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斯里蘭卡地圖,多么像一片綠葉,一片漂浮在蔚藍色的大海上的綠葉。</p><p class="ql-block"> 這次來到了這個島國,耳聞目染了這個國家的宗教歷史,再回過頭來,盯著這片葉子看,越看越像一片蒼翠欲滴的菩提樹葉,難道說,這真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后,選中這個長得酷似菩提樹葉般的島國,作為佛教文化,從印度走向世界而成為一個世界性宗教的第一個國度?</p> <p class="ql-block"> 傳說在25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當初還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王國的青年王子喬達摩·悉達多。</p><p class="ql-block"> 他為了擺脫生老病死輪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去尋求人生的真諦。</p><p class="ql-block"> 經過多年的修煉,有一次他在菩提樹下靜坐了七天七夜,戰勝了各種邪惡誘惑,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終于獲得大徹大悟,修煉成佛陀。</p><p class="ql-block"> 菩提樹是佛祖“成道”之樹,所以被稱為圣樹。</p><p class="ql-block"> “菩提”的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如夢初醒,豁然開朗,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大徹大悟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的兒子砍下了圣菩提樹的一枝樹枝,將其帶到斯里蘭卡,并種植于阿努拉德普勒,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種植時間的最古老的種植樹。</p><p class="ql-block"> 經過兩千多年,今天,這棵菩提樹依然枝繁葉茂,欣欣向榮。</p><p class="ql-block"> 而釋迦牟尼在古印度北部成道的那棵圣菩提樹,在戰爭中被毀。</p><p class="ql-block"> 據考證,今天在印度釋迦牟尼成道之地菩提迦耶栽種的,其實是幾百年前從斯里蘭卡移栽的,應當就是阿努拉德普勒菩提樹的分枝。</p><p class="ql-block"> 每個佛教寺廟,都至少種植一棵菩提樹。而佛教最是講究菩提樹的“血脈”,并以當年佛祖頓悟時的圣菩提樹直系后代為尊。斯里蘭卡的菩提樹便成了維系佛祖淵源的“血脈”。</p><p class="ql-block"> 在印度佛教圣地所植的菩提樹,包括佛祖打坐原址菩提迦耶的圣菩提樹,全部由斯里蘭卡的菩提樹嫁接而來。</p><p class="ql-block"> 今日,這棵樹被斯里蘭卡佛教徒視為最神圣的遺物,并受到全世界佛教徒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斯里蘭卡文化三角</p><p class="ql-block"> 是由中部古城康提、東部古城波隆納魯沃和西部古城阿努拉德普勒,這三個古都所形成的三角地帶,也是歷代僧伽羅王朝的三大都城。</p><p class="ql-block"> 于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西古城阿努拉德普勒(首個古都)</p><p class="ql-block"> 這是斯里蘭卡最早且最久的古都,有2500多年歷史,是斯里蘭卡6處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至今被標為“阿努拉德普勒圣城”。位于菩提葉中部偏西北的位置,距離科倫坡20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 于公元前380年成為斯里蘭卡首都,并且在之后的一千年,都是斯里蘭卡王權所在地。古皇城的遺址在十九世紀被發現,并且修繕。</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佛教圣地</p><p class="ql-block"> 圣菩提樹所在之地;建于公元3~4世紀的佛塔祗陀林佛塔;建于公元前2世紀的大塔;建于公元前1世紀的磚塔和高七層的銅宮。</p><p class="ql-block"> 坐落在城北的無畏山寺,是一組巨大的佛教建筑群,其中有被世界考古學界公認為“人類最大的飯碗”,可供5000僧人同時用餐的石鑿水渠式飯槽和可供五六百僧人同時沐浴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連體浴池。</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供奉佛陀、國際研究和宣講佛學的中心。