在學校膳食。</p><p class="ql-block"> 公元1923年一一公元1927年,由于貴州軍閥引滇軍入黔,因滇軍多系雇傭兵,其軍紀渙散,品行極差,燒殺搶掠,無所不為,舊州百姓不堪其苦,舊州女校也因此停辦一段時間。</p><p class="ql-block"> 滇軍撤走后,舊州當地社會秩序逐漸恢復了正常。公元1928年,貴陽人<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陶云浦</b>出任黃平縣縣長,他任命鄉賢<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吳少峰</b>先生任黃平縣教育局局長。因兩人系貴州優級師范同學,交情甚好,均重視教育辦學。在地方人士的呼吁和請求下,縣政府撥出一筆款項,決定修復舊州女校,繼續招生開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夕陽下的舊州古城</span></p> <p class="ql-block"> 這期間,適值舊州人<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石修五</b>先生攜夫人<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彭鶴年</b>女士(貴陽女師畢業)回鄉,吳少峰先生邀請并任命石修五為縣督學,負責修復舊州女校事宜。</p><p class="ql-block"> 石先生熱心為家鄉服務,他與地方人士密切配合,加上城鄉大眾大力協助,出錢出工,舊州女校很快修葺一新。<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彭鶴年</b>被委任為女子小學校長,這是黃平縣的第一個女校長。她聘請了<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錢碧蓉、常文英、常文惠、阮德芳、傅翠蓮</b>等女教師和男教師<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戴質均、常瑯山、石慰蒼</b>等為舊州女校教學,使舊州女子小學師資齊備,面目一新,為舊州的女子初等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堅實基礎。</p><p class="ql-block"> 彭鶴年校長治校有方,親自登臺講課,制定校規校紀。一學期后,女校學風、校風均走上正軌。這一期學生中,成績比較優秀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何玉珠、任桂芬、白惠珍、孫維莊、石秀珍</b>等,后來成了黃平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先后擔任過舊州女校校長。</p><p class="ql-block"> 公元1930年一一公元1940年期間,先后擔任舊州女校校長的有:<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韓壽山、傅崇高、楊蔭舟。</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擔任教師的有</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常瑯山、戴質鈞、石慰蒼、錢碧蓉、傅翠蓮、常文英、常文惠、吳淑光</b>等人。</p><p class="ql-block"> 公元1941年一一公元1949年間,先后擔任舊州女校校長的是:<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戴質均、何玉珠、白惠珍、孫維莊、石秀珍、任桂芬</b>等人;擔任教師的是:<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韓谷生、任桂芬、孫維莊、戴玉珍、孫維芬、張蓮欽、石玉珍、石正翠、劉隆英、何翠霞、胡雙桂、張玉珍、楊啟義</b>等人。</p><p class="ql-block"> 公元1950年7月,遵照黃平縣人民政府的決定,實行男女合校,舊州女校與舊州一小、舊州三小合班,總稱為<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舊州小學”</b>。至此,舊州女校結束了單獨招收女生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舊州女校歷時37年,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女性人才,為黃平縣的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黃平教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值得紀念的。</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整理編輯:楊沄</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14日. 舊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嘎县|
迁安市|
南丹县|
观塘区|
靖宇县|
景泰县|
达孜县|
鄂尔多斯市|
黑山县|
太湖县|
溧水县|
长顺县|
那曲县|
奉化市|
木里|
潜江市|
丽江市|
临猗县|
库车县|
大关县|
马关县|
兴山县|
唐河县|
类乌齐县|
兴和县|
吴桥县|
屏东县|
洛川县|
金昌市|
郑州市|
池州市|
曲阳县|
类乌齐县|
大宁县|
瓮安县|
望谟县|
焦作市|
榆中县|
夏邑县|
图们市|
佛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