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周五,我趁著工作的空隙回了張莊。在通往莊子的路上,眼里滿是綠。夜里的雨珠還爬在麥葉的末梢,肥厚的葉片間,翡翠般的麥穗正拔節生長,頗具一位少婦快要當母親的模樣。再過兩個月,這里應該是一片金色的麥浪。路邊的野草懶洋洋地曬著太陽,不知名的野花開得大大咧咧,鬧鬧哄哄,黃的亮人眼,紫的勾人魂。哎喲喲,怠慢了誰都不行。那就蹲下身子仔細看,認真拍,把美留在心里的每個角角落落,miao堂的大門口也不例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路過莊上的miao堂,我沒敢驚擾各路神仙,只在miao堂院墻外停留了幾分鐘。miao堂院門外幾米遠,有一塊大青石。青石呈扁圓形,直徑一米多,厚約十五六厘米; 中間的圓心處有個跟人頭徑差不多大小的圓孔; 邊上薄的部分也厚有七八厘米。據我的祖輩們講,這叫項圈石。此石雖有項圈形和項圈名,但終是不能像首飾一樣美麗、輕巧地戴在脖子上,因為它有八百多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項圈石本是我家的祖傳之物,大約在六七十年前,它一直在我家老祖屋門前菜地的西南角。后來不知什么原因,村里動用了全莊的壯男,把這塊項圈石運到了現在的廟miao堂之地。以前的miao堂之地是一所學校,這塊項圈石就成了學校里,孩子升國旗的旗臺。那時,它,每天跟歡騰的孩子們在一起,充滿了活力; 它,每天被文化熏陶,有了文武兼備的氣質; 它, 每天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托著國旗,緩緩升起,給孩子們有了保家護國的底氣。項圈石,你好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學校沒了,miao堂座落起來了,項圈石繼續擔負著給神仙們升旗的任務。現在的它仿佛有了更多護衛張家莊的靈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站在項圈石前,思緒被拉到了祖輩們描述的一百二十多年前,一位身高九尺,臂過膝蓋,鞋如小船的勇猛男子,身穿練武服,腕轉項圈石,正在習武練功。他既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武夫,也是我的高祖,我爺爺的爺爺。他曾在北京的大賽中,騎馬射箭,拉硬弓,舞大刀,舉石頭。雖沒有進前三甲,但也給后輩們留下了與霍元甲排過名的傳奇佳話。他是晚清張家莊顯赫一時的武舉人。這塊項圈石就是高祖的練功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或許是夜里下了一小場雨,或許是心中愛得足夠深的緣故,眼前的項圈石比往日顯得干凈,明晰,近乎親切。周邊的麥地,匆匆綠綠,青色的項圈石,也顯得生機勃勃。此時的項圈石,是我眼里最美的風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高祖雖已遠去,但遍布全國各地乃至國外的后世子孫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今天,我要狠狠地驕傲一回!</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山县|
福贡县|
抚宁县|
会东县|
海淀区|
南溪县|
两当县|
大竹县|
西藏|
安溪县|
洛南县|
东丰县|
峨边|
江都市|
长寿区|
乌海市|
弋阳县|
德阳市|
本溪|
石首市|
栾城县|
宁德市|
麻阳|
蚌埠市|
内黄县|
英吉沙县|
淮南市|
松原市|
含山县|
泗洪县|
抚州市|
长汀县|
淮安市|
清原|
盈江县|
蒲城县|
昭苏县|
盐池县|
额敏县|
遵义市|
西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