我國東晉高僧、學者法顯曾于公元411~412年在這里研教佛學。</p><p class="ql-block">(圖片拍于佛牙寺)</p> <p class="ql-block">東古城波隆納魯沃(第二個古都)</p><p class="ql-block"> 古城位于菩提葉東北部,距首都科倫坡東北216公里。是與阿努拉德普勒齊名的古都。</p><p class="ql-block"> 于公元368年成為國王駐地。公元993年,波隆納魯沃成為斯里蘭卡的第二任首都。</p><p class="ql-block"> 公元10世紀末,當時的國都和佛教中心阿努拉德普勒開始衰落,波隆納魯沃因取而代之聲名鵲起。14世紀起趨于荒廢。</p><p class="ql-block"> 現存的估計大部分建于波羅迦羅摩巴忽大帝和尼散迦摩羅統治時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這里的主要遺址是城南掩映在綠樹叢中的王宮,呈長方形,考古學者推測原為7層的磚石建筑,宮內有御花園。王宮北面北寺不遠處,有排成一行的4尊石雕佛像。</span></p><p class="ql-block"> 這其重要價值是宗教建筑和雕刻藝術,與自然地貌相結合,并表現出相當高的技藝,顯示著精湛的藝術靈感。</p><p class="ql-block">(圖片拍于佛牙寺)</p> <p class="ql-block">康提圣城(第三個古都)</p><p class="ql-block"> 位于菩提葉中部山區,在首都科倫坡東北方115公里處,是辛哈拉國王統治時期的最后一個首都,曾享有2500多年的文化繁榮,是全國第二大城市。</p><p class="ql-block"> 康提是僧伽羅文化最好保存地,也是斯里蘭卡全國的文化中心。最著名的建筑是佛牙寺,建筑精美,具有傳統的康提建筑色彩。</p><p class="ql-block"> 佛牙寺因珍藏有斯里蘭卡的國寶佛牙而備受全國佛教徒的頂禮膜拜。</p><p class="ql-block"> 古都康提城是僧伽羅文化遺落的明珠,不論是藝術、建筑或宗教,在這里不僅能追溯到它們的源,而且輝煌依舊。</p><p class="ql-block"> 作為斯里蘭卡文化三角的一部分,康提這個綠谷小城無不向人們展示著它獨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圖片拍于佛牙寺)</p> <p class="ql-block">佛牙舍利</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43年,釋迦佛陀在拘尸那城的娑羅樹林間涅槃。佛荼毗后得舍利八斛四斗(《釋門正統》),另說一石六斗(《毗奈耶雜事》),其中包括有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等和八萬四千顆珠狀真身舍利子。</p><p class="ql-block"> 相傳,佛陀留下的四顆佛牙舍利,兩顆被帝釋天、龍宮供奉,僅留有兩顆傳世,在戰亂中輾轉流散。</p><p class="ql-block"> 公元4世紀,古印度的一位公主將佛牙舍利藏在發髻間秘密帶到了獅子國(今斯里蘭卡),獻給國王供養。</p><p class="ql-block"> 這便是現供奉在斯里蘭卡康提佛牙寺的那顆佛牙舍利。</p> <p class="ql-block"> 從那時起,王宮和佛牙寺與作為斯里蘭卡首都所具有的行政管理和宗教功能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 1592年,斯提蘭卡定都康提,康提從此成為王宮和佛牙寺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16、17世紀康提曾一度被葡萄牙及荷蘭殖民者占領,康提一直保持著獨立地位,直到1815年又為英國人征服。</p><p class="ql-block"> 此后,康提一直保留著它作為斯里蘭卡宗教中心的地位,并且是一些原始佛教教徒朝圣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康提圣城自14世紀創建,至1815年英國人侵入,前后延續了5個世紀之久,積淀了人類在城市規劃、建筑、雕刻、繪畫,以及音樂、舞蹈諸方面的才智。</p> <p class="ql-block">佛牙寺</p><p class="ql-block"> 位于美麗的康提湖畔。</p><p class="ql-block"> 我來到湖邊時,太陽正好向湖面撒下一堆金黃。從湖邊老樹突兀嶙峋的盤根錯節中望出去,晨曦微露金光現,碧水靜謐畫卷展。</p> <p class="ql-block"> 似乎寺里濃重的誦經聲與這湖水有著最默契的配合。</p><p class="ql-block"> 湖水一蕩一漾,誦念一唱一哼,二者各有各的曲譜,卻又是那么協調,你只要靜靜地聽,定能聽到絕妙的合唱。</p> <p class="ql-block"> 路邊有賣花盤的,買一盤敬獻給佛祖,以表達對佛祖和神靈的敬仰和尊重。</p> <p class="ql-block"> 主要入口處在西門,周圍有護寺河環繞。