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號衡山,自號衡山居士,人稱“文待詔”,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祖籍衡山。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詩人。</p><p class="ql-block"> 文徵明出身仕宦之家,早年攻詩文書畫,師事吳寬、李應禎、沈周等人。少時即負盛名。正德末年(1511年),被巡撫李充嗣向朝廷舉薦,便任命其為翰林院待詔。世宗即位,文徽明參與纂修《武宗實錄》,并擔任經筵講官。嘉靖元年(1522年),得蘇州巡撫李充嗣推薦,次年赴京,經吏部考試后授翰林院待詔。4年后辭官南歸,筑玉磬山房,家居以翰墨自娛,潛心書畫30余年。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文徵明去世,時年九十歲。</p><p class="ql-block"> 文徵明在世時收藏過不少贗品,他收藏過的“絹本”《小草千字文》是偽作,曾被文徵明等人指鹿為馬,顛倒真偽?!敖伇尽钡男〔輦巫鞔蠹s寫于元末明初之間,被文徵明等人誤認為“懷素真跡”誤導世人數百年。從這件“絹本”小草偽作中可以證實文徵明的鑒定水平并不高。</p><p class="ql-block"> 他的花鳥畫,其題材和表現技法屬于文人寫意畫的范疇。朱竹、菊花、蘭花、水仙和古木竹石為其花鳥畫主題。他重視用筆墨表現出花卉的美和特征,技法的變化都與對象特征緊密結合。山水畫為其藝術創作的主要方面,傳世作品數量最多,風格也多樣。代表作有《昭君圖》《采桑圖》《絕壑鳴琴圖》等。</p> <p class="ql-block"> 《文徵明致吳愈尺牘十通》,又稱《致吳參政十札冊》。此十通尺牘均系文征明寫給其外舅父吳愈的函札,為文征明35歲至55歲間書寫。</p><p class="ql-block"> 外舅者,岳丈大人也。書法人之所以喜歡書家信札,一方面,信札是個人私物,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情性、品德;另一方面,信札乃日常隨手所書,不為技法所囿,真可謂“情之所至、筆之所到”,更能體現一位書家的藝術水準。</p><p class="ql-block"> 觀文徵明此箋,俊逸流美、秀色可餐,但因為日常隨手所書,故其中多處夾雜著行草書,讀來更覺隨性活潑真實。無意于法,而無不尊法,技法至此境界已為書家之本能,于是下筆時全不需考慮技法之事,這才見得藝術。</p> <p class="ql-block"> 此十札冊,書心縱二十三厘米,現藏于故宮博物院。冊后有王樨登、張鳳翼等眾多名人題跋。出自文徵明門下的張鳳翼在題跋中評說,其敘事述情一出真率而條理井井,文彩自具。且書法嚴整,結構精密,尤得事長之體。出自文徵明門下的王穉登在題跋中稱道,這十通尺牘筆晝精整,其中的兩通小行書尺牘筆法清勁文秀,融晉唐諸家書風,成自家風貌。</p><p class="ql-block"> 長期以來,這冊尺牘僅有單色印口叩面世,書法愛好者難見其原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雄县|
临海市|
金塔县|
佛冈县|
扎鲁特旗|
富阳市|
平和县|
扬州市|
华阴市|
广东省|
武山县|
神农架林区|
武隆县|
宁蒗|
泗阳县|
广东省|
沈丘县|
石屏县|
中超|
卢湾区|
桐柏县|
马尔康县|
玉环县|
榆树市|
阿城市|
偃师市|
江永县|
铜陵市|
沂水县|
芦山县|
曲靖市|
伊宁市|
高台县|
合川市|
甘孜县|
岳池县|
来凤县|
柳林县|
神池县|
冀州市|
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