</p><p class="ql-block"> 白色的墻體象征純潔和光明,端莊和正直,清白和神圣。讓你一下就進入到一個令人神往的圣殿之中。</p> <p class="ql-block"> 寺院建在高約6米的臺基上,分上下兩層,廳堂套廳堂,結構復雜,其中主要有佛殿、鼓殿、長廳、誦經廳、大寶庫、內殿等。</p> <p class="ql-block"> 底層的建筑古色古香,雕梁畫棟,巧奪天工,瑰麗壯觀。</p> <p class="ql-block"> 寺廟內部布置精美,各種雕刻和壁畫都展現了斯里蘭卡悠久的歷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 其形式獨特,氣勢恢弘。風格典雅莊嚴,體現了斯里蘭卡傳統的建筑風格和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通往二樓的實木梯子寬敞開闊,回過頭來往下望,但見丹楹刻桷,鱗次櫛比,光彩奪目。</p> <p class="ql-block"> 為了紀念佛牙被安放在佛牙寺,每年7、8月份都在這里舉行隆重的佛牙節,人們舉著火炬、擊鼓、舞蹈,還有上百頭披著節日盛裝的大象參加盛大游行,熱鬧非凡。</p> <p class="ql-block"> 聽著誦經的聲音,赤腳隨著人流走動,看著當地民眾虔誠而莊重的祈福,亦能感受到那種虔誠肅穆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 蓮花是斯里蘭卡的國花。它是真理、純潔和自律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藍色睡蓮生長在淺水中,葉子呈淺綠色,圓而平,花瓣呈星狀。</p><p class="ql-block"> 在斯里蘭卡古代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中,曾多次描繪過這種美麗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它擁有170多個品種,其中74種為斯里蘭卡所獨有。</p> <p class="ql-block"> 據說佛祖出生時,在地上走了七步,步步生蓮。</p><p class="ql-block"> 在佛教徒眼中,蓮花有佛性。</p><p class="ql-block">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在佛教中體現著過去、現在與未來。</p><p class="ql-block"> 進入佛教寺廟,你可以看到當地人身穿白衣,手捧蓮花,走入寺廟,虔誠地供奉在佛前。</p> <p class="ql-block"> 蓮花在斯里蘭卡隨處可見,用獨一無二的神圣和美麗,裝點著斯里蘭卡。</p><p class="ql-block"> 對于斯里蘭卡的國家和人民,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非凡意義。</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觀察仔細,你會發現,斯里蘭卡是個處處“盛開”蓮花的國家。</p><p class="ql-block"> 清晨,當人們抬起頭眺望,晨曦中盛開的蓮花使城市恍如仙境。</p><p class="ql-block"> 而夜晚降臨,燈光亮起,蓮花又在月下綻放得純凈絢爛。</p><p class="ql-block"> 一份來自古老的祝福,便升起在人們的心間。</p> <p class="ql-block"> 置身于這神圣的殿堂里,仿佛整個人都沉浸在佛法的氛圍之中:</p><p class="ql-block"> 供奉的睡蓮擺滿供桌,一盤摞一盤,一朵連一朵,每一朵都綻放出自己最為靚麗的笑臉,但卻是安靜地綻放,沒有任何聲響,出奇地安靜。對于外界的喧囂和嘈雜,安之若固,外界的種種褒貶處之泰然。</p><p class="ql-block"> 每一盤都是那樣的古樸典雅,只要你看見它們,一顆心就會安靜下來,所有的一切都會被拋到九霄云外,只有自已純凈得透明的心,如靜靜的蓮花,安靜地綻放。</p> <p class="ql-block"> 前來敬佛的當地人,大都是一家子一家子、攜小孩前來,未滿周歲的、稍大一點的。</p><p class="ql-block"> 孩子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從小就被這樣的氛圍所熏陶。</p><p class="ql-block"> 就如一棵蓮花,種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之中,常常給它們澆水施肥,久而久之,這棵蓮花一天天長大,從而逐漸形成特定的習慣和行為方式,潛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種信仰,并且,這種信仰是根深蒂固的,如磐石般堅不可摧。</p> <p class="ql-block"> 我立刻恍然大悟,原來,這些眼睛為何如此清澈透明、純潔無瑕,眼睛里為何閃爍著晶瑩剔透的光亮,那種脈脈的、永恒的希望之光亮,都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 我瞬時明白,這一張張笑臉,為何如此純樸善良,如此真心誠意,讓你既刻放下心中的戒備和疑慮,以誠相待,面對彼此。 </p><p class="ql-block"> 猶如明亮的陽光灑在蓮花上,溫暖而自然。撫平疲憊,治愈心靈,給人們帶來持久而美好的友誼和情感。</p> <p class="ql-block"> 我頓時醒悟到,這些赤足席地而坐的人們,安靜地享受著佛的恩賜,徹底洗刷恐懼的心理,重新奠定人的心理基石,從而心地坦蕩,充滿自信,找到人生的意義,滿懷信心地走下去。</p> <p class="ql-block"> 我豁然領悟,他們為何如此虔誠、如此執著,這就是如如不動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意味著透視一切事物的無常性,保持內心的平靜和不動搖,這種境界涉及到對一切現象的深刻理解和超脫。</p><p class="ql-block"> 通過參禪、修行和體悟,對真理的理解、對世俗的超越以及對內心本性的覺悟,從而逐漸接近這一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 這個被佛教熏陶了二千多年的國度,于我看來,蓮花帶有佛性,菩提樹帶有佛性,圣足山帶有佛性,康提湖帶有佛性,就連猴兒、狗兒、大象都帶有佛性,更何況一個個鮮活的人呢。</p><p class="ql-block">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p><p class="ql-block"> 這代表修學佛道的三個階段,如若達到對人生通透理解的三種程度,不就是達到佛學參禪的三重境界么?</p> <p class="ql-block"> 不禁感嘆:佛教的血脈,在這個國家代代傳承,發揚光大。佛教強大的氣場,于這個國家無處不在,民心所向。</p> <p class="ql-block">斯里蘭卡傳統舞蹈</p><p class="ql-block"> 任何文化雖然不一定都要靠舞蹈傳遞,但任何舞蹈都會傳導一種文化。</p><p class="ql-block"> 斯里蘭卡作為印度洋上一顆明珠,有僧伽羅民族獨特的文化,也傳承了很多印度文化,更融洽了許多如葡萄牙、荷蘭和英國人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在康提文化中心,我們觀看了斯里蘭卡民族舞蹈。</p> <p class="ql-block"> 舞蹈是以鼓樂為主調,是不是認為鼓樂有通靈的作用,或是借助鼓樂表達對神靈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這個舞蹈叫貝拉舞。</p><p class="ql-block"> 四個人由兩個手鼓,一個敲雙鼓,另一個吹海螺,對于斯里蘭卡人來說,這是很重要的一種儀式,是古老的僧伽羅族尋求保護神保護時演奏的音樂。現在用于祝福。</p><p class="ql-block"> 六個手持蠟燭的斯里蘭卡少女載歌載舞,表現的是保護神降臨后法會的場景,現在用于祈求平安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 轉盤雜技更像我們的東北轉手絹和雜技中的轉碗。</p> <p class="ql-block"> 收成舞,是一種傳統的收成舞蹈,六個少女用她們的舞蹈表現糧食收割,收獲,鼓聲和長笛的伴奏下,少女們用舞蹈慶祝豐收。</p> <p class="ql-block"> 孔雀舞,表現的是神話運韋陀,戰爭之神錫蘭佛教徒與印度教徒都崇拜一樣的神鳥,孔雀。孔雀以翩翩起舞表達對和平的祝愿。</p> <p class="ql-block"> 基尼sisila舞蹈,也叫火舞。僧伽羅男子展示了火的力量,舞者表現的是如何保護火種,還包括食火。</p> <p class="ql-block"> 最后,是火上行走,源于史詩故事,現在表演為神圣的祝福。</p><p class="ql-block"> 斯里蘭卡國王濱景從印度綁架了公主sita,以后印度國王收復了斯里蘭卡,她證明了自己的貞潔。并強迫濱景赤腳走火。</p> <p class="ql-block"> 雖然我不懂他們的語言和文字,但舞蹈是不分國界的。</p><p class="ql-block"> 觀看斯里蘭卡舞蹈的過程,就是斯里蘭卡文化體驗的過程。</p><p class="ql-block"> 從中體會到他們堅定的信仰,他們任勞任怨勤勤肯肯的品質,他們自強不息勇敢無畏的美德和寬大為懷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p> <p class="ql-block">瑪渡河原始紅樹林</p><p class="ql-block"> 紅樹林,不是熱帶森林,而是生長在海岸線上的灌木叢。</p><p class="ql-block"> 整個游覽過程就和游湖一樣,但不是湖,實際是斯里蘭卡西南海岸的瑪渡河入海口,由于水域極其寬闊,<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道開闊,植物繁茂,有248種動物,303類植物在這生存。</span></p><p class="ql-block"> 特別是中間地帶,有二十多個大小島嶼,讓它看起來不像河流而更像一個巨大的湖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紅樹林一般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是一種海岸特有的植物群落。</p><p class="ql-block"> 表面看去并不是紅色,而是全年碧綠青翠,但剝了紅樹干的粗皮,細皮和本木都呈鮮紅色。</p><p class="ql-block"> 它們適宜在海洋和陸地間的灘涂和淺灘處生長,是陸地向海洋過度的一種特殊生態系,人們稱它為海岸衛士。</p> <p class="ql-block"> 紅樹具有特異的胎生繁殖現象,種子在母樹上的果實內萌芽,長成小苗后,同果實一起從樹上掉下來,插入泥灘只要2至3個鐘頭,就可以成長為新株。</p><p class="ql-block"> 如果落在海水里,隨波逐流,數月不死,見泥生根。</p><p class="ql-block"> 紅樹是熱帶海岸的重要標志之一,能防浪護岸,又是魚蝦繁衍棲息的理想場所。</p> <p class="ql-block"> 這是斯里蘭卡最大的紅樹林保護區,占地超過150畝,紅樹林占地超過61公頃,在該地區發現了24種紅樹林中的14種。</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的寶庫,在無法到達的紅樹林最深處,還藏著許多未被發現的物種。</p> <p class="ql-block"> 這些紅樹的根系非常的發達,從樹木的基部深扎進淤泥之中,這就讓它有了穩固的支架,哪怕遇到大風大浪也不會動搖半分。 </p><p class="ql-block"> 根和枝相連,盤根錯節,奇形怪狀,陰森森,黑黢黢。</p><p class="ql-block"> 河水水位在雨季會升高很多,再加上終年濕潤的空氣,樹根繁殖得鋪天蓋地,現在是旱季,水位退了很多,樹干上齊刷刷的掛滿了根藤,感覺像是進入了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 左邊的樹伸出長長的枝徑直向右邊招手,而右邊的也伸出彎彎的枝握住左邊伸過來的手,左右手相互纏繞,形成一個天然的紅樹林隧道。</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小船劃進隧道,在這天然的紅樹林隧道里穿梭,仿佛進入到遠古時代,最原始的叢林時代。</p> <p class="ql-block"> 在紅樹林中穿行,有點像叢林地道戰般,纖佰縱橫的林子如厚實的籬笆,在水中立起一道道銅墻鐵壁,讓這些水道顯得神秘幽深。</p> <p class="ql-block"> 這里還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各種鳥類,鸕鶿和翠鳥是常見的景象,有超過111種烏類在此居住,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 你看,我們就見到了這種鳥。</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小船劃至河中央,一只鷗鳴叫著一直盤旋在我們頭頂上,過了一會,又有另一只飛過來。</p><p class="ql-block"> 兩只鷗時而比翼雙飛,時而交叉滑翔;時而如流星般從白云的邊上掠過,翅膀劃破了白云的邊緣;時而又向下俯沖,眼看著快要啄到我的頭時,突然側傾,如箭般向前方翱翔而去。</p><p class="ql-block"> 時而鶯聲燕語,翩翩起舞;時而啾啾嘎嘎,婉轉悠揚;余音繞梁,娓娓動聽。</p> <p class="ql-block"> 小船劃至湖心,遠遠望去,碧綠的水面上漂浮著一個綠色的小點,隨著距離的拉近,碧綠色的波浪搖晃著、擺動著,搖出了一個綠色的小島,再繼續靠近,發現小島上有廟,還有供著的神,導游說,這是印度河神廟。</p> <p class="ql-block"> 陽光如碎銀子般灑在前面的湖水上,閃閃爍爍,猶如一個巨大的銀罩子,罩在湖面上,眼睛被刺得睜不開。</p><p class="ql-block"> 透過半睜半閉的雙眼,瞅見銀罩子上露出一些黑色的頭來,是一群頭,只見這些頭游蕩過去,那些頭又漂游過來。隨著船靠近,才看清楚是一些少男少女在游泳,仿佛一下子回到少年時,那個無憂無慮、無塵無染的遠久時代。</p> <p class="ql-block">一棹犁開水鏡平,紅樹深處兩三鷗。</p><p class="ql-block">渾然一體山水畫,畫中一點人與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昌县|
达孜县|
临泽县|
涟水县|
红桥区|
安康市|
武平县|
拉孜县|
万州区|
榆树市|
蓝山县|
新建县|
梁河县|
肥城市|
临潭县|
彭水|
十堰市|
永宁县|
舟山市|
富顺县|
昌黎县|
淄博市|
霍城县|
青阳县|
自贡市|
大方县|
辽源市|
上杭县|
亳州市|
东至县|
泗阳县|
公安县|
诸暨市|
隆安县|
聂荣县|
长宁县|
宽甸|
庄河市|
安吉县|
海城市|
阿图什市|